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希林—1908年3月12日出生于湖南省長沙縣銅官鎮(zhèn)源嘉湖石頭嘴村一個制陶工人家庭。 因家貧輟學后,14歲的譚希林進入湖南第一紗廠做工。期間譚希林加入了廠里的工會,開始受到馬克思主義學說的熏陶和影響。 1925年5月,他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五卅運動影響下,湖南紗廠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罷工、集會和游行。譚希林積極做好宣傳鼓動工作,參加了要求工廠增加工人工資、改善工人待遇的斗爭。 6月,譚希林因在“五卅”反帝運動中積極投身紗廠的罷工斗爭,被廠方開除。后經省總工會介紹到安源路礦參加礦工俱樂部工作,積極組織工人運動。礦山當局勾結江西軍閥對參加革命活動的礦工進行殘酷鎮(zhèn)壓,許多工人慘遭殺害,譚希林僥幸脫險。 1925年底,譚希林和許光達等由組織安排,幾經輾轉來到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和來自全國的300多名工運、農運骨干,聆聽了毛澤東、周恩來、蕭楚女、彭湃、惲代英等革命家講授的政治、軍事、社會實踐等課程,參加了海陸豐社會調查,接受了嚴格的軍事訓練,希林的革命覺悟和理論水平有了明顯提高。 1926年1月,譚希林轉為中共黨員。 1926年4月,譚希林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工兵營。 1926年北伐開始后,黃埔軍校學生隨先遣隊葉挺獨立團從廣東肇慶出發(fā),7月攻克長沙,8月進入湖北。譚希林在汀泗橋、賀勝橋兩次戰(zhàn)役中,沖鋒陷陣、表現(xiàn)英勇。 10月10日,北伐軍攻克武昌。入城后,譚希林等軍校學生就地轉入本科的學習和訓練。 1927年3月畢業(yè)時,因作戰(zhàn)勇猛,譚希林被分配在葉挺領導的獨立團任排長,后又調入武漢國民政府警衛(wèi)團任排長,不久升為副連長。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8月2日,譚希林所在的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wèi)團從武漢出發(fā),走水路增援起義部隊。 由于軍閥張發(fā)奎部已占領九江,阻斷了水路通道,警衛(wèi)團被迫改由陸路去南昌。后來因起義軍撤出南昌,警衛(wèi)團轉進湖南,與修水警衛(wèi)團和平江、通城、瀏陽、永新、蓮花、萍鄉(xiāng)等地的農民自衛(wèi)軍及安源路礦武裝合并為暫編第1師。譚希林由警衛(wèi)團調任師特務連連長兼黨支部書記,羅榮桓為黨代表。 8月9日,黨中央決定派毛澤東以特派員身份前往長沙領導秋收起義。中共湖南省委成立了前敵委員會,毛澤東任書記。 毛澤東在安源張家灣召開軍事會議,決定將暫編第1師編為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為秋收起義主力,下轄3個團,譚希林仍任師特務連連長。 9月9日,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打響。 正當譚希林率領特務連隨師部到達龍門準備攻打長壽街時,混入起義部隊的邱國軒部叛變,使第1團腹背受敵,起義部隊蒙受損失。其他兩個團也先后受挫。 9月19日晚上,毛澤東連夜在文家市召開前委會議,會議根據(jù)敵強我弱的形勢,決定改變攻打長沙的計劃,保存實力,沿羅霄山脈南下,向井岡山進軍,到敵人統(tǒng)治力量薄弱的農村中去發(fā)展革命力量。譚希林隨部隊轉戰(zhàn)到了井岡山。 為鞏固新生的革命力量,毛澤東在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對部隊進行了整頓和改編,從政治上組織上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并將部隊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1師第1團。全團7 個連,譚希林任1營2連連長,緊隨毛澤東上了井岡山。 1927年11月,譚希林率領2連參加了攻打茶陵的戰(zhàn)斗,工農革命軍在這里建立了茶陵縣工農兵政府。 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建立后,主席經常去周邊山村宣傳革命思想,發(fā)動群眾。 1928年初,譚希林為了拔掉根據(jù)地向北發(fā)展的一根釘子,率部攻打寧岡縣城新城地區(qū)。戰(zhàn)斗結束后,譚希林突然聞訊主席有危險。 原來,主席去一處山村宣傳發(fā)動群眾時,被一伙地方武裝包圍了。譚希林一聽就急了,立刻率軍前往救援,這才讓主席轉危為安。 自古以來,“功高莫過于救駕”,從此,譚希林就被戰(zhàn)友們稱為“救駕將軍”。而且,后來譚希林又被任命為軍委警衛(wèi)團團長,專門保護主席等領導人,更加坐實了“救駕將軍”這個美名。 1928年4月,朱毛部隊會師井岡山,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成立,譚希林升任第31團1營副營長。 同年8月,朱德率領紅四軍主力去湘南,毛澤東隨后率領部分紅軍趕去接應,留紅31團1營和紅32團守衛(wèi)井岡山。 1928年8月,湘軍第8軍第1師2個團由茶陵進至酃縣,江西國民黨第3軍3個團由永新進入寧岡,企圖乘紅軍主力遠在湖南之時圍攻井岡山。紅軍作出部署:工農紅軍第4軍31團1營營長陳毅安、副營長譚希林率領第1、第3連由茶陵星夜趕回井岡山,據(jù)守五大哨口之一的黃洋界。 譚希林通曉工兵專業(yè)知識和攻防戰(zhàn)術,指揮部隊構筑工事,建立了周密的防御體系和火力配備。 8月29日,湘軍吳尚部2個團由酃縣出動,氣勢洶洶地向井岡山撲來。第二天,湘軍向黃洋界發(fā)起猛烈進攻。 紅4軍1營以1連憑險據(jù)守,3連為預備隊。譚希林果敢地靠前指揮,連續(xù)打退了敵人4次瘋狂進攻。 當時的情況十分危急,紅軍的主力根本就沒有在井岡山,而是在遙遠的湘西,在兵力和武器裝備懸殊的情況下,戰(zhàn)斗打得非常艱苦,這個時候,有人不禁發(fā)出感嘆,要是有門炮該多好啊。 賀子珍當時也在場,想起來茨坪軍械所有一門繳獲的迫擊炮。隨即她從陣地上叫上哥哥賀學敏和譚希林、劉榮輝等幾個人合力把150斤重的迫擊炮抬上黃洋界,并在軍械所倉庫找到僅有的3發(fā)炮彈。 由于只有三發(fā)炮彈,大家十分珍惜,裝填發(fā)射都十分小心, 這時,敵人開始了新一輪進攻。譚希林指揮部隊將迫擊炮瞄準設在源頭村腰子坑的敵軍指揮所。第一炮打出去,沒響;第二炮打出去,仍沒爆炸;大家心中都有點發(fā)慌。 最后一發(fā)炮彈,譚希林親自指揮裝填發(fā)射,炮彈像長了眼睛一樣,正好打進敵人指揮所,只聽轟的一聲,湘軍指揮官被炸飛,敵軍陷入一片混亂。 這時,赤衛(wèi)隊、兒童團在山上搖旗吶喊,加上炮彈爆炸,敵人誤認為朱、毛率領紅軍主力回到井岡山,急忙命令部隊后撤。 紅軍以不足1個營的兵力,憑險擊潰2個團敵人的進犯,取得了以少勝多的光輝戰(zhàn)績。 毛澤東聞聽黃洋界戰(zhàn)斗勝利的消息,十分高興,揮筆寫下了“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的豪邁詞句。 1936年毛主席(后右三)和紅軍干部合影,譚希林坐在前排左三 1929年后,譚希林歷任紅4軍隨營學校總隊長兼教育長,閩西紅軍學校校長,紅20軍代軍長兼第1縱隊司令員,閩西新紅12軍參謀長兼34師師長,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警衛(wèi)團團長。 1930年底,譚希林奉調到贛南地區(qū),遭遇了人生的巨大挫折。 1931年6月,國民黨軍隊對中央蘇區(qū)發(fā)動了瘋狂的第二次“圍剿”。在反“圍剿”中,譚希林被調入贛南地區(qū),任南路軍臨時指揮部司令員,上級命令譚希林率部強攻贛州市寧都縣賴村。 由于譚希林所屬部隊大都是由地方武裝剛剛組成,還不具備攻堅作戰(zhàn)的能力,最終譚希林率部攻打賴村失利。 為此,他先是被撤職查辦,后被疑為“AB團”而投入牢房,受到了酷刑拷問,還面臨著被殺頭的危險。 危難時機,譚希林參加秋收起義時的領導人毛澤東和他就讀黃埔軍校的領導人周恩來救了他,盡管毛澤東和周恩來果斷干預,但在“左”傾領導人當權時也力不從心,只是讓譚希林免于一死。 后來在既無實據(jù)又無供詞的狀況下,譚希林被不公正地開除黨籍,判刑一年半,腿部也因酷刑落下了終身殘疾。 解除關押后,這位早在1930年就擔任紅20軍代軍長兼第1縱隊司令員的譚希林被降職為紅軍特科學校教員,繼續(xù)接受審查。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特科學校編入干部團,譚希林任該團特科營工兵教員。 長征途中,譚希林曾發(fā)揮工兵技術特長,多次完成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艱巨任務。 歷經千辛萬苦,沖破國民黨大軍圍追堵截,1935年10月,譚希林和戰(zhàn)友們到達陜甘革命根據(jù)地。不久,他恢復了黨籍。 1936年6月1日,中國工農紅軍大學在瓦窯堡成立,譚希林任紅軍大學特科營營長。 6月21日,國民黨陜北地方武裝第86師高雙成部偷襲瓦窯堡。當時,紅軍主力部隊在前線迎接第二、四方面軍,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機關,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紅軍大學等都在瓦窯堡,擔任警衛(wèi)任務的是紅軍大學附設步兵學校。 由于步兵學校忙于教學工作,對國民黨地方軍的動向未能及時掌握。當高雙成部由安定縣向瓦窯堡疾進時,駐在桃園附近的特科營首先發(fā)現(xiàn)了高雙成部的動向。 譚希林立即帶領兩個連迎擊,在這場敵我雙方力量懸殊的戰(zhàn)斗中,他身先士卒,沖鋒在前,在重傷的情況下仍然咬緊牙關,堅持火線指揮,帶領部隊死死頂住敵軍的攻擊。后與趕來支援的步兵學校第1營共同作戰(zhàn),遲滯了高雙成部的進攻行動,為掩護毛澤東主席和中央黨政機關向保安縣安全轉移爭取了寶貴時間。 1937年1月,傷愈后的譚希林到抗大三隊任隊長;8月,被派到陜甘寧邊區(qū)保安司令部任參謀長。 武漢會戰(zhàn)后,華中、華南的大片國土淪于日本侵略者的鐵蹄之下。鑒于華中地處江、淮、河、漢之間,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中共中央決定迅速創(chuàng)建華中抗日根據(jù)地。 為加強這個地區(qū)的工作,受中共中央派遣,譚希林等一批干部于1938年冬從延安來到華中。譚希林任中共豫鄂邊區(qū)委員會軍事部部長。 在激烈的對日偽頑斗爭中,譚希林逐漸展現(xiàn)出杰出的作戰(zhàn)指揮才能。 1939年12月下旬,作為新四軍第4支隊參謀長的譚希林協(xié)助支隊司令員徐海東指揮部隊與日軍在津浦路西的周家崗等地激戰(zhàn),取得了華中地區(qū)新四軍首次反“掃蕩”的重大勝利。 1940年3月初,新四軍江北指揮所被桂系皖北行署主任顏仁毅部偷襲,萬分危急之際,已兼任第4支隊第14團團長的譚希林率部長途奔襲攻打顏仁毅的老巢定遠城,迫使其回師定遠,解了江北指揮所之圍。 隨著國民黨頑固派反共行動的步步升級,新四軍的部隊也相機進行了調整,譚希林的職務也有所變化。1940年7月,譚希林調江北游擊縱隊任司令員。 皖南事變后,中央軍委在1941年重新組建新四軍,并派陳毅去擔任新四軍軍長,新四軍也因此被重新整編為7個師共20個旅。 江北游擊縱隊改編成第2師第6旅,譚希林任旅長兼政治委員。 當時在新四軍師旅一級的指揮員中,有一個很有趣的現(xiàn)象,那便是第6師的師長叫譚震林,第2師6旅旅長叫譚希林,第4師12旅的旅長叫譚友林。 1941年10月,日偽軍和桂系頑軍部隊四面圍攻淮南津浦路西根據(jù)地,面對日偽頑的進攻,新四軍組建了津浦路西野戰(zhàn)司令部,任命譚希林為司令員,王集成為政委,負責指揮第2師第4、第5、第6旅共6個主力團,堅決打退敵頑進攻,保衛(wèi)路西根據(jù)地。 譚希林分析了敵我兵力部署和戰(zhàn)場形勢后,把攻擊點放到了定遠縣的大橋鎮(zhèn)。 大橋鎮(zhèn)守敵系桂頑171師511團1營600余人,外加縣常備大隊,總兵力1100余人。譚希林將4旅11團從路東古城鎮(zhèn)調來路西永寧鎮(zhèn),并命該團隱蔽待命,封鎖消息。 當晚司令部召開作戰(zhàn)會議,命令4旅11團強攻大橋鎮(zhèn);6旅16團在新張家村設伏打援;5旅13團防守于赫郎廟,相機參戰(zhàn);6旅17團于戰(zhàn)場北翼監(jiān)視定遠方向日偽軍;6旅18團為戰(zhàn)場西南側保障;4旅12團為戰(zhàn)役預備隊。 11月16日深夜,大橋鎮(zhèn)戰(zhàn)斗打響。 11團團長吳華奪率11團從三面發(fā)起攻擊,殲滅常備大隊400余人。這時,桂頑軍組織反沖鋒,至17日11時,11團三個攻擊面均無突破性進展,戰(zhàn)斗轉入膠著狀態(tài)。大橋鎮(zhèn)頑軍打出信號彈求援。 下午,界牌集一個加強營前來增援。 敵增援部隊搜索分隊毫無戒備地進入張翼翔16團伏擊圈,還沒來得及還手,就被我軍全殲。 在16團伏擊戰(zhàn)打響之前,11團團長吳華奪重新組織進攻,部隊借助風力,火攻敵營。敵人毫無防備,11團各部趁勢穿插,殘敵陣腳大亂,向北突圍的200多人被圍殲在野地里。 大橋鎮(zhèn)戰(zhàn)役殲滅桂頑2個加強營和1個縣常備大隊1000余人,穩(wěn)定了淮南形勢。4旅11團和6旅16團被授予“鐵錘子團”光榮稱號。 1943年秋季,譚希林臨危受命,出任新四軍7師代師長兼皖江軍區(qū)司令員,曾希圣任政委。 1945年7月,譚希林、曾希圣遵照毛澤東、朱德制定的“消滅日偽軍,擴大解放區(qū),縮小淪陷區(qū)”的部署,指揮皖江軍區(qū)部隊,由內線轉到外線,先后攻克40多個日偽據(jù)點,殲敵近萬人,俘獲5000多人。 7師主力由6000余人迅猛發(fā)展至3萬人,皖江抗日根據(jù)地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擴大。 抗戰(zhàn)勝利后,譚希林先后任山東野戰(zhàn)軍第7師師長、豫皖蘇軍區(qū)第一副司令員、膠東軍區(qū)代司令員、人民解放軍第32軍軍長,率部參加了津浦路、朝陽集、孟良崮、解放青島等戰(zhàn)役。 1949年2月15日,陳毅、饒漱石、張云逸、舒同等四人簽署命令:奉中央軍委總政電令,決以膠東縱隊編為第32軍,暫歸華東軍區(qū)直接指揮。茲任命譚希林為第32軍軍長,劉涌為第32軍副軍長兼參謀長,彭林為第32軍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譚希林由此成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2軍首任軍長。 此時,山東境內除青島、即墨、長山列島外均已解放,毛澤東和中共中央決定:以第32軍和華東警備第4旅為主力發(fā)起青(島)即(墨)戰(zhàn)役,徹底消滅山東境內的國民黨軍,以實現(xiàn)整個山東的完全解放。 為便于作戰(zhàn)指揮,成立了青即戰(zhàn)役指揮部,許世友任指揮,譚希林、劉涌任副指揮,彭林任政委。 1949年5月3日 ,許世友一聲令下,譚希林和劉涌 、彭林指揮第32軍,與警備第4旅分東、西、中三路向青島市郊發(fā)起猛烈進攻。 戰(zhàn)斗一直打到5月24日,守青島的國民黨軍第50軍170師810團團長蔡晉康率部投誠。 5月26日,第32軍一部攻克即墨縣城,緊接著又橫掃了城陽、女姑口、趙村、仙家寨等國民黨軍據(jù)點。 至此,第32軍消滅了盤踞在青島、即墨的國民黨正規(guī)軍、保安部隊、土頑武裝約7萬兵力。 6月1日 ,東線部隊警備第4旅由沿海繞過嶗山,占領沙子口,國民黨青島守軍陷入包圍。 6月2日,第32軍和警備第4旅一齊向國民黨軍最后一道防線——滄口、李村發(fā)起進攻。 國民黨守軍從海上潰逃,解放軍攻入青島市區(qū),青島宣告解放。 當天,譚希林通過廣播電臺宣布,青島市人民政府和青島警備區(qū)司令部成立。第32軍軍部兼青島警備區(qū)司令部。馬保三就任青島市市長。譚希林兼任青島警備司令部司令員。 在青島任上沒幾個月,譚希林就調任山東軍區(qū)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他只身一人,從青島剛到濟南,就接到中央“到外交部報到”的命令 。 于是,譚希林從濟南又返回青島,1950年1月,他帶上夫人吳文彬和孩子,從青島起程,赴北京外交部報到。 1949年隆冬,時任山東軍區(qū)第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的譚希林正準備落實軍區(qū)黨委計劃,加強剛剛解放的長山列島的建設和防務,鞏固從萊州灣到膠州灣整個山東半島的海防,保衛(wèi)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東部沿海地區(qū)的安全,這時,又接到中央軍委的命令和中央組織部的調令,讓他迅速交出手中的工作,到北京外交部報到,另有任用。 山東軍區(qū)司令員許世友和政委康生找譚希林談話時,譚希林還有點茫然,畢竟是軍人出身,打了半輩子仗,對武器彈藥和戰(zhàn)場上的彌漫硝煙感興趣,而對文質彬彬的外交工作十分生疏。 據(jù)說,周恩來總理在全軍范圍內抽點了不到15位兵團級領導到外交部。 在原清朝“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的老樓、現(xiàn)今外交部的辦公樓里,周恩來一見到比自己小整整10歲的譚希林,幽默地對譚希林說:你作為新中國首批駐外使節(jié),又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高級將領,將被稱為'將軍大使’! 譚希林等將軍們到外交部報到后,周恩來讓外交部辦公廳給物色了一個飯店,就是前門外煤市街的新華飯店,讓大家連家眷一起集中住下,進入一種全新的生活。 新華飯店是一座二層木制的建筑,雖然設施條件并不十分張揚,但在當時的北京也是名列前茅的飯店。據(jù)史料記載:新華飯店建于日偽時期,北平的飯店中排行第十一位,解放后由中央組織部接管,后為北京市第三招待所。 別看譚希林這撥人都是威名赫赫、指揮千軍萬馬的將軍,兵團級也好、軍級也好,長期以來都是睡在老鄉(xiāng)家的門板上、炕上,地上、窯洞里,或者鎮(zhèn)頭村旁的廟宇中,有時甚至是在青紗帳里。如今一下子住飯店還真的適應不了。所以,“住飯店”也成了將軍們當大使的第一項基本功。 為了使將軍們盡快適應外交生活、掌握外交政策和技巧,周恩來指示外交部為將軍們舉辦了大使培訓班。1949年11月開班,參加學習的除10多位大使和他們的夫人外,還有部分參贊、武官,共40余人。除學習外交業(yè)務,外語也是必修課,還學習跳舞、吃西餐和遞交國書、談判等各種外交禮節(jié)。 1949年10月,蘇聯(lián)、保加利亞、匈牙利、朝鮮、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波蘭、蒙古、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阿爾巴尼亞、南斯拉夫宣布與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 1949年11月8日,中國外交部正式成立,部、司、處等人員各就其位。 1950年6月,譚希林被任命為中國駐捷克斯洛伐克全權大使,成為中國駐捷克斯洛伐克首任大使。 譚希林準備赴捷克斯洛伐克上任前,得到一個喜訊,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于1950年8月9日通知他,1931年譚希林對賴村戰(zhàn)斗失利,所受的處理決定全部取消,予以昭雪。 8月18日,譚希林偕夫人以及駐捷全體外交官乘坐國際列車赴任。 9月5日,譚希林一行到達布拉格,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副部長主持歡迎儀式。 到達捷克斯洛伐克之后,譚希林有一個重要的工作要做,就是策劃迎接新中國國慶一周年的活動。 當時,大使館剛剛建立,不僅人手短缺,開展各方面工作也都有非常大的困難,但是,軍人出身的譚希林雷厲風行,夜以繼日地籌劃安排各項工作,有困難就克服,很快就成功舉辦了國慶招待會,受到了各方的好評。 另外,他還積極研究捷克斯洛伐克的風土人情,對使館工作人員說:宴會、參觀、迎來送往等社交活動,不只是簡單的外交應酬,還要通過這些活動去認識人物,熟絡感情,宣傳自己。 1954年10月17日,譚希林任期屆滿,奉調返國。他四年任期內,外交工作功績卓著。 1954年底,譚希林重新回到部隊,擔任解放軍訓練總監(jiān)部副部長。 1955年,譚希林被授予中將軍銜。 1958年11月,譚希林擔任北京軍區(qū)副司令員,他在此職位上服務了11年。長期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和擔任大使期間的過分勞累留給譚希林一身傷病。 1970年2月11日,譚希林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62歲。 斯人已乘黃鶴去,紅色初心永照人。 向革命前輩致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