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仔細觀察,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情感勒索的天平,在一個家庭中總是傾斜的存在。 比如電視劇《安家》中的房似錦,上面還有3個姐姐,但母親潘貴雨每次出氣的對象,從頭到尾都是她,而不是她的姐姐們。 許是常言所說的“柿子專挑軟的捏”,情感勒索者除了能清楚地看到對方身上的軟肋之外,也往往有一種“欺軟怕硬”的心態(tài)。 那么,為什么被選擇的會是那個人? 說到底,這還是和被勒索者個人的性格特點有關(guān)。 蘇珊·福沃德提出,正是因為被勒索者允許這種事情的發(fā)生,才會導(dǎo)致情感勒索者的變本加厲。 而容易被情感勒索鎖定的個人身上,經(jīng)常會存在下面的幾個特質(zhì)。 經(jīng)常把他人的感受排在自己前面,習慣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只要對方憤怒、委屈、哭泣、不高興等,就覺得是自己的舉動導(dǎo)致的,就會糾結(jié)是不是自己做錯了,這就讓情感勒索者看到了可乘之機。 圣母心泛濫,一看到對方傷心欲絕就心軟。 有的人在情感勒索的泥潭里越陷越深,就是因為他們總是毫無原則地選擇原諒。 誤把憐憫投射到勒索者身上,一位對方離了自己就失去了人生的希望,這樣的一種錯覺,就成了勒索者最好的把柄。 一味退讓,不想沾惹是非。 退一步海闊天空,未必不是一種美德,但如果無底線地退讓,卻反而會把自己逼到絕境之中。 要知道,一次次妥協(xié)換來的從來不是適可而止,而是變本加厲;一次次委曲求全換來的從來不是感恩和體諒,而是被認為理所當然。 缺乏自我認同感,把他人的評價當作事實。 這樣的人內(nèi)心沒有安全感,而對被認可的渴望,會讓他們降低自己的標準,情愿去犧牲自己,遷就別人,以換來微薄的贊許和肯定。 類似的被勒索者是那些對自己極度不自信,經(jīng)常質(zhì)疑自我的人。 他們同樣不相信自己的判斷,同樣需要依仗外界的評價來獲取自身的能量,自然也就更容易被他人的意見所左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