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陽比補陽更猛,結節(jié)的根源是“不通”,補陽只是火上澆油 陽虛會導致水濕內(nèi)停,形成痰濕,最終成為結節(jié)。所以很多人知道了,身上長結節(jié)多半是陽氣不足了,就開始補陽氣,但是發(fā)現(xiàn)一補就上火,怎么都補不上去,感覺好像補進去的陽,都又轉化為火送了出來,根本就沒有轉化為經(jīng)脈血液里需要的陽氣。說明什么?說明路不通啊,前方堵住了,直接轉一圈又排出來了。所以,補陽的前提是先通陽。因為陽氣要想發(fā)揮作用,前提是氣機通暢,這樣才能順利抵達各個部位,如果說道路不通,陽氣都堵在個地方了,其它地方得不到溫煦,自然就會出現(xiàn)一系列怕冷和濕氣重的癥狀,而且這時候如果你繼續(xù)用溫補的只會越補越堵、越補越上火,所以補陽之前先通陽。 怎么通陽?我們再想一想,吃進去的藥,吃進去的補,都進入到了哪里轉化?脾胃。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陽氣和血液的生成都是通過脾胃轉化來的,那問題就出在了脾胃上。所以通陽得先健脾。以上是倒著進行的推斷,現(xiàn)在我們在正面的順一遍,印證一下“補陽先通陽,通陽先健脾”的結論。第一點,脾胃位于人體中間,還是氣機升降的樞紐,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如果脾胃運化不好,該升的不升、該降的不降,上面的火下不來、下面的水上不去,就會出現(xiàn)一系列上熱下寒的癥狀,這時候用補陽的同樣會導致上火。第二點,脾是負責消化和吸收的,要是脾胃虛弱了,想靠補藥來補一補陽氣,但是吸收不了也是白搭,反而會加重脾胃的負擔,也會導致上火。所以不管是哪一種,通陽比補陽更重要,通陽之前都得先健脾。 明白這點之后,我們就可以先參考四君子湯,或者六君子湯來益氣健脾,主要目的是為了調(diào)暢氣機,讓脾胃能夠轉起來;然后再參考四逆散來通陽解郁、行氣理氣。這樣的一補一通,陽氣就能一舉補到根還不容易上火。然后再根據(jù)體質(zhì)的辯證,加入一些散結的藥,進行加減之后就完成了一個方子。(一定要加減后使用,才能散結,單獨用只有單一的功效) #分享中醫(yī)感悟# #結節(jié)# #中醫(yī)分享心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