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雖然是我國特有的一門藝術(shù),但它早已經(jīng)走出國門,風靡整個東亞。朝鮮、韓國、日本、越南和新加坡等國也熱愛書法,還把它納入小學生課程之中。不過,真正對書法有全面而深入了解并形成本國特色的,只有中日兩國。 中日兩國的交流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而日本對中國書法的全面學習,要晚到唐代了。“遣唐使”來華不僅學習典章、文字、經(jīng)文、習俗,也把書畫作為研究的對象。 他們離開大唐時,也會帶回海量的名家碑帖,有學者認為,王羲之《喪亂帖》就是因此流入日本的。既臨摹碑帖,又求教于唐代名家,這讓某些島國“留學生”的書藝達到了極高的層次,甚至能與中唐名家相提并論。 “三筆三跡”代表著日本傳統(tǒng)書法的六大“高峰”,而他們之中,空海又是水平最高、影響力最大的一位,日本人稱他是“島國王羲之”“書圣”??蘸#趯汖斘迥?774年),自幼學習中國典籍,能熟背《論語》《易經(jīng)》《尚書》。 804年,他與最澄一起到長安修學。此后一年半的時間里,他研習佛法與書法,苦練王羲之、王獻之、張旭等人的法帖,回國后繼續(xù)以晉唐諸家為師。啟功先生認為空海得羲之用筆之精髓,他寫詩道:“羲獻深醇旭素狂,流傳遺法入扶桑。不徒古墨珍三筆,小野藤原并擅場?!?/span> 而且空海學書很少受到棗石碑版書法的影響,可謂得到了東晉六朝以來的墨跡之真諦?!讹L信帖》就是空海一生的“扛鼎之作”。此帖是他寫給最澄的信件,縱28.8厘米、橫159.7厘米,現(xiàn)藏于日本京都教王護國寺藏。 此作與羲之《喪亂帖》頗為相似。先空中取勢,再斂鋒入紙,用筆絞轉(zhuǎn)連帶、一氣呵成。少頓挫而多銜接連帶,這明顯是受王羲之和張旭的影響?!讹L信帖》筆畫遒勁自然、婀娜多姿,用筆以圓為主,鋒芒內(nèi)斂、勾挑含蓄。結(jié)字因字賦形,險絕奇宕,顧盼生姿,筆勢銜接呼應(yīng)非常自然。 空海此作保留著晉唐行草書用筆的真實狀態(tài),是我們學習晉唐筆法的重要參考,每個字都值得臨摹千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