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學說讀不懂這篇小說,所以有必要解讀一下。 先看小說的環(huán)境: “一望無際、兩邊對稱的香蕉林帶”“光禿禿的空地,那里有……紅磚蓋的一些兵營和一些住宅”“這個鎮(zhèn)子比前面幾個要大一些,然而也更凄涼”“走過荒涼的車站,車站地上墁的花磚已經(jīng)被野草擠得開始裂開”…… 荒涼、死寂的環(huán)境,沉悶、壓抑的氛圍,一讀就令人揪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人們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子?接下來會有什么樣的故事,主人公的命運會如何發(fā)展?這些問題就會一個一個接連不斷地冒出來。 比如小說的主人公。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是母親。但事情的起因卻是她的兒子被殺。如果以逝者卡洛斯·森特諾為基點關聯(lián),小說中的人物有他的母親和妹妹,神父及其妹妹,寡婦雷薇卡太太,“街上的孩子們”和“一群群的大人”。 再看小說的情節(jié)。小說的情節(jié)非常簡單:窮苦人家的孩子卡洛斯·森特諾很小就擔負起了養(yǎng)活家人的重擔。后來,卡洛斯·森特諾因偷食物而被雷薇卡太太槍殺,他也因此遭到眾人的唾棄和嘲諷,他的母親帶著妹妹去公墓祭奠他。 但是,正是這簡單的情節(jié)彰顯了深刻的主題和震撼人心的情感。 為了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看一段對話—— 由上可知,卡洛斯·森特諾曾經(jīng)靠打拳來養(yǎng)活家人,直到實在打不了拳了,或者是沒有人要他上場了——這意味著他們的家庭失去了最后的生活來源。眼看著母親和妹妹實在活不下去了,他才鋌而走險,去撬雷薇卡太太家臨街的門。就是這唯一一次行竊,竟然慘遭槍殺。 在人人都帶著異樣眼神審判這個小偷的時候,他的母親來祭奠他了。 這是一位剛剛經(jīng)歷喪子之痛,本可以歇斯底里,哭得呼天搶地的母親,但是,她并沒有表現(xiàn)出任何的苦痛,反而表現(xiàn)得極為冷靜。這種冷靜不但令人震驚,而且發(fā)人深思。 小說的結尾,寫大人和孩子都聚集在街上,等著看她的笑話。但這個時候的神父,已經(jīng)被母親堅韌頑強的品質、偉大深沉的母愛打動了,想要減少些對她的傷害,就說“等到太陽落山再去吧!”可母親根本不在乎群眾的異樣目光和社會的一慣偏見,她相信兒子永遠“是一個非常好的人”,這樣的母親,實在堅定而又堅強。她沒有被苦難嚇倒,沒有被悲慘命運壓垮,更沒有屈從于社會壓力——母愛的偉大實在令人起敬。 當然,能讀懂偉大的母愛,只能算進入了小說的第一層次。更深層次的,是作家的悲憫情懷。 能透過這件小事發(fā)掘出如此深刻的寓意,不僅體現(xiàn)了作家敏感的神經(jīng)、高超的技巧,更體現(xiàn)出可貴的良知。 作家不僅對卡洛斯·森特諾母子的遭遇表達了深切的同情,同時還將批判的矛頭指向那個罪惡的時代。表面看,殺死卡洛斯·森特諾的是雷薇卡太太手上的那支槍,實際上,作者要表達的是另有其意。一個能打拳擊的健壯的青年最后被逼到鞋子都沒得穿、連飯都沒得吃、不得不偷食物的地步,這樣的社會有沒有問題呢? 包括雷薇卡太太,作家也是心懷憐憫的。小說是這么寫她的:“二十八年的獨身生活在她身上產(chǎn)生的恐懼感使她不但能夠想象出門在哪里,而且能夠準確地知道門鎖的高度。她兩手舉起槍,閉上眼睛,猛一扣扳機。”這個女人也不是正常女人吧?那么,是誰把一個正常的女人逼成這樣的肇事者呢? 還有那些看熱鬧不嫌事大、把別人的悲劇當作取樂來把玩的群眾。作者在批判他們的同時,其實也充滿悲憫的。因為在作者眼中,這些人未來的命運雖不可知,但最終歸宿和來祭奠兒子的母親應該是一樣的——他們沒有未來。這讓我想起了《祝?!防锪鴭尅⒍坦さ热巳⌒ο榱稚┑谋?。 但是,和這些群眾相比,這位母親是高貴的,堅強的,偉大的。所以作家才選擇了節(jié)制的手法來處理感情。這是多么悲慘故事,可是作家并沒有帶著哀嚎去寫,而是刻意地節(jié)制。從藝術效果來看,這樣處理非但沒有削弱情感的力量,反而更能打動人心。 最令人揪心的是那一大群孩子,社會如果不改變,這些孩子長大后,是不是也和他們的父母有一樣的命運呢? 所以說,作家對社會的批判是建立在極深切的悲憫之上的。 如果再細想一想,可能更加令人害怕:為什么小說中出現(xiàn)的多是女人,男人到哪里去了呢?或者可以問得更具體些:卡洛斯·森特諾的父親在哪里?雷薇卡為什么成了寡婦?神父的妹妹為什么和哥哥住在一起?這些女人的丈夫都遭遇了什么呢? 讀到這里,我們就知道,馬爾克斯要表達的,不僅是對苦難的母親的極度同情,更是對時代和社會的深刻批判——作家的悲憫情懷太讓我們感動了,令我們在冷酷的現(xiàn)實面前感到一絲暖意。 這就是閱讀經(jīng)典帶給我們的收獲,它會豐盈我們的精神,充實我們的思想,拔高我們的靈魂。讀這樣的作品,常常會令我們痛苦和難過,但這正是我們需要的營養(yǎng),它會使我們越來越善良,越來越理智,越來越堅強。 相關鏈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