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圖閱讀:語文很精彩 源自寫讀創(chuàng)) 公元1085年(元豐八年),宋代名士秦觀(1049 年~1100年)進士及第,旋即被授予蔡州教授,遂奉母移居蔡州(今汝南)。三年后(1088年),汝南水災(zāi),秦觀隨郡守登城眺望時,由郡城地理形勢、眼前景物,生發(fā)出有關(guān)歷史與現(xiàn)實的感嘆,在《次韻太守向公登樓眺望(二首)》中寫道: “封疆盡是春秋國”——秦觀教授一語道破天中大地(駐馬店市)在春秋戰(zhàn)國之前“無處不是方國地”的歷史。 何謂方國?天中大地又有那些方國呢? 方國的地理范圍并不像現(xiàn)在人想象中的“國家”那么大?!睹献印とf章下》也說:“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達于天子,附于諸侯,曰附庸?!币粋€方國,大致方圓百里。也就是說,方國的南北、東西邊界間距離大致為百里之遠,稱為“百里之國”。 在夏、商、周時期,隨著華夏文明的演進,社會進入邦國、方國時代,處于中原文明核心地帶的今駐馬店市境內(nèi),先后建立有10余個方國。基本情況大致如下: 西陵國:歷夏、商時期,是黃帝正妃(元妃)、中華人文女祖嫘祖的父母之國,故地在今駐馬店市西平縣西部和平頂山市舞鋼市東部一帶。同期遺跡有董橋遺址,漢代有汝南郡西陵縣,漢代至南北朝時期有西陵亭、西陵鄉(xiāng)。 摯國:歷夏、商、周時期,是周王季歷(姬歷)之妻、周文王之母、蔡叔度祖母太任的祖國,故地在今平輿縣城一帶。同期遺跡在平輿縣城摯園,漢代至南北朝時期有摯亭。 房國:歷夏、商、周時期,祁姓,帝堯之子丹朱后裔的封國,也是周昭王房后、周穆王之母的祖國,故地在今遂平縣境。公元前505年,吳王闔閭弟夫概逃歸楚國,楚昭王封夫概于房地,史稱“吳房”。吳房故城在今遂平縣文城鄉(xiāng)小文城村東。 柏國:歷夏、商、周時期,己姓,也有說是嬴姓,為柏皇氏后裔之國。周代為子爵國,稱柏子國,故地在今西平縣西南部,漢代至南北朝時期有柏亭。 呂國:歷夏、商、周時期,姜姓,炎帝后裔伯益封國,也是姜子牙始祖之國,周代為侯爵國,故地在今新蔡縣。約在春秋中期呂國滅于蔡,公元前529年~公元前493年,蔡國遷都于呂國故地,史稱“新蔡”。漢代至南北朝時期,新蔡縣境內(nèi)有大呂亭、小呂亭。 蔡國:最早為殷商姞姓方國,始封年代不詳。西周初年,周文王之子、武王弟姬叔度封于蔡(今上蔡縣),為姬姓國,侯爵。公元前529年,蔡平侯遷都呂國故地(今新蔡縣),史稱“新蔡”。公元前493年,蔡昭侯再遷州來(今安徽省壽縣),史稱“下蔡”。公元前447年,蔡國最終被楚國滅掉。蔡國為周代十二諸侯國之一,司馬遷《史記》有“管蔡世家”記載其史跡。蔡國遺跡有上蔡蔡國故城、蔡叔度陵、蔡仲陵,新蔡蔡國故城、蔡侯陵,安徽壽縣蔡昭侯陵和下蔡故城遺址。 沈國:最早為夏商所封臺駘之后的姒姓方國,周代初年又封為姬姓子爵侯國,故稱“沈子國”。公元前506年(魯定公四年)夏,沈國被晉國指使下的蔡國滅掉,并入蔡地,后隨蔡地入楚。戰(zhàn)國時期,沈國故地曾為楚大夫坪夜(平輿)君的封地。沈國故城在今平輿縣射橋鎮(zhèn)古城村,漢代至南北朝時期有沈亭。 江國:商周時期為嬴姓方國,是伯夷(一作伯翳)后裔東夷族的一支。商朝末期,曾與商王對抗。西周初年,周公旦平定東夷之亂后,分封江人為子爵侯國。公元前623年,江國被楚國攻滅,并入楚地。兩漢至隋代,江國故地置安陽縣,有江亭。江國故城在今正陽縣皮店鄉(xiāng)朱店村,輪廓清晰,城壕完好。 道國:夏商時期有首國,有學(xué)者認為即道國,為炎帝之裔,姜姓。周代道國,為子爵方國,姬姓或嬴姓。約在楚昭王時期(公元前 515年~公元前490年),道國被楚國滅掉,并入楚地。兩漢至隋代,道國故地置陽安縣,有道亭。道國故城在今駐馬店市高新區(qū)古城街道古城村。 比國:商朝比干后裔之國,子姓。比國原在今河南省衛(wèi)輝市(原汲縣)境。比干被商紂王冤殺后,其族人遷徙到比(沘)水之濱建比國,故地在今泌陽縣。比國在春秋中期為楚所滅。泌陽縣古稱比陽(沘陽),有比水(沘水),皆因比國遷此而得名。比國故城位于今泌陽縣城北部古城村,亦為漢代比陽縣、北魏東荊州和唐代唐州故城。 繁國:殷商繁氏之國,子姓或姒姓伯爵方國。西周再封后,繁國曾派使者(繁使)到岐山拜見周王。繁國在春秋諸侯爭霸時,隨著蔡國東遷而歸于楚國。繁國之地,典籍和出土楚簡中又稱繁陽、繁丘、繁陽亭,處在商周“金道錫行”的重要通道上,后來成為楚國北部的重要軍事基地,楚國在此駐有精銳部隊“繁揚(陽)之師”。繁國故地在今新蔡縣北部,其故城約在今新蔡縣李橋回族鎮(zhèn)葛陵故城或韓集鎮(zhèn)一帶。 郙國:最早為商周時期的妘姓古偪陽國,為祝融八姓之后輔族之國,最早活動于以新鄭為中心的黃河中游地區(qū),至遲在春秋初年東遷到今山東省棗莊市境內(nèi)建偪陽國。公元前563年,晉與魯、吳會盟時趁機滅掉偪陽國。其后楚國在蔡地安置偪陽人,復(fù)封為偪(郙)國。約在公元前301年,郙國最終在楚與魏、韓的爭霸中滅國。郙國故城約在今上蔡縣黃埠鎮(zhèn)一帶。這些方國文化,為駐馬店地方文化注入了獨特基因和地理標識。方國名稱是駐馬店最早的一批歷史地名,這些地名從文化特質(zhì)上講,大部分具有唯一性或特異性,如西陵、摯、蔡、房、柏、江、道、沈等名稱;方國的身影依然清晰可辨:蔡國故城在上蔡、新蔡和安徽壽縣,沈國故城在平輿縣射橋鎮(zhèn),道國故城在高新區(qū)古城街道,呂國故城在新蔡縣古呂街道,江國故城在正陽縣皮店鄉(xiāng)朱店村等。 根脈所在,文化所系,雖經(jīng)數(shù)千年風(fēng)云變幻,已是滄海桑田,但今天的駐馬店市在地理、人文上,依然還是那片星空、那塊土地、那根山脈、那條河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