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毒性肝炎
【辨證】氣滯血瘀。 【治法】舒肝活血,利濕解毒。 【方名】舒肝活血湯。 【組成】柴胡9克,全蝎10克,山楂15克,黃芪20克,茵陳20克,郁金30克,丹參30克,赤芍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三七粉2克(沖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慢性單純性咽炎 【辨證】肺陰不足,虛火上炎。 【治法】養(yǎng)肺陰,順肺氣,清虛火。 【方名】潤肺1號。 【組成】南沙參10克,麥冬15克,桔梗10克,炙紫苑10克,款冬花10克,生甘草6克,光杏仁10克,枇杷葉10克,炙百部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辨證】熱毒壅盛,上犯耳竅。 【治法】祛膿消炎,通絡(luò)開竅。 【方名】冰麝散Ⅱ號。 【組成】冰片9克,麝香0.5克,樟丹12克,枯礬9克,龍骨15克。 【用法】共研極細(xì)末,裝瓷瓶內(nèi)密封備用。用時先取雙氧水洗凈患耳膿汁,拭干后吹上冰麝散Ⅱ號少許,每日用藥1次。(一) 【辨證】肝郁氣滯,中焦?jié)駸帷?br>【治法】疏肝清胃活血。 【方名】肝胃百合湯。 【組成】柴胡15克,黃芩10克,百合15克,丹參15克,烏藥13克,川楝子10克,郁金15克,金錢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二) 【辨證】肝經(jīng)濕熱內(nèi)郁。 【治法】疏泄肝熱,清解臟腑。 【方名】加味柴胡湯。 【組成】柴胡9克,黃芩9克,姜半復(fù)9克,白芍15克,生姜3片,枳實6克,大黃6克,郁金30克,金錢草30克,大棗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三) 【辨證】肝經(jīng)熱甚,膽熱犯胃。 【治法】疏肝瀉熱,行氣利膽。 【方名】柴金湯。 【組成】柴胡12克,滑石12克,雞內(nèi)金12克,白芍9克,黃芩9克,半復(fù)9克,枳實6克,川軍6克,生姜15克,大棗4枚,金錢草2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四) 【辨證】肝膽氣滯血瘀。 【治法】疏肝利膽,活血化瘀,清熱解毒。 【方名】利膽化瘀湯。 【組成】柴胡10克,川楝子10克,郁金10克,香附12克,澤蘭12克,山梔12克,枳實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五) 【辨證】肝膽郁熱。 【治法】疏肝達(dá)郁,清降膽火。 【方名】柴胡牡蠣湯。 【組成】柴胡10克,龍膽草6克,生牡蠣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一) 【辨證】肝脾不和。 【治法】健脾疏肝。 【方名】健脾疏肝湯。 【組成】黨參10克,白術(shù)5克,茯苓10克,米仁5克,柴胡15克,郁金10克,丹參12克,白芍1.5克,川楝15克,雞內(nèi)金15克,谷芽10克,延胡索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二) 【辨證】脾虛濕阻。 【治法】健脾化濕,理氣降濁。 【方名】肝炎Ⅲ號沖劑。 【組成】藿香10克,佩蘭10克,蒼術(shù)10克,厚樸6克,橘皮5克,枳殼10克,大腹皮10克,木香6克,茵陳15克,焦三仙各10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xì)末,制成沖劑,每袋15克,每服半袋,每日2次。 (三) 【辨證】肝郁脾虛,氣滯血瘀,濕熱未清。 【治法】健脾疏肝,活血化瘀,佐以清熱利濕。 【方名】益肝湯。 【組成】黨參12克,炒白術(shù)10克,炒蒼術(shù)10克,藿香10克,茵陳15克,當(dāng)歸12克,白芍12克,香附10克,佛手10克,山楂15克,澤蘭15克,生牡蠣15克,王不留行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四) 【辨證】肝氣郁結(jié),氣滯血瘀。 【治法】健脾清肝,通絡(luò)消痞。 【方名】益肝清癥湯。 【組成】黨參9克,茯苓9克,制大黃9克,梔子9克,阿膠9克,地鱉蟲6克,桃仁6克,龍膽草6克,玉米須30克,炮山甲粉1.7克(另吞)。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五) 【辨證】脾腎陽虛,氣虛血滯。 【治法】溫補(bǔ)脾腎,益氣養(yǎng)血,柔肝。 【方名】溫肝湯。 【組成】黃芪30克,附片10克,白術(shù)10克,香附10克,杏仁10克,橘紅10克,黨參12克,紫河車12克,白芍15克,當(dāng)歸15克,茵陳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六) 【辨證】血瘀。 【治法】軟堅散結(jié),活血化瘀。 【方名】化肝煎。 【組成】鱉甲2克,穿山甲2克,大黃6克,桃仁10克,川芎10克,當(dāng)歸10克,三棱10克,莪術(shù)10克,丹參15克,赤芍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慢性活動性肝炎 【辨證】血瘀。 【治法】軟堅散潔,活血化瘀。 【方名】化肝煎。 【組成】鱉甲2克,穿山甲2克,大黃6克,桃仁10克,川芎10克,當(dāng)歸10克,三棱10克,莪術(shù)10克,丹參15克,赤芍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慢性遷延性乙型肝炎 【辨證】肝郁脾虛,濕熱內(nèi)蘊。 【治法】疏肝理脾,清熱利濕解毒。 【方名】抗原湯。 【組成】當(dāng)歸10克,白芍30克,白術(shù)10克,柴胡10克,茯苓15克,虎杖15克,茵陳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慢性單純性青光眼 (一) 【辨證】痰火郁結(jié),邪熱內(nèi)侵。 【治法】清痰瀉火,祛邪逐瘀。 【方名】清痰利水湯。 【組成】黑元參24克,半夏12克,吳茱萸6克,廣陳皮6克,膽星10克,澤瀉10克,防己10克,石葦10克,黃連6克,柴胡10克,川芎10克,升麻10克,藁本10克,甘草3克,代赭石21克(為引)。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二) 【辨證】肝膽風(fēng)火。 【治法】平肝清熱。 【方名】羚羊菊花飲。 【組成】羚羊角3克,菊花20克,草決明25克,五味子15克。 【用法】水煎,頻頻代茶飲 慢性腸炎 【辨證】胃熱脾弱,肝氣不暢,清濁不分。 【治法】調(diào)肝健脾,和中分泄。 【方名】調(diào)肝健脾湯。 【組成】南柴胡12克,焦茅術(shù)10克,茯苓10克,姜樸6克,焦內(nèi)金10克,炙香附6克,炒山藥10克,車前子10克,炒抗芍10克,焦建曲10克,廣木香3克,殼砂仁3克,萸連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慢性結(jié)腸炎 (一) 【辨證】脾胃氣虛,中氣下陷。 【治法】補(bǔ)中益氣止瀉。 【方名】益氣湯。 【組成】黃芪12克,薏苡仁12克,黨參10克,獲苓10克,血余炭10克,赤石脂10克,白芍10克,白術(shù)炭6克,陳皮炭6克,柴胡6克,厚樸6克,黃連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二) 【辨證】脾失健運,濕熱蘊于腸中,肝脾氣滯。 【治法】健脾溫中,清腸化濕。 【方名】溫中湯。 【組成】黨參9克,白術(shù)9克,炮姜3克,炙甘草6克,茯苓9克,防風(fēng)9克,焦神曲9克,焦山楂9克,陳皮6克,白芍12克,秦皮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三)
【辨證】肝腎陽氣虛弱,運化失職。 【治法】溫陽益氣,澀腸止瀉。 【方名】赤石脂湯。 【組成】附子9克,黃芪9克,當(dāng)歸9克,桔梗9克,石榴皮9克,川楝子9克,肉桂3克,黃連3克,炮姜6克,訶子6克,赤石脂30克,肉豆蔻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四) 【辨證】濕熱邪毒壅滯胃腸。 【治法】清熱利濕,健脾和胃。 【方名】解毒清腸湯。 【組成】白頭翁30克,秦皮20克,黃柏12克,黃連16克,白芍30克,白術(shù)30克,蒼術(shù)12克,茯苓30克,豬苓16克,匾蓄16克,山藥30克,木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慢性瞼緣結(jié)膜炎 【辨證】脾濕肝熱。 【治法】清熱活血,除濕祛風(fēng)。 【方名】清解湯。 【組成】赤芍18克,川芎18克,郁金18克,蒺藜18克,蟬蛻12克,莪術(shù)12克,蘆根30克,茯苓12克,黃芩12克,前仁12克,花粉12克,丹皮12克,焦楂12克,神曲12克,甘草3克,夏枯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慢性牙周炎 【辨證】胃與大腸伏熱,循徑上蒸。 【治法】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化腐生肌,收斂止血。 【方名】固齒散。 【組成】滑石粉18克,甘草粉6克,朱砂面3克,雄黃1.5克,冰片1.5克。 【用法】共研為細(xì)面,早晚刷牙后撒患處;或以25克藥面兌60克生蜜調(diào)和早晚涂患處。 慢性乙型肝炎 【辨證】濕熱邪毒內(nèi)蘊,肝郁血瘀,脾腎兩虧,營衛(wèi)失調(diào)。 【治法】清化解毒,活血祛瘀,健脾疏肝,益氣濕腎。 【方名】乙肝解毒湯。 【組成】
方1:黃芪30克,虎杖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露蜂房15克,半枝蓮15克,仙鶴草15克,土茯苓15克,仙靈脾15克,鹿銜草15克,柴胡12克,郁金12克,當(dāng)歸12克,生雞內(nèi)金12克,桂枝9克,甘草3克。 方2:雄黃30克(色赤如雞冠者為上品,效高毒性?。椎\(即酸礬)15克,五靈脂60克,共研細(xì)末裝膠囊。 【用法】方1煎服,先將諸藥用冷水浸泡半小時,沸后再煎5分鐘即可。 方2膠囊用湯藥或溫開水送服均可。每次吞服0.3克(2粒),每日2次。湯藥、膠囊均6日一個療程。 慢性淺表性胃炎 (一) 【辨證】濕熱蘊結(jié)中焦,熱重于濕。 【治法】清利濕熱,理氣安中。 【方名】清濁安中湯。 【組成】白蔻仁12克,川厚樸12克,法半夏12克,滑石30克,生苡米30克,郁金香12克,珍珠母30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二) 【辨證】脾氣不足,脾胃虛寒,兼氣滯血瘀。 【治法】健脾補(bǔ)氣,佐以溫中、理氣、活血。 【方名】胃炎煎劑。 【組成】黨參10克,白術(shù)10克,茯苓10克,丹參15克,香附10克,良姜5克,甘草5克,青黛1克。 【用法】取上方7劑,煎成200毫升,青黛后加。每日服3次。每次10毫升,或每日2次,每次15毫升。 慢性萎縮性胃炎 (一) 【辨證】脾胃虛寒,氣滯血瘀。 【治法】補(bǔ)氣溫中,活血散瘀,消腫生肌。 【方名】益中活血湯。 【組成】黃芪30克,肉桂8克,吳萸10克,丹參15克,乳沒各8克,生蒲黃13克,三棱10克;莪術(shù)10克,川芎12克,烏藥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二) 【辨證】肝郁胃寒。 【治法】疏肝理氣,和胃散寒。 【方名】疏肝和胃湯。 【組成】柴胡10克,瓜蔞仁15克,川連10克,枳殼10克,木香15克,青皮10克,陳皮10克,草豆蔻10克,半夏15克,榔片10克,萊菔子10克,黃芩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三) 【辨證】肝郁胃虛。 【治法】疏肝健胃,益氣活血。 【方名】疏肝健胃湯。 【組成】柴胡10克,黨參10克,百合15克,山藥10克,當(dāng)歸10克,郁金10克,烏藥10克,烏梅10克,赤芍10克,甘松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