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社土特產(chǎn) (一)特色菜肴 馬蘭頭 馬蘭頭又名路邊菊或田邊菊,南方民間叫雞兒腸,四川l叫泥鰍串等。系菊科植物,莖直立,有時略帶紅色,葉脈通常離基3出,表面粗糙,兩面有短毛,春天摘其嫩莖葉作蔬菜稱馬蘭頭。 蕨菜 蕨菜又叫龍頭菜、如意菜、拳頭菜,是野菜的一種,它所烹制的菜肴色澤紅潤,質(zhì)地軟嫩,清香味濃,而且富含氨基酸、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還包括蕨菜、蕨甙、甾醇等特有的營養(yǎng)成分,被稱為“山菜之王”,是不可多得的野菜美味,蕨菜雖可鮮食,但較難以保鮮。 蕨菜中的蕨素對細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清熱解毒,殺菌消炎。蕨菜的某些有效成分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蕨菜還可以止瀉利尿,所含的膳食纖維能促進胃腸蠕動,具有下氣通便的作用,能清腸排毒。民間常用蕨菜治療泄瀉痢疾及小便淋漓不通。常食能補脾益氣,強健機體,增強抗病能力,并能減肥。 鮮品或干品食用前應先在沸水中浸燙一下后過涼,以清除其表面的黏質(zhì)和土腥味。炒食適合配以雞蛋、肉類。蕨菜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 竹筍 竹筍堅韌而又耐得住風霜的植物,并且生長迅速,繁殖極易,新正開始,春雷一動,春雨綿綿,竹即茁生,它的新芽,就是竹筍。因為它能幫助消化,增進食欲,清涼敗毒,人稱“保健蔬菜”。 春筍上市時,制成菜肴或煲湯,滋味清冽,吃后有清新之感。 番薯粉絲湯 先將番薯加工成番薯粉絲,再把曬干的番薯粉絲與豬腳或肉骨頭同煮。食時碗中加入蛋絲、芹菜、炊蝦、紫菜、蠣肉、米醋、醬油、味精等配料,吃起來軟滑爽口。喜辣的加入少許辣醬,則另有一番滋味。芝堰人宴請賓客、婚嫁喪聚擺酒席都少不了炒番薯粉絲這道菜。 炒野豬肉 將野豬肉洗凈切片,水發(fā)木耳去雜洗凈撕小片。胡蘿卜刮去表皮,洗凈切片。將鍋燒熱,投入野豬肉煽炒至水干,烹入料酒、醬油偏炒幾下,加入精鹽、蔥、姜和適量水,煽炒至肉熟,加入胡蘿卜片、筍片、木耳煸炒至入味,用濕淀粉勾熒,加入味精、胡椒粉,推勻出鍋即裝盤即成。此菜由野豬肉、筍片、木耳、胡蘿卜等物組成,可為人體提供豐富的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zhì)等營養(yǎng)成份。具有健脾開胃、補虛等功效,適用于脾胃虛弱、營養(yǎng)不良、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咳嗽等病癥患者食用。健康人食用更能增進食欲,強身防病。 扒野兔肉 將熟兔肉切成6厘米長,1.5厘米寬的長條。炒鍋燒熱,放入熟雞油,燒六成熱,投入蔥片、蒜片,炒出香味,放入兔肉條,辣椒醬、花椒面、醬油、精鹽、雞湯,燒開后,撇去浮沫,用微火扒至肉爛汁快濃時,加味精、芝麻油,再用濕淀粉勾芡,撒勻熟芝麻,出鍋,入盤,即可。 紅燒鱔魚 將鱔魚洗干凈,切成6厘米長的段。獨頭大蒜去外皮、洗凈,放入冷水鍋內(nèi)煮熟(或蒸熟)待用。豆瓣剁細。 (二)土特名產(chǎn) 柏社地處山區(qū),其野生植物豐富,因而所生產(chǎn)的藥材、食品等大多是野生的,是環(huán)保型的產(chǎn)品。其主要有金銀花、玳玳花、山枝花、野蕎麥等。 金銀花又名銀花、雙花、忍冬花、鷺鷥花、二寶花,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綠纏繞性木質(zhì)藤本植物忍冬的花蕾和初開的花。金銀花味甘性寒,功能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一般用量6~15克,水煎服,亦可入丸散。脾胃虛寒及氣虛體弱者不要使用。 我們的古人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金銀花能解菌毒。宋代張邦基的《墨莊漫錄》中記載這樣一則故事:崇寧年間,平江府天平山白云寺的幾位僧人,從山上采回一籃野蕈煮食。不料野蕈有毒,僧人們飽餐之后便開始上吐下瀉。其中3位僧人由于及時服用鮮品金銀花,結(jié)果平安無事,而另外幾位沒有及時服用金銀花的僧人則全都枉死黃泉。可見,金銀花的解毒功效非同一般。 金銀花的花、葉經(jīng)蒸餾制得的蒸餾液叫金銀花露。夏季用它做成飲料,不僅味道甘甜可口,而且還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暑之功。以前藥鋪的柜臺上經(jīng)常擺放著一個裝有金銀花露的瓷壇,在飲料品種極其稀少的過去,柜臺上那青花瓷壇不知讓多少小孩兒眼饞心癢。 紅薯:紅薯又稱白薯、蕃薯、地瓜、山芋、紅苕等,在植物學上的正式名字叫甘薯。紅薯味道甜美,營養(yǎng)豐富,又易于消化,可供給大量熱量,所以有的地區(qū)把它作為主食。 山粉:將山上的蕨根挖回,放在活水中,浸泡數(shù)天,然后將蕨根用榔頭敲碎敲爛,流出的汁,用紗布過濾,最后將沉淀物取出晾干便成。 番薯山粉:將番薯洗凈,然后碾成糊狀,用紗布過濾,最后將沉淀物取出晾干便成。 番薯粉絲:將番薯山粉碾成糊狀,放入木蒸籠內(nèi)蒸熟,取出刨成絲狀,晾干便成。 臘肉;冬日將豬肉腌制而成,一年到頭可以食用。隨著農(nóng)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nóng)民宰豬過年的數(shù)量越來越多,其豬肉用于腌制臘肉,在正月里,到下陳村可以看到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許多農(nóng)戶門前都架著木架在曬肉,人未走近,濃郁的臘肉香味已飄然而來。農(nóng)戶們說,寒冬季節(jié)宰年豬,開春時節(jié)曬咸肉,自制臘肉味道濃,一年吃到頭,吃起來挺方便的。 (三)土酒產(chǎn)品 同許多地方一樣, 柏社鄉(xiāng)的村民也喜歡飲飲酒。他們的酒有黃酒、土曲酒和燒酒三種,過去多自行釀制。 黃酒 燒酒 蕎麥燒 野蕎麥燒酒的制作,將苦蕎麥浸泡數(shù)日,蒸熟,拌上酒曲,封缸一月后,又用火蒸餾而得。 土曲酒 土曲酒也是一種發(fā)酵酒,釀制方法與黃酒相同,只不過用的酒藥是土曲。原酒曲料的制作,用蓼草汁、麥麩、谷粉以一定的比例拌勻,壓制成塊,將其風干晾干,放而備用。做酒時,敲碾成粉狀。將糯米浸泡兩三天,然后把浸泡過的糯米放到鍋中蒸熟,稍涼后,再將糯米飯置放到酒缸中,拌上曲粉,加上水,一般在一周內(nèi)便有酒香傳出。在此時劃開缸面酒糟,做酒時必須控制好溫度,以防凍缸、熱缸。一個月后,便可澄清。用酒榨榨酒,流出的酒汁,經(jīng)蒸后飲用,口感與五年陳紹興老酒相仿。 柏社人認為,“無酒不成禮”,酒是他們宴賓待客必不可少的飲料。按傳統(tǒng)習俗,飲宴伊始,主人要先將客人的酒杯斟滿,表示與客人友好。接著自己先舉杯略飲,表示酒是好的,然后向客人敬酒,舉杯致意。 蘄蛇酒 蘄蛇亦稱五步蛇,屬蝮蛇科動物,毒蛇之一,在古醫(yī)籍《本草剛目》及《雷公炮炙論》等歷代醫(yī)書有記載,其主要功能有祛內(nèi)濕、散風寒、舒觔骨、活脈絡(luò)。治療坐骨神經(jīng)痛、頸椎病、風濕性癱瘓、麻風癮疹、毒瘡痱子、粉刺雀斑等癥,并有清涼解毒、治癬止癢、使人肌膚嫩白細膩,養(yǎng)顏美容之良效。蛇肉不僅含有人體不可缺少的多種氨基酸,特別是谷氨酸、天門冬酸,而且對抑制癌細胞的活動與繁殖,恢復人體疲勞,提高智力、增強記憶力、預防視神經(jīng)萎縮、治療老年白內(nèi)障均有一定療效.另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蛇肉中維生素A與維生素B1、B2的含量高于牛肉、豬肉,而蛇鞭(雄性蛇)富含的雄性激素較高,能治療陽痿,在改善性功能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蘄蛇酒以活蘄蛇為主要原料,輔以枸杞子、酸棗仁、香白芷、白伏苓、蜂蜜等扶正固本,安神補腎、健脾和胃、芬香理氣、醒酒解毒的保健中藥,配以農(nóng)家優(yōu)質(zhì)米燒,采用傳統(tǒng)工藝,并結(jié)合現(xiàn)代科學方法精制而成,是浙中山區(qū)特有的純天然綠色保健營養(yǎng)珍品! 蘄蛇酒,用以治療半身不遂、四肢麻木、抽搐痙攣、關(guān)節(jié)酸痛、破傷風、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小兒麻痹癥以及麻風病等。 (四)豆制產(chǎn)品 豆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漢代。相傳漢代淮南王劉安始創(chuàng)豆腐術(shù)。他曾招集大批方士改進了農(nóng)民制豆腐的方法,采用石膏或鹽鹵作凝結(jié)劑,潔白細嫩的豆腐制作出來了。 豆腐 精選大豆、去雜;烘干,并脫皮得豆黃;浸泡豆黃后磨漿;煮漿,至起泡,不等泡沫外溢即停止加熱,待泡沫消失或?qū)⑴菽宄罄^續(xù)加熱,反復二至三次直至沸騰;將煮沸的豆?jié){倒入工作面鍋內(nèi),并加熱,然后挑出液表凝固層即腐竹皮;采用石膏或鹽鹵作凝結(jié)劑,加熱,將變成的豆腐腦舀入漿袋,流出漿水,然后將袋中的豆腐經(jīng)壓制而成。 豆腐干 豆腐干是豆腐的再加工制品,咸香爽口,硬中帶韌,久放不壞。豆腐干營養(yǎng)豐富,含有大量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還含有鈣、磷、鐵等多種人體所需的礦物質(zhì)。豆腐干在制作過程中會添加食鹽、茴香、花椒、大料、干姜等調(diào)料,既香又鮮,久吃不厭,被譽為“素火腿”。 豆腐干的制作,將用鹽鹵制成的豆腐放入鍋內(nèi),與板栗花、板栗葉等同煮,成紫檀色,從鍋中取出后,晾干幾天,后放在清水中或浸在鹽水中,隨時食用。 (五)風味小吃 柏社地處山區(qū),其農(nóng)作物品種多,制作食品原料豐富。聰明手巧的柏社人在辛勤勞作之余,制作出了許多具有地方風味的小吃。用大米制作的有白米飯、白米粥;泡飯、飯湯、菜飯、米粉羹、索粉干等;用小麥粉制作的麥結(jié)、面老鼠、麥拓糊、麥餃;、麥馃、饅頭、拉拉面、餛飩、索面;用番薯制作的番薯粉絲、番薯馃餅……風味小吃多達數(shù)十種。有些小吃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如拉拉面、回回糕等。隨著歷史的變遷,人們吃食也隨之變化。柏社一些風味小吃經(jīng)過現(xiàn)代手法的制作,變得更為精良,它不再是民間小吃,而進入了飯館、酒家,成為名吃?! ?/span> 小吃,《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里的解釋有三種,我們這里所指的,是“飲食業(yè)中出售的年糕、粽子、元宵等食品的統(tǒng)稱?!薄 ?/span> 小吃,北京人又叫“碰頭食”,大概指的是有別于主食的“冷盤”。柏社人的“小吃”,當指當點心用的各類食物。小吃的類型可謂五花八門,遍及糧食、果蔬、肉蛋奶各類,酸甜辣各味俱全,熱吃、涼吃吃法不一,遠遠超出了詞典中關(guān)于“小吃”所下的定義范疇。 柏社的小吃歷史悠久,許多小吃的起源已無從查考。但歸類其特點,也不外乎:一、選料廣泛;二、烹飪技法精湛,工序雖不復雜,但十分講究色、香、味;三、品種繁多。 麻糍:麻糍為蘭溪柏社等地傳統(tǒng)米馃,麻糍由當?shù)靥禺a(chǎn)糯米做原料。其米粒粗而短,粘性介于糯米和梗米之間。該麻糍具有軟而不粘、味香色好、煎煮皆宜、飽食不膩等特點。先將糯米碾白、洗凈,浸一天一晚,濾干蒸熟,倒入竹盤內(nèi)拌適量堿水,米飯成金黃色后,用甑蒸第二次,上大氣后倒入石臼內(nèi),用竹(木)桿舂至不見米粒,表面光滑時,取出搓條,切成長8寸、寬1寸半、厚1寸左右的長條,或填入有花紋的模具內(nèi)壓成圓形餅狀,冷卻后漂入堿水內(nèi)。吃時切成片,放入鮮湯內(nèi)煮熟,加大蒜、辣椒、醬油、味精等調(diào)料,或水煮、油炒后,拌白糖或加食鹽皆可。 餛飩:將面粉加水、堿和成面團,搟成薄皮,切成6厘米見方的片。把豬肉用刀切成碎茸,放入鹽、味精、雞精和水打勻,最后加入生粉拌勻。將肉餡逐個包在餛飩里。在鍋內(nèi)熱水,將包好的小餛飩下入其中,再放入鹽、味精、雞精等調(diào)料,撈出后裝在碗中即可。 湯團: 制粉時將糯米用水浸泡12小時,帶水磨成粉,盛入布袋,濾盡水,壓榨成湯團粉。制餡時將豆腐干、芹菜等切碎,火鍋炒熟。包制時每個劑子搓成團子捏成酒盅形,放餡、收口搓圓做成湯團。 烹制時湯團入沸水鍋,大火燒至湯團浮起后,再煮3分鐘,加少許涼水,不使粘連,另用勺輕輕推鍋底,以使湯團不粘鍋底,約8分鐘,待餡心全部成熟,盛碗(每碗10只),撒上蔥花即成。 成品皮薄餡多,色白光亮,入口餡流,香甜味美。 咸菜餅:凡吃過咸菜餅的人,無不稱贊它的獨特風味。這咸菜餅,由兩層麥餅粘連,中間夾著肥肉與咸菜,卻薄如宣紙;煎熟咸菜餅,色如琥珀,尤如一輪飄忽的暈月?! ?/p> 咸菜餅選料十分考究。面粉要上等的,因為好的面粉粘性好。一市斤面粉約加二兩半食鹽,然后摻水和成面團,待10分鐘后切成長條,再摘成面團。面團要摘均勻,一般一市斤摘成25個至30個為宜。餡是咸菜為主,加適量豬肉、精鹽、味精。豬肉要選三層肉為最好,剁成肉泥備用?! ?/span> 制作時,先拿一個小面團,用手掌輕輕搓成一個中間凹進去的小面餅,再往凹面中間夾少許肉餡、咸菜,然后左手捏著餅身,右手扯著餅沿,雙手緊密配合旋轉(zhuǎn)扯拉,再用搟面杖壓平,不多工夫,肉餡中咸菜的色澤透過越捏越薄的餅面漸漸地明析起來。 肉餅扯拉成后,便是烘了。烘時要掌握“火候”。等餅面發(fā)黃成琥珀色,即可品嘗食用。 麥結(jié)頭:柏社人吃麥結(jié)頭,是因為把柏社一帶地方至今保留著婚嫁、生辰都用麥結(jié)頭待客的傳統(tǒng)。麥結(jié)頭以其粗細不勻、色如白銀、口感綿軟著稱。加之多種佐料輔配,味道可口。麥結(jié)頭,面粉定要選本地上白面粉,或東北面粉。東北小麥因生長期長,所產(chǎn)面粉韌性好、容易結(jié)塊。而且,做麥結(jié)頭是不用發(fā)酵添加劑,完全由本身發(fā)酵,因此天然的麥香特別濃?! ?/p> 麥拓糊:“麥拓糊”是農(nóng)家最常見,也是制作最簡單的一種小吃。新麥登場之后,在芝堰村,可以說家家戶戶都做“麥拓糊”當點心?! ?/p> 制作“麥拓糊”要選上等小麥面粉,加適量食鹽,摻水調(diào)成稀糊狀。拓糊時,鍋內(nèi)涂上少許食用油,最好是豬油,防止粘鍋?;鹨幕?,防止火力過猛使餅烤焦?! ?/span> “麥拓糊”不同北方烙餅。它柔軟清香,如果用紅糖或蜂蜜涂在餅上,卷成筒狀來吃,味道更佳?! ?/p> 以上幾種小吃,是柏社人最喜歡吃,也是柏社人最喜歡做的幾種。用面粉制作的品種還有一些,像柏社人制作的饅頭和長壽面也深受人們的喜愛,柏社饅頭松軟有韌性,長壽面在鍋里久燒不糊,常常作為贈送生日和做壽的禮品;回回糕、雞蛋糕、扎糕、連環(huán)糕、雙喜糕從民間走進商界,成為糕點行業(yè)中的一個舉頭品種?! ?/p> 柏社小吃,除了平時較流行的一些大眾品種外,還有節(jié)日性的小吃,如清明的印馃,端午、中秋的粽子?! ?/p>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柏社小吃也在悄悄的變化。有的淘汰,不再是人們歡迎的小吃;有的改良,不但是民間的百姓小吃,而且成了酒家,飯店的名吃,成了達官貴人喜歡的食品?! ?/p> |
|
來自: 流星雨劉鑫 > 《鄉(xiāng)愁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