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親家,不要雙方一起幫子女帶孩子。 (與其說一起帶孩子是相互幫忙,不如說是相互添亂。親家出發(fā)點都是為了孩子好,可是雙方觀念、方式方法千差萬別,因此時常會發(fā)生分歧,鬧矛盾。) 2、親家之間,不要頻繁往來,最好做到“系而不聯”,這種關系,不聯系反而更好。 (親家之間走得過近,也就會沒話找話,不論是哪一方說著無心,還是哪一方聽著有意,言多語失都是禍從口出的預兆,難免在語言交流上產生一些誤會。) 3、親家雙方不要總是放心不下自己孩子,不要干預、插手孩子的家庭生活。 (做父母的對孩子操心慣了,在兒女成家以后,還自作主張地為孩子安排很多事情,這樣做會讓兒媳婦或女婿非常反感,他們當面不反駁,卻會背后告訴自己父母。) 4、即使兩家條件差別很大,也不要相互瞧不起、不要嫌貧愛富,這是大忌。 (但凡出現嫌貧愛富的情形,親家之間就會出現瞧不起,或者趾高氣揚的場景,勢必會加劇門不當、戶不對的局面。) 5、親家見面,一定要熱情,一旦冷漠,小兩口反而就有可能有矛盾。 (親家之間,哪怕再不喜歡對方,也不要在臉上表現出來,見面時不要表現出一臉不高興,對方都會看得出來,包括孩子。) 6、孩子間鬧矛盾,親家只能說自家孩子的不好,不要責備對方的孩子。 (小兩口鬧矛盾,哪怕不是自己孩子的錯誤,也不能當眾偏袒,責備對方的孩子。要勸說自己的孩子,多一些寬容和理解,小家庭才能和睦。) 7、不是救急的事情,不到萬不得已,最好不要開口問親家借錢。 (不要因為窮借錢,親家之間不合時宜的經濟往來,從開口說要借錢的那一刻起,翻臉的隱患就已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搞不好還會成為仇人。) 8、不要說對方孩子配不上自己的孩子、對方的孩子高攀之類的話。 (親家相處的時候,不要總在話里話外顯示,對方是高攀了自己家,即使是真的高攀了,也不能到處亂說,讓對方沒面子,進而使小夫妻關系不和諧。) 9、親家之間,一定要客氣,不要太隨便,不要失去邊界。 (親家之間邊界不能夠失去,日常生活既需要選擇來往的時機,做到在合情合理的基礎上進退自如。如若失去邊界,雙方把彼此的家當成自己的家,長期在同一屋檐下生活,將會滋生摩擦的隱患。) 10、親家之間,不要過分強調風俗、規(guī)矩,只會讓對方多想。 (親家之間相距比較遠,風俗就越會有差異化。雙方對彼此的風俗要多包容、多理解,得過且過就好。反正不是長期共處,雙方如若跟彼此過分強調風俗,不是會引發(fā)委屈就是會產生矛盾,直至凝聚成隔閡。) 11、親家之間,最好別開玩笑,一個敢開,一個就敢想。 (玩笑不能隨便開,開玩笑之前,請先記得換位思考。有些話,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每個人的性格和底線不同,再好的關系,也可能因為一句話而破裂。) 12、親家之間,不要合伙做生意,也不要成為上下屬。 (只要有利益的地方必定有風險,和親家合伙做生意,有可能營利,也可能有虧損,利益會帶來不穩(wěn)定的東西,引起沖突,生意虧損,就更難一起承受。) 13、親家之間,一定要懂得避嫌,尤其是男女之間。 (親家相處時,要懂得把握分寸,讓關系干凈透明。如果親家離異或老伴離世,更要少往一起湊,免得別人說閑話。) 14、在聚餐上面,親家之間,最好都別喝醉,就怕言多必失。 (親家間喝酒,不要拼酒,適量、喝開心就好,把對方喝醉,會讓人下不來臺,喝醉以后,也容易把平常不滿、不敢說的話,全部都說出來。) 15、親家之間,最忌諱的就是不打招呼就上門打擾,換位思考一下就明白了。(如果想要去親家串門,就要提前給對方說明,不能貿然就去,人家沒啥準備,這樣會很不禮貌。即使去了親家家,也不要評論裝修啥的,像到自己家一樣隨便。) 16、去親家家里做客,做到有禮有節(jié),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三天。 (去親家串門,不要空著手去,特別是遇到過節(jié)過年,親家過生日還是要有所表示,對親家重視的程度,也會使孩子倆的感情更深厚。) 17、對于誰帶娃的問題,按實際情況,量力而為,多聽孩子們建議。 (親家之間也是,誰有精力,幫忙照顧隔輩人,另一方也可以掏錢幫扶,不要背后抱怨,誰出力多少?影響小夫妻間的感情。) 18、不要通過外人去了解親家的人或事兒,那是對親家最大的不尊重。 (如果想要了解親家的人或事情,千萬不要通過別人的嘴,一定要自己親自接觸,眼見為實,這是一種修養(yǎng),也是一種對別人的尊重。) 19、親家雙方,不要自己決定小夫妻倆要生幾胎。 (年輕人對于生幾胎,有自己的規(guī)劃和想法,親家雙方不要去給對方孩子施加壓力,會讓孩子很反感為難。) 20、親家之間,說話一定要謹慎,話過了腦子再說出來! (親家之間聊天,不要直來直去,更不要掏心掏肺,要懂得委婉的說,更不要在孩子跟前,說他的父母不是。再不好,在他的眼里,自己的父母都好,自己說得,外人說不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