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在中亞保留的“土邦”只有兩個,即布哈拉和希瓦汗國,而英國在印度殖民的時候,雖然廢黜了一些土邦,但是直到1947年獨立,印巴分治的土邦還有562個,最大的土邦海得拉巴面積達21.3萬平方公里,剩下的也合起來有114萬平方公里,要知道整個南亞次大陸的面積,也不過430萬平方公里,土邦合起來已經超過1/4強了。所以英屬印度里面有不少地方實際上不是實控的,這和俄國在中亞非常不同,當然,這也不是說,英國就有了多大恩惠,英國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讓印度多次發(fā)生嚴重饑荒,這些饑荒動輒是千萬百萬級的死亡規(guī)模,如果你說印度是殖民地,那么作為英國并入本土的愛爾蘭呢,他們的大饑荒則是英國自己人為擴大的,連當時都不怎么強,也不怎么先進的奧斯曼,土耳其,都知道去給愛爾蘭島送糧食,雖然杯水車薪,但也說明“良心大大滴”,英國人不但不救援,反而開始攔截阻撓外國救援船駛入都柏林港灣。 英國為了圖省事,搞這么多具有濃厚包稅制的東西,說白了就是腐敗太多,腐敗多是19世紀英美都不爭的事實,英美都存在嚴重的政黨分肥,而且直到現(xiàn)在,這種風氣也沒有真正改變,例如奧巴馬勝選后,直接給了一個贊助他的女商人盧森堡大使的職位,原因無他,女商人許愿如果他贊助的對象勝選,她希望得到去盧森堡使館當官的機會,當然,最好是美國駐盧森堡大使的位置。這只是冰山一角,至于說基層選區(qū)更是如此,而且為了更好勝選,他們還有眾所周知的“杰利蠑螈”機制,將選區(qū)改成自己最容易勝選的模式。英美為什么引進考試制度去規(guī)范文官任免?因為不考試腐敗更多,上來的腦滿腸肥的家伙就更多。而這種模式是從誰那里學來的?恰恰是落后的滿清那里得來的。 而且,英美文官改革是要1873年后才逐步實現(xiàn)的,所以這個時候還輪不到英屬印度享受這個好處,更別說當時還有東印度公司,東印度公司是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義給砸爛的,如果 沒有這個機會,英國政府還不好接管他們。所以印度在英國治下長期高度腐敗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包稅制更是這種腐敗的具體體現(xiàn)。稅收一般情況下都是比例制,也就是隨著被征稅對象的盈虧變化的,如果納稅人的收入波動,稅收也會波動,但是克扣的越多,能上繳的就越少,怎么辦?那就開始容忍和默許這種克扣,但是又得保證我拿到一定的數(shù),這就是包稅制。 給朝廷或殖民當局一定的稅款,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貪墨多少實際上上面也不關心,這就是包稅制的本質,在這個過程中包稅人自己也有動力去征稅了,這也是酷吏的一個原型,這其實和后來西方治理腐敗的方法很類似,例如他們允許政治獻金出現(xiàn),也允許基金會出現(xiàn),總而言之,要么是將腐敗公開化、合法化,要么是將其經濟化,“公益化”,這樣從道德和技術上都給了他們繼續(xù)存在,而且能夠緩解輿論怒火的機會。當然,這些東西印度是沒有資格享用的。 英國之所以對土地本身控制欲不是那么強烈,是因為他們對于錢的渴望更大,而且他們是想利用自己的金融去放大這些收益的,但是沒有這些杠桿的經濟體,他們去殖民擴張的時候,就會陷入“窮光蛋帝國主義”的窘境之中。日本比起俄國更嚴重,尤其是那種不允許當?shù)厝顺约毭装酌娴淖龇ǎ瑢賹嵤浅韵嚯y看。明治維新后日本的工業(yè)競爭力仍然很差,只有在面對爹不疼娘不愛的sino民族工業(yè)的時候稍微有點優(yōu)勢,他們在國際市場上面對歐美競爭時幾乎沒有什么存在感,這與日本落后的政治經濟結構是高度相關的,窮光蛋帝國主義做不起,也等不起“發(fā)達的帝國主義”,更別說美國卡住了日本的戰(zhàn)略物資供應,聯(lián)合在東南亞有大量殖民地的英法荷切斷橡膠、石油等戰(zhàn)略物資的供應。荷屬東印度的婆羅洲有石油,而英屬馬來亞也有一定的石油,但橡膠更著名。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對金融盤剝的藝術沒有了解,恰恰相反,窮光蛋帝國主義和后起之秀帝國主義們都對金融盤剝深有見解,像德國人在德屬西南非洲,今天的納米比亞,放了很多高利貸,當然,這些高利貸要是在印度孟買,還可以做成其他衍生品去賣,賣來賣去,最后杠桿能放大若干倍。德國人把非洲人騙的褲衩都不剩了,導致當?shù)厝巳虩o可忍,漆藝反抗德國的殖民統(tǒng)治,當然最后被彈壓下去了,但是也足以說明問題。德國這種金融遠遜于英國的國家,他們玩金融玩到最后也能把殖民地的人骨髓敲出來當飲料喝,更別說英國在印度的所作所為了,唯一的區(qū)別就是新老殖民列強之間的金融產業(yè)規(guī)模怎樣,交易的發(fā)達程度高還是低,還有他們的博弈能力如何。還有一點,那就是他們經濟增長方式如何,這一點是最關鍵的。經濟增長如果是內生的,且資本積累打到了資本社會化的水平,那么最后的技術進步和經濟增長都是無虞的,是足以進行帝國主義戰(zhàn)爭的。如果是外生的,資本積累方式還是相對原始和落后的,那么他們是不敢拖久了的,因為拖久了就要崩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