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清朝已呈末世之像,張武齡與陸英的婚禮,依舊可以用盛世來形容。張武齡是官宦之后,陸英是商賈千金,兩人婚前雖未謀面,卻稱得上是十足的“門當戶對”。 1906年的一天,揚州的街頭巷尾都在議論這場大張旗鼓的婚禮:陸家最漂亮的二小姐陸英嫁給了誰?那十條裝滿金銀細軟的船到底值多少錢? 十條船只從揚州游向合肥,大街小巷被送嫁的隊伍堵個水泄不通,新娘子都邁進了張家門,可隊尾還在十條街以外排著。 張武齡與陸英 新娘子娶進門,張武齡迫不及待地想看素未謀面的媳婦兒。待蓋頭一掀開,張家男女老少都愣住了,原來陸英生了個絕美的容顏。可大家都在祝福時,偏偏張家姨母要煞風景:紅顏哪有不薄命的啊。 可誰曾想,陸英果真應(yīng)了姨母的話,嫁入張家16年,生了14個孩子,而后香銷玉沉、芳年早逝。 而丈夫張武齡,在陸英去世兩年后,又續(xù)了新弦,幾乎燒毀了陸英所有的照片。 陸英唯一一張照片 01在那個年月,是否門當戶對,是婚姻好壞的唯一標準。從這點來說,陸英嫁給張武齡,再合適不過了。 張家是從張樹聲那輩起家的,與周、李、劉、蒯四姓,在合肥并稱五大家族。早年,張樹聲在安徽辦團練,后來和李鴻章一起組建了淮軍,因打敗太平天國而發(fā)跡,功名利祿綿延子孫后代。 后來辛亥革命爆發(fā),清朝沒落,但張家傳到張武齡這輩家底還算殷實。而張武齡也明白,自己雖不是嫡出,卻也是張家長子,身上擔著的是全家的興旺。好在從小深受太祖父和祖父的熏陶,他對文化戲曲興趣濃厚,卻沒有染上紈绔子弟的陋習。 張武齡 相比張家,陸家一點不落下風。陸英的父親名叫陸靜溪,本和張家是老鄉(xiāng),但因早年間作了鹽官,舉家從合肥遷往了揚州。后來,陸靜溪娶了李鴻章的侄女,陸家更是錦上添花,其家族之富有更是無法衡量。 陸英是陸家的二小姐,自小生的聰明伶俐、賢良能干,而且眉眼間早已有了傾城樣貌。她很早就幫著打理家業(yè),所以也十分得父母的疼愛。 如此優(yōu)秀的陸英,得益于陸靜溪開明的教導。雖然生長在封建家庭,但陸靜溪無論是生意往來還是出門看戲、應(yīng)酬,他都會帶著女兒。慢慢地,陸英不僅受文化熏陶,更是對生意賬目、人情世故等有了自己的認識。 到了許婚的年紀,陸家挑來挑去,最終選中了同鄉(xiāng)張家的小子張武齡。可從許婚到定事,兩人從沒謀面,直到陸英進了張家門,兩人才第一次見面。 陸英屬于遠嫁,除了自己,身邊再無親近之人。所以陸家極盡奢華,不僅從十年前就開始準備,嫁妝更是裝了十條船之多,光紫檀的家具就備了好幾套,金銀首飾翡翠珠寶不計其數(shù),就連掃地用的笤帚、簸箕都掛上了銀鏈子。這是父母能對女兒送上的最好的禮物,有了豐厚嫁妝,不至于在夫家抬不起頭。 這場婚禮,不僅轟動了揚州,更讓合肥沸騰。送嫁的隊伍之長,前頭新娘子都進了張家門,后頭還在十條街外排隊等著。而且在車馬都少的年代,送嫁的隊伍竟造成了交通堵塞。 新娘子娶進了門,張武齡興沖沖地掀開紅蓋頭,想要一睹陸英的芳容。可不掀不要緊,一掀開紅蓋頭,張武齡連同張家上下無不驚訝連連:“新娘子長得真是傾國傾城啊。” 可就在張武齡以為娶了美嬌妻,陸英以為嫁了好夫婿時,張家姨母卻大煞風景的說了句:“紅顏雖美,可哪有不薄命的呢?” 張武齡和陸英都聽到了此話,但畢竟是結(jié)婚大喜的日子,二人也沒太在意。在大家的祝福聲中,二人進入了洞房。 但讓陸英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句沒根據(jù)的話,竟真成了她一生的寫照。 張氏家族合影 02嫁入張家時,陸英也不過是個21歲風華正茂的少女,而張武齡才17歲。 張家是個傳統(tǒng)家庭,全族人都住在一個大院子里,光是自家人就有四十余口,這還不算使喚傭人。雖然陸英是鹽商之后,對于生意管理頗有心得,可畢竟要同時管理張家的家務(wù)和田產(chǎn),時常也是從一早天亮忙到太陽落山,十分操勞。 但陸英很快融入當家主母的角色,將張家里里外外打理的有條不紊,就連張家的幾位長輩看了,都夸娶回了個好媳婦。而這還要得益于陸英年幼時常隨父親外出,見了不少世面,眼界不止于傳統(tǒng)的閨閣秀女。 陸英不僅將事務(wù)安排的妥當,對待子女的教育更是先進開明。在這點上,日常不理家事的張武齡,倒是和妻子有著一樣的觀念。 陸英雖是鹽官之女,但讀書卻不比張武齡少。而張武齡則更是一個書癡,他不僅喜歡讀書,更喜歡買書,家里的書多到書架都擺放不下。 為此,張武齡特意開辟了三間書房,自己一間,妻子一間,另一間給孩子們使用??杉幢闳绱耍瑫耘f只能多到在桌子上、地上隨意摞著。 二女兒張允和曾回憶起此事,說道:“雖然書籍雜亂擺放,倒是給我們姊妹兄弟營造了很好的讀書環(huán)境,隨手都能拿起本書來看?!?/span>也正是如此,張家后人沒有過多沾染上不良習氣,反而個個有所造詣。 除了讀書,子女們還對昆曲、舞蹈、音樂、算術(shù)甚至攝影等方面,都有著濃厚的興趣,而這都是因為受到父母的影響。相比潛心學問的張武齡,陸英對子女的影響則更多一些,她鼓勵孩子們從興趣出發(fā)再深入探索。 當時,照相機是少有的物件,有錢人家也只能到照相館拍照,可張家自己卻有一臺。對待如此貴重的物品,陸英沒有阻攔孩子們摸索,反而鼓勵他們主動發(fā)掘。為此,兒女們也留下了不少童年的回憶。而貌美的陸英,自然也與丈夫留下來了不少琴瑟和諧的照片。 陸英的教育方式在那時代是新鮮的,由此培養(yǎng)出來的子女們也都個性十足,有自己擅長且喜愛的方向。比如,長女元和喜昆曲,二女允和善格律,三女兆和文筆佳,四女充和愛筆墨。但這不是說她不注重禮儀教育,相反,她是在個性和禮數(shù)之間找到了平衡。 其中一部分原因,也得益于陸英雇傭的保姆們。她并不是囫圇雇來,然后一下將孩子們推給保姆照管。而是從挑選保姆時就有所選擇,比如哪個善烹飪、哪個善管教、哪個心思細,然后根據(jù)各自特點分別保障孩子們不同的方面。 并且,陸英從來不會像封建社會那樣管理保姆,反而是禮待有加,如果孩子們照顧的好,她還有額外的好處。所以,孩子們從小便和保姆相處的不錯,甚至有時還會給保姆們當起教書的“小先生”。 在陸英的打理下,張家上下的關(guān)系十分融洽,很少會出現(xiàn)拌嘴吵架的情況。對此,張家長輩們禮贊有加。可即便如此,陸英還是會遭到長輩們的白眼,只因她的肚子,沒給張家爭氣。 張家四姐妹 03老話說:“不孝有三,無后為大?!?/span>即便陸英和張武齡都有著先進思想 ,可是為了家族開枝散葉、延續(xù)香火,仍舊成為壓在他們身上的一座大山。 張家到了張武齡這輩,是從五房的兒子過繼到了正房名下,才繼承了家業(yè)。對于家族長輩來說,香火自然不能在這代人斷掉。意思就是,要生兒子。 雖然陸英也期盼有自己的孩子,但“生兒子”也成了她逃不過的壓力。她21歲嫁給張武齡,過門后便將生育提上了計劃。 所幸,成婚不久的陸英便有了身孕,第一個孩子很快降臨。看著肚子一天天變大,家族長輩無不期盼著張家的第一個會是“帶把的”。可長女張元和的出生,卻給長輩們潑了一盆冷水。 家族人沒有多說,只是期待著下一個孩子的降臨。很快,第二個孩子降生了,讓一家人欣喜的是,是個男嬰。這可高興壞了一家人,就連張武齡也掩飾不住心里那股喜悅勁。 但不幸的是,沒多久,兒子便夭折了。家族長輩不懂也不問原因,一股腦地把責任推給了陸英。她十分委屈,明明是自己的孩子,怎么可能忍心孩子死去。但在醫(yī)學條件有限的年代,她也只能獨自承受一切。 可是接下來,她連著生了兩個女兒,允和與兆和,這讓她忍受著壓力和家人的白眼。而且更讓她受傷的是,第二個兒子流產(chǎn)了,然后接著又生了一個女兒,充和。 張武齡與女兒們 面對長輩的白眼和家族的壓力,陸英一度壓抑崩潰,甚至一度懷疑丈夫也是重男輕女的舊式思想:“我生了四個女兒,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名字里都有一個'兒’,你是不是還是更想要兒子?” 面對陸英的疑問,張武齡趕緊說:“男孩女孩都一樣,如果你真的壓力很大,那咱們搬家吧。”張武齡是否重男輕女只有他自己知道,可搬離了合肥之后,陸英確實為張家連著生下了5個男孩。 嫁入張家的16年間,陸英共生下了4個女兒、5個兒子,不能說這不是子孫滿堂了。對于陸英來說,她是沒有愧對張武齡,更沒有愧對張氏家族。 1946年,張氏子女齊聚上海 后來,據(jù)二女張允和回憶,母親陸英嫁入張家后,16年懷了14胎,但最后只留下了姊妹弟兄9人。 那個年代的人,可能對生育還沒有正確的認識,尤其不懂流產(chǎn)對女性身體的傷害會有多大。 1921年,陸英的身體垮了,她再也支撐不了生育的負擔,倒下了。可那時,丈夫張武齡卻無法日夜陪在身邊,因為他創(chuàng)辦的樂益中學正辦的如火如荼。而出于對丈夫的支持,陸英沒有忍心阻攔。 可是誰也想不到,一次陸英因為牙痛拔牙,導致感染了敗血病,臥床不起。她察覺身體健康每況愈下,擔心自己9個未成年的孩子。于是,她把保姆和奶媽都叫到床邊,給每人發(fā)了近10年的薪水,并囑咐道:“你們要向我保證,無論如何,一定要像對待自己孩子那般,對待這9個孩子,把她們撫養(yǎng)成人。” 由于陸英在家里的管教十分得人心,保姆們也都佩服她,紛紛表示將尊從她的遺愿。 同年9月,陸英已經(jīng)無法行動,但她還是安慰著不??奁暮⒆觽儯?/span>“我和你們父親雖然相敬如賓,可他畢竟還要為張氏著想,以后也許會再娶。我只擔心,你們的父親會娶個謀奪財產(chǎn)的負心人,待你們不好啊。”說完,她帶著最后的擔憂慢慢閉上了眼睛,停止了微弱的呼吸。 04一切都像是巧合,正如母親所說,父親張武齡續(xù)弦了。而這位繼母,還是樂益中學的一名女老師。而此時,陸英去世了兩年。 其實,妻子過世后丈夫再娶并無不妥,但重要的是,后媽是否能和孩子們和諧相處。能,則家庭和睦;不能,則分崩離析,而張武齡一家屬于后者。 張武齡續(xù)弦的妻子名叫韋均一,比他小了12歲,如此年齡差距,不得不讓人想入非非,她到底為何要嫁給帶著9個孩子的張武齡?后來,據(jù)韋均一弟弟回憶,這樁婚事,確實始于韋家覬覦張武齡的家產(chǎn)。 韋均一與張武齡 當時,韋均一也是位新女性,曾參加過“五四運動”。可她畢竟只比張元和大了7歲,并且自己還沒有真正做母親就憑空多了9個孩子,她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應(yīng)對。而矛盾就在這一次次不知所措中爆發(fā)了。 而剛失去母親兩年的孩子們,十分不理解父親的行為,對韋均一自然沒有半分好感。只是,大家互相瞧不上,但也沒有導火索出現(xiàn),直到韋均一做出了個不明所以的舉動。 隨著孩子們慢慢長大,也到了要考大學的年紀??蛇@時,韋均一卻以當家母親的身份站出來,阻攔張武齡的孩子上學。孩子們不僅不理解為何不讓上學,更看不慣她作為當家母親的態(tài)度。 于是,從小就好打抱不平的二姐張允和,跑到樂益中學門口大鬧了起來,大喊:“別上學啦!張校長都不讓自己的孩子上學,你們也別上了!”一陣喧鬧,引得教室里的學生側(cè)目觀看,全無聽課的心思。 得知事情的張武齡十分氣憤,可他并沒有指責韋均一,而是氣憤地大罵起張允和與其他孩子們來。而且一怒之下,他還把陸英曾經(jīng)拍下的照片扔進了火盆,孩子們拼命保護才留下母親陸英唯一一張照片。 張允和青年時期 后來,張武齡還強迫孩子們改口叫韋均一“媽”,而陸英的名字則不準再提,連他自己都不再提起。這一舉動徹底激怒了孩子們,他們不明白父親為何會變成如此,為何因韋均一的到來,連同床共枕了16年的發(fā)妻都能狠心忘記。 孩子們徹底與父親決裂了,而張武齡卻像沒事一樣,還與韋均一生了一個兒子張寧和。所幸,這種決裂的情感,直到1938年張武齡去世后開始緩解。 可出人意料的是,陸英的9個孩子,都與韋均一關(guān)系不好,可卻與小弟弟張寧和十分親近。張寧和同樣如此,甚至長大后還得哥哥姐姐們的照顧,成為了一名出色的音樂指揮·。 1999年,韋均一離開了人世。好在子女們都沒有受父母婚姻的影響,而是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人生。 張氏子女合影 如果,陸英在天有靈,看到丈夫張武齡為了新歡而燒掉與自己的種種過往,她會不會在父親為自己許婚時,大膽地說一次:不。 可是,現(xiàn)實沒有“如果”。 正如陸英離世前擔心的那樣,后媽韋均一對待她的兒女并不好,甚至確實是圖謀張家的家業(yè)。這點,不得不感嘆陸英的先見之明。 回顧陸英短暫的一生,她有遠超同時代女性的開明先進思想,卻仍難逃封建傳統(tǒng)觀念的壓迫。但好在,她用短暫的生命,影響了子女們的一生,讓他們在各自領(lǐng)域有所建樹、發(fā)光發(fā)熱。 如果從這點來看,算是對陸英一生的慰藉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