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包秀鴻 我的老家在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qū)官莊馮西村,一條約1米寬的路將三個村莊緊緊連在一起,路的東邊是馮莊村,路的西邊是馮西村,路的南邊是竹元村。幾年前,馮西村和馮莊村合并統(tǒng)稱為馮莊村。 老家坐落在原馮西村的西頭,距離村東頭七八百米,村東頭住家多,有診所、理發(fā)店,是村中心,西頭只住了五六戶人家。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村里人覺得西頭太遠,又緊依著農(nóng)田,就稱西頭為“舍上”。老家門前是條河,父親用碎磚塊、廢棄的水泥板建了我家獨用的小碼頭。 老家有前后兩進瓦房。父親喜歡花草,他在院子里種了許多花,一年四季都有花開,春有杜鵑、芍藥;夏有月季、太陽花;秋有菊花、桂花;冬有蠟梅、山茶花。春天,院子花壇里的芍藥粉得似霞,分外妖嬈;秋天,葡萄掛滿枝,一串連著一串,果香滿院。母親喜歡種菜,她在河邊種了油菜、茄子、韭菜等,蔬菜一茬接著一茬。父親還在河岸插了楊柳,去碼頭的小徑兩旁栽了小葉黃芽樹,屋前栽了水杉樹。春風一吹,桃紅柳綠,老家被包圍在綠色的田野中。 父親喜歡釣魚,他在河邊碼頭旁種了菱角,說是菱塘里的水冬暖夏涼,魚喜歡往里鉆,于是河邊菱塘成了他垂釣的好地方。父親釣魚特別拿手,看見魚食塘里冒的泡泡,就知曉是哪種類型的魚。夏天的清晨,父親經(jīng)常站在菱塘邊上釣魚。他用魚竿撥開菱葉,露出荷葉大小的水面,將碎米拋入水中打魚食塘,不一會兒,魚食塘就開始冒泡泡兒,父親讓母親拿著刀和盆子守在他身旁,說:“你等著,保證5分鐘就能釣到一條魚?!惫嫒绱?,父親的話音剛落,只見魚浮往水下一沉,魚竿往上一提,一條活蹦亂跳的鯽魚被拉出水面。 老家的河邊碼頭,也成了我夏天戲水的好去處。坐在碼頭上,將雙腳伸進水里,不一會兒就有小魚兒來咬腳,癢癢的,非常舒服。淘米時,白色的淘米水吸引成群的小魚兒聞味而來,有時我就用淘米筐兜魚玩,還能兜到一兩只小米蝦,直接送到嘴里,并學(xué)著大孩子的樣子說:“先吃頭后吃尾,吃了會游水?!睗q水后的水泥板上爬滿螺螄,能撿到一大碗。夏日里,雪白的鯽魚湯、紅燒小雜魚、爆炒螺螄是我兒時的美味。 夏日的晚上,舍上的蚊蟲特別多,舍上的人家就在院子里焚燒一堆非常細小的碎麥秸草,那慢慢燃起的煙霧能熏走一些蚊子。人們在這自制的土蚊香的一側(cè),放一張小長桌用于吃晚飯,吃完飯后,我們小孩則躺在小長桌上納涼,大人們坐在桌子旁為我們搖著蒲扇扇風或拍打蚊子。 老家的夏日,留下了我許多兒時快樂的時光:我們舍上的孩子常常一起在河里游泳,比誰先游到河對岸,比誰扎猛子時間長,比誰游泳姿勢多,一到傍晚河面就撲通撲通水花四濺,嬉鬧聲、潑水聲響徹河邊……我和表妹躍英經(jīng)常在一起摘菱角、摘葡萄,一起到田間摘香瓜和菜瓜,一起在墻上小洞里掏蜜蜂,一起在小樹上找蟬蛻,一起看路邊螞蟻搬家,一起用麥秸草編裙子、用山芋葉子上的莖做耳環(huán)…… 后來,父親在河邊栽了兩棵小銀杏樹,可惜沒等銀杏樹長大,1989年,我家將房子賣了,到城里買了商品房。商品房面積小,只能在陽臺上種幾盆花。我家每年貼的對聯(lián)幾乎都是“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 現(xiàn)在,老家馮莊出名啦!馮莊是姜堰最美村莊之一,也是姜堰新農(nóng)村網(wǎng)紅村莊,2023年又入選了省級傳統(tǒng)村落。美麗的溱湖大道從老家西邊穿過,村內(nèi)泰式民居風格建筑、古老的太平鐘、始建于清代光緒年間的檔子廟、“十三巷”主題文化長廊、每年農(nóng)歷二月二廟會等,都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來觀光打卡。 離開老家三十多年了,現(xiàn)在每次經(jīng)過溱湖大道,我還能看見老家河邊的銀杏樹,老屋雖然不在了,但老家馮莊始終是我的故鄉(xiāng),是讓我永遠想念的地方。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姜堰溱湖旅游度假區(qū)) |
|
來自: zhb學(xué)習閱覽室 > 《時文薈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