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弓。 ⑵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⑶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娥眉馬前死。 ⑷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個老母豬,不抬頭! ⑸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⑹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⑺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⑻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 ⑼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 參考答案:⑴比喻;⑵比擬;⑶借代;⑷反復、夸張;⑸對偶;⑹排比;⑺反復;⑻設問;⑼反問。 1.比喻:打比方 ⑴概念: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彼此有相似點,便用一事物來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種修辭手法。 ⑵條件:甲和乙必須不同類;必須有相似點。 ⑶作用:具體、形象、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利于表達情感等。 ⑷種類:明喻、暗喻、借喻、博喻、通感。 這里介紹一下博喻和通感。 博喻:連續(xù)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比喻,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相似點對同一本體進行描述。 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通感:描述客觀事物時,用形象的語言將聽覺、嗅覺、味覺等不同感覺相互溝通、交錯起來寫。 如: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2.比擬:變個臉 ⑴概念:比擬是把甲事物模擬作乙事物來寫的一種修辭手法。 ⑵分類:比擬有擬人和擬物兩種。 ①擬人是把物當人寫,使物具有人的動作行為、思想感情的一種比擬。 ②擬物是賦予人以物的特性,把人當物來描述,或把甲物當乙物來描述的一種比擬。 ⑶作用:比擬能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和形象性,使讀者不僅對所表達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而且能夠感受到作者對事物的強烈感情,從而引起共鳴。 【課中小練】下面幾組句子,有的比擬恰當,有的比擬不恰當。請加以分析: ⑴校園真美,花兒笑,草兒鬧,柳條在擁抱。 ⑵眼前是瀑布嘶鳴,身后是張牙舞爪的敵人,他已經陷入絕地。 ⑶雨跳著歡樂的舞蹈,一下就是幾天,真悶死人。 3.借代:做代表 ⑴概念:借代是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的一種修辭手法。即不直接說出要說的某人或某事物的本來名稱,而是借用和它密切相關的名稱來代替。用來代替的事物叫借體,被代替的事物叫本體。 ⑵作用: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梢砸寺?lián)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⑶注意:使用借代時,借體的指代性必須明確,感情傾向要與語境相合。如以“諸葛亮”作借體,常用來代指正面人物,而以“三只手”作借體,常用來代指反面人物。 4.夸張:說大話 ⑴概念:夸張是為了達到某種表達效果,故意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擴大、縮小或超前描述的一種修辭手法。 ⑵種類:①擴大夸張,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快多高長強……)處說,如:“他的心比天大,比海寬?!?/span> ②縮小夸張,故意與一般事物往?。侔倘酢┨幷f,如:“他的心只有針眼那么大?!?/span> ③超前夸張,在兩件事之間,故意把后出現的事說成是先出現的,或是同時出現的。如:“我雇好車,進了城,還清清楚楚地聽見:'茶房!’”“和他喝什么酒?他酒杯沒碰到嘴唇,臉就紅了!” ⑶作用: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lián)想,以創(chuàng)造意境;表明態(tài)度,語言生動等。 5.對偶:比翼齊飛,共結連理 ⑴概念:對偶是用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意思的一種修辭手法。 ⑵類別:①按內容分,可分為正對、反對、串對。分別舉一個例子: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 ②按形式分,可分為工對和寬對。工對就是字數、詞性、結構、平仄、用字等均按對仗要求。例如: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寬對,就是基本符合對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寬松一點。如“天王蓋地虎,寶塔鎮(zhèn)河妖”。 ⑶作用:形式整齊,結構對稱,有一種均衡的美感;詞句凝聚概括,富有表現力;節(jié)奏鮮明,音韻和諧,讀來朗朗上口,便于傳誦記憶。 6.排比: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⑴概念:排比是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來加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的一種修辭手法。 ⑵分類:①詞語排比:上了中學開始住校,吃喝拉撒睡都在學校。 ②短語排比:校園里,小路旁、草叢中甚至墻頭上,到處都有花。 ③句子排比:這些花,有一枝獨秀的,也有三五一群的,還有密密地簇在一起的。 ④復句排比:戴鎮(zhèn)長喜歡發(fā)表演講,懷寶就暗示鎮(zhèn)上的中學校長多請戴鎮(zhèn)長去給學生們講話;戴鎮(zhèn)長喜歡讀史書,懷寶就去鎮(zhèn)上早先的幾個富戶家搜羅古書;戴鎮(zhèn)長喜歡讓自己的講話家喻戶曉,懷寶就常用粉筆把自己記錄下的鎮(zhèn)長講話抄在鎮(zhèn)政府門前的黑板上。 ⑶作用:內容集中,增強氣勢;敘事透辟,條分縷析;節(jié)奏鮮明,長于抒情。 7.反復:千言萬語,一個聲音 ⑴概念:反復是指為了強調某種意思、突出某種情感,特意重復使用某些詞語、句式或者段落等。 ⑵種類:①接連反復。如: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②間隔反復。如李白《蜀道難》中“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在原詩的開頭、中間和結尾分別出現,就是間隔反復。 ⑶作用:充分表達思想,強化情感抒發(fā),增強文章氣勢。 如“蜀道難”三句,通過反復詠嘆,既充分表達了“蜀道難行”的意思,又有回環(huán)起伏的音韻效果,還增強了抒情效果,強化了勸誡的主旨。 8.設問:自問自答 ⑴概念:設問是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緊接著說出自己的看法(有時不說出看法)的一種修辭手法。 ⑵種類:①一問一答式,如: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你這土地愛得深沉。②幾問一答式,如:兩個孩子為什么這么皮?為什么不聽你話?為什么什么事都不會?因為你們太寵孩子了! ⑶作用:引起讀者注意,啟發(fā)讀者思考;有助于層次分明,結構緊湊;可以更好地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 9.反問:無疑而問 ⑴概念:反問是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以加重語氣的一種修辭手法。也叫反詰。 ⑵種類:①用肯定句表達否定的內容。如:太陽會從西邊出來嗎?(太陽不會從西邊出來,只能從東邊出來)②用否定句表達肯定的內容。如:誰能不勞而獲呢?(不勞就沒有收獲,即要想收獲,必須勞動) ⑶作用:加強語氣,發(fā)人深??;激發(fā)讀者的感情,加深讀者的印象;增強文章的氣勢和說服力。 【補充】追加兩種常見修辭手法,算作10、11吧。 10.反語:運用與本義相反的詞語來表達此義,卻含有否定、諷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種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修辭手法。如:①總之,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②幾個女人有點兒失望,也有些傷心,各人在心里罵著自己的狠心賊。 11.雙關:利用詞語同音或多義等條件,有意使一個語句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同時兼有兩種意思,表面上說的是甲義,實際上指的是乙義。如:①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②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 四、難點提示 以上介紹了九種常見的修辭手法,接下來區(qū)分一下易混淆的幾種修辭手法。 1.比擬與比喻 ①比擬是仿照擬體的特征擬寫本體,重在“擬”;比喻是用喻體比方本體,重在“喻”。 ②比擬的本體和擬體彼此交融,本體必須出現,擬體一般不出現,而喻體必須出現。 ③詞性上有差異:判斷比喻重點看名詞,判斷比擬重點看動詞和形容詞。 例:東西長安街成了喧囂的黃河,它在歲月里奔騰,它又溫情脈脈地展露歡顏。 2.借喻和借代 ⑴借喻重在打比方,可換成明喻;借代重在指稱,不能換成明喻。 ⑵借喻的本體和喻體之間取相似性,借代的本體和代體之間取相關性。 如:①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②頂梁柱突然倒了,母子倆頓時陷入了困境。③建議你假期里多讀魯迅,少玩王者榮耀。 3.夸張和事實 如:①他是海量,我從來沒有見他喝醉過。②他能喝二三斤白酒。③李白斗酒詩百篇。④武松借著酒勁,敢和老虎斗。 4.對偶和排比 ⑴從語言單位的數量看,排比是三項或三項以上的連說,而對偶則是兩項的對說。 ⑵排比不限字數,句式大體相似即可;對偶不僅要求兩兩字數相等,還要求結構一致。 ⑶排比中常含有反復出現的詞語,對偶中則力求避免相同字詞反復出現。 ⑷從音韻效果看,排比不要求平仄協(xié)調,而對偶則以平仄對仗為佳。 如:①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②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5.設問和反問 ⑴形式:設問是先問再回答;反問是只問不答,但問題的答案卻在句子之中,在表達時常常用“難道”“豈能”等詞語領起句子。 ⑵意思:反問要“反”著說,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⑶作用:設問主要是提出問題,自己回答,引人注意,啟人思考;反問是答在問中,主要是加強語氣,用確定的語氣表明自己的思想或觀點。 【課中小練】區(qū)分下列句子是設問還是反問: ①誰道人生再無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②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難道可以否認在物質文明高度發(fā)達的現代社會就不需要學習雷鋒精神了嗎? ④你還不能準確區(qū)分“設問”和“反問”嗎?這道題怎么能錯呢?——噢,不好意思,剛才看錯了答案。 ⑤為什么有人很努力成績卻進步緩慢?因為他們沒有遵循思維的規(guī)律和掌握學習的方法,或者說他們是用眼用手在學,而不是用腦用心在學。 【參考答案】前四句是反問,第五句是設問。 6.反復與排比 ⑴側重不同:反復強調語氣,加強情感;排比使行文有節(jié)奏感,朗朗上口,增強文章氣勢。 ⑵寫法不同:反復是有意讓一個句子或詞語重復出現;排比是把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相關、語氣一致的詞語成串排列。 ⑶數量不同:反復是相同的詞語或句子出現兩次即可;排比則要求詞語或句子必須有三個或三個以上。 如:①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②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③狂風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沒它,嚴寒凍不死它,干旱旱不壞它。 五、鞏固訓練 1.(2024全國甲卷)下列句子中畫線的詞語與文中畫線的“蒼翠”,所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文中語句:博斯騰湖碧水連天,賽里木湖晶瑩澄澈,艾比湖“鹽”裝素裹,天池靜臥在蒼翠環(huán)繞之中…… A.煙花向上空沖去,下落時便灑散著滿天花雨。 B.魯迅先生穿著樸素的長衫,從容地坐在西裝領帶們旁邊。 C.夏天的雨是熱情洋溢的,喜歡不打招呼就前來拜訪。 D.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解析:本題答案是B。原句中“蒼翠”指的是綠色的樹木,用顏色代樹木,是以特征代本體;B項中“西裝領帶們”指的是穿西裝打領帶的人,用衣著代人物,也是以特征代本體。 A項中將煙花綻放后散落的碎屑比作“花雨”,是比喻;C項中“熱情洋溢”“喜歡”“不打招呼”“拜訪”賦予夏天的雨人的情態(tài),是擬人;D項中“清香”是嗅覺,“渺茫的歌聲”是聽覺,將嗅覺和聽覺兩種感覺互通,是通感。 2.(原創(chuàng)題)下面一段話中運用了幾種修辭手法? 3.(原創(chuàng)題)仿照下面的示例,寫一段話,用上三種不同的修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