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們的老祖宗用他們的聰明才智,總結(jié)了眾多飽含生活哲理的俗語。 如:“樹怕三搖,女怕三撩,雞怕攆狗怕舔” “飽暖思淫欲,饑寒起盜心”“寧娶從良女,不娶過墻妻”“男怕屬雞,女怕屬羊” “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等,然世人皆知“慈不帶兵,義不養(yǎng)財”。 但是又有誰知道后三句更經(jīng)典,道盡古人處世智慧,領(lǐng)悟的人離成功更進(jìn)一步! 慈不帶兵 指的是仁慈的將領(lǐng)不適合帶兵打仗。常言道“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強將手下無弱兵”。 義不養(yǎng)財 指的是過于講義氣的人很難攢下太多的財富。 善不為官 指的是善良耿直的人不適合游走官場。自古官場都充滿了勾心斗角、爾虞我詐。 情不立事 指的是重視感情的人往往辦不成大事。 仁不從政 指的是心腸好的人不適合從政。古人常講“以直報怨”,而非“以德報怨”。 ————————————————————————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個猴子受傷后,留下一個傷口。路人看到以后,紛紛前來關(guān)心。 一有人來問,小猴子就會扒開傷口給他們看??催^之后大家都嘆息不已。 小猴子本來以為會得到幫助。然而這些人在短暫的停留之后,像什么也沒發(fā)生一樣繼續(xù)趕路。 最后,小猴子的傷口由于一次次被扒開,導(dǎo)致感染,死掉了。 小猴子的結(jié)局很可憐,然而也告訴我們一個啟示: 這世上,本來就沒有那么多的感同身受。 當(dāng)我們把傷口扒給別人看的時候,最多可能得到寥寥幾句的寬慰,但并沒有人真的在意你傷得有多深。 針沒有扎在自己的身上,就是感覺不到疼。 魯迅在《雜感》中描述過這樣一個場景: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人類的悲歡本不相通。 于你而言,天大的事情,在別人那也不過是個故事。 別人不懂你的感受,你叫的再大聲,也是白費功夫。 察覺到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 這個偌大的世界,看起來熱鬧繁華,實則也不過是一座又一座的圍城相接。這座圍城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悲喜。別人進(jìn)不來,你也出不去。 很多時候,為了守好自己的那座圍城就必須拼盡全力。哪里還有多余的力氣解他人之憂。 亦舒曾說:“一個成熟的人,往往發(fā)覺可以責(zé)怪的人越來越少,人人都有他的難處?!?/span> 成人世界里,感同身受,是最大的奢侈。 萬般皆苦,只可自渡。 ———————————————————————— 林妹妹是來還淚的,淚還盡了就走了,所以我總覺得她應(yīng)該不是帶著對寶玉的遺憾走的,很多版本呈現(xiàn)的基本都是黛玉愛而不得抑郁而亡,雖然也能邏輯自洽,但是我總覺得還淚還淚,還完了應(yīng)該是兩不相欠,然后各自走向自己的命運。如果妹妹是愛而不得抑郁而亡,就成了寶玉欠黛玉了,還是沒還完。? ————————————————————————— 寶姐姐的演員張莉在節(jié)目上說,她有一次去見曉旭,臨走的時候曉旭想留著她再說說話,但當(dāng)時寶姐姐不知道她病了,留下遺憾,多年后寶姐姐哭著回憶說:“當(dāng)時太大意了沒注意到曉旭的意思,劇里有一句早知她來我就不來了,沒想到今天真的來不了了。” ————————————————————————— 判官:“此間陰司泉路,你壽未終,何故至此?” 賈寶玉:“適聞有一故人已死,遂尋訪至此。” 判官:“故人是誰?” 賈寶玉:“姑蘇林黛玉。” ? —————————————————————————- 87版本的紅樓夢演員演的非常敬業(yè),沉浸在劇情中,以至于主要演員以后的命運軌跡都很像劇中人。紅樓夢中有1000人,出場的有500多,人物不是善惡,黑白分明的那種,心理有正邪兩面性,這個也是紅樓的價值,比較真實。各種性情的人基本都可以找到一些影子。 地獄未為苦,不了自心最為苦洞山問僧:“世間什么物最苦?”僧云:“地獄最苦!”山云:“不然!向此衣線下不明大事始是苦!”能明大事,即無地獄因,故地獄未為苦,而不了自心最為苦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