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195期||總第1254期 真實的隴西 隴西縣,上古屬雍州地,羌戎部族聚居其境。大約在西周晚期(前900年—前800年),生活在渭河上游以今隴西縣為中心的源戎逐漸形成區(qū)域性部落聯(lián)盟(史稱方國),已有了小邑(小城市),是“西戎”的一支。 秦孝公元年(前361年),秦“西斬戎之?王”,置?道(一說前384年秦“兵臨渭首,滅狄源戎”,置?道)。?道是今隴西縣境最早的縣級行政建置,治所在今隴西縣三臺鎮(zhèn)喬家門村一帶。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置隴西郡(郡治狄道,今臨洮縣)。?道隸屬隴西郡。 漢高祖二年(前205年),“定八十余縣”,今隴西縣境有襄武縣(故城址在今縣城東南5里處)、首陽縣(故城址在今縣城西50里處)。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分隴西郡地增置天水郡。其時在今隴西縣境有襄武、首陽、蘭干(故城址在今隴西北川)、?道四縣治并存。襄武縣、首陽縣隸屬隴西郡,蘭干縣、?道縣隸屬天水郡。 新莽時期(9年—23年),襄武縣改稱相桓縣,蘭干縣改稱蘭盾縣,至東漢時恢復(fù)原名。 東漢安帝永初元年(107年),爆發(fā)了羌人反對東漢王朝的第一次大起義,漢軍屢敗。永初四年(110年),東漢徙金城郡治于襄武縣。次年,羌勢益盛,隴西郡治也遷襄武縣,襄武一時成為兩郡治所。安帝延光三年(124年),隴西郡治遷還狄道(金城郡遷還時間無考)。靈帝中平五年(188年),分漢陽郡(原天水郡)地增置南安郡,郡治?道,轄三縣。此時今隴西縣境仍有襄武、首陽、?道、中陶(原蘭干)四縣治并存。 三國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隴西郡治由狄道移襄武縣,今隴西縣境又有隴西、南安兩郡同治,隸屬秦州,秦州廢后,隸屬雍州。 西晉初,今隴西縣境仍為隴西、南安二郡郡治。武帝太康七年(286年)后,隴西郡轄地縮小,僅轄襄武、首陽、臨洮(今岷縣)、狄道四縣;惠帝元康年間(291年一299年),置狄道郡,隴西郡僅轄襄武、首陽二縣,與南安同隸秦州。東晉十六國時期,各國爭伐不斷,隴西朝夕易主,領(lǐng)屬十分混亂,但襄武、首陽、?道、中陶等縣一直分屬隴西、南安二郡。 北魏孝莊帝永安三年(530年),置渭州,治襄武,領(lǐng)隴西、南安、廣寧(今武山、漳縣境)三郡,轄六縣。同年,改?道為桓道縣。西魏文帝大統(tǒng)十七年(551年),改首陽縣為渭源縣。北周明帝武成二年(560年),桓道縣又改內(nèi)陶縣,廢中陶并入內(nèi)陶縣。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罷郡為州,廢隴西郡、南安郡,改內(nèi)陶縣為武陽縣,渭州因之。開皇十年(590年),改武陽縣為隴西縣(隴西縣名之始),與襄武縣同屬渭州。隋煬帝大業(yè)三年(607年),罷州為郡,又設(shè)隴西郡(仍治襄武),領(lǐng)五縣。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廢隴西郡,置渭州,治襄武,領(lǐng)五縣。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州為郡,仍置隴西郡,隸屬隴右道。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又恢復(fù)渭州建置,隴西郡隸屬渭州,并在渭州增設(shè)中都督府,郡治、州治、府治均在襄武縣。代宗寶應(yīng)元年(762年)陷于吐蕃。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收復(fù)后恢復(fù)原來建置。僖宗中和四年(884年),渭州僑治平?jīng)觥?br> 后梁太祖開平元年至后周世宗顯德六年(907年-959年),今隴西縣境再次被吐蕃部族占領(lǐng),期間建置無考。 宋初,今隴西縣境仍被吐蕃部族占領(lǐng)。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以襄武縣舊城址建古渭砦。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升古渭砦為通遠軍(相當于州,但以軍事防御為主),統(tǒng)6砦1城1鎮(zhèn)5堡,隸屬熙河路(治熙州,今臨洮)。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以古渭砦為縣城,設(shè)隴西縣,屬通遠軍?;兆诔鐚幦辏?104年),改通遠軍為鞏州。南宋高宗紹興十二年(1142年),鞏州被金國攻占,置鞏州通遠軍節(jié)鎮(zhèn),設(shè)節(jié)度使兼管州事,統(tǒng)5縣4砦1鎮(zhèn)。金哀宗正大六年(1229年),設(shè)鞏昌府,并置陜西西路鞏昌總帥府。 元世祖中統(tǒng)二年(1261年),改鞏昌總帥府為鞏昌等處便宜都總帥府。至元九年(1272年),設(shè)鞏昌路府,隸屬陜西四川行省。鞏昌路府轄有5府27州。至元十一年(1274年),設(shè)隴右諸州提刑按察使司,治鞏昌。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設(shè)鞏昌等處行工部。至此,鞏昌成為今甘肅省蘭州以東,包括陜西5縣、四川4縣廣大地區(qū)的軍政中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經(jīng)過調(diào)整,鞏昌路仍轄有4府15州,鞏昌府轄有5縣1司。 明朝仍設(shè)鞏昌府,隸屬陜西行中書?。ê鬄殛兾鞒行颊顾荆?州14縣,為隴右4府轄地最大的府。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設(shè)鞏昌衛(wèi)指揮使司(軍制)。成祖永樂年間(1403年—1424年),設(shè)隴右分守道,治鞏昌,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裁。 清初,鞏昌府仍轄3州14縣,隸屬陜西布政使司??滴跞辏?664年),分陜西布政使司為左右兩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司駐鞏昌,領(lǐng)鞏昌、臨洮、平?jīng)?、慶陽4府9州28縣。同年,添設(shè)甘肅按察使司,駐鞏昌??滴趿辏?667年),陜西右布政使司改稱鞏昌布政使司。鞏昌一度相當于省會,此乃陜甘分省之先聲。次年十二月,改鞏昌布政使司為甘肅布政使司,與甘肅按察使司一并移治蘭州。鞏昌府由陜西行省劃歸甘肅省。隴右道由秦州移駐鞏昌。雍正三年(1725年),改洮州、岷州、靖虜衛(wèi)及西固所歸鞏昌府轄,三年后又增領(lǐng)秦州。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隴右道裁撤,鞏昌府管轄10州、縣、廳,即隴西、安定、寧遠(今武山縣)、會寧、通渭、伏羌(今甘谷縣)、西和、漳縣、岷州、洮州廳。光緒年間(1875年一1908年),甘肅省分設(shè)7道,鞏昌府隸于蘭州道。 中華民國2年(1913年)裁撤鞏昌府,隴西縣隸屬蘭山道。民國16年(1927年),隴西縣直轄于省政府。民國25年(1936年),隴西縣劃歸甘肅省第一行政督察區(qū)。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隴西縣先后分屬岷縣專區(qū)、天水專區(qū)、定西專區(qū)、定西地區(qū)、定西市管轄至今。 題 簽:魏新河 執(zhí)行編輯:程 遙 微信號:gslxcys 本平臺發(fā)布的所有內(nèi)容,均系作者原創(chuàng),且經(jīng)作者授權(quán),其它任何媒體轉(zhuǎn)載,必須注明出處,否則依法追責(zé)。特此聲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