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1592—1652年),字覺斯(之),號十樵、嵩樵、癡庵、癡仙道人、煙潭漁叟,平陽府洪洞縣(今山西省洪洞縣)人 [1],誕生于河南孟津縣 ,明末清初大臣、書畫家,王本仁的兒子。 王鐸善于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正如李志敏評價:“王鐸的草書縱逸,放而不流,縱橫郁勃,骨氣深厚”。書法作品有《擬山園帖》和《瑯華館帖》等。繪畫作品有《雪景竹石圖》等。 釋文: 共躋幽曠處,隨興履莓苔。 遠翠不時現(xiàn),好風終日來。 帆檣彭蠡積,雷電廣陵回。 客況才清穆,江洲晚照催。 庚寅 (1650年) 冬存書。王鐸。 鈐?。河X斯、宗伯圖書、產(chǎn)芝園 明末清初書畫家王鐸。他的書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獻之為主,此外廣泛涉獵魏晉唐宋諸名家,對《閣帖》的研究最為深入,師古臨帖是獨具特色。其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 王鐸工正、行、草書,得力于鐘繇、王獻之、顏真卿、米芾,筆力雄健,長于布局。,頗得其意而不為奴書,磊落浩蕩,蒼郁雄暢,對近三百年中國及日本書壇都有巨大的影響。此軸書于庚寅年,王鐸58歲時。往昔如熊奔虎突,崩云裂石的狂勃氣概,已被沉雄樸厚的穩(wěn)重老健所取代,結(jié)體仍時露險絕,然氣沉力酣,筆筆都如刀砍斧鑿般的入木三分,字與字不甚相連,但氣脈雄暢,誠如馬宗霍所云:“不極勢而勢若不盡,非力有余者,未易語此。”沉著痛快,是為極境。 現(xiàn)代書法家、篆刻家王福庵1949年書法唐詩四屏立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