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A,原意是指通過言語否定、貶低打擊、情感勒索等方式對他人進行精神控制的行為。 但我發(fā)現(xiàn),做媽媽以后,很多人在自我PUA,包括曾經(jīng)的自己。
...... 只要孩子有一絲絲問題,錯的人永遠是自己。 壓根用不著旁人指點,當媽的太知道怎么自責了。 ?????? 可是,仔細看,你對比的那個媽媽她是一個人做到所有事嗎?你對比的那個孩子基礎(chǔ)基因是自己家一樣嗎? 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承認吧,我們都是一個普通人,不要被滿分媽媽的標簽所綁架。 我們只是當媽,又不是成佛了。 沒必要把自己放在一個制高點、神化理性化“媽媽”這個身份。 什么為母則剛?什么一夜長大? 養(yǎng)育,是一條摸著石頭過河的路,真正需要的是和孩子一起成長,動態(tài)調(diào)整、及時修復。 用凡事有利必有弊來看,別人家孩子乖巧聽話懂事,怎么就篤定是好事呢? 別人家孩子一放學就寫作業(yè),兩耳不聞窗外事地讀書,又如何確定是好事呢? 別人家爸媽始終溫文爾雅,輕聲細語,誰又能肯定說就全盤是好的呢? 按我說,普通人家的孩子教得“野”一點、糙一點,將來到了社會上,能更好適應(yīng)。 干嘛要完美?要時刻全對? 前天那篇看見孩子看見自己發(fā)表后,后臺收到一條來自青春期孩子的留言: 她說真應(yīng)該讓大數(shù)據(jù)推給她媽媽,讓她媽媽明白,不是所有的情緒都需要解決的。 每次自己表情有一些不一樣,她就跑過來問東問西,試圖安撫的舉動真的讓她壓力好大。 大家聽,這也是來自孩子的真心話啊。 有沒有可能自我意識萌芽后,都是這般感受呢? 大概率喔。 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哪怕還小,她也有一些自己的能力,有獨自嘗試中控的需要。 著名的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對“媽媽”有個定義:即“60分媽媽”。 不必事必躬親,無私奉獻,不必時刻完美、一事無漏,而是剛剛好,就夠了。 請謹記。 ?????? 育兒這件事上,我們可以看這種育兒觀點,也可以學習那種育兒理念。 但最終還是要找到自己的節(jié)奏。 一個從自身出發(fā),依據(jù)自己的家庭情況,讓全家人都相對舒服的一個節(jié)奏。 比如,在我們家孩子是要做一點家務(wù)的,哭了就先自己哭一會吧,考試沒考好認真對待有進步就可以了,飯菜是營養(yǎng)的,衣物是夠穿的。 犯了原則性錯誤也是會打孩子的,打了也是會說教的。 我和爸爸能保證的是大部分時間里,我們都是積極樂觀的,是輕松愉快的。 做錯了怎么辦呢?道歉啊,孩子和大人是可以無話不談、沒大沒小的。 在一地雞毛的生活中,丟開一切不切實際的幻想,著眼當下,不抱怨不訴苦不絕望,自洽而內(nèi)求、清醒且堅定。 這就是我們的態(tài)度。 而剩下的事,順其自然。 用我目前的狀態(tài)來總結(jié),那就是:“一個焦慮的家長,是很難走得長遠,也很難有愛去填滿孩子的”。 因為,人,沒法給出自己沒有的東西。 所以,我建議所有的媽媽,先學會愛自己。 停止自我PUA,停止高標準高要求,停止與人對比,停止恐懼未來。 這些行為,除了徒增煩惱,無事無補。 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一切都為了孩子,為了他犧牲一切,這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span> 做父母,要承擔自己的責任,沒錯,但要放棄功利心,放棄背負論。 孩子是帶著自己滿滿的基因而來的,有他的出場設(shè)置,也有他的時代,有屬于他自己對于生存和生命價值的探索欲和生命力。 ?????? 鄧亞萍在《圓桌派》,提到過一個很有意思的心理學現(xiàn)象,叫“目的性顫抖”。 平時熟練穿針引線的工人比賽穿線,因為獎懲機制的刺激,工人們太過努力,反而穿不進去。 賽場上的運動員,在巨大的壓力下更容易失誤;平時口若懸河的男孩,面對心儀的女生緊張到口吃;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碰上大考總有一兩道題填錯.... 養(yǎng)育也是一樣,越用力過猛反而越容易搞砸。 就像我前文提到的,我們這代家長,接受了太多的信息,會在潛意識里無限的放大某種錯誤,給自己的大腦灌輸一種“養(yǎng)孩子這件事一旦出錯,就會毀了孩子”的觀念。 但是,人帶著這么高的壓力生活,自己的精神狀態(tài)是會出問題的。 比如,情緒穩(wěn)定這件事。 作為媽媽,偶爾地失控并不可怕,可怕的發(fā)火后,長時間陷入到自責懊悔中,從而引發(fā)更復雜的情緒傳導問題,上升到譴責爸爸不夠給力,公婆不來幫忙,甚至我命好苦這樣的邏輯里,逐漸下沉,愈演愈烈。 所以,寫公眾號以來,我一直跟大家說,不要試圖做百分百。 要設(shè)置容錯率。 大部分時間做到,并盡力在學習,逐一擊破自己的恐懼、不足、認知盲區(qū)就好了。 人非圣賢,相對一個從不犯錯的媽媽,孩子更需要一個快樂的、陽光的、樂觀的、愛學習的媽媽。 請對自己寬容一些,請堅定一些,務(wù)實一些。 不要被周圍的炫耀、比較、宣傳帶著跑,不要幫他們PUA自己。 有的媽媽天生性子慢鈍感力強;有的媽媽家里條件好,只需要負責孩子的三餐;有的媽媽家族基因強大,自己就是學霸輔導起來孩子easy有方法.... 我們也不差?。?/p> 超越了原生家庭,接受了很多新事物,有很多獨一無二的優(yōu)點和可愛之處。 身為父母,請接納自己,多鼓勵肯定自己。 允許自己偶爾犯點小差錯,而不是凡事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大敵。 這世界上,每個家長都想給孩子最好的。 但不完美的生活,才是他們絕佳的起跑線。 ?????? 大概前天吧,接弟弟放學的路上,我學著他的樣子跳著走路。 兒子咯咯地笑,沖著我說:媽媽你真好,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 這就是孩子,他們要的真心不多,很容易滿足,又很容易開心,非常健忘,也非常天真。 我們不要自己嚇自己了。 沒喂母乳,沒能在0-3歲親手帶他,沒能給他提供好的條件... 都不算什么的。 重要的是做好自己,過好自己的日子,當孩子失落時抱抱他,告訴他沒關(guān)系,我們一起努力。 這一世的相遇,已是歷經(jīng)修行,萬里挑一。 歷經(jīng)千帆,留下許多許多快樂的回憶,這才是屬于母子/母女真正的課題。
不必有負擔,不必有目標。 不必焦慮,不必比較,不必迷茫。 最近更新: |
|
來自: 新用戶4010x7m6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