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于Animal Diversity Web,iNATUALIST,科普中國。 狗婆蛇、山龍子、四腳蛇、中國石龍蜥、豬婆蛇、石龍子、石龍蜥、山彈、泉龍…… 無論你們那邊叫什么,在過去的農(nóng)村地區(qū),幾乎說的都是同一個物種。我這邊管它們叫“狗婆蛇”。“狗婆蛇”看起來就像是一條長了4條腿的蛇,但是更肥胖一點,身體的側(cè)面有些紅色斑點。只要稍微有些風吹草動,它們就會瞬間沒了影子,速度快得令人費解;平時則總能在陽光明媚的開闊地帶看到它們仰著頭曬太陽。 是一種警惕性和松弛感并存的物種。 但同時它們卻又不夠聰明,無論是小孩還是大人都能抓住它們。很多小孩甚至會給它的身上綁上繩子,像遛狗一樣遛它,感受著“狗婆蛇”企圖逃走帶來的牽拉感。不過我是不太敢碰的,因為怕被咬,都是別人抓到了借我玩的。據(jù)其他小孩的說法,被它咬有種被夾子夾到的感覺,微痛但不會受傷。 大部分的大人看到“狗婆蛇”都不會去管,因為他們知道“狗婆蛇”會以各種害蟲為食,是益獸。但也有大人會抓“狗婆蛇”去吃,據(jù)說吃起來像肉比較松散的蛇。 但如今,它們那縱橫田野的身影似乎消失了。雖然不至于完全看不到,但跟上個世紀那種滿地跑的景象比,確實是少見多。 “狗婆蛇”的學名是中國石龍子(Plestiodon chinensis),它們的體長為13-35厘米左右,身體十分結(jié)實,周身遍布細密的鱗片;頭部寬闊,吻端圓凸,眼睛在頭的兩側(cè);舌頭短短的,但也稍微有分叉;其身體是淺黃銅色,側(cè)面有紅色斑點腹部呈淡白色。 中國石龍子的后肢相當有力,能快速奔跑并改變前進的方向,其奔跑最快時速可達15千米/小時,難怪總是一溜煙就沒了蹤影。它們跑動的同時也能用尾巴保持方向。 中華石龍子是晝行性地棲型蜥蜴,它們作為變溫動物,其活動的強度跟溫度有明顯的關(guān)聯(lián)。它們在22℃―38℃的溫度內(nèi)會積極活動,最喜歡的溫度是33℃―38℃。它們是肉食性的物種,經(jīng)常會在路邊,草地里,田地中趴著不動,等待獵物出現(xiàn)了再“咻”地沖出來。它們在不同季節(jié)的食性不同,春季溫度還沒那么高,因此就吃些好搞定的獵物,比如鼠婦、步行 、金龜 、螞蟻、蚯蚓、各種幼蟲;到了夏季,它們的實力大幅提升,開始也能吃些小青蛙、北草蜥仔蜥等脊椎動物。 中國石龍子的模式種發(fā)現(xiàn)于我國,因此被冠以“中國”開頭,其在我國廣泛分布于華南、華東和西南地區(qū),海南和臺灣兩個島也都有分布。但它們并非我國特有物種,在國外還分布于越南。 其常見于低海拔的山區(qū)和平原,尤其是人類的耕種區(qū),畢竟這附近的食物很多,很多物種會被人類種植的作物所吸引,因此小時候的農(nóng)村地區(qū)它們真的非常多。 2000年8月1日,中國石龍子就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yè)局《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jīng)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就是所謂的三有保護動物。后來中國石龍子還被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的低危(LC)行列中。 中國石龍子受到保護,除了數(shù)量減少,主要還是因為它們對生態(tài)的巨大貢獻。其對控制害蟲數(shù)量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另外它們還能成為許多物種的食物,因此是相當中堅力量的物種。 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有記載:“蜥蜴味咸,性寒,有小毒;利小便,破石淋便血,消水腫、陰潰,滑竅破血”,它們被認為具有藥用價值。當然《本草綱目》是具有時代局限性的,但在當代的中醫(yī)學中,中國石龍子也被認為有藥用價值,其成體去內(nèi)臟干燥后加工成的中藥材具有解毒、散結(jié)、行水的功效;新鮮的中國石龍子去掉內(nèi)臟跟豬瘦肉一起燉湯,被認為可以治療小兒虛弱、疳瘦等情況。 另外,中國石龍子因為其憨厚的外觀和較低的傷害性,也成為了不少的寵物選擇,在異寵市場有一定的地位。 現(xiàn)代基因研究表明蜥蜴和蛇是一個類群,蛇由蜥蜴進化而來,因此研究中國石龍子也對蜥蜴和蛇的物種演化提供了線索。 如此重要的中國石龍子,如今為何變得很少見了呢? 其藥用價值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人們以前拿個籮筐就可以收集到特別多的中國石龍子,他們會將中國石龍子當作野味吃掉,但中國石龍子也沒多好吃,大家吃它們主要還是因為藥用價值。很多人不光是自己要吃,甚至想要以此謀利,大肆的捕捉中國石龍子,導致中國石龍子的數(shù)量銳減。 另外,導致它們變得少見的一個很常規(guī)的原因是棲息地的退化和農(nóng)藥的濫用。人類不規(guī)律且頻繁的開發(fā)活動,導致動物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遭到破壞,中國石龍子及其獵物的數(shù)量自然都減少;人類過度的使用高效用但高風險的違規(guī)農(nóng)藥,導致中國石龍子因吃下了含有農(nóng)藥成分的昆蟲而死亡。 這些因素都讓中國石龍子在農(nóng)村地區(qū)變得銷聲匿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