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神經調節(jié)“消炎隊”:身體大腦聯手抗炎消炎 以下是本期Nature文章匯總信息: 【1】A body–brain circuit that regulates body inflammatory responses(調節(jié)身體炎癥反應的身體-大腦回路):這篇文章研究了一種身體-大腦回路,它調節(jié)身體的炎癥反應。該研究揭示了身體-大腦軸在調節(jié)免疫反應中的重要性,特別是外周免疫損傷激活了身體-大腦軸,使其調節(jié)免疫反應。促炎細胞因子和抗炎細胞因子通過迷走神經元群體與大腦進行交流,通知大腦新出現的炎癥反應,并大腦密切調節(jié)外周免疫反應的過程。這個回路的異常沉默可能導致不受控制和失控的炎癥反應,而激活該回路則提供神經控制免疫反應的可能性。利用單細胞RNA測序和功能成像,可以確定神經免疫軸的電路組成部分,并表明其選擇性操作可以抑制促炎癥反應,增強抗炎狀態(tài),為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其他免疫相關疾病提供新的可能性。 【2】Paternal microbiome perturbations impact offspring fitness(父系微生物組紊亂影響后代健康):研究發(fā)現雄性小鼠腸道微生物組的紊亂會導致后代健康缺陷,通過影響胎盤功能產生影響。這表明存在父源的腸道-生殖細胞軸,這對于理解遺傳信息傳遞以及環(huán)境對后代健康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這篇文章也說明了備孕期間控制飲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3】Sleep pressure modulates single-neuron synapse number in zebrafish(睡眠壓力調節(jié)斑馬魚單個神經元突觸數):該研究發(fā)現睡眠與覺醒對斑馬魚神經元突觸數具有調節(jié)作用,為理解睡眠對神經元連接和功能的影響提供了新的見解。 【4】Structural basis of lipid head group entry to the Kennedy pathway by FLVCR1(FLVCR1介導磷脂頭基進入Kennedy途徑的結構基礎):該研究揭示了FLVCR1蛋白介導外源膽堿和乙醇胺進入細胞的機制基礎,有助于理解這一關鍵生物化學途徑的調控和功能。 【5】Probing single electrons across 300-mm spin qubit wafers(在300毫米自旋量子位基片上探測單個電子):研究使用低溫300毫米晶圓探針,開發(fā)了一種新的方法,可對數百個工業(yè)制造的自旋量子位設備進行測試,從而優(yōu)化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兼容的制造工藝。 【6】Airway hillocks are injury-resistant reservoirs of unique plastic stem cells(氣道小丘是具有抗損傷能力的獨特塑料干細胞庫):在肺部發(fā)現的新的上皮結構,稱為小丘,可以作為抗損傷的干細胞庫,對于理解肺部再生和損傷修復具有重要意義。 【7】Geographic variation of mutagenic exposures in kidney cancer genomes(腎癌基因組中突變暴露的地理變異):通過對來自11個國家的962例透明細胞腎癌進行全基因組測序,發(fā)現在不同國家之間存在腎癌基因組突變特征的地理差異,有助于揭示環(huán)境對癌癥發(fā)病的影響。 【8】Mechanics of human embryo compaction(人類胚胎壓縮的力學特性):通過對捐贈的人類胚胎進行微量吸管吸取實驗,揭示了胚胎壓縮過程中細胞表面張力的變化,對于理解胚胎發(fā)育質量和生育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9】Temporal dynamics of the multi-omic response to endurance exercise training(耐力運動訓練對多組學反應的時間動態(tài)):該研究通過對進行長達八周的耐力運動訓練的大鼠組織進行時間多組學分析,發(fā)現廣泛的共享性、組織特異性和性別特異性變化,包括免疫、代謝、應激應答和線粒體途徑。這有助于深入理解耐力運動對機體的影響機制,為制定個性化的運動訓練方案提供了理論基礎。 【10】3D genomic mapping reveals multifocality of human pancreatic precancers(3D基因組圖譜揭示人類胰腺癌前病變的多灶性):該研究通過定量多模式三維重建人類胰腺組織,發(fā)現在單細胞分辨率下,正常成年胰腺中存在著高負擔的多灶性、遺傳異質性的胰腺上皮內病變。這有助于深入了解胰腺癌的發(fā)病機制,為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新思路。 【11】Chromatin accessibility during human first-trimester neurodevelopment(人類第一孕期神經發(fā)育過程中的染色質可及性):該研究描述了在整個人類胚胎第一孕期期間的染色質可及性和配對基因表達,探討了基因調控和神經發(fā)育疾病的關系。這有助于深入理解早期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的分子機制,為神經發(fā)育相關疾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 【12】Bevel-edge epitaxy of ferroelectric rhombohedral boron nitride single crystal(斜邊外延法制備鐵電六方氮化硼單晶):該研究通過斜邊外延法實現了厘米級單晶鐵電六方氮化硼層,所得材料表現出強韌、均勻且可切換的鐵電性,具有較高的居里溫度。這對于發(fā)展新型鐵電材料及其在電子器件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13】Mitochondrial transfer mediates endothelial cell engraftment through mitophagy(線粒體轉移通過線粒體自噬介導內皮細胞移植):在應激條件下,間充質基質細胞通過管狀納米管將線粒體轉移到內皮細胞,人工移植線粒體到內皮細胞可提高這些細胞的植入能力和再灌注缺血組織的能力。這有助于理解細胞間的線粒體交流對于組織再生和修復的作用機制。 【14】Frequent disturbances enhanced the resilience of past human populations(頻繁干擾提高了過去人類群體的適應力):通過人口衰減的分析發(fā)現,頻繁干擾增強了人口抵抗和恢復衰退的能力,并且在采用新的或替代性土地利用策略時存在著權衡。這有助于理解人類社會在環(huán)境變化和災害中的應對能力,為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參考。 【15】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asis of choline uptake into the brain by FLVCR2(FLVCR2介導的膽堿進入大腦的結構與分子基礎):該研究揭示了FLVCR2在小鼠和人類血腦屏障中的表達,并且是介導膽堿進入大腦的主要介質。這有助于深入理解大腦中膽堿的轉運機制,為神經系統(tǒng)疾病的治療提供新思路。 【16】Multimodal decoding of human liver regeneration(人類肝臟再生的多模態(tài)解碼):利用單細胞核糖核酸測序和空間分析技術,該研究揭示了人類肝臟再生的意想不到的方面,發(fā)現了介導急性肝損傷后創(chuàng)面閉合的新型移行性肝細胞亞群。這有助于深入了解肝臟再生過程中的細胞動態(tài)變化,為肝臟損傷修復的新治療方法提供了基礎。 【17】Stereoselective amino acid synthesis by photobiocatalytic oxidative coupling(光生物催化氧化偶聯實現的立體選擇性氨基酸合成):該研究報道了通過吡哆醛生物催化氧化偶聯有機硼試劑和氨基酸來產生非規(guī)范氨基酸,揭示了立體選擇性的、分子間自由基轉化的新途徑。這有助于拓展氨基酸合成的方法學,為藥物合成和生物催化領域提供新的思路。 以下是本期Nature封面內容: 第 629 卷第 8010 期,2024 年 5 月 2 日 運動效應 定期鍛煉對你有益并不奇怪,但是健康益處背后的分子機制仍然知之甚少。在本周的期刊中,身體活動聯盟(MoTrPAC)的分子傳感器試圖通過分析耐力運動中發(fā)生的一系列變化來解決這個問題。通過對雄性和雌性大鼠的研究,研究人員測量了8周跑步機鍛煉過程中大量組織中轉錄組、表觀基因組、蛋白質組、代謝組、脂質組和免疫組的變化。他們發(fā)現了數以千計的分子變化,這些分子變化共同提供了對免疫、代謝和應激反應通路的益處的洞察力,因為身體適應了運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