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了解魏晉書法,想必皆知“二王”筆法難學,王羲之的行書外觀流逸,氣象秀美平滑、溫和簡靜,看似容易臨摹,實則他善用藏鋒,把所有翻轉(zhuǎn)、提按等變化,斂于墨色之下,內(nèi)層肌理深奧,不容易參透。 因此魏晉之后的1000多年,能充分掌握“二王”筆法的學者沒幾個,但是南宋“開國君主”——宋高宗趙構(gòu)做到了,他曾自述:“凡五十年間,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筆墨”。 馬宗霍《書林藻鑒》也寫道:“高宗初學黃字.天下翕然學黃字,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學米字,最后作孫過庭字,而孫字又盛……蓋一藝之微,茍倡之自上,其風靡有如此者?!?/span> 宋高宗早期臨摹黃庭堅、米芾,領(lǐng)悟宋人“尚意”之趣,通過寬博雄渾的勢態(tài),夯實用筆氣力,之后再學習孫過庭、王羲之等晉唐法帖,50年堅持每天練習,充分悟透古法,晚年終得藝術(shù)妙趣。 譬如欣賞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寫的《行書千字文》,風貌酷似王羲之,彼時他早已步入晚年,達到“人書具老”的境界,行筆舒和俊逸、靈巧多姿,無論是筆法和結(jié)體,都與《圣教序》相仿。 極具魏晉清雅虛和之風,就拿“地”字分析,采用側(cè)鋒入紙,起筆圓融輕靈,運筆以中鋒蓄力頓折而行,所以看最后的橫畫,以及“土”字旁的豎畫,形態(tài)起伏不平,勁力深入紙面,更顯力道剛健。 結(jié)字也頗具意趣,左邊“也”字點畫瘦勁,而右邊“土”字旁,則渾厚凝練,墨色濃郁飽滿,兩邊形成鮮明對比,既有險絕的自然妙趣,還凸顯立體效果,藝術(shù)氣韻十分濃厚,賦予漢字生命活力。 趙孟頫早期書法啟蒙,一直臨摹宋高宗法帖,學到中年仍未放棄,但是最終參透皮毛,僅有他2成功力,可見宋高宗筆法水平之深,時常臨摹此作,可以初步領(lǐng)悟“二王”,掌握正統(tǒng)古法風韻,之后學習“二王”法帖,就能充分掌握。 而今,我們對宋高宗《行書千字文》,進行1:1超高清復刻,采用博物館級別,12色微噴復刻工藝,與原作毫無二致,此品乃手工裝裱的經(jīng)折裝,使用翻折設計,便于臨摹和查找。 全卷加入現(xiàn)代字注釋,幫助初學者識讀,此等精善度市面罕見,獨此一家,比普通印刷品更加還原、細膩,墨色濃淡、筆法轉(zhuǎn)變等細節(jié),全都一覽無余,見此品如見原作,若您喜歡可以點擊下方商品鏈接一觀。 作品為我店獨家版權(quán),侵權(quán)抄襲者必究! |
|
來自: 墨品書法網(wǎng)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