今天是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一年一度登高望遠的日子。據(jù)史料記載,古時的廣東地區(qū)于九月九日,會舉辦九皇盛會拜斗儀式以祈福,民眾則登白云山,賞秋、健身。很多人都知道重陽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但您又是否知道重陽節(jié)與“易”的淵源呢? “ 《易經(jīng)》中的重陽 “九”數(shù)在《易經(jīng)》中“陽爻為九”,九就是陽數(shù)。“九月初九”是兩陽數(shù)相重,故曰“重陽”。此外,《易經(jīng)》中把“六”定為陰數(shù),把“九”定為陽數(shù),又為“極數(shù)”,指天之高為“九重”?!熬拧睘槔详?,是陽極數(shù),兩個陽極數(shù)重在一起,九九歸一,一元肇始,萬象更新。 因此,古人認為重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在古代有飲宴祈壽之俗。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是謂“兩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時又是兩個陽數(shù)合在一起,故謂之“重陽”。明代張岱著《夜航船》云:“九為陽數(shù),其日與月并應(yīng),故曰'重陽’?!?/span>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呂氏春秋》之中載:“(九月)命家宰,農(nóng)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zhèn)溆谔熳?。?/span>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nóng)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到了西漢時期更為普及,《西京雜記》中寫道:“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span>重陽節(jié)求壽的習俗自此發(fā)展興盛起來,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jié)日,宮廷、民間一起慶祝重陽節(jié),并且在節(jié)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此后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 典故中重陽由來的故事 在道教的典故當中,也有關(guān)于重陽節(jié)的記載,經(jīng)民間流傳下來,成為了傳說故事,活靈活現(xiàn),引人入勝。南北朝《續(xù)齊諧記》載:“汝南桓景,隨費長房游學累年。長房謂日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zāi),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婓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蝸禍可除。景如言舉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于此?!?/span>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xiàn),家家戶戶就會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慘不忍睹。當時汝南縣有個青年叫桓景,有一年瘟疫奪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點兒喪了命?;妇安∮?,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xiāng)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害。 他歷經(jīng)艱險,終于在一座古山里找到了一位法力無邊的仙人,仙人為他不辭勞苦、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動,決定收他為徒,給他一把降妖寶劍,并密傳授降妖劍術(shù)。桓景廢寢忘食,日夜苦練,終于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有一天,仙人把桓景叫到跟前,對他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如今你的本領(lǐng)已經(jīng)學成,應(yīng)該回去為民除害了!”。這時,仙人送給桓景一包茱萸葉,一瓶菊花酒,并授以避邪秘訣,讓桓景立即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鄉(xiāng),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囑咐把鄉(xiāng)親們領(lǐng)到附近的一座山上,發(fā)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狂風怒號,北風驟起,天昏地暗,隨著幾聲凄厲地吼叫,瘟魔沖出汝河,撲到山下。就在這時,瘟魔突然聞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臉色突變,瑟瑟發(fā)抖,不敢前行。說時遲那時快,桓景手持降妖寶劍,立即奔下山來,經(jīng)過幾個回合的激烈搏斗,桓景將溫魔刺死,瘟疫消除。從此,每年的農(nóng)歷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風俗便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 小結(jié) 所以說,“登高賞秋”與“祈福長壽”至今仍舊是重陽節(jié)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金秋九月,天高氣爽,在九九重陽這個豐收的日子,與朋友一起登高望遠,盡賞秋收美景,保持心情舒暢,自然可以遠離疾病、燥郁的困擾,正所謂“登高賞菊暢心志,老有所樂不知秋”。微信搜“玉川說易”關(guān)注公眾號,授易數(shù)精算之法,解商戰(zhàn)博弈之局,我在易學路上等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