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文氏族譜 | 湖南省桃源縣民國6年仙源文氏四修族譜匯編

 文氏家族 2024-03-17 發(fā)布于湖南

湖南省桃源縣民國6年《仙源文氏族譜》

一、目錄

卷之首

新序一

江右固塘舊譜序一

仙源舊譜序二

自敘重修族譜序三

四修族譜新序五

原修通譜名氏

二修名氏

三修名氏

四修名氏

譜式八條

簡章十四條

宗派

卷之一

封典

祠堂圖

始祖仙源公及各房祖墓總圖

仙源公專墓圖

祠堂祭產(chǎn)(公田、公地共二石玖斗零伍合附,高下湖、便湖漁利附,公堰三公附)

漁業(yè)

漢壽遷徙圖

中時公墓圖

中會公墓圖

家禮服制圖(通禮、冠婚喪祭附)

家規(guī)

卷之二

始祖仙源公世系(八房分支總圖)

下大房仁公世系(大宗圖、支宗圖)

卷之三

下二房義公世系(大宗圖、支宗圖)

卷之四

下三房禮公世系(大宗圖、支宗圖)

卷之五

下四房璽公世系(大宗圖、支宗圖)

卷之六

下四房璽公世系

卷之七

下四房璽公世系(思祥公、思議公、思命公世系附)

卷之八

上大房思謹(jǐn)公世系(大宗圖、支宗圖)

卷之九

上大房思謹(jǐn)公世系

卷之十

上大房思謹(jǐn)公世系

卷之十一

上大房思謹(jǐn)公世系

卷之十二

上大房思謹(jǐn)公世系

卷之十三

上大房思謹(jǐn)公世系

卷之十四

上二房思證公世系(大宗圖、支宗圖)

卷之十五

上二房思證公世系

卷之十六

上二房思證公世系

卷之十七

上三房思證公世系

卷之十八

上三房思謙公世系(大宗圖、支宗圖)

卷之十九

上四房思郁公世系(大宗圖、支宗圖)

卷之二十

上四房思郁公世系(長生譜附)

卷之二十一

上四房思郁公世系

卷之二十二

傳事略記

卷之二十三

墓志、行述、表、策、箋、文、賦

卷之二十四

箴、歌、詩、樂府、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七言律、五言絕句、七言絕句、跋

二、譜式

        一、我族始祖必發(fā)公生三子:大貴、大志、大有,有公無后,分房只宜二焉。后因人丁繁衍,自二世祖大貴公子孫居宗祠下者:仁公、義公、禮公、璽公為下四房,二世祖大志公子孫居宗祠上者:思謹(jǐn)公、思證公、思謙公、思郁公為上四房,因宗祠上下分之,非貴公子孫為幺房,非志公子孫為大房也。

         二、舊譜所載祖先諱生存之名,有未及避諱者茲厘用,正如宣對不如○之好學(xué)也。亞圣然而○也,二諱俱宜恭避,以昭敬謹(jǐn)。閱者不得詫異,亦不得執(zhí)為辨端。

         三、譜書每頁五格,如始祖、父母、名氏、生卒年月、里居遷徙、葬地山向、生子若干,于卷首第一格登明,其無考者則曰俟考,由二派至五派仿此。至各房支譜,第一格書祖某,必橫列某公于上,以便查閱,余四派俱不橫列某公子,字以節(jié)繁冗。

        四、祖考科名、官秩,祖母封典于名下登載,固也。而忠孝性成,見于史傳,列于郡縣志,著于舊譜者必詳錄,以為后來觀法。族中如有在心存忠厚、行誼方正、好義樂施者,亦須補傳。惟生者不可立傳,蓋棺然后定論。

        五、先人詩古文辭足以闡發(fā)忠孝節(jié)義者,必登藝文譜,以明家學(xué)之傳,其來有自也。其親友介族中父老壽文序謹(jǐn)載之,庶讀者因文見義,興孝弟之行焉。

        六、吾族人丁殷繁,匹配或不幸而不相保,舊譜亦間有之,書曰適某。今如此類,仍舊以姑存概之,并不著其由來,存厚道也。

七、族中為人后者必系本宗承繼班派相當(dāng),則書曰某兄弟之子為嗣,如撫子、養(yǎng)子則系以某姓子,蓋仍家譜之舊云。

        八、清道光譜編定“光明盛世,昌隆際會”八派,同治三修又編“忠信為寶,詩禮傳家;敬承祖德,永弼國華”十六字,今與必達、必適、必財、必聰、必富五公裔孫議定二十五代起一律同派,新編“敬銘同佩,熙鼎式襄;仁培元本,業(yè)守典章;容和瑞兆,協(xié)贊名揚;壽增恩錫,秀蔚祚長”三十二派字。同治譜所定之十六派僅留忠字一派,以符定議。凡我同族父兄命子弟名,務(wù)遵班次,斯歷久而宗派分明,不可任意率取,致紊班派。

        九、老譜鐫板善矣,此次續(xù)修鐫板世系多不合式,以新法檢字刷成,費儉而工易竣。惟藝文間用鐫板,因時促費少起見,閱者諒之。

三、譜序

1、敘

        家族小社會也,父子兄弟小團體也,其交際必使相親愛,相尊讓,一以發(fā)展其道德之感情,而遏抑其自私自利,相傾相軋之惡習(xí),然后社會日以昌大,團體日以團結(jié),而無渙散之虞。古今來,巨室大族其始非不聲靈赫濯,震懾朝廷,威服鄉(xiāng)里,后不良子弟相與為非,一唱百和,士不士,農(nóng)不農(nóng),工不工,商不商,日相逐于游蕩爭斗之場始焉。賭博繼則賊盜,一有斥非者,父母袒護之,族長陽戒而陰縱之,相習(xí)成風(fēng),相沿為俗,有不數(shù)傳而其族或微者矣。有族雖強大而其子若孫桀驁不馴,有無妻子、無室家者,有流為乞丐、流為罪犯者。若我境文氏則不然,其始祖仙源公,明洪武時官副使,自江右來桃,傳二十三世,歷五百余年,其子孫環(huán)居木塘,暨遷徙他處者約千余戶。清時由諸生而貢舉、而翰林,為循吏、為學(xué)使、為府尹者,代有其人,誠望族也。每見其家人父子一堂聚話,擇古人嘉言懿行,津津為兒童講道,或于祭日頌先世美德,以啟其觀感,此德育也。或其兒童精神活潑,持品物向長者詢其名字,叩其用法,長者即詳告其原因、狀態(tài)、效用不諱,此智育也。至于暇時提攜幼兒,出游戶外,呼吸清氣,令合群競走相嬉,不致相傷,此體育也。家有良善教育,族人即多良善,理也。其為士則無佻違之風(fēng),為農(nóng)則無怠惰之習(xí),為工則求其精美,為商則去其欺詐,老者、幼者慈,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有不率教者,群相詰責(zé),群相洗濯,其居社會部分也大,其結(jié)骨月團體也固。文氏之興,殆未有艾也。文氏之家教可傳于世,而恨莫由傳也。適文君衡山、舜臣、漢晴、心泉諸先生四次纂修譜牒告竣,請敘于余,因舉他家教之不善,與文氏之善者以答其請,庶文氏后起不忘高曾矩矱,開卷有益,鞏固團體而澎漲社會上之權(quán)利也。

       時中華民國六年疆圉大荒落冬十有二月

       邑人  周斌  謹(jǐn)敘

2、序

        譜猶史也,史之精神在乎政治,譜之精神在乎教育,政治善則國強,教育善則家興,理也。我境文氏環(huán)居上坪,其始祖曰仙源公,明洪武時官副使,自江右來桃,歷五百余年,傳二十余世,人丁之繁衍,人才之杰出,均為我邑巨族冠。溯其所以至此之由,則曰家教尚嚴(yán)而已,一時愛其教育者,不獨男子可使頑夫廉,懦夫有立志,即女子亦多幽閑貞靜,無塵俗驕傲氣,或為他族所不及。予生也晚,性不敏,自慚高攀,為衡山先生冢婿。成婚后,見其人四德俱備,孝敬為本,和忍為先,真不負(fù)先人教者也。勸予苦讀詩書,嘗引古今寒士為比例,謂舌耕尚足以給饔飧,況能得大名,立大功,使天下后世知有其人者,均非一二膏梁文繡子弟之所能乎。予苦未得志,失其所望,每興沒后之思。今文君漢晴、舜臣、心泉四修族譜,信者筆,疑者闕,訛者正,漏者補,忠孝節(jié)義,暨一材一藝之長,一行一事之失,亦必大書特書,以感發(fā)人之善心,懲創(chuàng)人之逸志,真切注明,嚴(yán)加斧鉞,齊之太史,晉之董狐,漢之史遷,宋之紫陽,其紀(jì)載或不能過也。他日上之國史,當(dāng)有可采者焉,因序以贈之。

         戚愚晚 周育南 敘

3、序

        夫祖宗之出處,子孫之世系,欲數(shù)典而不忘,永久而不變,未有不賴譜可傳至數(shù)千年者也。吾族之譜迭次修纂,人丁浩繁,遷徙甚眾,附近者易知。若本邑之水田坪、土地坡、云霧洞、九滾塘、巖子岡、千丈河、郭家界、湖田界、駱家坪、毛葉寺、八王坪、南峪、水溪、剪家溪、交巖寺。與夫常德之茄子灘、姚家塘、文家溶、遇仙橋,漢壽之文家橋、縣城南門,慈利之文家岡、文家臺、長峪鋪,桑植之依仁里,龍山之銅車壩,來鳳之革勒車,彭水之桑車坪。人丁非百即千,賴諸前輩遍采編輯,無一貽誤,可謂盡善。然后來之生卒年月、墳塋丈尺、男婦方正、節(jié)孝傳詞,注載無多,又難語精祥??既疬h公生子六,由江右來湘。長發(fā)公系吾族遷桃始祖,居上木塘,名為上祠;次達公居下木塘,今名為下祠。三適公、四財公居澧南安鄉(xiāng)、臨澧;五聰公、六富公居石門北鄉(xiāng)、南鄉(xiāng)。分支別派,各親其親,各長其長,姓氏雖同,實難望類水匯流,朝宗于海。曉斯理者,獨財公裔孫炳奎先生一人耳。清光緒癸卯年間,遣價送函,內(nèi)列通派數(shù)語,意欲聯(lián)為一譜。予覽畢潛思,喜憂交集,喜則喜其事美,憂則憂其事難。何也?族內(nèi)環(huán)居千百余戶,貧者多,富者少。貧窮子弟非不明敏,欲讀書而不能,稍長便勤耕作、謀衣食,遇有事故,日用不足,何能急公如謀,續(xù)修經(jīng)費莫濟,無從著手,一難也。富豪子弟姿清秀,聰慧罕比,能讀書而不好,沉淪安逸,于古人所言治家、處世、修身諸大端,不欲求通,一令辦事務(wù),謝以未能,即間有學(xué)問素優(yōu)、見識高超者,概置之不聞不問,縱續(xù)修富有經(jīng)紀(jì),然人才缺乏,行之維難,二難也。有此二難,故數(shù)十余年來,日見祠宇傾頹,譜牒懸擱,愧何如之。幸祖宗靈爽在天,族曾祖廉泉、宗侄漢晴兩先得生,倡首續(xù)修,總理一切,鳩工庇材,廟貌一新,沿戶采訪,世系昭然。期年之間,厥功告成,并俾六公子孫二十五代后以同一宗派。分使之合,疏使之親,不致等骨肉于途人。導(dǎo)先路者如是,步后程者果克,竭力耕田,轉(zhuǎn)貧為富,專心向道,自卑登高,駕諸君而上焉,是亦予之厚望也夫。 

        時中華民國六年丁巳歲十二月吉日 

        二十代孫 庠名浚衡山氏 謹(jǐn)敘

4. 

        譜為敬宗收族之本尚矣,我仙源文氏族譜草創(chuàng)于公毓、吉陽、克受、參兩、東寅。一修于節(jié)庵,再修于印山,三修于邑丞諸公尚矣,然始祖仙源公明洪武時,自江右來桃,瓜綿瓞衍,已歷二十三代,祖宗功德,子孫賢愚,墳塋居處,令人展卷知其某忠、某孝、某節(jié)、某義、某貪、某廉、某居此、某葬彼,孝之十五代上彰矣,十五代下,祖若宗,及某子孫闕焉。使非復(fù)謀續(xù)修,不幾失韓子所云:莫為之后,雖美弗彰者之旨乎?房叔衡山氏、芹泮氏有鑒于此,清光緒二十六年謀之族眾,已有端倪,后因水災(zāi)寢之。民國五年,衡山叔年老矍鑠,復(fù)集父老子弟,籌謀四修,僉曰我族譜牒三修近五十年,今散處鄰省、鄰縣、鄰鄉(xiāng)者,較老譜日多。賢者褒莫由褒,不賢者貶莫由貶,居處莫知,墳?zāi)鼓?,道路相逢,如秦越人相見,不相親者,不知凡幾。先生志在于斯,祖宗之幸,亦我輩之幸也。于是公訂簡章,群相遵守,舉衡山叔、舜臣公、心泉先生為纂修,采訪、勸捐十七代祖廉泉氏及房祖秉丞諸公與各房長、各經(jīng)理人同負(fù)責(zé)任,命才總理事宜,冀易成也。六年春,采訪事竣,付之刊梨。十五代前老譜,實錄者典型俱在,莫贊一詞。十五代后,老譜未及詳載者旁搜之,增益之,如漢壽縣士炳、士吉二公有后,伍家坪光耀、光燦諸公多子多孫。衡山叔采入來鳳縣革勒車明魁公,五世同居。龍山縣文家溝曰世公數(shù)十子孫,嵩岳氏訪到。若世系、若遷徙、若祖芏,忠臣焉、孝子焉、節(jié)婦焉、義士焉,克勤克儉之忠厚長者焉。士書為士、農(nóng)書為農(nóng)、工書為工、商書為商,孰教育普及國家,孰德澤在乎人民。疑者闕之,信者筆之,僭者正之,漏者補之,振已往之墜緒,垂將來之模范。復(fù)與必達、必適、必財、必聰、必富五公子孫會議,自二十五代孫以后,同一宗派,以敦族誼。諸公之于譜事勞矣。才本凡庸,不知譜學(xué),勉強從事,獲罪自多,聊述原委,諸公任勞任怨之苦心,以告后之來者,述四次續(xù)修。

         時中華民國六年十二月谷旦

         二十一代孫  隆遇庠名濟才  謹(jǐn)識

5、序

       家乘猶國史也,國無史,末由考世代之統(tǒng)系,家無乘何以辨支派之原本。是故,有國家者立太史以操珥筆之權(quán)。舉凡統(tǒng)系之傳衍,忠孝之昭著,靡不一一書諸簡冊乎。尚已,若夫家乘之修與續(xù),則賴有仁孝明理之子弟,相與提倡耽任,乃克集事,而底闕成。我花源文氏之家乘也,創(chuàng)始于吉陽、公毓兩先生,刪定于東寅太高祖,付梓于高節(jié)庵公。數(shù)百年之譜系,蓋于是井然有條,秩然不紊焉。清道光間,祖印山公司鐸上湘,致書族中父老,并命我先君子續(xù)修。同治間,父博堂公宦游滇省,乃命堂兄邑臣輩三續(xù)。迄今,展卷敬讀,諸先生節(jié)次修明,不知幾費心血,幾經(jīng)勞瘁,方臻美善,譜牒之不易,信哉!然自同治戊辰三續(xù)以來,屈指年歷五十,其間瓜綿瓞衍,鶴徙鴛遷,不可勝數(shù)。使當(dāng)此而尤不汲汲增續(xù),則一脈之周流,勢必秦越相待,親疏莫分,其不孝也,孰甚?所幸衡山、漢晴兩先生竭力提倡,闔族景從,儂亦附驥尾,與耽責(zé)任。惟是謹(jǐn)仿老譜成規(guī),核實聯(lián)輯,俾數(shù)十年之奕葉,若者屬某支,若者系某派,若者節(jié),若者義。儼如國史之統(tǒng)系攸詳,忠孝攸紀(jì),聊繼先志已耳。纂修云乎哉!

         中華民國六年歲次丁巳季冬月初旬

         十九世孫  煥  謹(jǐn)識

6、序

        譜之為言普也,俾一族之人,歲月代更,道途窎遠,皆得普載其中,秩然有條,凡聚族者皆然也。若我文氏仙源公之譜,一修、再修、三修,諸先正敘事記言,美矣、善矣。愚生也晚,復(fù)何敢贅一詞哉。第思先考矢志續(xù)修,因水旱年歉,不果尋病終。愚雖有志,然就館謀生,徒空言耳。民國四年冬,為人指示婚禮,將不與祭,俄接一函,展視乃宗族人續(xù)譜事也。欣然至祠,見其少長咸集,同場研究,愚亦列坐其次。衡山叔倡言續(xù)修利益,漢晴兄手著簡章十有四條,讀而韙之。向諸父老言曰:茍能群相遵守,四修族譜易也。于是舉漢晴兄為總理,衡山叔為纂修,房十七世祖廉泉公清查錢谷,孰勸捐,孰采訪,各房長同肩責(zé)任,命愚與舜臣公同為纂成,非知我者也。退而清夜撫思我族之譜,自清同治三續(xù)后,迄今近五十年,僻陋子弟,知有父而不知有祖,知有親而不知有疏,已往之祖德宗功不待問也。茍至此,而猶遲之?dāng)?shù)年,或數(shù)十年,幾如種木者不培其本,而望其枝之茂,觀水者不浚其源,而望其流之長,有是理乎?用是不揣谫陋,相與贊成,檢閱譜牒,訛者更之,疑者闕之,編年紀(jì)月,褒善貶惡,非敢學(xué)孔子之作《春秋》也。殆欲聚我族人為一譜耳。

        民國六年歲次丁巳冬月初旬

         二十一世孫  庠名煉  謹(jǐn)識

7、文氏續(xù)譜敘

      家族小社會也,父子兄弟小團體也,其交際必使相親愛,相尊讓,一以發(fā)展其道德之感情,而遏抑其自私自利,相傾相軋之惡習(xí),然后社會日以昌大,團體日以團結(jié),而無渙散之虞。古今來,巨室大族其始非不聲靈赫濯,震懾朝廷,威服鄉(xiāng)里,后不良子弟相與為非,一唱百和,士不士,農(nóng)不農(nóng),工不工,商不商,日相逐于游蕩爭斗之場始焉。賭博繼則賊盜,一有斥非者,父母袒護之,族長陽戒而陰縱之,相習(xí)成風(fēng),相沿為俗,有不數(shù)傳而其族或微者矣。有族雖強大而其子若孫桀驁不馴,有無妻子,無室家者,有流為乞丐,流為罪犯者。若我境文氏則不然,其始祖仙源公,明洪武時官副使,自江右來桃,傳二十三世,歷五百余年,其子孫環(huán)居木塘,暨遷徙他處者約千余戶。清時由諸生而貢舉,而翰林,為循吏,為學(xué)使,為府尹者,代有其人,誠望族也。每見其家人父子一堂聚話,擇古人嘉言懿行,津津為兒童講道,或于祭日頌先世美德,以啟其觀感,此德育也。或其兒童精神活潑,持品物向長者詢其名字,叩其用法,長者即詳告其原因、狀態(tài)、效用不諱,此智育也。至于暇時提攜幼兒,出游戶外,呼吸清氣,令合群競走相嬉,不致相傷,此體育也。家有良善教育,族人即多良善,理也。其為士則無佻違之風(fēng),為農(nóng)則無怠惰之習(xí),為工則求其精美,為商則去其欺詐,老者、幼者慈,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有不率教者,群相詰責(zé),群相洗濯,其居社會部分也大,其結(jié)骨月團體也固。文氏之興,殆未有艾也。文氏之家教可傳于世,而恨莫由傳也。適文君衡山、舜臣、漢晴、心泉諸先生四次纂修譜牒告竣,請敘于余,因舉他家教之不善,與文氏之善者以答其請,庶文氏后起不忘高曾矩矱,開卷有益,鞏固團體而澎漲社會上之權(quán)利也。

      時中華民國六年疆圉大荒落冬十有二月

      邑人  周斌  謹(jǐn)敘

8、贈文氏四修族譜序

      譜猶史也,史之精神在乎政治,譜之精神在乎教育,政治善則國強,教育善則家興,理也。我境文氏環(huán)居上坪,其始祖曰仙源公,明洪武時官副使,自江右來桃,歷五百余年,傳二十余世,人丁之繁衍,人才之杰出,均為我邑巨族冠。溯其所以至此之由,則曰家教尚嚴(yán)而已,一時愛其教育者,不獨男子可使頑夫廉,懦夫有立志,即女子亦多幽閑貞靜,無塵俗驕傲氣,或為他族所不及。予生也晚,性不敏,自慚高攀,為衡山先生冢婿。成婚后,見其人四德俱備,孝敬為本,和忍為先,真不負(fù)先人教者也。勸予苦讀詩書,嘗引古今寒士為比例,謂舌耕尚足以給饔飧,況能得大名,立大功,使天下后世知有其人者,均非一二膏梁文繡子弟之所能乎。予苦未得志,失其所望,每興沒后之思。今文君漢晴、舜臣、心泉四修族譜,信者筆,疑者闕,訛者正,漏者補,忠孝節(jié)義,暨一材一藝之長,一行一事之失,亦必大書特書,以感發(fā)人之善心,懲創(chuàng)人之逸志,真切注明,嚴(yán)加斧鉞,齊之太史,晉之董狐,漢之史遷,宋之紫陽,其紀(jì)載或不能過也。他日上之國史,當(dāng)有可采者焉,因序以贈之。

    戚愚晚 周育南 敘

9、四修祠譜序

      夫祖宗之出處,子孫之世系,欲數(shù)典而不忘,永久而不變,未有不賴譜可傳至數(shù)千年者也。吾族之譜迭次修纂,人丁浩繁,遷徙甚眾,附近者易知。若本邑之水田坪、土地坡、云霧洞、九滾塘、巖子岡、千丈河、郭家界、湖田界、駱家坪、毛葉寺、八王坪、南峪、水溪、剪家溪、交巖寺。與夫常德之茄子灘、姚家塘、文家溶、遇仙橋,漢壽之文家橋、縣城南門,慈利之文家岡、文家臺、長峪鋪,桑植之依仁里,龍山之銅車壩,來鳳之革勒車,彭水之桑車坪。人丁非百即千,賴諸前輩遍采編輯,無一貽誤,可謂盡善。然后來之生卒年月、墳塋丈尺、男婦方正、節(jié)孝傳詞,注載無多,又難語精祥??既疬h公生子六,由江右來湘。長發(fā)公系吾族遷桃始祖,居上木塘,名為上祠;次達公居下木塘,今名為下祠。三適公、四財公居澧南安鄉(xiāng)、臨澧;五聰公、六富公居石門北鄉(xiāng)、南鄉(xiāng)。分支別派,各親其親,各長其長,姓氏雖同,實難望類水匯流,朝宗于海。曉斯理者,獨財公裔孫炳奎先生一人耳。清光緒癸卯年間,遣價送函,內(nèi)列通派數(shù)語,意欲聯(lián)為一譜。予覽畢潛思,喜憂交集,喜則喜其事美,憂則憂其事難。何也?族內(nèi)環(huán)居千百余戶,貧者多,富者少。貧窮子弟非不明敏,欲讀書而不能,稍長便勤耕作、謀衣食,遇有事故,日用不足,何能急公如謀,續(xù)修經(jīng)費莫濟,無從著手,一難也。富豪子弟姿清秀,聰慧罕比,能讀書而不好,沉淪安逸,于古人所言治家、處世、修身諸大端,不欲求通,一令辦事務(wù),謝以未能,即間有學(xué)問素優(yōu)、見識高超者,概置之不聞不問,縱續(xù)修富有經(jīng)紀(jì),然人才缺乏,行之維難,二難也。有此二難,故數(shù)十余年來,日見祠宇傾頹,譜牒懸擱,愧何如之。幸祖宗靈爽在天,族曾祖廉泉、宗侄漢晴兩先得生,倡首續(xù)修,總理一切,鳩工庇材,廟貌一新,沿戶采訪,世系昭然。期年之間,厥功告成,并俾六公子孫二十五代后以同一宗派。分使之合,疏使之親,不致等骨肉于途人。導(dǎo)先路者如是,步后程者果克,竭力耕田,轉(zhuǎn)貧為富,專心向道,自卑登高,駕諸君而上焉,是亦予之厚望也夫。 

      時中華民國六年丁巳歲十二月吉日 

      二十代孫 庠名浚衡山氏 謹(jǐn)敘

10、四次續(xù)譜自敘

    譜為敬宗收族之本尚矣,我仙源文氏族譜草創(chuàng)于公毓、吉陽、克受、參兩、東寅。一修于節(jié)庵,再修于印山,三修于邑丞諸公尚矣,然始祖仙源公明洪武時,自江右來桃,瓜綿瓞衍,已歷二十三代,祖宗功德,子孫賢愚,墳塋居處,令人展卷知其某忠、某孝、某節(jié)、某義、某貪、某廉、某居此、某葬彼,孝之十五代上彰矣,十五代下,祖若宗,及某子孫闕焉。使非復(fù)謀續(xù)修,不幾失韓子所云:莫為之后,雖美弗彰者之旨乎?房叔衡山氏、芹泮氏有鑒于此,清光緒二十六年謀之族眾,已有端倪,后因水災(zāi)寢之。民國五年,衡山叔年老矍鑠,復(fù)集父老子弟,籌謀四修,僉曰我族譜牒三修近五十年,今散處鄰省、鄰縣、鄰鄉(xiāng)者,較老譜日多。賢者褒莫由褒,不賢者貶莫由貶,居處莫知,墳?zāi)鼓?,道路相逢,如秦越人相見,不相親者,不知凡幾。先生志在于斯,祖宗之幸,亦我輩之幸也。于是公訂簡章,群相遵守,舉衡山叔、舜臣公、心泉先生為纂修,采訪、勸捐十七代祖廉泉氏及房祖秉丞諸公與各房長、各經(jīng)理人同負(fù)責(zé)任,命才總理事宜,冀易成也。六年春,采訪事竣,付之刊梨。十五代前老譜,實錄者典型俱在,莫贊一詞。十五代后,老譜未及詳載者旁搜之,增益之,如漢壽縣士炳、士吉二公有后,伍家坪光耀、光燦諸公多子多孫。衡山叔采入來鳳縣革勒車明魁公,五世同居。龍山縣文家溝曰世公數(shù)十子孫,嵩岳氏訪到。若世系、若遷徙、若祖芏,忠臣焉、孝子焉、節(jié)婦焉、義士焉,克勤克儉之忠厚長者焉。士書為士、農(nóng)書為農(nóng)、工書為工、商書為商,孰教育普及國家,孰德澤在乎人民。疑者闕之,信者筆之,僭者正之,漏者補之,振已往之墜緒,垂將來之模范。復(fù)與必達、必適、必財、必聰、必富五公子孫會議,自二十五代孫以后,同一宗派,以敦族誼。諸公之于譜事勞矣。才本凡庸,不知譜學(xué),勉強從事,獲罪自多,聊述原委,諸公任勞任怨之苦心,以告后之來者,述四次續(xù)修。

      時中華民國六年十二月谷旦

       二十一代孫  隆遇庠名濟才  謹(jǐn)識

11、四修族譜自序

      家乘猶國史也,國無史,末由考世代之統(tǒng)系,家無乘何以辨支派之原本。是故,有國家者立太史以操珥筆之權(quán)。舉凡統(tǒng)系之傳衍,忠孝之昭著,靡不一一書諸簡冊乎。尚已,若夫家乘之修與續(xù),則賴有仁孝明理之子弟,相與提倡耽任,乃克集事,而底闕成。我花源文氏之家乘也,創(chuàng)始于吉陽、公毓兩先生,刪定于東寅太高祖,付梓于高節(jié)庵公。數(shù)百年之譜系,蓋于是井然有條,秩然不紊焉。清道光間,祖印山公司鐸上湘,致書族中父老,并命我先君子續(xù)修。同治間,父博堂公宦游滇省,乃命堂兄邑臣輩三續(xù)。迄今,展卷敬讀,諸先生節(jié)次修明,不知幾費心血,幾經(jīng)勞瘁,方臻美善,譜牒之不易,信哉!然自同治戊辰三續(xù)以來,屈指年歷五十,其間瓜綿瓞衍,鶴徙鴛遷,不可勝數(shù)。使當(dāng)此而尤不汲汲增續(xù),則一脈之周流,勢必秦越相待,親疏莫分,其不孝也,孰甚?所幸衡山、漢晴兩先生竭力提倡,闔族景從,儂亦附驥尾,與耽責(zé)任。惟是謹(jǐn)仿老譜成規(guī),核實聯(lián)輯,俾數(shù)十年之奕葉,若者屬某支,若者系某派,若者節(jié),若者義。儼如國史之統(tǒng)系攸詳,忠孝攸紀(jì),聊繼先志已耳。纂修云乎哉!

     中華民國六年歲次丁巳季冬月初旬

    十九世孫  煥  謹(jǐn)識

12、四修族譜自序

    譜之為言普也,俾一族之人,歲月代更,道途窎遠,皆得普載其中,秩然有條,凡聚族者皆然也。若我文氏仙源公之譜,一修、再修、三修,諸先正敘事記言,美矣、善矣。愚生也晚,復(fù)何敢贅一詞哉。第思先考矢志續(xù)修,因水旱年歉,不果尋病終。愚雖有志,然就館謀生,徒空言耳。民國四年冬,為人指示婚禮,將不與祭,俄接一函,展視乃宗族人續(xù)譜事也。欣然至祠,見其少長咸集,同場研究,愚亦列坐其次。衡山叔倡言續(xù)修利益,漢晴兄手著簡章十有四條,讀而韙之。向諸父老言曰:茍能群相遵守,四修族譜易也。于是舉漢晴兄為總理,衡山叔為纂修,房十七世祖廉泉公清查錢谷,孰勸捐,孰采訪,各房長同肩責(zé)任,命愚與舜臣公同為纂成,非知我者也。退而清夜撫思我族之譜,自清同治三續(xù)后,迄今近五十年,僻陋子弟,知有父而不知有祖,知有親而不知有疏,已往之祖德宗功不待問也。茍至此,而猶遲之?dāng)?shù)年,或數(shù)十年,幾如種木者不培其本,而望其枝之茂,觀水者不浚其源,而望其流之長,有是理乎?用是不揣谫陋,相與贊成,檢閱譜牒,訛者更之,疑者闕之,編年紀(jì)月,褒善貶惡,非敢學(xué)孔子之作《春秋》也。殆欲聚我族人為一譜耳。

    民國六年歲次丁巳冬月初旬

    二十一世孫  庠名煉  謹(jǐn)識

三、宗派

舊派

    必大景子思,○○廷中添,尚曰志體宗;

道光八年續(xù)譜定:

    光明盛世,昌隆際會。

同治七年續(xù)譜定:

    忠信為寶,詩禮傳家。

    敬承祖德,永弼國華。

新派

     前安福(今臨澧縣)必財公裔孫炳奎發(fā)起由贛遷湘必字派六公裔孫自二十五代起一體同派,原同治譜所定十六字輩僅留“忠”字,又派中“容和”二字原字“蓉松”,不便命名故改之。

敬銘同佩,熙鼎式襄;

仁本元本,業(yè)守典章。

容和瑞兆,協(xié)贊名揚;

壽增恩錫,秀蔚祚長。

四、修譜簡章

第一條

     以接續(xù)舊譜,敬宗收族,擴充老祠規(guī)模,鞏固為宗旨。

第二條

     宗祠無存款,經(jīng)費每家照畝、照人均捐錢五百文,有人無畝而富有動產(chǎn)或營業(yè)者照資本每百串捐錢兩竿。

第三條

     經(jīng)費認(rèn)定,照捐簿每名自書二票,第一期民國六年一月初十日,第二期民國六年九月初十日,書定交本房經(jīng)理人,由本房經(jīng)理人照原期書一匯交宗祠,總理人以專責(zé)成而免延誤,惟遠族則隨捐隨繳,不拘此條。

第四條

     捐款制三聯(lián)票,每名認(rèn)捐后即自書聯(lián)票,一存認(rèn)捐人,一交本房經(jīng)理人,一票根交宗祠總理人,互相執(zhí)照,以備查核,而杜弊端,其票式另訂之。

第五條

     總理人收齊捐款后,即制聯(lián)環(huán)折,按月支付,庶務(wù)辦理各項事件,無論何人不得挪用,同事人除應(yīng)支辛資外,亦不得多用。

第六條

     凡捐款由本人交經(jīng)理人,再由經(jīng)理人交總理人,無論何人吞蝕,均須加倍賠償。

第七條

     民國六年一月初十為收款第一期,即屬續(xù)譜開辦,修祠興工之期。凡任事人均集宗祠勉盡義務(wù),不得稍存觀望,貽誤要公。

第八條

    異姓纂宗,律所必禁。如援擇賢而已成定局者,捐款即照定章加倍,后不為例,疏房繼祧者十分加五,親房繼祧或兼祧者十分加二。

第九條

     纂修每月辛資六串,校對、書記、庶務(wù)每月辛資各五串。支款自開辦日起至散譜日止,其余均盡義務(wù),惟采訪除各房采各房及就近可采他房外,道遠者每月給夫馬五串。如受采訪或認(rèn)捐人另給夫馬者不在此限,其路程以百里為率。

第十條

      各房采訪后即由光字派以下造定草譜,按第一期繳費時日一同交宗祠,以便纂修。如采訪遺漏或錯誤,纂修人不任咎其采訪人,范圍不限遠近,以人力能到及舊譜所載為限。

第十一條

    譜牒世系均照舊本編定,不得改變,惟錯漏須更正收入者,臨時酌議。祠宇原屬狹隘,莫壯觀瞻,現(xiàn)廣建一進門墻,高固期垂久遠,預(yù)算經(jīng)費在八仟串以上。

第十二條

民國六年一月初十日開辦,決定民國六年十二月初十日竣工散譜。凡任事人須公同協(xié)辦理,方為有效。如逾期不成,惟總理、纂修人是問。

第十三條

     此次續(xù)譜、修祠需款最鉅,手續(xù)亦繁。凡我族人宜任勞任怨,不得稍有茍且。如夥吞捐款,以多報少,顛倒人倫,以卑僭尊,或以假混真,一經(jīng)發(fā)覺,除賠款外,當(dāng)處十元以上,百元以下罰金。

第十四條

      本簡章自民國五年陰歷十一月念二日議決起即為施行,期間凡我族人當(dāng)一律遵守,不得違背,如有不盡事宜,得公同議更。

五、仙源文氏修譜名氏

總 理

二十一代孫 庠名濟才 漢晴氏 隆遇

纂 修

二十代孫 庠名 浚  衡珊氏昌炳

十九代孫 校名煥舜臣氏 世榕

二十一代孫 庠名 煉  心泉氏 隆煉

參校兼書記

二十一代孫 福堂氏 隆構(gòu)

二十一代孫  校名秉鈞  瀛登氏 隆鏐

二十二代孫 中學(xué)校畢業(yè) 墨卿氏 際盛

二十一代孫 秉淵氏 隆驥

庶務(wù)

十七代孫 廉泉氏 明豐

十九代孫 美元氏 世揚

二十代孫 雙官氏 昌富

二十代孫 雨田氏 昌耕

采訪兼勸捐

十八代孫 發(fā)元氏 盛法

十八代孫 伯元氏 沫盛

十八代孫     氏 福盛

十八代孫    氏 法盛

十八代孫 春皆氏 盛舉

十九代孫   氏 世香

十九代孫 秉臣氏 世鈞

十九代孫 會亭氏 世煉

十九代孫 本善氏 世杰

十九代孫 益品氏 世貴

十九代孫   氏 世楷

十九代孫 卓堂氏 世儒

十九代孫    氏 世選

十九代孫   氏 世杰

十九代孫 萬國氏 世恩

十九代孫 品齋氏 世春

十九代孫   氏 世烈

十九代孫 桂生氏 世美

十九代孫   氏 世岐

二十代孫 耀亭氏 昌炳

二十代孫 德章氏 昌寅

二十代孫 愚麓氏 奎昌

二十代孫 歧山氏 昌燭

二十代孫 清五品銜 煥嵐氏 昌斌

二十代孫 松柏氏 昌順

二十代孫 陽生氏 昌灼

二十代孫 子立氏 昌道

二十代孫   氏 昌芝

二十代孫 耀南氏 昌榮

二十代孫 秉彝氏 昌蛟

二十代孫 蘭亭氏 昌煥

二十一代孫 宗伯氏 隆儀

二十一代孫 宏春氏 隆春

二十一代孫  英氏 隆堯

二十一代孫 墨秋氏 隆準(zhǔn)

二十一代孫 質(zhì)吾氏 隆彬

二十一代孫 縣師范畢業(yè) 子佳氏 隆升

二十一代孫 鶴鳴氏 富隆

二十一代孫 師范學(xué)畢業(yè) 化南氏 隆次

二十一代孫 鳳亭氏 隆祥

二十一代孫 高等小學(xué)畢業(yè) 雅皆氏 隆治

二十一代孫 楚樵氏 隆圯

二十一代孫  岳氏 隆鈴

二十一代孫 法政學(xué)校畢業(yè) 麗生氏 隆道

二十一代孫 圭田氏 隆

承修  常德文新譜局  廖松仙

六、家規(guī)十二條

一、孝順父母

      人自有生以來,精神氣魄皆父母之遺也。服勞奉養(yǎng),當(dāng)竭力以承歡。子婦無論大小,侍于其側(cè),必小心巽順,應(yīng)唯敬對,切不可高聲大氣,稍拂親意。至于父母既沒,盡哀盡禮,將為善必果,將為不善必不果,庶幾無忝所生。

二、友愛兄弟

    人生最難得者兄弟,同秉父母之精血以生,幸而棣鄂聯(lián)輝,聚處不過數(shù)十年,弟怫弗念天顯,兄不念鞠子衰,或聽婦言而異爨,或爭財產(chǎn)而操戈,非家庭之福也。張公百忍,九世同居,佳話猶在耳也。吾族尚其勉旃。

三、別異男女

      古者男女異長,所以別兄弟姊妹之行也。而男不言內(nèi),女不言外,椸枷巾櫛,授受必令之不同不親,其旨嚴(yán)矣。吾族家勤紡績,衫履不患其無備。然冢婦介婦為家主者,必示之以婦德婦言,使生其孝敬之心,而防其高嘻之漸。斯內(nèi)外正,而家可長久。教兒嬰孩,教婦初來,尚其慎之于早焉。

四、惇尚族誼

       鄉(xiāng)黨有赒恤之義,況九族實根一本,親者可失其為親乎?諸祖、諸父、諸兄、諸弟、諸子、諸孫稱謂之間,尊卑本有一定,不可稍紊,觴酒豆肉,卑幼者當(dāng)習(xí)禮儀,崇齒讓。其冠昏喪祭,有力絀不能支者,族中量力酌濟,俾之克終乃事,至寒畯有志上進,尤宜著意栽培,以紹書香于無既。然受惠者,亦宜思圖報效,慎勿辜負(fù)推解之仁。

五、各勤本業(yè)

      貧富不齊命也,然人有本業(yè),為士學(xué)古入官,何來惡歲?若農(nóng)服田力穡,乃亦有秋。工匠利器善事,藝足養(yǎng)家。商賈阜貨通財,慶供洗腆。他若閑民轉(zhuǎn)移執(zhí)事,為其事者食其報,理固然也?!洞呵锿鈧鳌吩疲骸懊駝趧t思,思則善心生?!辈粍?wù)此而舍業(yè)以嬉,是自誤終身大事,何以克紹家聲。

六、崇儉戒奢

    《傳》曰:“儉者德之恭,侈者惡之大?!笔渴说疵髦?,布衣疏食亦足自娛。即送終大事,冠昏重典,稱其財,斯之謂禮。乃一切好事豪華,或負(fù)債破家而不惜,抑思財產(chǎn)幾何?仰事俯畜,責(zé)任匪輕,凡事留有余地步,方可經(jīng)久。至于酗酒賭博,淫蕩無常,不惟無益,而且禍患隨之。愿吾族:父戒其子,兄勉其弟,永監(jiān)不節(jié)之嗟。

七、屏黜異端

      圣人之道,其本在六行,其教存六經(jīng)。近之可以淑身,遠之可以淑世。為道易明,而易事易行也。近世惑于異端,朝山拜斗,思祈無妄之福,而于父母之喪,廣延僧道,大作超度。夫蕭梁以帝王之尊,妄敦戒業(yè)而不保其國,且喪其身。況區(qū)區(qū)士庶,乞靈于佛道,而肯為之庇蔭乎?鑒觀往事,可以隅反。

八、親近正人

     日與君子處而欲其從邪,必不敢也。日與小人處而欲其歸正,勢必不能也。族中老成耆舊,孝子悌弟及鄉(xiāng)里有道賢士,或師事,或友事,涵育熏陶之,既久,人品心術(shù)自然磊落光明。處則為家庭之望,出則為邦家之光。緬高曾而紹弓冶,率是術(shù)也,是在子弟之能取善耳。

九、勿事爭訟

      式好無尤,家族之不容爭兢,固也。鄉(xiāng)閭異姓,緣細故相爭,至于成訟。其始也,逞一時之氣,請訟棍進呈詞,不惜匍伏官前,由是差役索錢,房科取費,迨至掛牌聽審,花費不知多少,幸而獲勝,被累已重。若其不勝,小則申飭,大則責(zé)懲。以父母之遺體,甘受恥辱,其何顏以對祖宗耶?朱子云: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兇。言訟端宜早絕也,至武斷鄉(xiāng)曲,足以取禍,亦不可不戒。

十、早完國賦

      國家貢賦之制,所以明下事上之義,而教之忠也。百姓踐土食毛,幸享太平之福,自當(dāng)急公忘私,上下兩忙,踴躍樂輸,方不失為淳民。倘或恃勢拖延,藉端包抗,律典決不能容。吾族有田地錢糧者,務(wù)須遵限,如數(shù)早納,庶免差役騷擾?!吨熳蛹矣?xùn)》云:“國課早完,即囊橐無余,亦有至樂。”斯言宜三復(fù)焉。

十一、亂倫強配

     《傳》云:男有室,女有家,無使相瀆,言倫常之道不可紊。我族子弟青年,不壽其室,能矢志守節(jié)尚矣。茍欲奪志再醮可耳。如兄死,其室弟配,弟死其室兄入,亂倫甚矣。族中遇有此事,除同齡離婚外,重責(zé)其父兄不貸。

十二、異姓纂宗

      我族一脈相傳,人丁繁衍,不幸子嗣艱難,承祧必須本宗,或由親及疏,擇賢擇愛,種族方保無虞,如逞一己私見,扶養(yǎng)異姓子是纂宗也,匪我族類,其心必異,我父兄子弟宜守此主義,互相維持,非其種者,鋤而去之可也。

摘錄:文正超

編輯:文浩

新聞|家譜|尋根|文化|聯(lián)誼

中華文氏宗親網(wǎng)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