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從“三味書屋”到“咸亨酒店”

 倩紅 2024-09-19 發(fā)布于四川

一、“三味”和“三味書屋”

當(dāng)來到三味書屋門前的時候,我想起了三味詩:“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在長江白帝城,我見到了劉貞安先生的手書。

何為“三味”。古人有兩種說法:其一,是前人對讀書感受的一種比喻,“讀經(jīng)味如稻粱,讀史味如肴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xī)醢(hǎi)。(用魚肉等制成的醬。因調(diào)制肉醬必用鹽醋等作料,故稱。)” 此典出于何處,已難查找。其二的“三味”,其典出自宋代李淑《邯鄲書目》:“詩書味之太羹,史為折俎,子為醯醢,是為三味”?!叭丁钡奶岢觯枪湃司妥x書而言。

私塾“三味書屋”的教書先生壽鏡吾的次子壽洙鄰:也是這樣解釋的。魯迅讀書的“三味書屋”兩旁屋柱上有一副抱對,上書:“至樂無聲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詩書”,可見“三味書屋”中的“三味”應(yīng)該用的就是這個意思。

但仍有不少人對此持質(zhì)疑態(tài)度:像壽鏡吾這樣一位飽學(xué)秀才,“本城中極方正、質(zhì)樸、博學(xué)的人”(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怎么會用“肴饌”、“肉醬”之類來形容讀書?如果是飯館或酒館的匾還說得過去,用作書屋之匾,這解釋似乎牽強(qiáng)了。其實,就飲食而言,也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而對于人生,也有“三味”,乃“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耳?

但其言來自何處呢?目前就網(wǎng)上查,更是說法不一。朱子、蘇東坡、文天祥、鄭板橋,似乎都在說。

幫助我們找到了答案的,是《宋詩紀(jì)事》。否定了上述諸作者,詩句的作者是宋末元初詩人、畫家鄭思肖?!端卧娂o(jì)事·卷八十·鄭思肖》([清]厲鶚輯)中記載了名為“隱居謠”的就是這首詩歌?!端卧娂o(jì)事》還有作者介紹:“思肖字憶翁,號所南,福州連江人。太學(xué)上舍,應(yīng)博學(xué)宏詞科。元兵南下,叩閽上太后、幼主,疏辭切直,忤當(dāng)路,不報。遂客吳下,寄食城南報國寺以終。有《錦錢集》、《一百二十四圖詩集》、《咸淳集》、《中興集》?!?/p>

又“古詩文網(wǎng)”載:“鄭思肖(1241~1318),宋末詩人、畫家,連江(今屬福建)人。原名不詳,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國姓趙的組成部分。字憶翁,表示不忘故國;號所南,日常坐臥,要向南背北。亦自稱菊山后人、景定詩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學(xué)上舍生應(yīng)博學(xué)鴻詞試。元軍南侵時,曾向朝廷獻(xiàn)抵御之策,未被采納。后客居吳下,寄食報國寺。鄭思肖擅長作墨蘭,花葉蕭疏而不畫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奪。有詩集《心史》、《鄭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圖詩集》等。”

原來大家所傳的名言,不僅作者錯了,劉貞安的石刻也錯了,“菜羹”錯為“菜根”。當(dāng)然,我不知道是否是劉貞安本人有意而為之。但這絲毫不影響劉貞安石刻藝術(shù)“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钡膶徝厉攘Α?/p>

【宋】鄭思肖《隱居謠》:“布衣暖,菜羹香,詩書滋味長?!眮碜浴肮旁娢木W(wǎng)”。這也是“三味”。

對于“三味書屋”的“三味”,壽鏡吾之孫壽宇有這樣的闡述:

“我不止一次地從我祖父壽鏡吾的口中,聽到解釋'三味書屋’的含義。祖父對'三味書屋’含義的解釋是:'布衣暖,菜羹香,詩書滋味長?!?/p>

壽鏡吾老先生說:“'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當(dāng)老百姓,不去當(dāng)官做老爺;'菜羹香’就是滿足于粗茶淡飯,不羨慕、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詩書滋味長’就是認(rèn)真體會詩書的深奧內(nèi)容,從而獲得深長的滋味。”

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后來更成為“三味書屋”的館訓(xùn)。

但源自宋代李淑的《邯鄲書目》:“詩書為太羹,史為雜俎,子為醯醢,是為書三味”的“三味”之說,出自壽鏡吾的二子壽洙鄰,他說自己幼時曾聽父兄所說,周建人也贊同此說。

三味書屋是有狹義的概念的,就是懸掛有“三味書屋”匾的房間,匾下方是一張松鹿圖,松鹿圖兩旁的柱上有“至樂無聲唯孝弟,大囊有味是詩書”抱對,可見“三味書屋”中的“三味”也有其所述之意。

“三味書屋”匾、屋柱上有抱對,皆為清代書法家梁同書的手筆。梁同書(1723年—1815年),清代書法家。字元穎,號山舟,晚年自署不翁、新吾長翁,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大學(xué)士、書法家梁詩正之子。

無論何種說法,“三味”,即涵蓋了古代人對于讀書之體驗,而且,也更體現(xiàn)出一個文人對讀書的一種復(fù)雜情感?。

私塾的第一代主人是壽峰嵐,在清朝道光年間,立此私塾。最初取名“三余書屋”。

“三余”出自“董遇三余讀書”(《魏略》〔魏晉〕),其文如下:

“董遇字季直,性質(zhì)訥而好學(xué)。興平(漢獻(xiàn)帝?劉協(xié)年號,194-195)中,關(guān)中擾亂,與兄季中依將軍段煨。采稆負(fù)販,而常挾持經(jīng)書,投閑習(xí)讀,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為《老子》作訓(xùn)注。又善《左氏傳》,更為作《朱墨別異》,人有從學(xué)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dāng)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睆膶W(xué)者云:“苦渴無日?!庇鲅裕骸爱?dāng)以'三余’?!被騿枴叭唷敝?。遇言:“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也?!庇墒侵T生稍從遇學(xué)。

“三余”者,“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晴之余”是也。意思要子孫后代利用一切空余時間,刻苦學(xué)習(xí)。

壽峰嵐的兒子壽韻樵,學(xué)富五車,書法厲害,后來將“三味書屋” 匾中的“余”字改為“味”字。就是后來有名的“三味書屋”匾。

我們從魯迅祖居到三味書屋,不足百米。用魯迅的話來說“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我先生的家就是“三味書屋”。石橋之下是條窄窄地小河,很窄,只能稱著溝。不過,名字叫張馬河,那就是河了。

二、壽家臺門與三味書屋

魯迅的啟蒙老師壽鏡吾的住屋,其名稱不是“三味書屋”。按紹興人的習(xí)慣稱“壽家臺門”,位于東昌坊口東側(cè),與魯迅祖居隔河(張馬河)相望,分為三進(jìn),由臺門斗、大堂即思仁堂、座樓等組成。座樓分別是小堂前、書房和壽鏡吾臥室。第三進(jìn)東廂房的北面即為名聞遐邇的“三味書屋”,我們就以“三味書屋”代替了整個“壽家臺門”。

壽家臺門的第一進(jìn),即臺門斗,隱門上方懸掛著一塊“文魁”匾,此匾是為魯迅的塾師壽鏡吾的兄長壽子持所懸掛的,他在光緒二年(1876年)中丙子科舉人,壽子持之弟壽鏡吾、其子壽孝天都是秀才。壽鏡吾次子壽洙鄰直到1903年以秀才身份考取浙江優(yōu)貢,1904年參加優(yōu)貢會考取得朝考第一名即 “朝元”。

壽洙鄰(1873~1961),名鵬飛,譜名祖泗,字洙鄰。紹興三味書屋塾師壽鏡吾次子。清光緒十七年(1891),以縣試第一名考中秀才,后又取為廩生。光緒二十九年(1903),不顧其父反對,去杭州考取浙江優(yōu)貢。次年,因慈禧太后七十大壽,清政府舉行全國優(yōu)貢會考,洙鄰得其母親幫助,逃出家庭赴京應(yīng)考,獲朝考一等第一名,被委任為吉林農(nóng)安縣知縣。

按照封建科舉制度,一般每三年舉行一次全國會考,狀元也要三年才出一個。清光緒三十年(1904),正逢執(zhí)掌朝廷大權(quán)的慈禧太后七十壽辰,為了增加喜慶氣氛和選拔人才,清政府決定增加一次全國會考,這一年,壽鵬飛在保和殿優(yōu)貢會考中,一舉奪魁,獲“甲辰科朝考一等第一名”。因為這次是優(yōu)貢特試,所以稱“朝元”,不叫“狀元”。據(jù)魯迅研究專家張能耿介紹,“朝元”系祝賀慈禧70歲壽誕而特設(shè),為區(qū)別于別的狀元故改稱朝元,物以稀為貴,可見“朝元”彌足珍貴。魯迅曾自做詩一首,贈送壽洙鄰。

壽孝天是中國教育家、數(shù)學(xué)家、翻譯家?!叭稌荨别^主壽鏡吾之侄。注意,他還是一位數(shù)學(xué)家。

“文魁”匾,用來光耀門楣,表示著壽家人曾經(jīng)出過舉人,是一戶書香人家。壽家臺門的壽子持與魯迅從叔祖周慶藩同為光緒二年丙子科舉人。其落款是“光緒丙子科浙江鄉(xiāng)試正試第二十九名舉人壽丹墀立”

第二進(jìn)為正廳,即為大堂。其正廳懸掛“思仁堂”匾一塊。匾下有一幅繪畫,細(xì)看是《良常山館圖》,落款之文為“耕煙散人王翚”,《良常山館圖》繪一座平頂高峰當(dāng)中聳立,群峰擁聚,房舍樹木掩映其中,畫面華滋渾厚,氣勢勃發(fā)。王翚(公元1632-1717年),字石谷,號耕煙散人,又號劍門樵客、烏目山人、清暉老人,江蘇常熟人,清初畫家。祖上五世均善畫,王翚自幼受家庭影響,喜愛繪畫,先拜同里張珂為師,專摹元代黃公望。

廳堂柱子掛著淺綠色木板刻制的盈聯(lián),聯(lián)云:“品節(jié)泰山喬岳,襟懷流水行云”;中堂楹聯(lián):“君子處世有忍乃濟(jì),儒者屬辭既和且平”,落款“曲園俞樾”。俞樾(1821.l2.25—1907.2.5),字蔭甫,自號曲園居士,浙江省德清縣城關(guān)鄉(xiāng)南埭村人。清末著名學(xué)者、文學(xué)家、經(jīng)學(xué)家、古文字學(xué)家、書法家?,F(xiàn)代詩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吳昌碩、日本井上陳政皆出其門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進(jìn)士,曾任翰林院編修。后邊金柱上掛著一幅對壽鏡吾先生的德行、言論的贊頌盈聯(lián):“道義嘉謨見風(fēng)骨,箴言懿德澤桑梓”。

“思仁堂”是壽家臺門的主廳、正廳。每逢祖宗忌日,紅白喜事,貴賓到來的聚會之地。

第三進(jìn)為座樓,這里分別是小堂前、書房和壽鏡吾先生臥室。屋內(nèi)家具、雜物等都原狀陳列著。小堂前是用來接待親朋好友的地方。在小堂上懸掛著一塊“重游泮水”匾,這塊匾是壽鏡吾中秀才(入泮)六十年,即1929年,他的侄兒壽孝天送來祝賀的。壽鏡吾是清同治八年(1869)中的秀才,時年20,1930年去世。畫兩側(cè)是對聯(lián):“騏驥生絕域;鸞鳳本高翔”用篆書書寫,其中“騏驥生絕域”句取自唐代詩人韓愈詩《駑驥》:“騏驥生絕域,自矜無匹儔?!倍胞[鳳本高翔”也取自韓愈詩《重云李觀疾贈之》:“勸君善飲食,鸞鳳本高翔?!逼鋵β?lián)抬頭寫有“墨畊老兄屬集昌黎句”,昌黎者,韓愈也。落款也是篆書,無法識別其字。

其中一間是壽鏡吾先生的書房,典型的塾師之家的書房布置,設(shè)有《二十四史》專用書柜、普通書柜、文房用具等。書房內(nèi)懸掛著“三余齋”匾,“三余”,即“為學(xué)當(dāng)以三余,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晴之余。”魯迅對壽鏡吾先生充滿了真摯的愛戴和敬意,離開紹興之后,與壽鏡吾先生一直有書信往來。1906年魯迅曾回紹興,又去看望這位老師,給他講外面的所見到的與聽到的,當(dāng)時壽鏡吾先生就是在這里接待他的。

南側(cè)為壽洙鄰書房,隨著壽鏡吾先生收的學(xué)生增多,正廳已無法容納,于1892年另辟此室,由他的次子壽洙鄰在此設(shè)案,教四、五個年幼的學(xué)生。周作人曾在此就讀。這里也有一匾,“談余小憩”。壽洙鄰(1873~1961),名鵬飛,譜名祖泗,字洙鄰。紹興三味書屋塾師壽鏡吾次子。獲朝考一等第一名,因為這次是優(yōu)貢特試,所以稱“朝元”,不叫“狀元”。

從第三進(jìn)向東,是壽家臺門東廂房,分南、北兩部分。南廂房現(xiàn)為“越東教育簡史陳列”。北邊的廂房即“三味書屋”。從“談余小憩”的月洞門穿過就是“三味書屋”了。

三味書屋是晚清紹興府城內(nèi)著名私塾。魯迅于12歲那年到這里上學(xué)。第二年秋后,因祖父下獄,少年魯迅離家去紹興農(nóng)村─皇甫莊、小皋埠避難,故學(xué)業(yè)中斷。1894年夏間回家,仍返三味書屋。一直到1898年往南京水師學(xué)堂學(xué)習(xí)前半年才離開,首尾竟達(dá)六年。

書屋正中懸著“三味書屋”的匾,其下掛著一幅《松鹿圖》,《松鹿圖》兩旁的柱上有“至樂無聲唯孝弟,大囊有味是詩書”抱對,學(xué)生每一天上學(xué)第一件事是要先對著匾和圖行禮?!端陕箞D》右下側(cè)有老師壽鏡吾的畫像。

對于“三味書屋”,魯迅這樣說:“我不知道為什么家里的人要將我送進(jìn)書塾里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最嚴(yán)厲的書塾。”

接著,魯迅又說到了“三味書屋”:“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jìn)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著那匾和鹿行禮。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第二次行禮時,先生便和藹地在一旁答禮。”就這樣,魯迅算是有個開學(xué)典禮,也就入學(xué)了。

接著,魯迅又講到了先生,先生“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fā)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币驗椤八潜境侵袠O方正、質(zhì)樸、博學(xué)的人”。所以,魯迅“對他很恭敬”??梢?,這位先生的為人和治學(xué)態(tài)度給魯迅留下很深的印象,對魯迅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

在學(xué)習(xí)方面,魯迅說:“我就只讀書,正午習(xí)字,晚上對課。先生最初這幾天對我很嚴(yán)厲,后來卻好起來了,不過給我讀的書漸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于到七言。”看來學(xué)習(xí)都是讀書、習(xí)字、對課,還學(xué)習(xí)詩歌,“從三言到五言,終于到七言?!?/p>

還學(xué)了什么,魯迅沒有說,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寫到:“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有念'仁遠(yuǎn)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其實就是“仁遠(yuǎn)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边@句話出自《論語·述而》。“有念'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的”,看來魯迅在這里還學(xué)了《幼學(xué)瓊林·卷二·身體》。有念“上九潛龍勿用”的,其語出自《易經(jīng)·文言傳·乾文言》,由“初九曰:'潛龍勿用?!焙汀吧暇旁唬?#39;亢龍有悔?!倍湄侈o雜糅而成。有念“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的,語出《尚書》中的《禹貢》。其句是多個句子組合而成,其顯得有些凌亂。即“厥土惟涂泥”之厥土、“厥賦下上、上錯”之下上、上錯、“厥貢惟金三品”之厥貢、“苞匭青茅”之苞茅、“厥包橘柚”之橘柚,其諸句拼合而成。我們可以如下斷句:“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p>

“三味書屋”的種種趣事,魯迅之文中也未能盡言。

當(dāng)時私塾的教學(xué),老師坐在中間的這張方桌邊上的高背椅子上,兩旁的椅子則是供來賓歇坐。魯迅的座位在書屋的東北角,這張硬木書桌和椅子是當(dāng)年魯迅使用過的原物。他用的是一張硬木書桌。魯迅十三歲時,他的祖父因科場案被逮捕入獄,父親長期患病,家里越來越貧窮,他經(jīng)常到當(dāng)鋪賣掉家里值錢的東西,然后再在藥店給父親買藥。有一次,父親病重,魯迅一大早就去當(dāng)鋪和藥店,回來時老師已經(jīng)開始上課了。老師看到他遲到了,就生氣地說:“十幾歲的學(xué)生,還睡懶覺,上課遲到。下次再遲到就別來了。”魯迅聽了,點點頭,沒有為自己作任何辯解,低著頭默默回到了自己的坐位上。第二天,他早早來到學(xué)校,在書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個“早”字,心里暗暗地許下諾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遲到了。

三味書屋的后院種植臘梅,是魯迅幼時學(xué)習(xí)之余自尋樂趣的好地方。后園不大,最顯眼的是幾棵高大的臘梅樹,其中有一棵據(jù)說已有200多年的樹齡了。它的樹干上寫滿了歲月的滄桑。在魯迅的筆下是這樣寫的:“三味書屋后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里便大叫起來:'人都到那里去了!’”

后院的墻上還有壽韻樵(壽鏡吾的父親)為此梅題詩一首:“栽花一年,看花十日。珠璧春光,豈容輕失?彼伯興師,煞景太烈。愿上綠章,飆霖屏絕。”

三、張馬橋和張馬弄

從壽家臺門出來,又是張馬河,河不寬,不過丈余,有兩座單孔石橋,可通魯迅廣場。而河邊有乘坐烏篷船的售票處,但沒有排隊。我只是覺得河面太窄,也就沒有去坐。而碼頭也就在不遠(yuǎn)的地方。

還過,這里有家掛有“孔乙已”匾的食品店,我們?nèi)タ戳丝?,其主打茴香豆,買了一包嘗嘗,味道并不特別,不過名氣而已。而魯迅先生的小說《孔乙己》使茴香豆超越了民間小吃的范疇,成為紹興民間文化、世俗生活的一種象征。

魯迅先生的小說《孔乙己》是這樣寫茴香豆的:“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買一碟鹽煮筍,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幾文,那就能買一樣葷菜,但這些顧客,多是短衣幫,大抵沒有這樣闊綽?!闭f明在這里吃茴香豆的,多是短衣幫,沒那樣闊綽的人。

我們又沿魯迅中路由東向西而行,至張馬橋,進(jìn)張馬弄,南北走向,北起魯迅中路,跨河過張馬橋,南至柔遁弄。是一條狹窄彎曲的小弄。

這張馬橋和張馬弄,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西漢時,年輕時的朱買臣,生活貧困,以砍柴賣錢為生,其妻崔氏不耐清貧,嫌其沒有能耐出息,執(zhí)意與朱買臣分手,竟逼著朱買臣寫休書離婚,另嫁一位木匠。朱買臣“休妻”后,依然苦讀不休,筆耕不輟。后來朱買臣,經(jīng)同鄉(xiāng)嚴(yán)助的推薦,到朝中做中大夫。向漢武帝進(jìn)獻(xiàn)平定東越的計策,獲得信任,出任會稽(紹興)太守。當(dāng)朱買臣騎馬衣錦返鄉(xiāng)的消息傳來,朱的前妻崔氏悔恨不已,便躲在弄口張望,當(dāng)遇見朱買臣時,表示自己錯怪他了,請求復(fù)婚。

朱買臣聽后用盆子在河中裝了一盆水,傾倒在路邊地上,對前妻崔氏言,若你能將倒在地上的水收復(fù)至盆內(nèi),我就再娶你。崔氏聞言,知道緣份已盡。她羞愧難當(dāng),自盡而死。明代方孝孺《買臣妻墓》詩曰:“青草池邊一故丘,千年埋骨不埋羞。丁寧囑付人間婦,自古糟糠合到頭”。

后人便把崔氏在弄口張望朱買臣騎馬衣錦返鄉(xiāng)的弄堂叫張馬弄,弄口的橋稱為張馬橋,裝水的地方叫汲水弄,附近有座小橋就叫覆盆橋,可惜覆盆橋在上世紀(jì)五、六十年代已經(jīng)拆毀無存了。整個傳說故事,就是“覆水難收”這成語的典故。

但我們據(jù)《漢書·朱買臣列傳》載:朱買臣“入?yún)墙纾娖涔势?、妻夫治道。買臣駐車,呼令后車載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園中,給食之。居一月,妻自經(jīng)死,買臣乞其夫錢,令葬。悉召見故人與飲食諸嘗有恩者,皆報復(fù)焉”。

其意就是,朱買臣到會稽上任后,路遇前妻,前妻與夫君正為民夫修路。朱買臣停車下來,邀請他們上車并接前妻及其夫到自己的家里(太守舍),熱情地款待他們(置園中,給食之)。一個月后,前妻上吊而死,朱買臣給她丈夫一些銀兩,令他好好安葬妻子。朱買臣也報答了許多當(dāng)年對自己有恩的人。他優(yōu)待前妻也是出于這樣的心理,沒有故意羞辱的意思。

“覆水難收”之說不過是后人小說家言罷了。

四、咸亨酒店到紹興吃文化

咸亨酒店魯迅先生筆下的老酒店。位于紹興魯迅中路,創(chuàng)建于清光緒甲午年(1894年),是紹興最負(fù)盛名的百年老店。魯迅先生的小說“孔乙己” 使咸亨酒店聞名中外?!跋毯唷倍殖鲈从谝捉?jīng)坤卦“品物咸亨”句。“品物咸亨”意為“萬物得以皆美”。咸亨的“咸”作都、皆解,“亨”是通達(dá)、順利之意。“咸亨”的含義指為生意興隆、萬事亨通、財源通達(dá)。

魯迅先生的小說“孔乙己”,其場景就是“咸亨酒店”,而小說的全文中只有一個地方提到:“我從十二歲起,便在鎮(zhèn)口的咸亨酒店里當(dāng)伙計,掌柜說,樣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長衫主顧,就在外面做點事罷。” 如果“孔乙己”是中國文化中一個符號,而“咸亨酒店”,就是孔乙己這人的載體。

現(xiàn)在,我想說的是咸亨酒店。作為配角的咸亨酒店也可以細(xì)細(xì)品讀,它其實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其中許多社會現(xiàn)象至今存在。咸亨酒店的木柱上有對聯(lián)“小店名氣大,老酒醉人多”。

在紹興,臭豆腐很多,如“三味臭豆腐”還有油條包麻糍,

紹興有“三缸”,即酒缸、醬缸、染缸,泛指紹興的酒、醬制品和紡織品三行業(yè)。三者孕育的“三缸”文化,構(gòu)成了越文化的重要內(nèi)涵,亦是越地文明的主要表征。紹興有“三臭”,臭豆腐、臭莧菜梗、臭冬瓜。

紹興三臭,一般是指臭豆腐、臭莧菜梗、臭冬瓜。其中的臭莧菜梗,臭得最厲害。當(dāng)?shù)厝丝梢郧逭粢幌?,就用來下飯,吃得有滋有味。可第一次接觸的人,即使是勇士也難以下咽,當(dāng)?shù)厝苏f,莧菜梗中的莖肉軟軟如果凍的口感,外地人一口咬下去是被擠了一口又綿又爛的臭汁,吐都來不及??赏鲁龊髤s真的感到了口內(nèi)的清鮮,追悔起來。

紹興有三烏:即“三烏文化”,是紹興地方特色的一種產(chǎn)物,具體所指的三烏即三樣物品:烏干菜、烏氈帽、烏篷船。烏干菜又叫霉干菜,因其色黑故稱烏干菜;烏氈帽因色黑、頂圓、有卷邊而得名;烏篷船,這種木船船體矯小,船篷用竹編成,中間夾著竹箬,呈半圓形,并用煙煤和桐油漆成黑色,船由此而得名。箬(ruo),一種竹子,葉大而寬,可編竹笠,又可用來包粽子。周作人有篇散文名字就是《烏篷船》。

離開魯迅故里,沿新建南路、新建北路步行回住地。時間約晚上7:00。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