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墨今天花了一天時間,寫了這一篇《王獻之行書間架結構九十二法》,每一個結構筆法,贊墨都做了詳細的解讀,從用筆、取勢,到筆法、墨色,再到各種間架結構的方法,都從要點和實踐做了非常詳細的解讀。 全文接近17000字,贊墨這次可是花了大量的心血的,希望各位粉絲能夠真正從本文中學到你想要的知識和王獻之行書間架結構,在書法學習中取得長足的進步。 文章太長,感謝的話先在這里說一下:謝謝各位粉絲一直以來的支持,贊墨爭取多寫好文章回饋大家! 一、俊美飄逸,神氣亦然王獻之的行書相較于其父王羲之,更添了幾分俊逸與靈動,他在筆法與結構上的處理,展現(xiàn)了更高的自由度與個性表達。 縱橫變化中的俊美飄逸
行書的技法精髓
第一法:橫不論長短,形斜為佳
第二法:豎長豎短,出鋒回鋒挑鋒盡態(tài)
第三法:多鉤者,或挑或駐或隱或一帶而下
第四法:縱撇之法,或伸或挑
第五法:寶蓋之鉤,如鳥之視胸乃妙
第六法:左摘右捺,撇伸捺斂或成點狀
第七法:縱腕之法,末端或伸鉤或回鉤
第八法:撇重者,收放自如(注意雙人撇的簡化寫法)
第九法:蓋下之法,撇捺伸展宜均勻
第十法:豎鉤之字,鉤身豎直,鉤鋒上挑
第十一法:四點法,或為橫或為波橫
第十二法:多捺法,須有伸有縮
第十三法:回鉤之法,鉤宜下帶
第十四法:縱戈之字,戈身或直或彎,戈鉤一挑
第十五法:平鉤之法,順筆而寫,鉤身上挑
第十六法:末鉤者,宜平出,鉤上側成平狀
第十七法:心鉤法,鉤身宜曲,三點姿態(tài)萬千
第十八法:橫折之法,有方有圓,動靜結合
二、欹側生勢,寓變化于整齊之中這一原則在書法藝術中極為重要,尤其體現(xiàn)在行書和草書中。以下是對此原則的細化說明:
第十九法:右側之字,豎向右傾成右側之勢。
第二十法:左欹之字,豎向左斜成欹仰之勢。
第二十一法:上欹下側,上下兩部分向相反方向傾斜。
第二十二法:左欹右側,或左向右斜或右向左斜,成欹側之勢。
第二十三法:有提有按,動靜相宜,韻味十足。
第二十四法:使轉交替,猶如龍蛇,情神交融。
三、流動和諧的統(tǒng)一這一原則,進一步深化了書法藝術中形式與意境的融合,它強調(diào)的是作品中各元素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和整體美感。以下是這一原則的幾個關鍵點:
第二十五法:兩段合成,宜注意中間連接處諧調(diào)過渡。要點: 對于由明顯兩部分組成的字(如“易”),重要的是處理好兩部分之間的過渡。連接處應該自然、和諧,既不能生硬斷裂,也不能黏連不清。 第二十六法:兩平者,宜左右均勻,忌占位不一。要點: 當一個字由左右兩個對稱或平衡的部分組成(如“故”),要求左右兩邊大小、寬度一致,保持整體平衡。 第二十七法:右占者,右不仿獨豐。要點: 某些字的右側筆畫較多或形態(tài)復雜時(如“理”),右側不應過分夸張,以免破壞整個字的均衡感。 第二十八法:左占者,左無嫌偏大。要點: 相反,對于左側筆畫繁復或占據(jù)空間較大的字(如“願”),左側可以適當擴大,以維持字的穩(wěn)定性和美感。 第二十九法:上占地者,宜聽其上寬。要點: 當一個字的主要部分位于上方,且形狀較寬時,應允許上方占據(jù)足夠的空間,體現(xiàn)字的穩(wěn)定與氣勢。 實踐: 書寫時,確保上方部件得到充分展開,下方部分相對緊湊,維持整體的平衡,不顯頭重腳輕。 第三十法:下占地者,應任其下闊。要點: 如果一個字的主體結構位于下方,底部需要擴展,以承載整個字的重量感,保持字的穩(wěn)重。 實踐: 在處理這類字時,下方的筆畫或部件應適當放寬,上方則相對收緊,形成下寬上窄的視覺效果,增強字的根基牢固感。 第三十一法:中橫支撐的字,橫宜長。要點: 對于以中間橫畫作為主要支撐的字,這條橫畫應該拉長,起到穩(wěn)固字形結構的作用。 實踐: 強化中間橫畫的長度,同時確保其位置恰到好處,既分割了上下的空間,又為字的整體架構提供了穩(wěn)定的中軸線。 第三十二法:中豎為主干的字,豎要勁直。要點: 當一個字的中堅力量在于垂直的主豎時,此豎務必筆直有力,成為字的脊梁。 第三十三法:右邊筆畫少,宜與左旁下部取齊。要點: 若字的右側筆畫較少,為了保持平衡,右側應與左側下方對齊,形成統(tǒng)一的基線。 第三十四法:左偏旁筆畫少,宜與右部上方平肩。要點: 當字的左部結構筆畫較少時,應調(diào)整其高度,確保最上端的筆畫與右側主體部分的上緣齊平。這樣處理旨在維持字的整體平衡與和諧。 第三十五法:上中下三聯(lián)者,上下有伸有縮,中宜停放恰當。要點: 對于由上中下三個部分組成的字,上部和下部的延伸應有變化,不宜同樣長度,中間部分的安排需恰到好處,以保持整體的穩(wěn)定性和節(jié)奏感。 第三十六法:左中右三合者,中部宜正,左右宜呼應。要點: 針對左中右三部分構成的字,中部結構應保持端正,作為視覺重心,而左右兩邊則要相互照應,形成一種互動與平衡。 第三十七法:橫重者,長短錯落以防呆板。要點: 當字中包含多個橫向筆畫時,應通過調(diào)整這些橫畫的長度和位置,使之錯落有致,以避免字形顯得過于單調(diào)和刻板。 第三十八法:多豎者,竹節(jié)上下,變化多端。要點: 遇到多個豎直筆畫排列時,應當模仿竹子節(jié)節(jié)高升的形態(tài),使每一豎的長度、粗細或間距有所變化,增加字的生動性和韻律感。 第三十九法:辶繞之字,捺為平出。要點: 在書寫帶有“辶”旁的字時,其最后一筆捺劃應平緩地水平伸出,這樣不僅符合行書流暢的特性,也使得字的收尾更為穩(wěn)重且富有延展性。 第四十法:字寫小者,小而不拘泥。要點: 即便在較小的空間書寫漢字,也要力求結構完整,筆畫清晰,不因字小而失去靈動與氣韻,體現(xiàn)出“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 第四十一法:字形斜者,體斜心正。要點: 斜勢書寫的文字,雖外形傾斜,其精神內(nèi)核務必保持正直不阿,此為書法中的'勢斜而意正',旨在通過外在的動態(tài)構造傳遞內(nèi)在的穩(wěn)健與和諧。 第四十二法:字形扁者,間距稍長不顯矮。要點: 面對字形偏扁平的字,適當增加筆畫間的橫向空間,可以有效避免字顯得過于緊湊或矮小,從而在視覺上達到舒展的效果。 第四十三法:字寫大者,大而不松,形展盡態(tài)。要點: 當書寫字體尺寸放大時,關鍵在于維持結構的緊密與力度,確保字體放大而不失緊湊,形態(tài)充分展開,各部分協(xié)調(diào),展現(xiàn)字的宏觀美感與細節(jié)韻味。 實踐: 在實踐此法時,重視每一筆畫的力度與走勢,加大筆觸的同時注重筆力的控制,保證筆畫間既有適當?shù)牧舭子植皇Ьo密聯(lián)系。特別關注字的整體構架,利用大字的空間優(yōu)勢,使字的氣勢與韻味得到最大化的表達。 第四十四法:形單者,筆畫雖少,結體自如,小中見大。要點: 對于僅有少量筆畫的單體字,強調(diào)的是結體的自然流暢與空間的巧妙利用,即使筆畫不多,也要在有限的結構中體現(xiàn)出深遠的意境與廣闊的空間感。 實踐: 在書寫這類字時,專注于每一筆的質(zhì)量與位置,通過筆畫的粗細、長短變化,以及巧妙的空白處理,營造出字的小巧中蘊含的宏大氣象,力求簡約而不簡單,體現(xiàn)書法藝術的精妙之處。 第四十五法:繁而復者,疏密有致忌紛紜。要點: 面對筆畫繁多復雜的字,重要的是在密集的結構中創(chuàng)造合理的疏密對比,避免筆畫相互纏繞混淆,通過精心安排,使復雜之中見秩序,紛繁而不亂。 實踐: 實踐時,需細致規(guī)劃每一部分的布局,利用筆畫的粗細、曲折變化來引導視線流動,適當加強某些部分的密度,同時在其他區(qū)域留出透氣空間,以達到視覺上的平衡與和諧,展現(xiàn)繁復之美。 第四十六法:筆畫錯綜者,迎讓穿插,得當有序。要點: 當字內(nèi)筆畫交錯復雜時,要講究筆畫間的迎讓與穿插,確保每筆既獨立又相互關聯(lián),形成一種有機的組織結構,避免筆畫間的沖突,呈現(xiàn)出有序之美。 第四十七法:聚斂之字,內(nèi)斂外張。要點: 對于內(nèi)部結構聚集、外部開放的字,書寫時應注重內(nèi)緊外松的原則,內(nèi)部筆畫緊湊而有力,外部形態(tài)則適度展開,形成一種內(nèi)外對比,增強字的張力與層次感。 第四十八法:起筆凌空逆向取勢,名為上搭鋒橫。要點: 在橫畫起筆時,采用從上至下的逆鋒動作,形成一個輕微的上翹趨勢,這種起筆方式稱為“上搭鋒”,能夠賦予橫畫以動感與力度,增添字的活力。 第四十九法:橫尾末端向上翻挑,意為呼應。要點: 橫畫結束時,通過筆鋒輕輕上挑,形成一個小勾或尖角,這樣的處理不僅增添了字的趣味性,還實現(xiàn)了與其他筆畫在視覺上的相互呼應,增強了字的整體連貫性。 第五十法:左右相迎,避讓互揖。要點: 在左右結構的字中,兩部分應當相互迎就,通過筆畫的避讓與交錯,表現(xiàn)出一種禮讓和諧的氛圍,使得左右兩側既獨立又統(tǒng)一,彰顯書法的禮儀之美。 第五十一法:左右相背,彼此顧盼。要點: 對于左右分開較遠,看似背向的字,實際上各部分應通過巧妙的筆勢處理,形成一種內(nèi)在的聯(lián)系與顧盼,即使形態(tài)分離,精神上仍保持緊密的交流與呼應。 四、有跡無跡的牽絲連絡這一法則,主要涉及的是行書書寫中“牽絲”這一獨特的筆法特點。這一法則強調(diào)的是在行書的書寫過程中,筆畫間的連帶關系應當既自然流暢,又不失字的獨立結構,達到“有形”與“無形”之間的巧妙平衡。
第五十二法:筆連,首尾相連,兩筆變一筆。要點: 在行書或草書中,筆連是指前一筆的結尾直接過渡到后一筆的起始,形成流暢的一氣呵成之感,使兩個單獨的筆畫融合為一,增加了書寫的節(jié)奏與連貫性。 實踐: 在實際操作時,要掌握好筆勢的連續(xù)性,利用手腕的靈活轉動和筆力的適度控制,使收筆與起筆自然銜接,無需提起筆來中斷墨跡,達到“行云流水”的效果。 第五十三法:意連,筆畫不連,啟承轉合宜相照應。要點: 即使筆畫間沒有直接的墨跡相連,通過巧妙的布局與筆勢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使字的各部分在視覺上形成呼應,達到“意”上的連續(xù)與整體性。 實踐: 書寫時,關注筆畫間的空白處理與形態(tài)的對應,通過筆畫的走向、輕重及空間的分布,暗示出筆畫之間的潛在聯(lián)系,使觀者能感受到字的內(nèi)在節(jié)奏與和諧。 第五十四法:牽絲之妙,在于連綿不斷,飄逸流暢。要點: 牽絲是指筆畫間的細線連接,它不僅僅是筆墨的自然流淌,更是書家對節(jié)奏與韻律的精準把控,要求線條既連綿又富有變化,展現(xiàn)出書法的靈動美。 實踐: 在運用牽絲時,要兼顧速度與力度,保持筆尖與紙面的適度接觸,讓筆墨隨著筆勢自然延伸,同時注意牽絲的長度、粗細需與整體風格協(xié)調(diào),不宜過度,以免影響字的清晰度。 第五十五法:點連點,或斷或連。要點: 點的連接處理靈活多變,既可以通過直接的墨跡相連,也可以通過位置與形態(tài)的呼應達到連貫的效果,這種處理增加了書法的趣味性和表現(xiàn)力。 實踐: 視具體情況而定,或直接以牽絲相連形成連續(xù)的動感,或通過點的位置排列及形態(tài)的相似性傳達出內(nèi)在的聯(lián)系,無論連接與否,都應確保點的分布均衡且富有節(jié)奏感。 第五十六法:點連橫,使轉連帶,一筆而為。要點: 當點與橫畫相連時,通過筆勢的自然過渡,將點的結束動作轉化為橫的起始,形成一筆完成的流暢效果,這種技法要求動作連貫,筆力轉換自然。 實踐: 完成點后,順勢將筆鋒調(diào)整至橫畫的起筆狀態(tài),利用手腕的微妙轉動,流暢地進入橫畫的書寫,確保點與橫之間既有區(qū)分又不失連貫性。 第五十七法:點連豎,點或橫或挑,姿態(tài)萬千。要點: 點與豎畫的連接處,點可以有多種形態(tài),如直接連入豎畫,或先作一橫再轉為豎,甚至以挑筆形式過渡,展現(xiàn)了書法豐富的表現(xiàn)手法和多樣的美感。 實踐: 根據(jù)字的結構與個人風格選擇合適的連接方式,無論是直接過渡還是先做短橫、挑筆再轉豎,都應保持動作的自然流暢,使點與豎的結合既協(xié)調(diào)又富有變化。 第五十八法:點連撇,相鄰兩筆一筆而成。要點: 通過筆勢的連貫,將點與隨后的撇畫一氣呵成,這種技法要求書寫者對筆的控制力強,能夠準確地從點的形態(tài)過渡到撇的走勢,保持線條的流暢與力量感。 第五十九法:橫連橫,連帶輕巧,多有變化。要點: 相鄰的橫畫連接時,應注重輕盈與變化,通過不同的連帶方式(如直接連筆、空中過渡等)賦予橫畫組合以節(jié)奏與生氣,避免機械重復。 第六十法:橫連豎,連帶自如,果斷有方。要點: 在橫畫和豎畫的連寫中,既要保持連帶的自然流暢,又要體現(xiàn)出書寫的果斷與控制力,通過豎畫間的適當間隔或輕微的筆觸變化,展現(xiàn)出豎直線條的韻律與力量。 第六十一法:橫連撇,牽絲連筆,或斷或連。要點: 橫與撇的連接,可通過直接的牽絲或隱含的意連實現(xiàn),具體選擇依據(jù)字的結構和整體風格,旨在使字的形態(tài)更加生動和諧。 實踐: 可根據(jù)需要選擇直接以細線相連,或者通過橫的末端形態(tài)自然導向撇的起筆,即使沒有明顯的墨跡相連,也要確保兩筆之間有視覺上的連續(xù)感。 第六十二法:撇連橫,順帶連接最常見。要點: 撇之后緊跟的橫畫,通常通過順帶的方式連接,即撇的末端自然過渡到橫的起始,這要求書者在筆勢轉換時動作連貫,一氣呵成。 實踐: 完成撇畫后,利用筆的慣性與手腕的微調(diào),流暢地進入橫畫的書寫,保持撇與橫之間的動勢不間斷,同時注意兩筆之間的協(xié)調(diào)與平衡。 第六十三法:撇捺連寫,流動貫通。要點: 撇捺作為字的常見組合,通過一氣呵成的書寫方式,使撇與捺之間形成流暢的氣脈,強調(diào)了字的開合與動態(tài)美。 實踐: 在撇與捺的書寫中,應注重筆勢的連貫與氣韻的流暢,完成撇畫后,利用筆的余勢迅速轉入捺的起筆,保持兩者間的氣脈相連,展現(xiàn)出字的生動與開闊感。 五、奇妙的省變草寫這一法則,體現(xiàn)了書法藝術中對傳統(tǒng)楷書結構的靈活變化與簡化,以適應快速書寫和表達個性的需要。此法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省略與變形
草化與符號化
意趣與法度的平衡
第六十四法:多處省略,運用自然。要點: 在行書或草書中,為了追求書寫的速度與流暢,常對一些筆畫進行省略或簡化,但這種省略需基于字的可讀性和整體美觀,自然而不造作。例如,減少某些筆畫的曲折,合并相近的點劃等,使字形更為簡潔明快。 實踐: 實踐這一法則時,書者需對漢字的基本結構有深刻理解,確保省略后字的識別度不受影響。通過觀察前人墨跡,學習如何恰當?shù)厥÷远皇ё值纳耥?,同時保持書寫風格的自然流暢。 第六十五法:直接省點,一目了然。要點: 在特定的字或結構中,原本存在的點畫可能被直接省略,或與其他筆畫合并書寫,使得字形更為簡潔清晰,觀者一眼即可把握字的整體結構。 實踐: 在書寫過程中,對于那些點畫非核心構成部分的字,可以考慮直接略去點畫,或將點融入其他筆畫之中,比如將字末的點與上一筆畫的收筆相連,或是在某些結構中用短橫代替點,從而使整字看起來更為整潔、直觀。 第六十六法:口字簡寫,隨字而為。要點: “口”字作為一個常見的部首,在行書或草書中經(jīng)常被簡化書寫。簡化的形式多樣,可能是將四角變?yōu)閳A潤,或是只保留上半部分,亦或是用一橫加一勾代替,具體形式需根據(jù)周圍筆畫和整體字形靈活決定。 實踐: 在遇到“口”字結構時,書者可根據(jù)字的整體風格和上下文關系,選擇最合適的簡化方式。例如,在快速連寫的草書中,可能僅用一個環(huán)形或半環(huán)形的筆觸象征“口”,而在行書中,則可能保留其輪廓但進行適當?shù)膱A潤化處理,以求得與周圍筆畫的和諧統(tǒng)一。 第六十七法:行書楷法,動中顯靜。要點: 行書雖以流暢連貫著稱,但在某些字或部分結構上采用楷書的嚴謹筆法,可以使整幅作品在動態(tài)中蘊含穩(wěn)重與寧靜,增強對比與層次感。這種方法強調(diào)了行書的靈活性與楷書的規(guī)范性相結合,形成獨特的藝術效果。 實踐: 在行書創(chuàng)作中,針對一些關鍵筆畫或結構復雜的字,可以刻意采用楷書的書寫規(guī)則,如筆畫的起收、轉折處的頓挫等,以此來突出字的骨力和結構之美。同時,要確保這些楷書元素與行書的連貫性相協(xié)調(diào),不顯突兀。 第六十八法:楷行交用,動靜悠然。要點: 這種書寫方法是在同一作品或甚至同一字中,根據(jù)需要靈活穿插使用楷書和行書的書寫風格,以達到動靜結合、剛柔并濟的藝術效果。楷行交用不僅豐富了作品的表現(xiàn)力,也展現(xiàn)了書者的駕馭能力和審美情趣。 實踐: 在實際應用中,可以根據(jù)字的結構、篇章的布局或是情感的表達需要,有意識地在楷書的端莊與行書的靈動之間切換。例如,標題或重要詞匯用楷書寫以示莊重,正文則以行書流暢書寫,營造出既有秩序又不失活力的視覺感受。 第六十九法:草寫瀟灑,似江水一瀉千里。要點: 草書以其狂放不羈、一氣呵成的特點,要求書者在運筆時如同江河奔流,連綿不絕,展現(xiàn)出強烈的動態(tài)美感和自由精神。在草書創(chuàng)作中,追求的是筆觸的流暢、氣勢的磅礴以及書者個性的淋漓盡致展現(xiàn)。 實踐: 草書書寫時,需放松手腕,讓筆隨著身體的自然運動自由揮灑,不拘泥于細節(jié),注重整體的氣韻流動和情感的抒發(fā)。在筆畫的連接、轉折與布局上,要大膽而自信,敢于突破常規(guī),使每一筆都充滿力量與生命的張力,最終形成如同江水般奔騰不息的藝術效果。 六、變化多姿的偏旁部首在漢字書法中,偏旁部首的變化多姿是書法藝術魅力的重要來源之一。偏旁部首作為構成漢字的基本單元,不僅承載著字的意義信息,也在不同的書體和書法家的筆下展現(xiàn)出豐富的形態(tài)變化,這些變化增強了書法作品的藝術表現(xiàn)力和審美價值。以下是幾種典型的變化方式: 1.結構變形
2.筆畫簡化與替代
3.筆法變異
4.風格化處理
5.空間布局
第七十法:從言字旁,或一筆而成或分筆合成。要點: 在草書書寫中,“言”字旁可靈活處理,有時一筆流暢完成,體現(xiàn)速度與連貫;有時則分筆書寫,以求結構清晰。書者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書寫方式,以達到既快速又易識別的效果。 實踐: 當言字旁作為偏旁出現(xiàn)時,可以嘗試將“口”與左側的筆畫(通常是橫折或橫)通過連續(xù)的曲線一筆帶過,或者保持“口”的形狀,而將右側的筆畫以簡略的形式連接,保持字的整體平衡與節(jié)奏感。 第七十一法:從月旁,注意月中二橫連筆并上挑。要點: “月”旁在草書中,中間的兩橫常常被連寫,并且?guī)в猩咸舻内厔?,這樣的處理既保持了字的辨識度,又增添了動感。通過這個小技巧,能夠使“月”旁的書寫更加生動和流暢。 實踐: 書寫時,可以先寫出“月”旁的左側豎畫,然后一筆帶過兩個橫畫,最后向上挑出,形成特有的弧線,這樣既保持了“月”字的基本形態(tài),又賦予了它草書的靈動特性。 第七十二法:草字頭,或斷或連或簡寫。要點: 草書中的“艸”(草字頭)有著多種書寫方式,可以是筆畫完全連貫,也可以是部分斷開,甚至極度簡化。書者需根據(jù)個人風格及整體字的協(xié)調(diào)性選擇最合適的方法。 實踐: 可以嘗試將草字頭的兩筆合并為一,快速上挑后再下拉形成第二筆,或者保留兩筆的分離,但通過連筆使它們相互呼應。簡寫時,可能僅用一兩個快速的曲線概括整個草字頭,保持整體的節(jié)奏感和連貫性。 第七十三法:心字底,鉤身盡曲,或一筆草寫。要點: “心”字底在草書中往往呈現(xiàn)出極度彎曲的鉤身,甚至可以一筆快速完成,強調(diào)其流線型的美感。這樣的書寫方式使得“心”底顯得更加靈動而富有韻味。 實踐: 書寫時,從左下向右上快速勾勒出“心”字底的形狀,將三個點和彎鉤融合為一條流暢的曲線,或者保持基本的三點結構,但通過曲線的連續(xù)和夸張表現(xiàn)出草書的特性。 第七十四法:從木旁,撇捺略為上挑,或撇長捺成點狀。要點: 在草書的“木”旁書寫中,撇捺通常會有所上揚,增加字的活力。有時候,捺畫會被簡化為一個點,以加快書寫速度,同時保持字形的緊湊和平衡。 實踐: 書寫時,首先快速下撇,接著在撇的末端向上略作挑勢,隨后的捺可以根據(jù)需要簡化為一個小點或是保持一定的長度并上揚,這樣處理既保留了“木”旁的特征,又符合草書的流暢要求。 第七十五法:反文旁,連寫自然變化多端。要點: 反文旁在草書中經(jīng)常通過連筆形成,筆畫間的連接自然流暢,形態(tài)多變,展現(xiàn)出草書的靈動美。 實踐: 開始于一短豎,緊接著向右下方拉出一弧線,再順勢向上挑出,最后快速回筆完成捺畫,這一系列動作要一氣呵成,形成獨特的韻律感。 第七十六法:從絞絲旁,一筆而成使轉自如。要點: 絞絲旁在草書中常被簡化為一到兩筆流暢的曲線,強調(diào)的是書寫的一氣呵成與線條的優(yōu)美。 實踐: 通過連續(xù)的曲線運動,快速完成絞絲旁的形態(tài),起筆自左上向右下,再回環(huán)向上挑出,形成一個或兩個連續(xù)的環(huán)狀結構,體現(xiàn)出草書的自由與速度感。 第七十七法:從單人旁,撇豎分明,間距或短或長。要點: 單人旁在草書中保持撇與豎的清晰區(qū)分,但間距根據(jù)字的整體布局可適當調(diào)整,增加字的動態(tài)平衡。 實踐: 撇畫應快速而果斷,豎畫緊隨其后,兩者之間可以有明顯的間隔,也可以幾乎相連,視具體情況而定,以達到和諧統(tǒng)一。 第七十八法:從雙人旁,或簡如單人旁,或一筆而下似豎三點狀。要點: 雙人旁在草書中可以高度簡化,近似單人旁,或通過一筆連貫形成類似豎三點的形態(tài),注重速度與形式的簡化。 實踐: 可以嘗試將雙人旁的兩個部分通過快速連筆整合為一個流暢的動作,或是直接將兩個“人”形極度簡化為幾個連續(xù)的點和線,保持字的識別性同時加快書寫速度。 第七十九法:從女旁,撇捺交叉橫連帶要點:在處理女字旁時,核心在于撇與捺的動態(tài)交織,并通過橫畫自然地連接兩者,形成一種既穩(wěn)定又富有流動感的結構。此法要求書者注重撇捺的平衡與橫畫的恰到好處,以強化字的整體協(xié)調(diào)性。 實踐:練習時,首先單獨熟練撇捺的寫法,隨后嘗試在撇捺交匯處添加一橫向筆畫,使之順暢過渡。重點在于控制橫畫的起止位置,使其既不割裂撇捺的連貫性,又能增加字的穩(wěn)定性。 第八十法:從病旁,兩點簡為一點或與其他筆畫相連要點:病字旁中的兩點可以簡化書寫,通過將其合并為一點,或是與鄰近的筆畫相互連接,從而實現(xiàn)書寫的簡化而不失其原有形態(tài)。這種技巧強調(diào)了在保持字形識別度的同時,追求書寫效率。 實踐:探索不同方式來簡化這兩點,可以通過筆勢的連貫,自然地將兩點融合為一點,或者尋找機會讓這一點與后續(xù)筆畫形成連續(xù),練習時注意保持筆畫間的有機聯(lián)系。 第八十一法:三點法,二三點多連為一筆并上挑要點:當遇到由二點或三點組成的結構時,可以創(chuàng)新地將這些點通過一筆流暢地上挑連寫,創(chuàng)造出既連貫又富有動感的筆觸。這一技巧強調(diào)了書法中的節(jié)奏感與流動美。 實踐:通過反復練習,掌握從第一點開始,順勢連貫至最后一點并巧妙上挑的技巧,關鍵在于控制好筆力,確保每一筆既獨立清晰又相互銜接自然。 第八十二法:從左耳旁,豎或駐或挑要點:左耳旁(阝)在草書中的表現(xiàn)形式多樣,豎畫可以直下、略作停頓(駐)或末端上挑,依據(jù)整體字形靈活調(diào)整。此法重在展現(xiàn)書者對字體重心與平衡的把握,以及筆畫間韻律的調(diào)控。 實踐:練習時可嘗試左耳旁的不同書寫變體,關注豎畫的微妙變化如何影響整個字的氣韻,通過比較挑選最適合當前字形的處理方式,以達到和諧統(tǒng)一的視覺效果。 第八十三法:豎心法,點豎或斷或連,豎或豎或挑要點:豎心旁的書寫強調(diào)點與豎的處理,點可與豎連寫或分開,豎畫亦可直下、斷開或末端上挑。此法要求書者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運用,以體現(xiàn)書寫的節(jié)奏與情感。 實踐:通過多種組合練習,理解點與豎之間的不同連接方式對字的影響,探索不同情境下豎畫形態(tài)的選擇,最終達到既能準確表達字意,又富于藝術美感的書寫效果。 第八十四法:日、目旁,注意區(qū)分要點:草書中日旁與目旁雖形近,但在書寫時應明確區(qū)分,日旁通常更簡潔,而目旁則需體現(xiàn)出眼的神韻。此法考驗書者對細微差別的敏感度及對字義的尊重。 實踐:分別練習日旁與目旁的標準寫法,注意日旁結構緊湊,目旁則需保留一定的空間感以體現(xiàn)“目”的形象。通過對比練習,加深對兩者差異的理解和掌握。 第八十五法:提手法,鉤身豎挺,挑畫有力要點:提手旁(扌)的書寫強調(diào)鉤身的挺拔與挑畫的力量感。筆畫應干凈利落,鉤與挑之間既要連貫又要表現(xiàn)出力度,展現(xiàn)出動作的干脆與果斷。 實踐:專注于提手旁的每個筆畫細節(jié),尤其是鉤與挑的形態(tài),通過重復練習增強筆力和控制力,確保每一個提手旁都能展現(xiàn)出既定的風格和力度。 第八十六法:寶蓋頭,注意點與其他筆畫互應寫法要點:寶蓋頭的書寫需留意頂部點與其他筆畫的呼應關系,點的位置與大小直接影響下方結構的布局。此法強調(diào)上下部件的和諧統(tǒng)一,提升字的整體美感。 實踐:在書寫時,先確定寶蓋頭點的位置及其與其他筆畫的協(xié)調(diào)關系,通過調(diào)整點的位置和筆畫的輕重,實踐不同的書寫風格,確保寶蓋頭與下部結構的完美融合。 第八十七法:兩點法,或分或連。注意:與三點法區(qū)別要點:兩點水或火字旁等結構中,兩點可分離或通過連筆相連。此法需區(qū)分于三點法,重點在于兩點間關系的處理,既要體現(xiàn)流線美,也要避免與三點法混淆。 實踐:練習時,探索兩點間的各種連寫方式,同時與三點法的實例進行對比,明確兩者在形態(tài)上的差異,確保在實際應用中能夠準確無誤地表達。 第八十八法:山字頭,鉤挑加撇,寫法最常見要點:山字頭的書寫特征在于其鉤、挑與撇的結合,這些元素共同構成山的輪廓。熟練掌握這一技法,可使山字頭形態(tài)生動,富有層次感。 實踐:反復練習山字頭的基本構造,特別注意鉤挑與撇的搭配使用,通過變化鉤挑的角度與撇的長度,增加山字頭的動態(tài)與立體感。 第八十九法:有字頭,撇橫連寫,多帶下筆要點:“有”字頭的草書寫法常將撇與橫連為一體,并且這一結構往往帶動下面筆畫的走勢。此法強調(diào)筆勢的連貫與對后續(xù)筆畫的引導作用。 實踐:在練習時,重點在于流暢地完成撇與橫的連寫動作,并考慮這一動作如何自然過渡到字的其余部分,練習時可嘗試不同的連筆順序以找到最佳的書寫節(jié)奏。 第九十法:從豎刀旁,點與豎鉤交相呼應要點:豎刀旁(刂)的書寫中,點與豎鉤的互動至關重要。點的位置和豎鉤的形態(tài)應相互照應,形成一種內(nèi)在的平衡與協(xié)調(diào)。 實踐:關注點的放置和豎鉤的弧度,通過調(diào)整點的高度和豎鉤的彎度,實踐如何使二者在視覺上達成和諧,確保整個豎刀旁結構既穩(wěn)固又靈動。 第九十一法:從口旁,簡化多樣,易于學習要點:口字旁在草書中有多種簡化方式,從基本的方形到更為抽象的形態(tài),皆可依據(jù)整體字形的需要靈活應用。此法便于初學者快速掌握并融入日常書寫。 實踐:大量練習口字旁的各種簡化形式,從最基礎的方形口逐漸嘗試更抽象的變形,理解每種形態(tài)適用的場景,提升書寫的靈活性與適應性。 第九十二法:從隹部,或簡或繁,或松或緊要點:隹部(鳥字旁)的書寫可根據(jù)需要進行簡化或繁化,形態(tài)上可緊湊也可舒展,體現(xiàn)了書法中隨字賦形的自由與變通。 實踐:掌握隹部的基本形態(tài)后,嘗試在不同的字中采用不同的處理方式,比如在狹小的空間內(nèi)采用簡化緊湊的寫法,在空間充裕時則可適當舒展,體會字形變化帶來的視覺效果差異。 謝謝各位粉絲朋友耐心看完,贊墨在這里再次感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