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方綠標(biāo)收聽主播誦讀美文
《箴言集》里有句話說:“深藏不露是一種卓越的才能?!?/span> 深以為然,天道忌滿,人道忌全。 一個人若是過于顯露鋒芒,便偏離了自然道法,違背了人性常識。 真正的高手,不顯山不露水,懂得守拙藏慧,從而樂于天地之間,遠(yuǎn)離是非災(zāi)禍。 不爭對錯,避無端是非 《道德經(jīng)·第八章》中說“夫唯不爭,故無尤” 有智慧的人,不爭論對錯,不解釋自己,不評價他人。 看起來平淡無奇,不顯得突出。 故而,能避開是非之事,守得清凈之心。 有一天,道長帶著道童,布施回來。 路經(jīng)一條河流時,遇到了一位扭傷腳的婦女,急著過河。 于是,道長就背著婦人過了河。正巧被一名樵夫看到。 樵夫?qū)Φ篱L說:“師傅,你今天犯了大忌,修行之人,怎可接觸女子?” 道長聽后,微微一笑說:“是貧道錯了,思慮不周。” 聽罷,樵夫滿意的走了。 道童很是疑惑,問道:”師傅,剛才情況特殊,您是為了幫助那位婦人,為何要說自己錯了呢?“ 道長說:”你看那河里的水,不和岸邊的泥沙爭高下,所以能夠清澈明靜。為人不也一樣嗎?” 仔細(xì)想來,確實如此。 圣人說:“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做人應(yīng)該像水一樣,不和萬物相爭,默默無聞,才能透徹清明,生生不息。 人生在世,角度不同,難分對錯;層次不同,不用爭辯。 與其強(qiáng)爭高下,不如及時放低自己。 如此,便會遠(yuǎn)離無謂的瑣事,活得清明自在。 不亂分寸,忌無故之禍 《道德經(jīng)·第四十四章》中講:“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過度干涉,就會浪費精力;過分關(guān)注,就會走向滅亡。 無論是為人還是處事,最重要的就是分寸。 凡事過猶不及,如果一味顯露自己,從而忘了身份,越了邊界,只會給自己帶來無盡的災(zāi)禍。 在歷史上,長孫無忌官至宰相,又是唐高宗李治的舅舅。 盡心治理朝政,立下了很多功勞,深受群臣的敬重。 但他不懂得安分守己,總是過于干涉職責(zé)外的事。 選官上,介入選拔流程,提拔政見相同的官員。 政策上,替皇帝做決定,頒布各種政令。 總是以長輩自居,失去了君臣該有的界限。 后來,唐高宗忍無可忍,把他貶謫到了黔州。 最終,郁郁而終。 俗話說:“在其位,謀其職;不在其位,不謀其職?!?/span> 生而為人,每個人都在扮演自己的角色,都有各自的使命,各負(fù)其責(zé),自然才可有序運(yùn)行,社會才會穩(wěn)步前行。 若是不懂得分寸,就會打破這種平衡,讓自己跌入深淵。 真正厲害的人,懂得恪守本分,做好自己的事。 守好底線,不亂分寸,才是為人的大智慧。 不露鋒芒,遠(yuǎn)無由之災(zāi) 《道德經(jīng)》也講“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有本事不顯露,有作為不自持,成功了不得意忘形。 始終保持謙虛謹(jǐn)慎,才能長久存在,不至于招惹禍端。 相傳,秦朝時,有一名術(shù)士,跟隨師父修行了幾十年。修得了御劍之術(shù)。 臨別時,師父囑咐他,不要將自己的本領(lǐng)展示給別人。 他回到了家鄉(xiāng),鄉(xiāng)親們擺酒為他接風(fēng)。 酒足飯飽之后,大家紛紛好奇,他學(xué)到了什么。 他一時興起,就忘記了師父的囑咐,表演了御劍的術(shù)法。 這件事,很快就傳了出去,眾人都來跟隨他練習(xí)。 秦王知道了這件事,害怕此人威脅自己的統(tǒng)治,就秘密派人把他抓起來,處以死刑。 《菜根譚》中說:“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濁,以屈為伸?!?/span> 自然萬物,高低相隨,難易想成。 靈巧往往隱藏在笨拙之下,光明常常躲藏在黑暗之后。清明需要混濁的沉淀,伸展需要彎曲的準(zhǔn)備。 真正聰明的人,明白隱藏鋒芒,收斂自身。 低調(diào)做人,如此,才能行穩(wěn)致遠(yuǎn)。 ▽ 《道德經(jīng).第四十五章》中說:“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正直的人,都在屈服;智慧的人,懂得守拙;明智的人,顯得木訥。 人生這場修行,不在于外在的評價,修的是內(nèi)在的境界。 在人生路上:層次不同,不爭對錯;身份不同,不亂分寸;處境不同,不露鋒芒。 如此,便能守住本心,無愧于心,行所當(dāng)行。 余生,愿你我擁有大智若愚的境界。遠(yuǎn)離是非災(zāi)禍,平安順?biāo)煲簧c亮“在看”,轉(zhuǎn)發(fā)給身邊的朋友,弘揚(yáng)中華傳統(tǒng)文化! 作者:木木,來源:老子道德經(jīng)(ID:LZDDJ-1) 老子道德經(jī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