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球瓶是一種觀賞瓷器,口徑小,頸部直,腹部圓,底部小凹。天球瓶的名字正是因為瓶肚的圓形十分的沉淀,就好像是從天上掉落似的,古人認(rèn)為天是圓的,大地是方形的。 天球瓶因其巨大而圓的瓶肚曲線,使得在古人眼中和天體和恒星的形象十分相近。另一種說法:其造型深受西亞文化的影響。就其基本形態(tài)而言,業(yè)界研究普遍認(rèn)為它出現(xiàn)在戰(zhàn)國和漢代時期的青銅器造型。然而,真正的天球瓶瓷器雛形是在明代永樂年間。
明永樂 青花云龍紋天球瓶 清宮舊藏,此器體大端正,圓口,直頸,口與頸大小相若,腹渾圓,肩與底相若,俗稱“天球瓶”。通體青花紋飾,自上而下分為兩層。外口飾忍冬紋,以枝葉作骨架,向左右延伸形成連續(xù)邊飾,頸飾6云朵紋。整個腹部繪云龍紋,龍體較大,張口怒目,鬃發(fā)上沖,作回首狀,四肢前伸,三爪矯健有力。龍身間隙處飾各種形狀的云紋,襯托出巨龍行空之勢。平底白釉無款。 天球瓶是明初江西景德鎮(zhèn)窯的創(chuàng)新之器。此器造型飽滿,青花龍為三爪,怒目回首,鬃鬣飛揚,刻畫細(xì)膩,頗有氣勢。使用進(jìn)口青料描繪花紋,燒制過程中有自然形成的鐵結(jié)晶斑,更顯出龍的兇猛有力,栩栩如生。此器是永樂時期龍紋青花瓷器中的典型之作。 清雍正 仿鈞新紫釉天球瓶 高53厘米 口徑12厘米 足徑16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瓶圓口、直頸、球形腹、圈足。由于其造型形似天體星球,故稱之為天球瓶。通體施仿鈞新紫釉,紫色斑幾乎覆蓋瓶體的上半部,藍(lán)色保留在瓶體的下半部。外底釉色灰白,暗刻篆體“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 清雍正 粉彩蟠桃紋天球瓶 瓶直口微撇,頸較短,渾圓腹,圈足。通體內(nèi)外施白釉。瓶體上以粉彩描繪桃樹一株,枝繁葉茂,自瓶底沿腹部蜿蜒而上,八顆碩大飽滿的桃實壓墜枝頭。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青化篆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 天球瓶以形似天體星球而得名,此種器形始見于明代永樂、宣德時期,流行于清代雍正、乾隆兩朝,屬于陳設(shè)用瓷。后世所制粉彩蟠桃紋天球瓶多以雍、乾時期的制品為藍(lán)本燒造而成。雍正官窯粉彩瓷器上所繪蟠桃多繪八只桃實,而乾隆時則多繪九只桃實,因此有“雍八乾九”之說。此瓶彩繪構(gòu)圖疏朗有致,釉色濃淡相間,繪畫精細(xì)工巧,堪稱雍正官窯粉彩瓷器的代表作。 目前,在傳世文物中,清代天球瓶依舊是擁有了很大的數(shù)量,尤其是御窯精品。雍乾時期的天球瓶,不僅延續(xù)了明代傳統(tǒng)的青花、五彩風(fēng)格,還增加了各種粉彩、琺瑯、瑯耀紅等。然而,在許多種類中,無論是明清官窯,斗彩都很難單獨用于天球瓶的制作中。
瓶直頸、圓鼓腹、圈足。口沿下為黃地松石色云頭紋,頸部和腹部均以粉色地粉彩繪制,主題紋飾為勾蓮紋,蓮花枝葉舒展,枝莖和花朵以綠、白、紅、藍(lán)、黃等各種色彩間繪。近底部繪蓮瓣紋。器里及外底均為松石綠釉。外底署紅彩篆體“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此器仿明代宣德瓷器造型,器形規(guī)整,紋飾構(gòu)圖疏朗有致,色彩明艷,為典型的宮廷陳設(shè)用瓷。 清代御窯巧妙地做到了把斗彩和其他類型的彩繪很好地融合了起來。在天球瓶的裝飾上,有粉彩加斗彩、青花加斗彩等品種。而這樣的作品往往具有非凡的價值。 清乾隆 粉彩嬰戲天球瓶 瓶直口微撇、直頸、球圓腹、臥足。以粉彩描繪紋飾。瓶身繪兩棵青松下嬉戲的嬰孩,或放鞭炮,或敲鑼鼓,或吹喇叭,或騎木馬,或舉旗,或提燈籠,場面十分熱鬧。旁邊襯以梅花山石,點出“鬧新春”的主題。外底署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此器高大穩(wěn)重,嬰戲圖中人數(shù)多,場面大,整體氣勢遠(yuǎn)勝于清康熙、雍正時期以同類題材作裝飾的瓷器。
瓶直口、長頸、腹渾圓似球、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壁以青花、釉里紅繪云龍出海。外底署青花篆體“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天球瓶是明永樂、宣德時期景德鎮(zhèn)窯的創(chuàng)新器形。多以青花裝飾。清代雍正、乾隆時期又燒造青花釉里紅、斗彩、粉彩等品種。此瓶造型穩(wěn)重端莊,是乾隆時期官窯瓷器中比較常見的器形。圖案畫法借鑒了清代順治時期經(jīng)常使用的“龍身在云中三現(xiàn)”的表現(xiàn)形式,龍身只露出三段,其它部分被浮云遮掩,故稱“一身三現(xiàn)”,確有“云從龍”之感。此種斑片云紋,順治時最為流行??滴鯐r亦常用,到乾隆時期畫面更加寫實。 來源:格古博物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