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明代正德科舉殿試(2)

 資料全錄 2024-04-19 發(fā)布于江西

1514年(正德九年)殿試

1514 年 3 月 2 日(正德九年二月初六)確定大學(xué)士梁儲、翰林院學(xué)士毛澄為會試考試官

1514 年 3 月 25 日(正德九年二月二十九)禮部會試取中正榜舉人霍韜等400人.先是都給事中李鐸奏欲增取進(jìn)士選補(bǔ)州縣正官,禮部覆請乃特增。后不為例。

1514 年 4 月 4 日(正德九年三月初十) 確定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xué)士楊廷和、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謹(jǐn)身殿大學(xué)士梁儲、太子太保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xué)士費(fèi)宏、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xué)士靳貴、掌詹事府事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xué)士蔣冕、翰林院侍讀學(xué)士顧清、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楊一清、戶部尚書王瓊、太子少保兵部尚書陸完、刑部尚書張子麟、太子太保工部尚書李鐩、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石玠、通政司通政使丁鳳、大理寺左少卿張禬為殿試讀卷官。

1514 年 4 月 9 日(正德九年三月十五)中舉霍韜(會試第一名)等396人參加殿試。

武宗 朱厚照的考題: 朕惟《大學(xué)》一書,有體有用,圣學(xué)之淵源,治道之根柢也。宋儒真德秀嘗推衍其義,以獻(xiàn)于朝。我太祖高皇帝特命左右大書,揭之殿壁,朝夕觀覽,每與侍臣形之論說, 列圣相承,罔不崇信。朕初嗣位,經(jīng)筵儒臣首以進(jìn)講。其書大綱有二,先之以帝王為治之序,次之以帝王為學(xué)之本,又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之要分為四目,序列于后,以示學(xué)者用力之地,夫?qū)W,體也。治,用也。由體達(dá)用,則先學(xué)而后治可也。顧以治先于學(xué),于義何居?其為治之序,蓋前圣之規(guī)模,后賢之議論皆在焉。比而論之,無弗同者。而帝王之,所以為學(xué)則有不同。堯、舜、禹、湯、文、武,純乎無以議為也。高宗、成王其庶幾乎!下此雖漢唐賢君,亦或不能無少悖戾,又下則其謬愈甚,不過從事于技藝文詞之間耳,無惑乎其治之不古若也。凡此皆后世之鑒,可能歷舉而言之乎?抑《衍義》所載,不及宋事,不知宋之諸君為治為學(xué),其亦有進(jìn)于是者乎?朕萬幾之暇,留意此書,蓋欲庶幾乎古帝王之學(xué),以增光我 祖宗之治。勵志雖勤,績用未著。家國仁讓之風(fēng),用人理財之效,視古猶歉,豈所以為治者未得其本乎?夫?yàn)槿顺级恢洞髮W(xué)》,無以盡正君之法。子諸生講明是道久矣,行且有臣之責(zé),其為朕悉心以對,毋泛毋略。朕將親覽焉。

1514 年 4 月 12 日(正德九年三月十八),武宗 朱厚照賜唐皋等3人為第一甲進(jìn)士及第,霍韜等135人為第二甲進(jìn)士出身,王問等258人為第三甲同進(jìn)士出身。

第一甲共3名:分別是狀元唐皋 、榜眼黃初、探花蔡昂

1514 年 4 月 13 日(正德九年三月十九),武宗 朱厚照賜進(jìn)士恩榮晏于禮部。新寧伯譚祐待宴。

1514 年 4 月 14 日(正德九年三月二十),武宗 朱厚照賜狀元唐皋朝服、冠帶,及諸進(jìn)士寶鈔。

1514 年 4 月 16 日(正德九年三月二十二),狀元唐皋率諸進(jìn)士,上表謝恩

1514 年 4 月 17 日(正德九年三月二十三),狀元唐皋率諸進(jìn)士詣先師孔子廟,行釋菜禮。

 1514 年 4 月 23 日(正德九年三月廿九)擢狀元唐皋為翰林院修撰、榜眼黃初、探花蔡昂為編修。

第二甲135名:霍韜、馬理、周文光、孫存、張?jiān)?、范祿、李中、葉天球、劉彭年、田賦、吳繼隆、王俊民、薛蕙、王學(xué)夔、王經(jīng)、呂愛、蕭歆、簡沛、白轍、蕭鳴鳳、應(yīng)典、彭大治、吳仕、熊浹、韓士英、黃訓(xùn)、范洵、陳文昭、張懋賢、梁本茂、陸杰、王騰、聞東昌、方楷、蔣彬、胡岳、呂陶、余禎、張峨、劉友仁、林達(dá)、張萊、黃偉、朱良、黃廷宣、周鳳鳴、劉勛、劉儲秀、何璦、王鍭、曹驄、林大輅、查仲道、蔣孔煬、高賁亨、曹春、陳能、谷高、黃宗明、趙勃、張淳甫、侯一元、金皥、趙良華、李相、朱敬、楊表、潘潤、金山、顧 x、馮曾、鄭佐、張漢、周時望、吳守中、李景元、江鑣、汪金、喻義、蘇輔、余才、趙伸、祝品、浦旒、劉寅、詹晨、張儉、蔣山卿、茅貢、萬云鵬、俞文曦、陳輔、鄭紳、周汝勤、李銳、郝世家、黃祺、姚世儒、黨以平、桑溥、姚鳳、張思聰、陳子直、辛東山、王袍、王廷珤、劉天民、范師曾、蕭孟景、張 x、 張大輪、應(yīng)大猷、黃焯、黃景夔、戴時宗、劉夢詩、陸鈳、李濂、顧大祐、成樂、羅英、聞澤、陸卿、張汝欽、李崧祥、周士英、李淮、劉希龍、章書、黃綬、張積祿、林炫、周大謨、王俊民、鐘梁。

第三甲258名:王問、周文熙、傅尙文、朱裳、李儼、翟瓚、戴仲綸、楊秉義、周鵷、趙永亨、王嵱、張濬、唐恩、王逈、周偉、王軾、虞守隨、陳克宅、張治道、陳經(jīng)、謝芝、劉璣、華淳、黃嘉賓、蔣福陵、鄭慶云、底蘊(yùn)、王澄、蔡時、薛祖學(xué)、林馥、韓肇、李經(jīng)、徐景嵩、李獻(xiàn)、吳鎧、王世臣、葛禬、陳力、曹軒、呂律、劉淑相、詹昪、楊百之、張鵬翰、馮涇、陳江、陶儼、王秀、秦鉞、韓奕、席彖、張崇德、王道中、葛覃、楊來鳳、朱節(jié)、李緯、蔣同仁、雷雨、袁文顯、冷向春、謝善、蘇麒、王時泰、胡松、楊銓、歐陽選、周在、劉守緒、方鐸、崔論、劉樽、祁鶴、吉棠、楊林、傅良弼、田秋、傅桂、丁洪、陳九川、魯敎、孫悅、孟奇、郭登庸、孟陽、陳器、邊崳、高杰、鐘鍚、鄭曉、劉寯、鄧尙義、楊材、李渾、駱士弘、徐州、溫萃、彭占祺、周昺、范永鑾、丘道隆、蕭樟、李光霽、馬明衡、唐符、江良材、沈敎、張彥果、羅江、毛鏜、池龍、張庠、俞應(yīng)辰、王鈞、周仲仁、張介、許濟(jì)時、李黼、伍希周、蔣儀、衛(wèi)道、劉秉仁、李莊、翟鎣、賈繼之、孫甫、鄭氣、朱昭、賈道、趙 x、 余廷瓚、陶滋、巴思明、李錫、陳襃、王汝敬、顧可久、盧問之、蔣承恩、郭楠、梁希鴻、陸翱、張幾、彭絅、林豫、周忠、王杲、曹敏、魏公濟(jì)、郭田、邵惪容、王廷表、劉源淸、張景華、楊天茂、周宗本、王國光、劉近光、楊九齡、胡斐、張?zhí)煨?、董云漢、陳邦偁、劉輔宜、謝汝儀、簡霄、王暘、王卿、林檣、戴金、吳廉、錢憲、韓儒、姚釪、張好爵、張?jiān)啤⑧囷@麒、姜儀、田美、李希說、王東儒、孫復(fù)初、張儒、劉佐、吳稷、呂阼、朱方、楊國相、顏守忠、都郊、劉靖臣、喻漢、張玩、張潤身、曾鵬、鄭本公、郭鳳翺、許儼、何汝學(xué)、劉經(jīng)、李美、劉穎、孫元、徐倫、王天與、李喬、林士元、黃國用、王翰、張邦信、劉琦、邵豳、高第、雷應(yīng)龍、李儒、鄭公奇、孫儀、劉夢陽、韓坤、殷承敘、何良輔、溫濡、劉承恩、陳嘉言、高奎、林春澤、林遂、蔡賢、宋九齡、吳鸞、田邦杰、顧佖、史麟、藍(lán)瑞、牛斗、鞏思憲、周佐、趙繼英、相世芳、馮洙、喻智、韓璒、曲環(huán)、丁孔暲、詹瑩、林桂、何遵、吳寶、童楷、戴欽、范時儆、李世榮、任維賢、梁焯、王承恩、及宦、李學(xué)。

1517年(正德十二年)殿試

1517 年 2 月 25 日(正德十二年二月初五)確定太子太保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xué)士靳貴、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學(xué)士顧清為會試考試官

1517 年 4 月 4 日(正德十二年三月十四) 確定少師兼太子大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xué)士梁儲、太子太保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xué)士靳貴、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xué)士蔣冕、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xué)士掌詹事府事毛紀(jì)、太子太保吏部尚書陸完、太子少保戶部尚書石玠、少保兼太子太保兵部尚書王瓊、太子少保刑部尚書張子麟、太子少保工部尚書李鐩、都察院右都御史王璟、掌通政使司事禮部尚書李浩、大理寺卿陳恪、翰林院侍讀學(xué)士朱希周、侍講學(xué)士劉龍為殿試讀卷官。

1517 年 4 月 5 日(正德十二年三月十五)中舉倫以訓(xùn)(會試第一名)等349人參加殿試。

武宗 朱厚照的考題:“朕惟羲農(nóng)以下之事,見于經(jīng)。秦漢以來之事,見于史。見于經(jīng)者,皆圣賢為治之跡。見于史者,亦當(dāng)時君臣相與,隨時而成治者也。然儒先君子之論,則曰:'帝王以道治天下,后世只以法把持之’而已。信斯言也,豈帝王之治,一以道而不以法,后世之治,一以法而不以道歟?自今觀之,如畫野分州,設(shè)官分職,明禮樂、興學(xué)校、正律歷、秩祭祀、均田賦、通泉貨、公選舉、嚴(yán)考課、立兵制、慎刑法,則帝王之治天下,固未嘗不以法也。天性明達(dá)、寬仁長者,躬修玄默,以德化民,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事從寬厚文,以義好賢,力于為善。聰明果決,得于天性。寬仁多恕。心無私曲,恭儉仁恕,忠厚惻怛,則后世賢君之治天下,亦未嘗不各有其道也。然則儒先之論,殆亦有不足畫信者歟?洪惟我太祖高皇帝,創(chuàng)業(yè)垂統(tǒng),治定功成。圣子神孫,萬代如見。其治道之高明,治法之弘遠(yuǎn),直可以等帝王而上之矣。然而帝王廟祀,立于京師。自昔忠良,多與配享。雖以勝國之世祖,而亦獲秩祀焉。豈非以后世之英君,誼辟其政治,亦猶有可取者歟?朕膺天眷命,嗣守鴻業(yè),臨政愿治,蓋十有三年于茲矣。然遠(yuǎn)師帝王之道,而望道猶有所未見。近守祖宗之法而行,法猶有所未逮,其故安在?子大夫積學(xué)待問久矣,其為朕據(jù)經(jīng)史兼本末,詳著于篇。朕將采而用之,而以資于治焉?!?/span>

1517 年 4 月 8 日(正德十二年三月十八),武宗 朱厚照賜舒芬等3人為第一甲進(jìn)士及第,汪佃等115人為第二甲進(jìn)士出身,柯維熊等231人為第三甲同進(jìn)士出身。

第一甲共3名:分別是狀元舒芬 、榜眼倫以訓(xùn)、探花崔桐

1517 年 4 月 9日(正德十二年三月十九),武宗 朱厚照賜進(jìn)士晏于禮部。     

1517 年 4 月 10 日(正德十二年三月二十),武宗 朱厚照賜狀元舒芬朝服、冠帶,及諸進(jìn)士寶鈔。

狀元舒芬率諸進(jìn)士,上表謝恩

1517 年 4 月 19 日(正德十二年三月廿九)擢狀元舒芬為翰林院修撰、榜眼倫以訓(xùn)、探花崔桐為編修。

      選進(jìn)士汪佃(第二甲第1名)、余敬勛(第二甲第2名)、黃易(第二甲第11名)、江暉(第二甲第13名)、王廷陳(第二甲第16名)、汪應(yīng)軫(第二甲第18名)、劉世盛(第二甲第22名)、曹懷(第二甲第25名)、儲昱(第二甲第30名)、葉桂章(第二甲第36名)、葉式(第二甲第37名)、馬汝驥(第二甲第39名)、汪思(第二甲第46名)、王三錫(第二甲第47名)、史于光(第二甲第53名)、陳沂(第二甲第57名)、鄺灝(第二甲第87名)、史道(第二甲第88名)、劉穆(第三甲第8名)、楊士云(第三甲第15名)、張星(第三甲第49名)、廖冔(第三甲第51名)、蕭與成(第三甲第91名)、林時(第三甲第96名)、鄭自璧(第三甲第97名)、劉世揚(yáng)(第三甲第98名)、曹嘉(第三甲第114名)、閻閎(第三甲第117名)、季方(第三甲第128名)、湯惟學(xué)(第三甲第140名)、黎貫(第三甲第151名)、席春(第三甲第161名)、王邦瑞(第三甲第190名)、許宗魯(第三甲第194名)三十四人改為翰林院庶吉士。同舒芬、倫以訓(xùn)、崔桐讀書。命掌詹事府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xué)士毛紀(jì)、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學(xué)士顧清教之。其余分撥諸司辦事

第二甲115名:汪佃、余承勛、李士元、陳良珍、葉珩、陳璧、宋欽、文明、王綸、李瑜、黃易、王舜漁、江暉、高尙賢、顏木、王廷陳、王臬、汪應(yīng)軫、張懷、張拱辰、熊宇、劉世盛、黃待顯、何鰲、

曹懷、林遷喬、陸金、蕭廷杰、藍(lán)渠、儲昱、鄭憲、毛紹元、陳琛、南壽、王漸逵、葉桂章、葉式、華湘、馬汝驥、陳則淸、詹瀚、仵瑜、葉觀、胡侍、趙儒、汪思、王三錫、林文沛、廖世昭、劉景寅、胡廷祿、許仁、史于光、黃綰、劉昌、張玙、陳沂、彭本用、胡汭、林應(yīng)驄、儲良才、張鯤、鄭源渙、劉雍、張子衷、廖悌、沈弘道、葉應(yīng)驄、陳煥、楊淮、歐陽必進(jìn)、趙錦、劉世綸、柴經(jīng)、姜絅、王至善、高瀹、張淮、葛木、謝顯、邊仲、顧遂、丘其仁、戴鱀、 胡宗明、李蘭、鄺灝、史道、陳應(yīng)之、卓居傅、梅鶚、何巖、金廷瑞、陳毓賢、陳煥、王鳳靈、郭敘、彭澤、李珣、王镕、孔廕、徐一鳴、莊惟春、朱可宗、江珊、車純、楊儀、婁志德、龍大有、祁敕、陳鈇、許相卿、王尙志、劉士奇、徐子俊。

第三甲231名:柯維熊、王時柯、夏言、李紹賢、顧濟(jì)、高節(jié)、

王世祿、劉穆、高璧、買璘、曾棠、陳華、蔡宗兗、裴紹宗、楊士云、朱豹、曹鎡、楊翱、夏宗仁、王鼎、林若周、李惠、馬紀(jì)、涂相、胡效才、梁朝宗、白珝、王暐、楊瑀、張邦敎、汪溱、劉一正、蔡干、張希尹、王官、劉訒、徐岱、李文、陳相、陳嘉謀、王可學(xué)、侯秩、伍余福、徐子龍、謝旻、柯相、王崑、吳英、張星、金樸、廖冔、宋銳、范鏓、鄧?yán)^曾、熊榮、范紳、季本、王納言、劉最、馬冕、桑仟、王正宗、吳琦、蔡經(jīng)(本姓名:張經(jīng))、李東、戴繼先、朱洸、秦武、龐淳、鄧鉞、詹珪、陳大道、葛蘭、吳仲、任佃、劉守愚、劉漳、王胤賢、沈松、林茂竹、蔣珙、趙焱、孫峻、高軒、林公黼、楊鏊、潘銳、劉黼、楊秦、張?jiān)?、蕭與成、陳萬言、方瀾、傅南喬、袁淮、林時、鄭自璧、劉世揚(yáng)、杜民表、宋沂、馬津、張淮、陳良謨、王冕、朱鼐、田秀、程資、謝誥、張淮、吳世良、吾謹(jǐn)、陳直、張濂、曹嘉、李士允、司迪、閻閎、姚汝臯、王懋、畢張、吳鼎、魯綸、葉竦、丁瓚、郭波、高夔、牟盛、季方、陳大器、顧鐸、王泮、李秉仁、王莘、尹嗣忠、胡譽(yù)、王翰臣、秦祐、王舜耕、郭夢麒、湯惟學(xué)、李順孫、周臣、俞夔、顧昺、張?jiān)豁w、倪鶚、江元輔、李煌、麻漳、張寶、黎貫、蕭一中、方紀(jì)達(dá)、諸偁、鄭洛書、聶豹、趙光、白麒、徐錦、陳逅、席春、楊天祥、陳綬、劉干亨、牟泰、張仝節(jié)、暢華、母德純、王光濟(jì)、蘇信、薛侃、鐘云瑞、王天民、楊茂、林仕鳳、張瀚、林希元、孫舟、劉淮、王瑄、李鶴鳴、周惠、謝元順、姚鳴鳳、林春、王文、張嵩、黎良、譚纘、王邦瑞、陳大綱、劉祺、黃相、許宗魯、許中、章僑、榮察、鄭建、彭文、曹弘、浦鋐、曹輻、王朝瑬、戴玉成、徐官、周詔、高鵬、蔣舜民、趙玙、劉燁然、劉謙亭、王祐、楊瑞、李杰、熊元、郭希愈、白坪、王汝梅、藺益、沈濙、郭持平、楊永祜、張芊、翟璘、王謳、臧應(yīng)奎、張文奎、朱臣、楊槩、陸澄、鄭漳。

1521年(正德十六年)殿試

1520 年 2 月 25 日(正德十五年二月初七)確定禮部會試命禮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xué)士石珤、翰林院侍講學(xué)士李廷相為會試考試官

1520 年 3 月 16 日(正德十五年二月二十七)禮部會試取中正榜舉人張治等350名

時武宗朱厚照南巡未歸,本應(yīng)舉行的殿試推遲至次年三月初一日,后因武宗朱厚照身體不佳。再次推遲到三月十五日殿試。

不料殿試前一天1521 年 4 月 20 日(正德十六年三月十四),武宗 朱厚照于豹房去世,享年31歲

至世宗朱厚熜接位后方舉行殿試。

1521 年 6 月 9 日(正德十六年五月初五),禮部尚書毛澄等請于五月十五日引赴殿廷試策。緣遇 大行皇帝大喪,擬照天順八年事例至日早引諸貢士于西角門行禮畢,赴奉天殿前丹墀內(nèi)策試。十八日早仍于西角門引諸進(jìn)士行禮,免傳制唱名并恩榮宴,文武百官各具素服侍班樂設(shè)而不作,世宗朱厚熜詔曰可

1521 年 6 月 13 日(正德十六年五月初九)禮部上殿試貢士儀注,五月十五日殿試,先期一日,鴻臚寺官設(shè)策題案于奉天殿之東,備試卓于兩廡。至是早,禮部官引貢士具青衣服入至西角門外,東西北向序立,文武百官各具素服,侍立如常儀,上缞服御西角門,文武百官行叩頭禮,侍班鴻臚寺官引貢士就拜位,贊五拜三叩頭禮,畢,各分東西侍立。鴻臚寺奏謝恩見辭禮畢,上回文華殿,文武百官退,鴻臚寺引貢士赴奉天殿前丹墀內(nèi)伺候策問,執(zhí)事官舉策題案于殿中,翰林院官以策題付禮部官置于案上,執(zhí)事官舉策題案由左階降置于丹墀東,禮部官散題。十八日放榜,先期一日,鴻臚寺官設(shè)黃榜案于西角門外稍東。至日早,先開左掖門,放讀卷及提調(diào)并執(zhí)事官進(jìn)入文華殿門外,上缞服御文華殿,讀卷并執(zhí)事官入行叩頭禮畢,進(jìn)入殿內(nèi)供事讀卷官拆第一卷奏第一甲第一名,某人拆第二卷,奏第一甲第二名,某人拆第三卷,奏第一甲第三名,某人填寫黃榜訖,尚寶司官用寶完備,執(zhí)事官整束黃榜,翰林院官捧出西角門外,伺候各官俱退,上缞服御西角門,文武百官素服侍班,諸進(jìn)士服進(jìn)士衣巾分東西侍立,文武百官行叩頭禮,鴻臚寺舉案置于中,翰林院官捧黃榜授禮部置于案,執(zhí)事官引進(jìn)士入拜位,行五拜三叩頭禮,各分東西侍立,禮部官捧黃榜,樂設(shè)而不作,導(dǎo)引由午門左門出,至長安左門外張掛,進(jìn)士隨出觀榜。上回文華殿,文武百官退。二十一日,狀元率諸進(jìn)士上表謝恩,是日,鴻臚寺官引狀元捧表立于西角門外稍東,諸進(jìn)士以次東西序立,上素翼善冠麻布袍,御西角門,文武百官行禮侍班如常儀,鴻臚寺官引狀元及進(jìn)士入班瓚跪贊上表,鴻臚寺官接表,授內(nèi)侍官捧進(jìn)贊,五拜三叩頭禮畢,上回文華殿,文武百官退。

1521 年 6 月 19 日(正德十六年五月十五)中舉張治(會試第一名)等330人參加殿試。世宗朱厚熜親策貢士。

世宗朱厚熜的考題:“朕惟自古人君臨御天下,必慎厥初,而為其臣者,亦未嘗不以慎初之、說告之,蓋國家之治忽君子小人之進(jìn)退,世道之否泰其機(jī)皆系于此,誠不可以不慎也。然觀之詩書所載,則亦不能無疑焉,舜正月上日受終于文祖,首察璣衡以齊七政而類禋,望遍之并舉,觀天交神庶政,固在所先矣。異時協(xié)正元日格于文祖,詢四岳、辟四門、明四目、達(dá)四聰,惟恐或后,且進(jìn)十二牧而歷咨之,豈聽言用人,又在所急歟。太甲元祀,祗見厥祖,伊尹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訓(xùn)于王是,天下之政無大于法祖宗矣。高宗恭默思道,傅說告之尤惓惓,遜志時敏之務(wù)典學(xué),亦豈容緩歟。成王即政,周公作《無逸》,舉三宗以勸之,惟以“畏天愛民,為主訪落”一詩,乃又以盡下情守家法為說,立政一書,又以三宅三俊為不可忽,終之無誤,庶獄為重,意固各有在歟。抑又有可疑者,禹受命于神宗不旋踵會群后誓師征苗,康王率循大卞大臣進(jìn)戒首,以張皇六師為言,他務(wù)未遑顧,以兵事先之何歟。若乃禹祗承于帝,有精一執(zhí)中之傳;湯黜夏命,有克綏厥猷之任;武王勝殷,訪洪范于箕子,踐阼,授丹書于尚父,且退。而幾席觴豆刀劍戶牖,莫不有銘。則又萬世道學(xué)淵源所自,未可以尋常政事目之也,然則人君慎初之道,果孰有外于是歟。漢唐宋以來,其君臣之間,蓋無足與于斯者,然一代之治功論議,亦不可泯。觀夫求端于天之策,治審所尚之尚德緩刑之書,蕩滌煩苛之奏,與夫先要說之十事,奉天罪已之一詔,元祐修德為治之十要,淳熙謹(jǐn)始自新之十目,皆于初政深致意焉。其與十漸之慮、五始之義、三卿序進(jìn)、授策之戒指歸所在,其果無大相遠(yuǎn)歟。夫人事有本末,物理有終始。王道之施設(shè)固有先后,端本所以治末謹(jǐn)始,所以圖終施之,宜先則不可以少后,皆治體所關(guān)甚大不可以茍焉者。何眾說不能以皆一歟。朕奉天明命,嗣承祖宗大統(tǒng),臨御以來,厘革弊政,委任舊臣。凡夫敬天法祖、修德勤政、求賢納諫、講學(xué)窮理、節(jié)財愛民諸事,惟日孜孜,次第舉行,取《無逸》中嘉靖殷邦之一語建號紀(jì)元,方將體元居正,以求儷羙詩書所稱帝王熙明之治。特進(jìn)爾多士于廷,咨以慎初之道。爾多士其尚酌古準(zhǔn)今,稽經(jīng)訂史,明本末之要,審先后之序,悉意敷陳,用輔朕維新之治”。

1521 年 6 月 22 日(正德十六年五月十八),世宗朱厚熜賜楊維聰?shù)?人為第一甲進(jìn)士及第,廖道南等110人為第二甲進(jìn)士出身,朱 珮等217人為第三甲同進(jìn)士出身。

第一甲共3名:分別是狀元楊維聰 、榜眼陸釴、探花費(fèi)懋中    

1521 年 6 月 24 日(正德十六年五月二十),世宗朱厚熜賜狀元楊維聰朝服、冠帶,及諸進(jìn)士寶鈔。

1521 年 6 月 25 日(正德十六年五月二十一),狀元楊維聰率諸進(jìn)士,上表謝恩

1521 年 6 月 30 日(正德十六年五月廿六)擢狀元楊維聰為翰林院修撰、榜眼陸釴、探花費(fèi)懋中為編修。改進(jìn)士廖道南(第二甲第1名)、江汝璧(第二甲第2名)、詹泮(第二甲第3名)、鄭一鵬(第二甲第6名)、童承敘(第二甲第9名)、黃佐(第二甲第11名)、趙廷瑞(第二甲第12名)、張逵(第二甲第15名)、杜桐(第二甲第24名)、王相(第二甲第27名)、葛鴊(第二甲第59名)、張治(第二甲第60名)、張袞(第二甲第76名)、王同祖(第二甲第90名)、李佶(第二甲第96名)、倫以諒(第二甲第97名)、盧煥(第二甲第101名)、王用賓(第二甲第110名)、陳講(第三甲第16名)、李默(第三甲第46名)、李春芳(第三甲第63名)、吳文之(第三甲第64名)、董中言(第三甲第77名)、丁汝夔(第三甲第88名)等24人為翰林院庶吉士.命掌詹事府事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xué)士劉春、翰林院侍講學(xué)士劉龍專管教習(xí)

第二甲110名:廖道南、江汝璧、詹 泮、王 積、沈 漢、鄭一鵬、陳騰鸞、史 梧、童承敘、朱 藻、黃 佐、趙廷瑞、黃大經(jīng)、張 羽、張 逵、劉 臬、張鳳來、朱 衣、鄭 騮、郭日休、韓 楷、汪嘉會、何 唐、杜 桐、方 縉、富好禮、王 相、鄭登高、徐 高、陳 璜、安 璽、胡 森、馮 轍、洪 珠、黃一道、杜 柟、吳廷翰、胡 昭、李 浙、侯廷訓(xùn)、龔 亨、瞿 祥、吳 章、李 坦、敖 英、袁 城、景 溱、黃行可、王世芳、何 棟、王 煒、惲 釜、劉世龍、錢際時、杜 紹、劉 渠、羅洪載、高汝行、葛 鴊、張 治、高 登、徐 顥、李岳鍾、徐曰忠、朱應(yīng)昌、丘茂中、林 益、吳 縉、蕭 晚、王 楊、張 寰、朱 紈、張承恩、陳 賞邵 燁、張 袞、張 璁(改名:張孚敬)李 香、查應(yīng)兆、李 錄、潘 鎰、邵經(jīng)邦、張 羽、謝 霖、王大化、王 道、司馬相、劉 仕、劉 可、王同祖、吳 瀚、張 緯、孟 易、郗元洪、汪 堅(jiān)、李 佶、倫以諒、于 敖、黃 表、蔣 泮、盧 煥、洪 鏘、周 瑯、楊 撫、姚 正、詹 寬、舒 林、王 化、初 杲、王用賓

第三甲217名:朱 珮、劉 喬、魏 珽、鍾 潛、邵 煉、梁世驃、王汝賓、史立模、杜 璲、王 洙、楊 旦、柴 儒、朱孔陽、解一貫、王 密、陳 講、高世魁、鄒 瓚、李鳳來、李 章、林 介、浦 瑾、吳 鯨、佟應(yīng)龍、徐子貞、丘養(yǎng)浩、劉 序、潘 潢、趙 葉、姚 激、王 科、楊 彝、林 釴、趙 章、吳 檄、胡仲謨、張 寅、嚴(yán)志迪、劉儒道、孫 昂、孫應(yīng)奎、周 綡、湯 虺、朱云鳳、林 成、李 默、吳良輔、姜 文、周文熯、胡 偉、余 鋟、葉逢陽、劉 道、高 僊、焦 昪、楊 麒、姚鳴鸞、王朝用、趙永淳、朱鴻漸、洪萬立、劉 恩、李春芳、吳文之、朱子和、侯 緘、施 山、郁 山、賈世祥、董進(jìn)第、丘九仞、張問行、杜 蕙、葉 亹、穆 相、顧陽和、董中言、鮑 說、羅尙愛、施一德、趙 兌、余 經(jīng)、楊仲瓊、胡體干、張 珩陳邦敷、楊宗堯、丁汝夔、鄒 架、江 山、王世爵、應(yīng) 棐、倪宗岳、景仲光、眭 紘、孫 燦、楊 言、陳由正、田 麟、張 恂、常 泰、孫 益、端廷赦、金 輅、譚 誾、趙時寧、藍(lán)伯采、胡明善、陳大濩、楊 逈、王繼禮、石國柱、李 松、田 龍、田 頊、陳臯謨、徐元祉、劉 逈、尹 倫、高應(yīng)禎、楊 鏞、項(xiàng) 熙、陸 鰲、謝 蕡、方啓顏、張 徽、李 翔、屈 儒、蔣 詔、王鳴鳳、段汝礪、周 煦、彭汝寔、蔣 暘、張 佑、梁喬升、鄭 節(jié)、傅仲霖、劉 濂、黃仁山、劉宗諫、何 鐘、徐 昭、曾 梧、王 紀(jì)、張 祿、裴 騫、馬 敭、沈 奎、胡 奎、田 玉熊 爵、陳 貴、劉 熇、王朝用、曾世昌、龐 浩、趙 鏜、劉 竹、毛麟之、黃 潤、周 祚、王重賢、潘 泗、顧 溱、吳 瀛、毛鳳韶、張鳳翀、張 璠、谷 鸞、蔡復(fù)元、王 銳、楊叔器、張經(jīng)綸、李 綸、周 夔、吳大本、楊 珮、顧明復(fù)、陳時明、張x、王 傅、宗良臣、徐俊民、方 鈍、周朝俛、廖自顯、王 芳、雷子質(zhì)、張惟恕、袁士偉、杜 鸞、任 淳、楊 琰、鄭 重、劉守良、李茂元、魏有本、程 輅、葉 泰、孫 鑾、黃國光、韋尙賢、呂 綸、王 璜、葉 奇、湯 冔、戴 幾、繆宗周、俎 琚、錢 鐸、管 律、仲 選、龔大稔、余文瑞、劉希稷、華 金。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diǎn)。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