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定要給朱簡冠以篆刻史相應的名銜,那么他的名銜前綴應當是這樣的:切刀刀法的創(chuàng)始人、“流派說”的提出者、“印從書出”的創(chuàng)議實踐者、“印學批評”的開創(chuàng)者、印章收藏家!朱簡(1570-1625前后),字修能,一字畸臣,安徽休寧人。跟蘇宣一樣,這又是一位逝年不準確的大印家,他的生年,比蘇宣晚17年,差不多就是蘇宣晚一代的印人。依照各種文獻的大略記載,我們可以了解到,朱簡主要活動于萬歷、崇禎年間。這正是篆刻興起并日漸繁榮的黃金時期。嘗從云間陳眉公先生游,得顧、項二氏家藏銅玉印,越楮上真譜四千余方。又于吳門沈從先、趙凡夫、疁城李長蘅、武林吳仲飛、海上潘士從、華亭施叔顯、表溪曹重父、東粵陳文叔、吾鄉(xiāng)何主臣、丁南羽諸家,得其所其不下萬余。 陳眉公,就是陳繼儒,“顧”即顧從德,“項”即項元汴……趙凡夫,就是趙宧光,何主臣,就是何震……你看,他跟這么多的名流接觸,并且從他們那里獲得大量的古璽印,也必然獲見這些名家的篆刻作品,這使朱簡在篆刻起步時,就在相當高的起點上(我們學篆刻,其實也要求學印的人,要先開眼界,見過秦漢古璽,見過名家印跡,才能手、眼并高),篆刻,很多時候拼的是見識。朱簡的篆刻遠追秦漢(印中求印),近取趙宧光(即上面文中所說的趙凡夫)的草篆(印外求?。?,印內(nèi)印外相結合的印學思想之外,朱簡還創(chuàng)用了獨特的篆刻刀法——切刀刀法——來刻印。相比文彭、何震、蘇宣的長程沖刀來說,朱簡的切刀刀法要短程的多,切刀最長的某一刀,刻痕不過刀刃的寬度,再加上刻印時以直桿下切的方式運刀,每一切通常無法保持在光潔的同一直線上,故此,使印文線條產(chǎn)生出一波三折的筆墨味道和斑駁的金石意趣,這當然更加有利于抒發(fā)作者心中意蘊。比如“又重之以修能”:再有,朱簡又以趙宧光草篆入印,強調(diào)筆畫的書寫時序感,使印面文字書寫意味更濃,也更增強了節(jié)奏感,如“湯顯祖印”:“顯”字的兩個“糹”部,朱簡明確將左曲一筆壓在右曲一筆之上,請注意,在他之前的漢印或者篆刻家們的印,白文印里的這些線條都是打通的,他這樣做的目的,自然是要在印面呈現(xiàn)出文字筆畫的時序性(一筆書寫在前,另一筆書寫在后),當這種時序性被強調(diào)呈現(xiàn)出來時,節(jié)奏感自然是被加強了。“吾所謂刀法者,如筆之有起伏,有轉(zhuǎn)折,有緩急,各完筆意,不得孟浪,非雕鏤刻畫,以鈍為古、以碎為奇之刀也。刀法也者,所以傳筆法也。刀法渾融,無跡可尋,神品也;有筆無刀,妙品也;有刀無筆,能品也;刀筆之外而有別趣,逸品也。有刀鋒而似鋸牙燕尾,外道也。無刀鋒而似墨豬鐵線,庸工也。”(朱簡《印經(jīng)》) 吾所謂章法者,如詩之有漢、有魏、有六朝、三唐,各具篇章,不得混漫。非字畫蟠曲,以長配短,以曲對彎之章也。(朱簡《印經(jīng)》) 學無淵源,偏旁湊合,篆病也;不知運筆,依樣描補,筆病也;轉(zhuǎn)折峭露,輕重失宜,刀病也;專工乏趣,放浪脫形,章病也;心手相乖,因便茍完,意病也。故不通文義不可刻;不深篆學不可刻;筆不信心不可刻;刀不信筆不可刻。有不可刻而漫刻之,則無有不戾者也。(朱簡《印經(jīng)》) 這實際上指出了篆刻家們最容易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對于印人來說,這些都是值得認真學習的理論。以上這些是朱簡的篆刻理論貢獻中較為重要的文字,他的理論,集中在他的著作《印經(jīng)》和《印章要論》里。朱簡還做了一件事,也格外重要,他將明代文彭以下的印人加以歸納分類,并提出了“三橋派(文彭)”、“雪漁派(何震)”、“泗水派(蘇宣)”的流派名稱,并同時將明代印人依其篆刻風格歸入相應的門派。這是其實是“流派說”的發(fā)源,只是,在總結時,朱簡漏掉了自己的流派,同時也漏掉了汪關(婁東派)的流派。漏掉自己的原因,大概是中國儒家特有的自謙,漏掉汪關,大概是因為汪關的年歲,比朱簡要小五歲,故未把同輩和晚輩歸為流派(畢竟在朱簡的生活時期,尚未氣候大成吧)。從“擁書一室”這方白文印來看,朱簡的刀法、章法、篆法,都造詣精深!蘇洵《多野齋印說》中稱朱簡:“其印有超出古人者,真有明第一作手”。周亮工在《印人傳》里也稱:“繼主臣起者不乏其人,予獨醉心于朱修能?!鼻仂喙脑u價更高,稱:修能以趙凡夫草篆為宗,別立門戶,自成一家,雖未必百發(fā)百中,一種豪邁過人氣不可磨滅,奇而不離乎正,印章之一變也,敬服。(秦爨公《印指》) 朱簡的理論與實踐以及他的篆刻風格都對印壇都有深遠的影響,后來的由丁敬開創(chuàng)的浙派印風,顯然受啟發(fā)于朱簡,其“短刀碎切”及“行刀細如掐”的流派特征,正來源于朱簡開創(chuàng)的切刀刀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