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溫暖中醫(yī) 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樹。 ■ 補中益氣丸是一個很常用的中成藥,如果開成湯藥就叫補中益氣湯,補中益氣湯起源于金元時期,是金元名醫(yī)李東垣的方子,李東垣是脾胃大家,很會補脾胃,針對不同的脾胃問題,創(chuàng)立出不同的方劑,補中益氣湯就是其中之一,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很多人沒有時間煎藥,那么今天,我們把它制作成中成藥——補中益氣丸,服用起來就會方便很多。 補中益氣湯:黃芪18克、人參6克、白術9克、升麻6克、柴胡6克、陳皮6克、當歸3克、炙甘草9克。 我們學習中成藥也好,湯藥也好,一定要善于歸納、總結。補中益氣丸的適應癥以脾氣虛為主,表現(xiàn)為精神倦怠、四肢無力、語聲低微、腹脹腹瀉,服用補中益氣丸一段時間后,這些癥狀都能得到改善,也有很多人在服用之后治好了便秘。 說明補中益氣丸具有雙向調節(jié)的作用,或者說脾氣的作用是雙向的,脾氣充足,既不容易便秘,又不容易腹瀉。 脾氣虛引起的腹瀉是長期的,西醫(yī)稱之為慢性腹瀉,和睡覺著涼、飲食不潔引起的急性腹瀉是有區(qū)別的,它的病根在脾,脾氣虛,固攝功能減弱,食物吃下去以后,固攝不住,很快就流失了。 我們用黃芪、人參直接補氣,黃芪是君藥,黃芪補氣的力道是柔和的,人參的力道比較大,用人參輔佐黃芪。 陳皮行氣,當我們把氣補進去,但氣沒有運行起來,也會影響補氣的效果,陳皮能夠推動氣機運行,防止氣機壅滯。補氣、行氣是相輔相成的。 當歸可以補血,氣虛則血少,血少則氣更虛,所以氣和血要一起補。 白術、炙甘草益氣補脾,讓脾胃正常運轉,把食物轉化成氣和血。 升麻、柴胡向上升提,把氣提上去,氣虛,升舉無力就會導致氣陷,氣陷是由氣虛進一步發(fā)展來的,所以補中益氣丸不僅能補氣,它還能提氣。 氣虛型便秘往往有這樣的特點:大便偏干或者不干,排便的時候要非常用力,一用力一使勁又很容易出汗,便后身上沒力氣,感覺很累,這種類型的便秘適合服用補中益氣丸。 如果在排便時總是用力過猛,排便時間過長,又很容易引發(fā)痔瘡。我們從中醫(yī)的角度分析,痔瘡的出現(xiàn)往往也有脾虛氣陷的原因在里面。 很多人并不是先有痔瘡,而是先出現(xiàn)脾氣虛的癥狀,脾虛則生濕,濕熱下注,導致了痔瘡。痔瘡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痔核脫出,這是氣虛下陷,無力固攝。補中益氣丸補氣、提氣,它有一個升提的力量,可以同時搭配一個地榆槐角丸,既清熱燥濕,又兼顧了脾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