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道法自然,從不刻意施為,卻能無所不為。 無為是一種有為,就像放下是一種拾起,舍棄是一種收獲。 強(qiáng)加于人是愚蠢的表現(xiàn),順其自然才是智慧的選擇。 有所棄,必有所取;有所失,必有所得,放得下的人,處處是大道。
放下虛榮,收獲尊嚴(yán) 《道德經(jīng)》中說:“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span> 虛榮的人,大多虛張聲勢;厲害的人,往往低調(diào)謙光。 做人不能太自以為是,海水之所以廣博,是因?yàn)樗档土松矶?,放下了虛榮。 每年秋天,河水浩浩蕩蕩,波濤洶涌,仿佛萬馬奔騰。 河神志得意滿,覺得天下的水,盡匯于己。 于是,他意氣風(fēng)發(fā),向東奔去,卻在北海邊停下了步伐。 看著渺無邊際,深不見底的大海,深深地嘆了一口氣,收起了自己的猖狂。 古人說:“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汪洋之大,非江河可以比擬;天高地厚,非你我可以丈量。 有一點(diǎn)成績,別沾沾自喜,覺得高人一等,是沒見過世面的樣子。 《道德經(jīng)》中說:“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平時虛懷若谷,才能時時安之若素。 水低為海,人低為王,不虛榮的人,才最有尊嚴(yán)。
《道德經(jīng)》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span> 人總喜歡窺探別人,卻忽視了看清自己。 自恃聰慧的人,或許有知人之智,卻未必有自知之明。 趙國人身形偉岸,體態(tài)健碩,走起路來步態(tài)優(yōu)美,天下聞名。 燕國人艷羨不已,來到趙國邯鄲,模仿學(xué)習(xí)。 但因?yàn)樯眢w差異,不僅模仿不成,還忘了原來走路的樣子,只好爬回燕國。 大鵬振翅,扶搖直上九萬里,灰雀騰飛,不過此樹到彼樹的距離。 情況不同,不可套用,人各有別,不能盲從。 陽關(guān)道固然好走,獨(dú)木橋一樣通行;張良計決勝千里,過墻梯一樣有效。 吃不到葡萄,不必說葡萄酸,別家的月亮,也沒比自家的圓。 《道德經(jīng)》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span> 模仿別人,不如遵從天道;效法“高人”,不如效法自然。
放下紛爭,收獲成熟 《道德經(jīng)》中講:“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凡是可以爭來的,勢必也能搶走,唯有不爭得到的,才真正是自己的。 爭是愚者的行徑,不爭才是智者的高明。 古時候,觸國和蠻國爆發(fā)戰(zhàn)爭。 每一次大戰(zhàn),雙方都血流漂櫓,伏尸百萬。 有人問,觸國和蠻國在哪里?又是什么仇什么怨? 有人答,他們分居蝸牛的兩個觸角上,打仗是為了爭奪蝸角上的土地?。?/span> 《道德經(jīng)》中講:“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span> 在蠅頭小利上爭長競短,不如在熙熙攘攘里歷練心性。 蝸角之爭看似可笑,但反躬自省,也是亦然。 我們看來至關(guān)重要的輸贏,在更高層次的人眼里,也許只是笑話。 與其苦心求勝,不如提升自己,境界高處,定會有別樣的風(fēng)景。 幼稚的人,才打個頭破血流,不爭而爭,不戰(zhàn)而勝,才是人成熟的特征。 ▽ 《易經(jīng)》中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qiáng)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容納萬物的是天地,容納天地的是胸襟。 放得下的人,天寬地廣,再大的事也是小事;放不下的人,小肚雞腸,再小的事也是大事。 要想拿得起,先需放得下,萬事不縈懷,就是人間大自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