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賢集》里講:貧寒人家能出貴子,平民房屋能出高官。將軍和宰相并非天生的,男子漢應(yīng)當(dāng)自強(qiáng)不息。 就是說窮人家也能出了不起的人,破茅屋也能走出當(dāng)大官的人。那些王侯將相不是生來就有錢有勢的,男孩子們得努力上進(jìn)才行! 在古代,都說萬般皆下品,就讀書最高,還真有一些出身貧寒的子弟,能夠靠著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就像魚跳過龍門一樣,達(dá)成自己的理想和志向。 在北宋時期,有個出身貧寒的人叫呂蒙正,他憑借自身的努力成功實現(xiàn)了人生的逆襲,成為了有出息的人。 呂蒙正,北宋早期的河南人,小時候家里窮得很,不過他學(xué)習(xí)特別勤奮努力,三十三歲的時候考中了狀元,之后還三次當(dāng)上了宰相。 那,出身貧寒的呂蒙是憑啥一步步晉升,官至宰相的呢?靠的是“五氣”——爭口氣,有才華,夠大氣,具正氣,有志氣。 爭氣:努力念書,考中狀元 香港企業(yè)家楊受成講過:“我這輩子的做人道理,雖說紛繁復(fù)雜,但能歸結(jié)為兩個字:爭氣。周圍有人對我奚落嘲諷,我肯定堅定自己的信念;碰上命運帶來挫折的壓力,我必然沉著應(yīng)對。” 楊受成把爭氣當(dāng)作自己一生的總結(jié),其實呂蒙正的人生同樣能用爭氣這兩個字來概括。 呂蒙正出生那會兒家里條件還行,可他爹是個渣男。呂蒙正小時候,他爸媽感情不太好。后來他爹娶了小妾,竟然把呂蒙正和他母親給趕出了家門。 沒地方住咋整?那性格特要強(qiáng)的母親領(lǐng)著呂蒙正,在一座寺廟邊上找了個山洞住下了,這日子過得可太苦啦。 每次寺廟鐘聲一響,呂蒙正就往寺廟里去蹭飯。日子久了,廟里的和尚對這事兒有看法了。 有那么一天,寺里的人故意吃完飯了才敲鐘,呂蒙正去了之后,發(fā)現(xiàn)沒飯可吃了,明白自己是被人討厭了,心里覺得特別不好意思。 曾有句話講,窮得沒法比過呂蒙正。在貧窮這事兒上,呂蒙正成了個標(biāo)桿,就是說沒人比他還窮啦。 呂蒙正以前窮得只能撿東西填肚子。有一回,呂蒙正出門,瞧見路邊有人賣西瓜,他兜里沒錢,可嘴巴干得很,肚子也餓得咕咕叫,趁著別人沒注意,悄悄撿起別人不要的西瓜往嘴里塞。 盡管生活特別艱難,呂蒙正也沒扔下讀書這事,天天在那破窯中刻苦學(xué)習(xí),心里想著一定要混出個樣兒來。 呂蒙正多年勤奮讀書,33 歲時去參加科舉考試,一下就考中了狀元,隨后就進(jìn)入了官場。 呂蒙正日子過得艱難,但勤奮苦讀,最后考中了狀元。這讓咱們明白:處在低谷困境當(dāng)中,到底能成功還是會失敗,關(guān)鍵就看自己是不是努力上進(jìn)。 才氣:指有出色的文采,能創(chuàng)作奇特的文章 呂蒙正寫過一篇叫《寒窯賦》的文章,這文章流傳千古。要按現(xiàn)在人的說法,這就是一篇充滿正能量的雞湯文。 呂蒙正的《寒窯賦》把他的才華展露無遺。他在文中講述了自己往昔艱難的日子以及從政的過往,還從自己的人生歷程里有了些感悟,人吶,不用太在意得失,所有的經(jīng)歷與得失,那都是命運的使然。 呂蒙正當(dāng)過太子的老師。那太子年輕的時候很是張狂,沒哪個老師敢直接教訓(xùn)他。呂蒙正把《寒窖賦》遞給太子看,太子讀完后明白了里頭的道理,最后收了性子,變得虛心好學(xué),后來成了真宗皇帝。所以,后人把《寒窖賦》當(dāng)成勸人向善的文章,還把賦里的內(nèi)容當(dāng)作做人做事的標(biāo)準(zhǔn)。 那當(dāng)然了,呂蒙正的才華可不單單就這點。呂蒙正年輕的時候,通過對聯(lián)和詩詞這兩種文學(xué)形式,來拿自己的貧窮處境開涮。 過年啦,各家各戶都在貼春聯(lián)。呂蒙正家里啥都沒有,心里挺不是滋味,就自己寫了副春聯(lián)貼到門口:上聯(lián)是“二三四五”,下聯(lián)為“六七八九”,橫批是“南北”。這上聯(lián)少了個“一”,下聯(lián)缺個“十”,橫批里沒“東西”。少一缺十,剛好表示“缺衣少食、啥都沒有”的意思。 同樣是過年,年前得祭灶公,年輕又窮困的呂蒙正沒啥東西能拿出來祭拜,就寫了首詩來表示自己的誠心:一碗清湯加一篇詩,今天灶君要上青天;要是玉皇問起人間事,這亂世間文章可不值錢吶。 即便日子艱難,也擋不住呂蒙正的才華,他以幽默言辭展現(xiàn)出安于貧困、知曉命運,這著實是一種令人欽佩的生活態(tài)度啊。 要是生活沒那么多繁華給你,那起碼得有點才華來給你的日子添點彩兒。所以啊,得多讀書,多把自己的才氣給培養(yǎng)出來。 志氣:看得淡,心向?qū)庫o,不貪物欲 在官場中,人要是處在較高的位置上,就免不了會有人過來,送東西送錢,為的是打通關(guān)系。 呂蒙正作為朝廷的宰相,也老是碰到有人給他送東西來的事兒。 有一回,有個人想跟呂蒙正套近乎,就打算送他一個古鏡,盼著在官場上能得到呂蒙正的指點。這人講這古鏡是他家的老物件,能照到二百來里以外的地方。 呂蒙正笑著講,自己的臉就跟碟子一般大,哪還用得著能照二百里遠(yuǎn)的鏡子來照啊?那人聽后,沒話了,只得服氣,把鏡子給拿回去了。 另外有個人給呂蒙正送了個上等的古硯,還講這古硯有個奇特之處,不用往里倒水,只要哈一口氣,就變得很濕潤了。 呂蒙正講道,就算一天能弄出十擔(dān)水,那也才值十文錢罷了。那人聽完,領(lǐng)會了意思,就把古硯拿回去了。 呂蒙正這人不看重名利,不被身外之物所拖累,這是他能夠三次當(dāng)上宰相的原因之一。 那時候有個規(guī)定,宰相的兒子能直接被錄用為六品官,可呂蒙正卻提議讓他兒子當(dāng)個九品官。 名物、名利那都是身外的東西,要是任由自己去拼命追求這些身外之物,那會在享樂當(dāng)中把自己的志氣都給消磨掉了。只有不被物所拖累,不被名所束縛,人生才能真正獲得大自由。 正氣:就是有膽量把真實的話講出來,直言不諱 呂蒙正這人正直得很,威望也高,碰到啥事都敢直說,要是有不對的地方,他就直接講出來,不會藏著掖著。 有一回,皇上設(shè)宴,文武百官都來參加。眾人都高高興興的,又唱又跳,那場面特別熱鬧。皇上喝高興了,不由自主地就開始吹噓,顯擺自己的治理成效。 皇帝講,想那后周的時候,戰(zhàn)亂頻繁,老百姓日子苦得很,天下根本沒個安寧樣兒。你們瞧瞧當(dāng)下,我勤懇執(zhí)政這么些年,天下那是一片繁榮景象啊。 皇帝一開口,眾官員趕忙一個接一個地巴結(jié)討好。 呂蒙正跟皇帝講,皇上您去的地兒,百官迎接,眾人圍著看,那自然顯得繁華熱鬧。我去過城郊外頭,那兒到處都是挨餓的和無家可歸的人,壓根兒就沒繁華的樣兒。盼著皇上您能從近處往遠(yuǎn)處看,從表面往里頭看,這樣才能讓百姓過得好,讓天下昌盛。 那自我感覺良好的皇帝,讓呂蒙正給澆了盆冷水,一下就沒了興致。大伙都替呂蒙正這大膽直諫的舉動捏把汗,覺得他這人太不知趣了,可呂蒙正偏就這么干。 不過這就是呂蒙正,他覺得當(dāng)官不是去迎合皇帝的喜好,而是要為國家的利益考慮。就因為他這種敢說真話、正直的性子,連宋太宗都講:“我的氣量比不上呂蒙正?!?/p> 呂蒙正值得人稱贊的地方在于:說真話,勇于直言,渾身充滿正氣,不懼怕權(quán)勢,為人處世坦坦蕩蕩。 大氣就是指人寬厚,能容人,有大肚量 呂蒙正小時候過得艱難,那是他爹太絕情,把他和他娘給趕出來了。不過呂蒙正考取功名后,沒記恨他爹,還把他爹接過來精心照顧,一直到他爹去世。 呂蒙正的寬厚大氣不光對身邊的人,對其他人也是如此。 呂蒙正剛當(dāng)上副宰相那會,有一天去上朝,他跟同事剛進(jìn)大殿,隔著簾子就聽見有人議論他,說就這小子還能當(dāng)參政知事?那語氣滿是輕蔑和嘲諷,聽著就讓人心里不得勁。 呂蒙正裝作沒聽見,打算走了。和呂蒙正一塊兒的同事聽到那話特別生氣,想要沖過去瞧瞧那人是誰。呂蒙正拽住同事講,不用去弄清楚是誰,要是知道了會一直記著,自己心里不痛快,其實不知道也沒啥壞處,時間一長也就忘了。 呂蒙正的大氣,展現(xiàn)在他的為人處事中,過得快活,心里不記仇,過得舒坦,心中有大氣度。 咱來總結(jié)一下呂蒙正的一生,大家就能明白,一個人要是想成功,得先把爭氣、才氣、大氣、志氣、正氣這五氣給養(yǎng)好咯。明白這五氣,運用好這五氣,最后才能成大氣候! 愿你可以和呂蒙正似的,具備這“五氣”,干出一番不一般的事業(yè),讓生活美美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