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拂曉風(fēng)起,殘月將落。常形容冷落凄涼的意境。 【出處】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 【釋義】綠葉茂盛,花漸凋謝,指暮春時節(jié),也形容春殘的景象。 【出處】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fēng)驟》: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 【釋義】形容各種花朵嬌艷美麗。 【出處】湯顯祖《牡丹亭》: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釋義】指少女十三歲,代指少女的青春年華。 【出處】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釋義】原形容年老視力差,看東西模糊,后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出處】杜甫《小寒食舟中作》: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釋義】比喻人的純潔清白的情操。 【出處】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釋義】白茫茫的霧氣彌漫江面。 【出處】蘇軾《赤壁賦》: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釋義】月亮明亮?xí)r,星星就顯得稀疏了。 【出處】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釋義】指水邊的美麗的花,香氣濃郁,顏色青蔥。形容人品德高尚,謙讓有禮。 【出處】范仲淹《岳陽樓記》: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釋義】夕陽的余輝照在桑榆樹梢上,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時光。 【出處】柯丹丘《荊釵記·分別》:韶光荏苒,嘆桑榆暮景。 【釋義】從南方飛來的鳥,筑巢時一定在南邊的樹枝上。比喻難忘故鄉(xiāng)情。 【出處】佚名《古詩十九首》:胡馬依北風(fēng),越鳥巢南枝。 【釋義】指客居異地又逢夜雨纏綿的孤寂情景。 【出處】李商隱《夜雨寄北》: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釋義】指一年之內(nèi)四時順序更替。 【出處】屈原《離騷》: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釋義】形容年輕美好的容顏,借指年輕女子。 【出處】秦觀《江城子·南來飛燕北歸鴻》:綠鬢朱顏,重見兩衰翁。 【釋義】指一年將盡。 【出處】《魏書·樂志》:既歲聿云暮,三朝無遠。 【釋義】形容書法或詩文高超玄妙,變化多姿。 【出處】潘岳《楊荊州誄》:足不綴行,手不釋文。翰動若飛,紙落如云。 【釋義】天上的浮云的形狀像白衣裳,頃刻又變得像灰色的狗,比喻世事變幻無常。 【出處】杜甫《可嘆》: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須變幻如蒼狗。 【釋義】景物改變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動了。比喻時間的變化。 【出處】王勃《滕王閣》: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
|
來自: num108 > 《教育學(xué)習(x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