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下旬,周渝老師與吳垠主編共同受邀到上海參加一個學(xué)術(shù)活動。 活動開始前,自第五屆茶人春晚之后,兩位時隔7個月沒見面的老朋友,借著沖泡周渝老師的一款上世紀30年代的六堡茶打開話匣,探討老茶可能的工藝變遷,茶器的藝術(shù)鑒賞,百年號級茶“龍馬同慶”的品鑒要點,以及周渝老師的茶道精神…… 本文以對話形式,記錄周渝老師與吳垠主編的對話內(nèi)容。 吳垠: 親愛的茶友們,我們非常慶幸也非常開心在上海跟老師一起呆了4天,在這4天當(dāng)中再一次感受到老師的這種茶人精神的真誠以及探索。 對于一個沉浸在茶的世界里的長者,所散發(fā)出來的這種柔和,恰似一泡經(jīng)過歲月,經(jīng)過時光真正轉(zhuǎn)化的一泡老茶。 所以我覺得要認識周渝老師,就像一泡好自己的老茶一樣,陳化生香已經(jīng)散發(fā)出生命和心靈的馨香,所以借著這樣子的生命的品質(zhì),老師今天要請我喝一泡龍馬同慶,請老師也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款茶。大家可以先看看這個紙。 周渝: 這個紙應(yīng)該是很老了,我們在大概80末90初的時候,我們?nèi)ハ愀圪I茶,那時候就發(fā)現(xiàn)香港人他們包茶他們是專業(yè)人,包茶是用這種紙,這個紙叫什么?叫做玉扣紙。 這玉扣紙為什么香港會流行?是因為香港當(dāng)時的小學(xué)生或一般練字的人,他們不會買宣紙,宣紙很貴,他們就買了一種手工紙,是福建生產(chǎn)的玉扣紙。 為什么包茶用這種紙?因為像宣紙它是漂白的,這個紙是完全手工的,沒有經(jīng)過漂白的,所以它對茶葉不會影響;漂白的東西它里面有一些化學(xué)成分,會影響到茶葉的存放。 你看這個紙很老了,這個紙你看都發(fā)黃了。 周渝: 我最早買這個茶在1993年,在我手上存了30年了,這一片大概就是近最近一年拿出來喝,這中間已經(jīng)不是整片了,喝到現(xiàn)越來越少。 吳垠: 老師講到越來越少,市面上有的地方號級茶是喝都喝不完的,你一定要小心,恐怕是假的。 老師這里都是喝一泡少一泡,而且去年我們想要有人請拜托我們說去找一片紅印,其實老師也都不一定是有多余的、除了自己存留之外能夠來分享。大家看看這個號稱在臺灣存老茶最多的周渝老師,他都是小心翼翼,非常呵護、無比珍惜的心情,拿出這樣一泡,就是想提醒大家、熱愛老茶的朋友們也要警惕,我覺得保持一點清醒的覺知。 周渝: 說我存老茶最多,顯然是一個誤傳。 吳垠: 當(dāng)年有一個文章有報道過這件事情,后來這個事你已經(jīng)跟我說過,所以我說是傳說中。 周渝: 真的不是,因為有老茶是靠口袋的深,有人錢多一下子就能買很多老茶,我們這個沒那么厲害。 我可以說我重視各種茶類,所以如果說我存有各種種類的老茶最多,也許還有可能;如果說我存老茶最多,那不對。 我對六大茶類都很尊重的,都很喜歡的,都是古人的智慧的結(jié)晶。 吳垠: 聞一下它的干茶。 很干凈,一聞就是很內(nèi)斂的。 周渝: 而且它的香往下沉。 這個茶是老號級茶里最甜的一片。一般號級茶氣很闊,很這片茶的特點是它水很甜,氣很沉,當(dāng)然,后來還是會上來。 吳垠: 龍馬同慶是哪個年代,您給大家也介紹一下。 周渝: 這個是哪一年代有兩種說法。 鄧時海寫《普洱茶》那本書的時候,我們兩個是一起研究,我們兩個是同時是第一次看到這片茶,是一個香港人,到臺灣來拿了4桶這個茶。 當(dāng)時我們一看包裝就嘆為觀止,一是它包得非常精致,說明這個茶當(dāng)年做就是非常高級的茶,一打開,第一片都不完整,都是松下來,散下來,可是一點沒有受潮。 我們說茶好喝,還緊的時候還不是最好喝的時候,它松的時候更好喝,有時候你看一片茶好像完整,一撥就松開,那就是松的。 當(dāng)時我們打開這一桶茶上面那一片,因為以前搬運就會撞到了,就很松下來,然后就聞到一股非常高雅的、很曾祖母級的香氣的那種感覺,覺得嘆為觀止。 因為我們曉得雙獅同慶大概是一九二幾年的茶,所以我們當(dāng)時的一個判斷是這個應(yīng)該是在雙獅同慶之前。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是雙獅同慶以后的茶,那就等于是1930末、40的茶。就這兩種說法,我兩種說法都先講出來。 可是我這始終感覺它是比雙獅同慶要早的,這是我個人的感覺,沒有什么證據(jù),只是我們喝的時候身體的感覺。我們等下喝喝看,它有更陳、更古老的感覺。 吳垠: 也有人說雙獅跟龍馬當(dāng)中有一個是偽的,就是說不一定是真的,這種也有聽到過。 周渝: 對,有的時候他們會懷疑龍馬,因為雙獅是被喜愛。 其實我認為真正喝懂龍馬是比較少的,因為他們希望立竿見影,一喝下去口中感覺到氣的;龍馬的氣是慢慢的浮上來的,然后我覺得它的氣感在我們身上打得更深。 一般新的茶的氣感是更飄,走經(jīng)脈、走很快的,只有老的茶才越來越深入到內(nèi)腑去,這個是打得很深的,所以這是我另外一個認為它是更老的茶的原因。 它的氣,它的香,是很特殊的香,我覺得是一種非常高雅的、高貴的,是一種很古老的中國的美感,所以我覺得現(xiàn)在人很多喝不懂,覺得它沒有那么張揚,沒有什么的,就覺得它好像不夠好,所以它的在號級茶里面,我覺得它的價值是比較偏低估的。 吳垠: 因為大家還沒有經(jīng)歷過暮年,還不了解老年人的氣息滋味和思想和生命。 我特別期待這泡茶,已經(jīng)本能開始流口水了。 周渝: 真的會流口水,對,有的時候真的是某種氣息,也許沒味道,其實它一來,它應(yīng)該刺激你的唾液,我覺得是真的是這樣。其實聞這么久經(jīng)常香已經(jīng)退掉了,可是總是有一種信息在探索,所以我也一直聞著、在探索那個時代的氣息。 吳垠: 這一泡茶確實很不一樣,背立刻暖的,而且它入口的感覺是很輕的,但是它的氣韻又很足,而且它有一種稻谷的香。 周渝: 每次喝都不太一樣,今天喝跟上一次不太一樣。 吳垠: 它的生命不斷在日日新,又日新,它還在演化。 周渝: 這就是這個文化奧妙的地方,《尚書》里的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吳垠: 這泡茶主要喝的是體感。 周渝: 對,主要是體感,對,它在幾年前還更甜一點,現(xiàn)在它更沉下去了,甜味沒有那么強,可是它更沉。 吳垠: 它整個的氣息都是向下的,大椎這個地方也是馬上就熱乎乎,非常的貫通。 老師你覺得像我們東方的注重氣、精,神,或者說這種理論體系,你可以跟大家再介紹一下嗎?因為有的人會覺得年輕人他們不了解這個系統(tǒng),或者有一些部分人他們不了解,就會覺得你們神叨叨的,喝個茶這么玄。 老師可以把這個部分稍微給大家詮釋一下。 周渝: 我們喝茶體感第一個就是氣。 最尊重氣,把氣講出來一個最重要的是莊子里講了一句話“通天下一氣耳”,整個天下就是一個氣。我們的是我們的宇宙、世界跟人,是形、氣、神作為一個根本,氣就是最中間的根本。 南北朝就寫到沫餑是好東西,到了宋代不只是哲學(xué)家講,事實上民間大家都覺得氣是一個最重要的東西,像張載是氣論,《大觀茶論》也講了,宋代很多的東西你都能看到氣,這一種直觀這種思維的影響,比如說宋畫。 我以前講老茶就會提出兩張畫,一張是在臺北故宮的,早春圖, 上面整個宇宙有云、有氣、有霧,若隱若現(xiàn)那種,很明顯就知道是這種氣,即使是石頭什么的,都有氣的感覺。 另外一張畫是在故宮被認為是最大的國寶,就是范寬的溪山行旅圖,實際上要是你近看它細部,每一個石頭、每一筆下來,它都很有生命力,那生命力背后就是一種能量,就是一種氣,它不是用那種能量在畫,就是相信宇宙這樣。 所以我在在早期在講宋代,我在2010年之前就開始打末茶了,就一直用這兩張畫的美感跟喝末茶聯(lián)系一起,氣泡在嘴巴里那種升華感,香氣達到升華感在一起講。 吳垠: 是不是跟當(dāng)時宋代道家非常流行有關(guān),因為要修仙,那就由物質(zhì)化精,變成精微的,由精再氣,氣再化神。其實老茶也差不多,隨著它被陳化的過程,像那些微生物的酶,就會讓那些纖維被降解,釋放出更細的分子,甚至還會有酶跟纖維素轉(zhuǎn)化成糖,所以你會發(fā)現(xiàn)老茶它其實就特別甜,分解成更細的這種生命的狀態(tài)之后,氣就特別來得快。我明顯感覺到我的胃部有一點氣上來,就喝了兩杯之后你在打嗝。 周渝: 老茶跟新茶,喝的狀態(tài)有很多不同,可以辨得出來。像我們喝云南大樹新茶,它很有氣,可是他氣走經(jīng)脈比較外面,越老的茶要大概要四、五十年,五、六十年,八、九十年以后,那個氣是越走越深,覺得是進入很深層的內(nèi)臟的按摩一樣; 然后你喝新的茶,我們流了汗,就像水一樣,沒有很濃;可是越老的茶喝出來你汗是越濃的,它從里面把你打得更深,好像把更深的骯臟物質(zhì)排出來。 我們的經(jīng)驗是這樣,大家可以體會一下。 吳垠: 我覺得很有意思,多少人喝著像龍馬同慶這樣的茶,他一定是不茍言笑,非常嚴肅,而跟老師在一起,我們談的是非常輕松自在的,卻有很深刻的生命的話題。 以上為周渝老師和吳垠主編上海茶敘訪談的部分內(nèi)容,茶道君茶會的精彩干貨內(nèi)容陸續(xù)分享。未完待續(xù),敬請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