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粉絲問及古璽創(chuàng)作如何查字,于是寫下來,同時回復更多人的問題。通過一定時期的篆刻臨摹之后,我們必然會進入創(chuàng)作階段。其實,我們建議在臨摹的間隙就開始創(chuàng)作,邊臨邊創(chuàng),甚至在臨摹時也選擇風格(包括篆法、章法、刀法的風格)相近的幾方印同期臨摹,并結合這幾方印的風格同步選字創(chuàng)作,使臨摹的的學習效率達到最高,畢竟,臨摹不是單單為了臨摹,而是為了創(chuàng)作。最近幾期的國展、篆刻展,甚至各省級的篆刻展中,古璽印風大盛,創(chuàng)作古璽并以之投展的篆刻愛好者(從業(yè)者)越來越多,我們有必要就古璽印風的創(chuàng)作多說幾句了。一、古璽的淵源所謂“古璽”,《古璽匯編》“編輯說明”稱:“古璽是指秦以前的官私璽印。目前傳世的古璽,則大都是戰(zhàn)國時期的遺物”。也就是說,“古璽”指的是自春秋末期、戰(zhàn)國至秦統(tǒng)一之前的官私璽?。▽嶋H上,我們很難把春秋璽印從眾多的戰(zhàn)國璽印中挑出來,近年來,有一些專家、學者試圖做這個工作,但成績都不大)。那個時期,由于各國都沒有固定的印章制度,因而不論官印還是私印,大多稱為“璽”,并無尊卑貴賤之分別。秦統(tǒng)一之后,“璽”字才變?yōu)榛适覍S?,因此,我們把這一時期的璽印統(tǒng)稱為“古璽”。這是“璽”稱呼的來源;“古”則是指這些璽印年代久遠,彼時的印章,基本上可以稱得上最早的、具有憑信作用的實用印章。我們之前學習過,中國的實用印章,最早可推及商代,但畢竟實物流傳不多,研究價值有限,也不足以形成為后世所摹仿的某種風格;西周王權統(tǒng)一,民風樸實,故此璽印基本也沒有流傳(或許未來會有出土物),到了春秋時期,王權分化,國家分裂為諸多的小國,璽印開始大量走向應用(因為國與國、人與人、組織與組織之間日漸信用缺失,需要璽印作為憑信),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其后又經過十數(shù)年的紛爭,至前476年進入戰(zhàn)國時期,宇內只余“戰(zhàn)國七雄”。諸國紛爭,直至前221年,二百三十多年內,七國都有自己的文字系統(tǒng),當然也都有自己的璽印系統(tǒng)(其中韓、趙、魏同源于晉,合稱“三晉”)。經王國維、李學勤、何琳儀等專家考察論證,七國文字被分為五系,如圖:這樣,就有了五系古璽,這五系各有經典樣式,各有系統(tǒng)文字,也就有了各自的印風。需要注意的是,五系戰(zhàn)國文字,并不僅存于戰(zhàn)國璽印,還存在于戰(zhàn)國簡帛、錢幣、陶器、符節(jié)、權量、兵器、銅器、石刻等各式載體,這些形式留存下來的文字,往往并不適合于入印,因為它們缺乏“印化”的過程,屬于“印外文字”,因此,往往需要對它們進行藝術再加工,但這種二次加工的過程中,很可能會采取相應的手段對筆畫進行拉直、盤曲、整合、拆分等,這都有可能使其變成另外一個字,一般愛好者很難做好這項工作。趙之謙、黃牧甫、吳昌碩他們能完成“印外文字”入印,是因為他們有深厚的古文字修養(yǎng),即便這樣,黃牧甫也是每用印外文字,都細作考證,標明字義,列出典故,他是真正的“必遵修舊文而不穿鑿”的踐行者。關于古璽的“五系”印風,我們這里不再做詳細介紹,具體可見徐暢先生編著的《古璽印圖典》,也可以見我的篆刻史文章。二、古璽創(chuàng)作查字與其他璽印創(chuàng)作流程相仿,第一件事也是查字,所不同的,查古璽印風用字,要查專門的古璽印用字字典(漢印、元朱文等則需要查其他字書,這一點,我們之前的文章做過介紹)??晒┎楣怒t用字的字典依其優(yōu)先度為序,順序如下:1、《古璽文編》。一般情況下,我們首先查羅福頤先生編的《古璽文編》(這本書絕版,買二手正版很貴,好在有電子版,可者某寶有打印版出售,巨便宜),這是一部從古璽印實物中原樣輯錄的文字匯編本。也就是說,這里面的字,都來源于古璽,非常純粹,沒有雜廁其他各類戰(zhàn)國時期文字。所欠者,這本書出版年代較早,所收資料已不是最新資料,幸運的是,吳振武先生又編輯了《<古璽文編>校訂》一書,可以將這兩本書匯總來查。這些是戰(zhàn)國璽印文字的權威資料,用它們查字,一般不會出“錯別字”問題,也就是說,不會出篆刻“字法”問題。這一點,對于投展非常重要,因為有規(guī)模的展覽,一定是有“錯別字檢查小組”來淘汰用錯字的作品。專家們看到章法刀法很突出的作品,一定會認真檢查用字,該出頭的沒出頭,該封口的沒封口……一點細微的錯誤,都有可能淘汰一件作品。2、《古璽匯編》《古璽印圖錄》(《古璽匯編》同樣絕版,與《古璽文編》相類?!豆怒t印圖錄》各平臺尚可購得)。這類書,收集的是古璽印印蛻,我們從中不僅可以查到字,同時還可以借鑒到用字的方法,配篆的方法,又可以借用其章法,但有缺點,就是檢索一字,往往耗時很多。我個人的方法,是把印蛻圖掃描下來,錄入電腦,加上釋文文字,檢字時,直接搜索,立達目標。另外還可以參照的資料還有施謝捷先生的博士論文《古璽匯考》,也是有印蛻,有釋文,都屬同類資料,既可查字,又可借鑒篆法、章法。3、《戰(zhàn)國文字編》《戰(zhàn)國古文字典》《戰(zhàn)國文字通論》。這一類字典或字書或理論專著,已經不是專門的璽印字書,而是斷代字書或專著。查這一類書,就要認真鑒別,這個字出于何處,是璽印,還是簡帛,又或者是錢幣、兵器、銅器、匋、權量等等……比如:比如這一頁里的“陳”,有很多字形,我們刻古璽,就要優(yōu)先考慮出自璽印的文字。4、明清名家的印、近現(xiàn)代名家的印、評委們的印中用字等。與前面幾項相比,這一項的查字方法,已經取法略低了些,但仍足以滿足需求,甚至在參展時,會獲得額外的好感。整理方法同上一項。對于現(xiàn)代的篆刻愛好者來說,已經有一些手機APP(如“以觀書法”)或者小程序(如“古印薈萃”)可以用于檢字,這是現(xiàn)代科技的優(yōu)勢,以上提到的圖書資料,基本上都收錄在這些程序之內,檢索異常簡便,要善于使用這些新工具。三、注意事項?1、同地域優(yōu)先。創(chuàng)作時要盡量用同系文字,用同系印式。原則上,雖然篆刻是藝術,戰(zhàn)國五系文字基本可以打通用在同一方印里,以藝術需要為標準,但當我們手頭資料足夠充分時,要盡可能用同一系文字,某系文字要盡量配以某系的相應格式,也盡量用同系文字,以保證其氣息貫通。2、同載體優(yōu)先。如果我們檢索不到需要的全部璽印文字,那么,我們可以檢索其他載體文字,但要優(yōu)先檢索石刻載體文字、金屬載體文字、簡帛等,但用字要盡量純粹,同一方印內要盡可能用同一類載體(金屬、竹子、布帛、石頭)文字。3、拆字。古璽印用字畢竟有限(后來很多漢字是在戰(zhàn)國時期發(fā)展出來的形聲字),因為現(xiàn)代漢字已達7萬多,而《古璽文編》收錄璽印文字不過2773字,很多現(xiàn)代用字,查不到本字,于是需要通過“創(chuàng)作”,組出這個字的古璽篆法,通常的辦法是通過《字源》《漢字源流字典》查該字的各組成部分,看它的造字法,是象形、會意、形聲等(一定要查古字,不要查今字寫法),然后全部查出來,拼在一起使用。但此方法是險絕之路,要謹慎使用,不到萬般無奈之時,不可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