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帝師,個個都是人中龍鳳,他們博覽群書,尤其精通四書五經(jīng)奧義,詩文書畫皆能,同時還要傳授皇子治國理政之術。不夸張地說,帝師們能影響一個國家的命運。這些人中,較為知名的有司馬光、高拱、張居正、翁同龢。 而要說哪位帝師的書法最佳,當屬清代的梁詩正了,他是雍正專門為乾隆“聘用”的書法家教。梁詩正,字養(yǎng)仲,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生于錢塘(今杭州)。梁家書香門第,極重家學,藏書巨富。 梁詩正自幼學習書法和詩文,三四歲時就能寫字,還與同鄉(xiāng)好友結成“月課詩社”。上口,即能誦。長擅文學,偕同杭世駿、陳兆等六人結“月課詩社”。雍正八年(1730年),梁詩正考中一甲第三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探花”。 雍正賞識其才華,任命他為山東鄉(xiāng)試主考官、會試同考官,第二年又讓他擔任上書房師傅,教授皇子,之后又擢升為尚書房行走,日講起居注官,做寶親王的侍讀。寶親王也就是后來的乾隆皇帝。 乾隆登基后,對自己這位書法老師尊崇備至,不僅讓他擔任各部尚書、東閣大學士,還讓他入職軍機,真正位極人臣,乾隆最敬佩的是老師的書法,不僅讓他在《快雪時晴帖》《富春山居圖》上題跋,當自己的代筆人,還在梁詩正寫字時親自為他鋪紙研墨。 梁詩正的書法是當時文人士大夫?qū)W習的典范,直到建國以后,仍然有很多名家把他的作品作為啟蒙,比如沈尹默、啟功、田蘊章等。啟功就曾說,旗人學書有兩位是必學的,一是成親王,二是梁詩正。他的“啟功體”與梁氏行書就有很多相似之處。 梁詩正傳世作品較多,其中用筆最精湛、書寫最一絲不茍的,當屬《行書論畫詩》了,此作是奉敕所寫,絲毫不敢懈怠,論秀潤之美,能與趙孟頫一較高低,稱得上“最美漢字”了。全卷共27行、230字,字徑大小約3厘米。 梁詩正取法于董其昌、趙孟頫、米芾、褚遂良諸家,筆法精到謹嚴。此作尖鋒起筆,順鋒而入,落筆后再調(diào)鋒、提按,行筆以中鋒為主,稍加側(cè)鋒添上幾分妍美婀娜。筆畫蒼勁有力,骨肉兼?zhèn)洌Π涡銤?。轉(zhuǎn)折處方圓并用,結字端莊中略帶積分欹側(cè)。 梁詩正此作筆法豐富,書寫細膩精到,時人稱贊他的字“若納水輨,如轉(zhuǎn)丸珠;窈窕深谷,時見美人”。是我們書法入門的上佳之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