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是人體非常重要的一個器官,各種代謝、解毒、免疫功能都由肝臟來承擔。 只有它正常工作,我們的身體才能健康運轉(zhuǎn)。 在養(yǎng)肝工作上,除了規(guī)律作息、保持良好情緒外,“吃”也扮演了十分關鍵的角色。 所以在這里建議大家平時多吃這5種肝臟喜愛的解毒食物。 牛蒡牛蒡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疏風利咽、消腫的功效,《本草綱目》就記載牛蒡能“通十二經(jīng)脈,除五臟之氣”,《名醫(yī)別錄》還稱它“久服輕身耐老”。 一面能掃除人體毒素,一面以營養(yǎng)成分進行補養(yǎng),在養(yǎng)肝上來說,是非常好的食補材料。 平時可用牛蒡泡水喝,但要用開水分次進行。 第一次浸泡約40秒即可飲用,第二次浸泡約20秒后可飲用,第三次浸泡約30秒后即可,一共可沖泡7~8次。 長期飲用,能祛風熱、消腫毒,適用于風熱感冒、頭痛、咳嗽、熱毒面腫、咽喉腫痛、齒齦腫痛、風濕痹痛等癥狀。 蒲公英 蒲公英走肝經(jīng),胃經(jīng),最擅長清泄熱毒,消癰散結(jié)。 它就像肝經(jīng)上的“清道夫”,快速疏通這根肝經(jīng)里的熱,毒,腫,節(jié),讓身體的“火”“熱”“郁”都降溫下來,火,熱,毒,腫,都被疏散降溫了,結(jié)節(jié)增生也就消失了。 蒲公英作為一味野菜,還可生吃、炒食、做湯,最簡單的吃法是泡水。 泡水時水溫不宜過高,一般在60度左右最為適宜,每次使用2~3克左右的蒲公英根,浸泡半小時左右即可飲用。 烏梅 烏梅,是清朝名醫(yī)劉鴻恩平常很喜歡用的一個酸味藥。 它能止一切人體精、氣、神的外泄,被歷代中醫(yī)贊譽為“五止”藥! 不僅生津解渴,還能加強肝臟的解毒能力,促進消化吸收。 烏梅與適量山楂、冰糖一同熬煮30~50分鐘后,可飲用湯汁,有護肝解暑、引火歸元的功效。 葛根 葛根又稱粉葛,亦食亦藥。 中醫(yī)認為,葛根性涼,味甘辛,具有解表退熱、生津止渴、解酒護肝、活血透疹、升陽止瀉等功效。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則證實,常食葛根有助于減少體內(nèi)嘌呤的合成,從而減少尿酸生成,預防痛風性關節(jié)炎的復發(fā)。 葛根當中含有大量的大豆甙,可以加速酒精分解,減少其對于大腦和肝臟的傷害、對腸胃的刺激。 取葛根20~30克,以沸水沖泡,蓋上蓋子悶泡15分鐘后飲用,可以反復沖泡至味淡。 有保肝健脾,理氣化濕之效。 白蘿卜 中醫(yī)學認為,白蘿卜性涼,味甘、辛,入脾、胃、肺、大腸經(jīng),具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消食化滯、解毒護肝的作用,素有“小人參”的美稱。 白蘿卜簡單水煮,就能使味道變得柔和,甘味更重。 而甘味入脾,所以可以補益脾胃,再加上本身自帶的解毒功效,是肝臟血管都喜愛的樸素食物。 |
|
來自: 江南v > 《文件夾3:醫(yī)學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