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我們在看上古歷史的時候,多看的是《竹書紀年》。古本竹書紀年是輯本,所以查看的多是今本。從《夏商周斷代工程》看,他們也參考了今本。但是羞答答地還要說《竹書紀年》是偽書。從不承認,考古搞倒今天,不過是證明了《竹書紀年》的可靠性??脊诺墓谠谀睦锬??在根據(jù)卜辭填補了記載的缺漏,在證實了記載的真實性,在補充了記載的不足。 姬周是滅了“西周之國”于周原承襲“周”的稱號建立殷朝屬國“周國” 這里先談一個事,就是在姬周登上歷史舞臺之前,在周原原本就有一個“西周之國”?!渡胶=?jīng)》中的“西周之國”,就是。 《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說: “有西周之國,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谷。稷之子曰臺璽,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姬周出現(xiàn)于《竹書紀年》,是在帝祖甲時期?!暗圩婕资?征西戎。冬,王自西戎返。十三年,西戎來賓。命邠(豳)侯組紺。”《竹書紀年》的“邠侯”就是姬氏邠侯國。 姬周是滅了“西周之國”,方才在周原建立姬周,并確立其國號為“周”,由這個“周侯國”發(fā)展起來的一個多氏族族群,就是周族群,他們建立了周朝。姬周代“西周之國”這個事情應該發(fā)生在殷帝武乙時期。《竹書紀年》記載,帝武乙元年,姬氏自邠(豳)遷到岐周(周原)。帝武乙三年,帝武乙命周公亶父,賜以岐邑。所以姬氏占領周原,獲得了帝武乙的認可,得到了帝武乙的冊封。 姬周建立周侯國,獲得殷朝的支持。姬周在西部大肆征伐,基本統(tǒng)一了西部,從西戎收回大片華夏故土,解決了殷朝西部不安定的歷史問題 自帝武乙冊封以后,周師在西部大肆征伐?!岸哪?,周師伐程,戰(zhàn)于畢 克之?!薄叭辏軒煼チx渠,乃獲其君以歸”。 這些戰(zhàn)果,又獲得了帝武乙的認可?!叭哪?,周公季歷來朝,王賜地三十里,玉十皞,馬十匹”。帝武乙對季歷進行了褒獎。 姬周進一步擴大戰(zhàn)果,“三十五年,周公季歷伐西洛鬼戎”。帝文丁“二年,周公季歷伐燕京之戎,敗績?!保畚亩 八哪?,周公季歷伐余無之戎,克之”。這一年,帝文丁任命周公季歷為“牧師”。帝文丁五年,周作程邑。帝文丁七年,周公季歷伐始呼之戎,克之。十一年,周公季歷伐翳徒之戎,克之。季歷取得勝利后來獻捷,帝文丁殺了季歷。 為什么帝文丁會殺季歷呢?所謂“戎”,就是殷朝經(jīng)常征伐的“西戎”,因為殷朝經(jīng)常對西部用兵,故謂西部為“戎”。周國自建立以來,從周公亶父到周公季歷,大肆征伐于西戎,解除了殷朝西部邊境的緊張態(tài)勢,這是殷朝愿意看到的。但是周國過渡擴展,也是殷朝要防止得。帝文丁殺季歷,是對周侯國“過度征伐”的警告。 帝文丁十二年,周姬昌繼任為周公。這一年,也就是周文王姬昌元年。文王是武王給予姬昌的謚號,當時的姬昌是周侯。 殷朝利用周國掃蕩西戎的成果,于帝乙三年,帝乙“命南仲,西拒昆夷,城朔方”。 殷朝在帝乙三年,能在朔方筑城,當然是姬周的功勞,也是帝文丁殺季歷的結(jié)果。姬周對于華夏的歷史功績,就是將晉陜之地,重新納入華夏版圖。 殷朝對姬周的倚重,在帝辛時期得到了進一步強化。帝辛授予姬昌“專伐”之權 帝辛元年,帝辛“命九侯、周侯、邘侯”為“三公”,這是“三公”體制的體現(xiàn)。九侯就是鬼侯,《封神演義》姜桓的原型。周侯就是西伯姬昌,位列“三公”的姬昌,才是西伯。西伯姬昌善于創(chuàng)造神話以美化姬周。自姬昌起,西部就有了神韻,如“有鳳集于岐山”“有赤鳥集于周社”等。無非要制造天命轉(zhuǎn)移入西岐的噱頭。 姬昌的為人,是表演帝?!秴问洗呵铩ば姓撈犯哒T注:“梅伯(西伯)、鬼侯,皆紂之諸侯也。梅伯(西伯)說鬼侯之女美,令紂取之。紂聽妲己之譖曰,以為不好,故醢梅伯(西伯),脯鬼侯?!钡坌劣懢藕钪?,就是姬昌說九侯之女美,從而制造了帝辛殺九侯事件,自己也手牽連。這就是以奉承離間帝辛與三公的關系。因此事,導致“三公”體制瓦解。 帝辛十七年,西伯伐翟。帝辛二十一年,諸侯朝周。帝辛二十三年,帝辛“囚西伯于羑鬲”。帝辛二十九年,帝辛“釋西伯,諸侯應西伯,歸于程”。這表明貴族之心,已經(jīng)追隨于姬昌。 帝辛二十三年,帝辛“賜命西伯,得專征伐”。這個授權,其影響就太大了。 帝辛三十四年,周師取耆(qi)及邘,遂伐崇,崇人降。帝辛三十六年春,伐昆夷。 帝辛四十二年,西伯姬發(fā)伐黎。 《竹書紀年》的記載,殷朝對姬周有管束,但更多的是放縱。姬周西部的征伐活動相當自由。 孟津觀兵的姬發(fā),為什么沒有招致帝辛的懲罰? 《竹書紀年》記載:帝辛五十一年 ,周師孟津觀兵。 一直就有一個疑問,孟津觀兵這么大的轟動, 殷紂王為什么沒有反應?歷史真實的原因是什么? 孟津觀兵,就是在孟津舉行軍事演習,孟津距朝歌不遠。我認為,既然帝辛授予姬昌專有征伐之權,姬發(fā)當然也繼承了這個專權。只要獲得帝辛同意,姬發(fā)就有調(diào)集殷朝諸侯國軍隊舉行軍事演習的權力,孟津觀兵應該獲得了帝辛的許可。所以姬發(fā)搞孟津觀兵,帝辛不會意外。 但是姬發(fā)內(nèi)心深處是通過這次軍事演習,檢驗自己的號召力有多大。姬發(fā)在孟津檢閱軍隊,一下聚集了八百諸侯,但是姬發(fā)發(fā)現(xiàn)幾個大的諸侯國沒有應令前來,知道自己的號召力還不夠,還得繼續(xù)積蓄力量,于是毅然收兵回師。 為什么直到周兵進入京畿,紂王才匆忙組織抵抗? 《竹書紀年》記載:帝辛五十二年冬十二月,庸、蜀、羌、髳、微、盧、彭、濮從周師伐殷,至刑丘。第二年牧野之戰(zhàn)爆發(fā),帝辛失敗,自焚而亡。 周師于帝辛五十二年起兵伐殷,在于帝辛五十一年,帝辛囚箕子,殺比干,微子跑了。殷朝統(tǒng)治集團已經(jīng)散架了。姬發(fā)認為滅殷的時機成熟了。 從“庸、蜀、羌、髳、微、盧、彭、濮從周師伐殷”的記載,可以知道姬周已經(jīng)擁有了對西部八國的絕對領導權,這當然是姬周掃蕩西部、征服西部的結(jié)果。而從姬周到殷都,諸侯國也已經(jīng)臣服于姬周,所以對周師及其聯(lián)軍的到來,持歡迎的態(tài)度,不會有人向帝辛報告。直到周師聯(lián)軍抵達京畿,帝辛才知道。 由于對西部沒設防,所以帝辛放手與九夷在作戰(zhàn),導致周軍直搗黃龍,帝辛自焚而亡 帝辛時期,東夷叛亂,商朝派大軍征伐。這在文獻中屢有記載,甲骨文中也有“帝辛十祀征人方”的記載。帝辛對東夷的戰(zhàn)爭,使商王朝的實力消耗很大。當西伯姬發(fā)率師打到牧野時,商紂王才倉促調(diào)遣軍隊于牧野應戰(zhàn)。 現(xiàn)在看到的史料多說牧野之戰(zhàn),帝辛軍隊前徒倒戈,導致商王朝的滅亡。這樣的可能還得探討。姬發(fā)在帝辛五十二年十二月已經(jīng)抵達殷京畿,到第二年(帝辛五十三年,也就是周武王十二年)一月發(fā)動牧野之戰(zhàn),可見帝辛臨時組建的軍隊也是有戰(zhàn)斗力的。周武王十二年克殷,十四年就生病了。十七年冬十二月陟。 周武王生病的原因,也許是積勞成疾和對“周雖舊邦,其命惟新”的憂慮,但是更加可能的是不是牧野之戰(zhàn)太血腥了、給予武王的震驚太大了呢? 周不敢以天子自居。自周朝始,周天子自降身份,稱“王”。周朝在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中,開啟了天下治理。 黃飲冰202409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