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痼疾怪?。患词臣礊a、便溏6年,3劑而愈;長年納多、饑餓感亦愈 病例實錄畢某,女,42歲,初診日期:2013年10月8日。 主訴:便溏6年,間斷性胸悶、憋氣、左胸刺痛1年,加重3天。 現(xiàn)病史:患者自從6年前因膽結(jié)石,急性膽囊炎于首都醫(yī)科大學(xué)宣武醫(yī)院行膽囊切除術(shù)后開始出現(xiàn)每次飯后約5分鐘即腹痛腹?jié)M難忍(心下痞滿難忍),腹中腸鳴,即欲大便(患者言“即食即瀉”),大便常年不成形,甚至服用一個饅頭后也會腹中腸鳴,即欲大便,大便溏。大便常年5-6次/日,多處求醫(yī)而罔效,因此痛苦不堪。 2012年11月患者因生氣后出現(xiàn)胸悶、憋氣,左胸刺痛,于北京航空二院就診,查心臟B超:未見異常,心電圖:正常心電圖。未予明確診斷,服用復(fù)方丹參片后癥狀緩解。之后患者病情時輕時重,自服復(fù)方丹參片均能緩解。2013年9月20日患者因生氣出現(xiàn)胸悶、憋氣,左胸刺痛,張口抬肩呼吸,夜間加重,服用復(fù)方丹參片后不緩解,未服用其他藥物治療。 3天前出現(xiàn)夜間胸悶、憋氣加重,伴左胸刺痛,服用復(fù)方丹參片不緩解,今晨到我院急診,診斷“胸悶、胸痛待查”。給予丹參酮注射液治療,靜滴約20分鐘后胸悶、憋氣、左胸疼痛加重,視力模糊,手足抽搐,立即停止靜滴,后癥狀穩(wěn)定后就診于我處。 刻下癥:平素大便5-6次/日,食后5分鐘即腹痛腹?jié)M難忍、腹中腸鳴,即欲大便,常年不成形,便溏。胸悶、憋氣,有時欲張口抬肩呼吸,伴左胸陣發(fā)性刺痛,刺痛每次持續(xù)1-2s,每次發(fā)作4-5min后緩解,每日發(fā)作2-3次,以白天發(fā)作為主。口干、咽干,不欲飲水,平素時有烘熱,汗少,煩惱易怒,時欲嘆息。納多不易飽,常有饑餓感,眠差、易醒、多夢,常每2h醒1次,小便調(diào)。 查體:體形肥胖,面色黧黑,舌暗、胖大,苔膩略黃,脈沉細。 輔助檢查:冠狀動脈CTA:未見異常。 方證辨證《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說:“嘔而腸鳴,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主之?!惫P者臨床體會到半夏瀉心湯的方證是:心下痞滿(胃脘堵塞、痞悶),按之不痛,腸鳴腹瀉,嘔吐,舌紅苔白,或舌淡苔黃。本案患者癥見平素大便5-6次/日,食后5分鐘即腹痛腹?jié)M難忍(心下痞滿難忍)、腹中腸鳴,即欲大便,常年不成形,便溏。符合半夏瀉心湯的方證,故方證辨證為半夏瀉心湯證。 病機辨證《金匱要略·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并治第十一》說:“肝著,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時,但欲飲熱,旋覆花湯主之。旋覆花湯方:旋覆花三兩,蔥十四莖,新絳少許?!鼻宕~天士稱旋覆花湯為辛潤通絡(luò)法,并用旋覆花湯治療肝絡(luò)凝瘀一證,加當歸、桃仁、柏子仁。本案患者每次發(fā)作“胸悶、憋氣、左胸刺痛”(發(fā)?。┚巧鷼夂螅ǜ斡簦┱T發(fā),并且癥見左胸陣發(fā)性刺痛,刺痛每次持續(xù)1-2s,每次發(fā)作4-5min后緩解,煩惱易怒,時欲嘆息,面色黧黑,舌暗。符合肝絡(luò)凝瘀這一病機,故用葉氏旋覆花湯以疏肝活血通絡(luò)。 診斷與治療中醫(yī)診斷:痞證 郁證 半夏瀉心湯證 旋覆花湯證。 治療:方用半夏瀉心湯合旋覆花湯。 清半夏15g,黃連15g,黃芩15g,干姜25g,生甘草20g,大棗20g,黨參30g,旋覆花45g(包煎),茜草12g,薤白12g,柏子仁12g,當歸12g,桃仁10g,郁金12g。 水煎服,日1劑,分2次早晚服用。3劑。 二診:(2013年10月11日)患者驚訝并高興的告訴筆者,其多年的便溏、即食即瀉癥狀痊愈,大便1日2次,成形,無食后欲大便,常年饑餓感亦消失?;颊咴V左胸部刺痛已愈,胸悶、憋氣明顯減輕,偶有胸骨后不適,無口干、咽干。煩惱易怒好轉(zhuǎn),無嘆息,活動后偶有烘熱。睡眠好轉(zhuǎn),夜尿0次。 治療:繼續(xù)服用原方4劑,患者癥狀完全消失,現(xiàn)大便2次/日,納眠可。 按語(一)關(guān)于療效:本案患者罹患“即食即瀉、便溏6年”,真可謂是痼疾、怪病,筆者初診時頗為困惑,沒有太大的把握能治好。沒想到運用經(jīng)方(半夏瀉心湯合旋覆花湯)竟3劑而愈,筆者再次感到了經(jīng)方的神奇療效!跟隨筆者實習(xí)的七年制研究生唐某、本院轉(zhuǎn)科醫(yī)生燕某亦目睹該患者的整個治療過程,亦以為驚訝! (二)千古奇方——半夏瀉心湯:《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說:“嘔而腸鳴,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主之。半夏瀉心湯方:半夏半升,洗,黃芩、干姜、人參各三兩,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甘草三兩,炙。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下第七》說:“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鼻宕鷧侵t的《醫(yī)宗金鑒》說:“嘔而腸鳴,腸虛有寒也;嘔而心下痞,胃實而熱也;并見,乃下寒上熱,腸虛胃實之病也,故主以半夏瀉心湯。用參、草、大棗以補中氣,半夏以降客逆,而干姜以勝中寒,芩、連以瀉結(jié)熱也。”筆者稱半夏瀉心湯為千古奇方一點不為過,因為半夏瀉心湯在臨床上被廣泛用于治療消化性潰瘍、急慢性胃腸炎、膽囊切除術(shù)后腹瀉等,只要方證相應(yīng),常常能取得奇效!筆者臨床體會到半夏瀉心湯的方證是:心下痞滿(胃脘堵塞、痞悶),按之不痛,腸鳴下利,嘔吐,舌紅苔白,或舌淡苔黃。 方證總結(jié)?半夏瀉心湯的方證是:心下痞滿(胃脘堵塞、痞悶),按之不痛,腸鳴腹瀉,嘔吐,舌紅苔白,或舌淡苔黃。 醫(yī)案來源:《何慶勇經(jīng)方治療疑難危重癥實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