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稱得上文明,當然要有文字。 中華文明什么時候開始有文字? 最晚一萬年。 抱雪齋反復證明:一萬年只是中華文字的最低下限,是已經發(fā)現(xiàn)已經成熟文字體系存在的最晚時間。 有些文盲說,商代的甲骨文才是中華文明最早的文字,只有三千多年。 圖樣圖森破。 甲骨文確實是中華文明最早的文字,只不過這些文字最早不是刻在甲骨上,而是寫在竹簡典冊上,刻在陶器和玉器上,可以叫陶文或玉文,也可以籠統(tǒng)稱之為中華文字。還可以它們的創(chuàng)造者有虞氏命名,稱之為有虞氏文字。 刻在竹簡典冊上的有虞氏文字,沒法像泥版文字那么持久,不到三千年就爛光了。 但是刻在陶器和玉器上的有虞氏文字,一直保存至今,從最晚一萬年以前到今天從未間斷。 在浙江上山文化,距今一萬年以前的陶片上目前已經發(fā)現(xiàn)了四個文字,每一個字都和商代甲骨文一模一樣,可識讀率達到百分之百。 這是上山文化陶器上的“尞五”二字,是《虞書.堯典》記載的“昚徽五典”之意,實證中華文明的五行學說最晚一萬年以前早已成熟,也證明有虞氏的堯舜實際距今一萬年! 距今五千三百年前,良渚文化在曾經的上山文化區(qū)域內興起,此時距離上山文化已經過去了五千年。 從上山文化到良渚文化,整整五千年間,有虞氏文字這套成熟的文字體系一直在浙江一帶傳承著。 良渚文化,發(fā)現(xiàn)了大量玉琮。這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禮器,也是良渚文化首創(chuàng)獨創(chuàng)的禮器,實證中華文明起源地就在長江下游區(qū)域。 玉琮,是用來祭地的禮器。 據《周禮·春官·大宗伯》: “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span> 黃琮,作為祭地的禮器,大多選擇用黃色的玉來制作。 黃色,自古以來都是黃帝的顏色。 有虞氏禘祭黃帝,黃帝在黃老道教的著作里又稱為“黃宗”,與祭地專用的“黃琮”同音通假。 黃老道教的月令中,黃帝為五行中央之帝,地神后土則是輔助黃帝的中央之神。 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黃帝,其神后土。其蟲裸,其音宮,律中黃鐘之宮。其數五?!抖Y記月令》 在五千年良渚文化一個祭地的玉琮上,刻著這樣一個字。 有的文盲說,這是符號。 符號你妹。 看下圖,這是一個寫在方框里的“良“字,和甲骨文里的良字一模一樣。 有人問,“良“字外面那個框是什么? 這個框,學名叫作“王名框”,框里面表示的是王的名字。 比如古埃及這個框框里面的就是某法老的名字。 順帶說一句,古埃及文明和蘇美爾文明,都是來自中國浙江的有虞氏人創(chuàng)造的,最初使用的文字也都是從中國帶過去的有虞氏文字,包括這個在圈圈里面加王名的書寫習慣。 也就是說,五千年前的良渚玉琮上,刻著一個名為“良”的王名。 良,善也。 按照《說文》的說法,“良”和“吉”是同義詞,它們的意思都是善。 在《周易》里,表示地的《坤》卦第五爻,赫然寫著是: 黃常,元吉。 五,就是五行里的黃帝之數,代表五行之土。 黃,就是黃帝的黃。黃老道教的五行八卦學說里面就說: “黃帝乘坤艮以司下土”。 吉,就是善,就是良。 就是玉琮上刻的這個“良”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