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臨證運用: 一、四逆散是“調(diào)肝”的有效方劑和代表方。 炙草攜枳實, 柴胡并芍藥。 活用四逆散, 祛病彈指間。 四逆散首見于漢醫(yī)圣張仲景《傷寒論》辨少陰病脈證并治篇第318條:“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nbsp; 方組:甘草(炙)、枳實(破,水漬,炙干)、柴胡、芍藥各十分。上四味,各十分,搗篩,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加減 1、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 2、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 3、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 4、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內(nèi)湯中,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 四味藥物組方精妙,也暗合“升降”之理,柴胡主升、枳實主降、白芍主收、甘草主散,升降收散相輔相成,調(diào)理樞機以治療多種“氣機紊亂”之病。 在其原文中,張仲景就提示了本方可治療很多疾病。 由此可知,凡是呼吸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皆可運用四逆散。 二、四逆散臨癥用法 凡符合肝郁氣滯、脈弦緊、情緒異常等等,四逆散皆可采用。 臨證處方如下: 1、頭痛、偏頭疼、前額疼、眩暈、耳鳴、鼻炎 脈象、弦脈、頭部不舒、頸部有壓迫。 處方: 四逆散加頸三味 柴胡5克,白芍10克,枳殼10克,炙甘草5克。 葛根15克,丹參10克,川芎5克。 耳鳴:菖蒲30g 前額:白芷10g 巔頂:藁本10g 鼻炎:辛夷10g蒼耳10g 2、頸椎病 脈象弦緊,頭頸肩疼痛不舒。 四逆散合頸三味 柴胡5克,白芍20克,枳殼10克,炙甘草5克。 葛根30g丹參30g川芎10g 3、肝郁氣滯 腹部、胃脘疼痛,脹滿不舒,痛無定處,連及兩脅,攻撐走竄,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噯氣則舒,心煩易怒,時作太息,不思飲食,寐差,舌苔薄白,脈弦。 治療處方:柴胡疏肝散加減。 4、肝氣犯胃 胸脅、胃脘脹滿疼痛,呃逆噯氣,嘔吐,或見嘈雜吞酸,煩躁易怒,舌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或弦數(shù)等。 治療處方: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或梔豉散。 5、肝脾不調(diào) 胸脅脹悶竄痛,抑郁或急躁易怒,納呆,腹脹,便溏不爽,腸鳴矢氣,或大便溏結(jié)不調(diào)或腹痛欲瀉,泄后痛減,舌苔白或膩,脈弦。 治療處方:逍遙散加減或疏調(diào)湯,瀉泄者用四逆散加痛瀉要方。 疏調(diào)湯方組:柴胡、香附、郁金、枳殼、薄荷、丹參、川芎、白芍、白術(shù)、茯苓、淫羊藿、仙茅、仙鶴草、甘草。 6、肝郁脾虛 胸腹脹滿,口淡不渴,不思飲食,或有惡心嘔吐,大便溏瀉,困倦嗜睡,舌不紅,苔厚膩。脈滑或弦滑。 治療處方:四逆散合平胃散或枳術(shù)散。主治肝郁不舒,脾土不運,濕濁困中所致諸癥。 7、肝郁濕熱 頭暈、面目紅赤、脾氣暴躁、口干舌燥、口苦、頭暈、口瘡頻起,小便黃,煩躁不安,心煩口苦,舌紅苔黃膩,脈弦數(shù)。 處方:四逆散合龍膽瀉肝湯加減或清肝飲或清火湯。 8、肝郁腎虛 急躁易怒,腰酸腰痛,胸脅脹痛,善太息,夜尿頻急,或大便泄瀉,舌質(zhì)暗紅,苔白或凈,脈弦細沉。 處方:逍遙散合金匱腎氣湯。 9、肝郁血瘀 咳嗽,咳血,咳痰,兩脅脹痛,身上瘀斑或肌膚甲錯,舌質(zhì)暗或有瘀斑,脈弦或澀。 處方:逍遙散合桃紅四物湯或龍蛭散。 10、痰氣郁結(jié) 胸部悶塞,胸脅脹滿,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膩,脈弦滑。 處方:四逆散合二陳湯廣或三子養(yǎng)親湯。 11.氣火郁結(jié) 發(fā)熱,頭面痤瘡或紅斑,口干,口渴,舌紅,脈弦滑數(shù)等。 處方:四逆散合升降散或清火湯。
|
|
來自: 隨緣飄渺 > 《醫(yī)藥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