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例簡介】 《伯牙鼓琴》是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課文,這個單元選編的都是關于藝術的文章。余老師執(zhí)教時還用得是人教版原來的課文,標題是《伯牙絕弦》,內(nèi)容也與統(tǒng)編本教材內(nèi)容有些不同,供老師們參考。余老師在教學這一課時,將學習活動分成了“美文吟讀”和“語言品味”兩個大板塊,又將“美文吟讀”分成了“一文四吟”四個小板塊,大小板塊井然有序,教學思路特別清晰。他又巧妙地引入另一篇對比文章,使學生感受到語言之妙。 【教例簡述】 一、學習鋪墊 1.導入:今天我們讀一個美麗的知音故事,請大家開始讀課文吧。 2.學生齊讀課文。 3.學生讀人物簡介: 俞伯牙,春秋時期著名的琴師,技藝高超,善彈七弦的古琴。 (學生旁批“春秋時期著名的琴師”) 鐘子期,春秋楚國人。相傳鐘子期是一個戴斗笠、披蓑衣、拿板斧的樵夫。 (學生旁批“樵夫”) 4.課件出示: “伯牙絕弦”是兩千多年前關于“知音”的傳說。琴師俞伯牙彈琴,樵夫鐘子期聽得懂他寄托在曲調中的心情。子期死后,伯牙覺得世上再也沒有知音,于是破琴斷弦,終身不再彈琴。 5.學生再齊讀。批注“關于知音的傳說”。 【俊孟評課:余老師一貫作風,導入干凈利落,從上課第一秒鐘就進入學習?!?o:p> 6.了解學習任務: “美文吟讀”和“語言品味”。 二、美文吟讀 1.課件出示課文: 伯牙鼓琴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2.學生齊讀課文一遍。 3.學生自說課文有關語句的意思。屏顯: 善鼓琴: 志在高山: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謂: 知音: 乃破琴絕弦: 終身不復鼓: 4.學生自由地解說以上詞語的意思,然后分享,老師評說。 5.老師小結,課件出示: 善鼓琴:善,擅長;鼓,彈。擅長彈琴。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好啊,高峻啊好像泰山一樣。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妙啊,浩大啊好像長江黃河。 伯牙所念:伯牙心里所想的。 鐘子期必得之:鐘子期一定能感覺得到。 謂:認為,以為。 知音:真正了解、懂得自己的人。 乃破琴絕弦:于是摔破琴,弄斷所有的弦。 終身不復鼓:復,再,重新。終身再也不彈琴。 6.學生齊讀解釋,再齊讀課文。 7.老師提示學生開始吟誦,一文四吟。 8.一吟在節(jié)奏,課件出示: 伯牙/鼓琴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9.學生吟誦。 10.二吟在抑揚。老師指導哪些要讀得壓抑,哪些要讀得高揚。 11.學生反復試讀。 12.三吟在層次。第一層是快樂的情調,第二層是悲傷的情調。屏顯: 伯牙鼓琴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13.生齊讀,讀出層次和抑揚。 14.四吟在背誦。學生像吟誦一樣來背誦。 15.學生齊背。 16.插入一個有趣的活動——自悟。 屏顯: 《呂氏春秋·孝行覽·本味篇》 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時而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鐘子期死,伯牙摔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17.老師帶領學生悟幾個句子。 “方鼓琴而志在泰山” “少時而志在流水” “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18.老師強調課文中把“流水”改為“江河”,境界大開。 19.學生再齊讀引文。 【俊孟評課:“一文四吟”表現(xiàn)出鮮明的教學節(jié)奏,符合學生的認知邏輯?!?/span> 三、品味語言 1.出示話題:根據(jù)課文闡述表達之美。 提示:標題好不好?用詞造句?修辭手法?開頭、結尾? 2.學生開始默讀、思考,動筆寫自己的見解。 3.學生開始分享、交流,老師評說。 4.老師小結,學生筆記。屏顯: (一)標題之美?!安澜^弦”四個字高度概括了一個故事,有很強的吸引力。 (二)起筆之美。用一句話就把人物和人物關系介紹清楚了。 (三)描述之美。課文老師是圍繞善鼓琴和善聽來展開的。 (四)音韻之美。讀起來有音樂美的享受,如“善哉”的反復,“峨峨兮”和“洋洋兮”照應,“若泰山”和“若江河”對稱。 (五)層次之美。“活”和“死”是兩個層次;起筆和描述是兩個層次,志在高山和志在流水又是更細的層次。 (六)意境之美。不僅表現(xiàn)了情誼,還表達了遠大的志向。 (七)“知音”之美。任何一筆都在寫知音。 5.學生再深情朗讀課文。 五、結課 1.屏顯: 兩千多年前的這個傳說表現(xiàn)出,神往和渴求充滿了崇高友誼的知音,是一種純潔而神圣的情操?!恫澜^弦》中的“高山流水”和“知音”,早已成為中國文化史中的一種獨有的精神基因。 2.生齊讀。做筆記——此文中的"高山流水"和"知音"早已成為中國文化史中的一種獨有的精神基因。 【俊孟賞課】 余老師的這節(jié)課也如同“高山流水”的曲子一般,余韻悠長,充滿了藝術感染力。 余老師的課堂之美,美在節(jié)奏。余老師如同高超的樂隊指揮一般,巧妙地控制著課堂學習的節(jié)奏。學生或齊讀,或思考,或分享,或筆記,緊弦慢板,輕重緩急,恰到好處。最妙的是他在“一文四吟”之后插入了“自悟”這一個環(huán)節(jié),看似輕閑,實則用意很深。學生通過兩篇文章的比較,拓寬了視野,增長了見識,還提升了審美能力。 余老師的課堂之美,美在創(chuàng)意。余老師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無論是什么樣的課文,他都可以想到絕妙的處理方法。同樣的理解句子內(nèi)容,他就可以想到先把關鍵句子排起來,讓學生自己理解,再出示理解。不要看這樣一個小小的舉動,就比我們讓學生對著課文原文理解要高明的多,也有效的多。他在中間插入另一個版本,讓學生對文章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對詞語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余老師的課堂之美,美在照應。開課時余老師直接點出“知音”,最后結課時仍然以“知音”結,首尾照應,非常嚴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