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就像在血管中游蕩的幽靈,一旦阻塞血管,便會導致血液運輸系統癱瘓,產生致命后果。 中國工程院的三位院士——王隴德、阮長耿和王辰共同呼吁:“血栓是隱蔽殺手,每個人都應增強防栓意識?!?/strong> 無論是哪個部位的血管堵塞,背后都有一個共同的“兇手”——血栓。與血栓相關的疾病,如心肌梗死、腦梗塞和下肢血管病,都是血栓對人體造成的嚴重傷害。 99%的血栓沒有任何征兆! 令人震驚的是,99%的血栓在形成時沒有任何明顯癥狀。即使在醫(yī)院進行常規(guī)檢查時,所有指標正常,也可能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心腦血管事件。 血栓性疾病包括動脈血栓和靜脈血栓。動脈血栓相對常見,是心梗和腦梗的根源。盡管出血性卒中有所下降,但冠心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仍在快速上升,特別是心肌梗死。而靜脈血栓則被稱為“隱形殺手”,因為大多數靜脈血栓沒有任何癥狀。 動脈血栓:心梗與腦梗的根源 動脈血栓是心梗和腦梗的主要原因。盡管出血性卒中的發(fā)生有所減少,但冠心病依然高發(fā),尤其是心肌梗死,其致殘率和死亡率均很高。 靜脈血栓:無聲的威脅 靜脈血栓被認為是第三大心血管殺手,但公眾對此知之甚少。靜脈血栓形成主要有3大因素:血流緩慢、靜脈壁損傷和高凝狀態(tài)。 高危人群包括靜脈曲張患者、高糖高壓患者、長期久坐或久站的人群及孕婦等。發(fā)生靜脈血栓后,輕者可能出現靜脈發(fā)紅、腫脹、硬結及痙攣性疼痛等癥狀;重者可發(fā)展為深靜脈炎,導致患肢出現褐色紅斑、紫暗紅腫脹、潰爛及劇烈疼痛,甚至可能面臨截肢風險。 留意血栓的4個信號 為了有效預防血栓,關注身體發(fā)出的以下信號至關重要: 信號1:暈眩 如果在平時休息時突然感到眩暈,失去平衡和協調能力,甚至出現昏厥現象,這可能是腦血栓的常見前兆。如果這種情況頻繁發(fā)生,應盡早就醫(yī)。 信號2:麻木 血栓形成時,由于供血不足,四肢可能會出現麻木和疼痛的感覺。因此,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突然感到腿部疼痛、壓迫感或下肢麻木等癥狀,一定要保持警惕。 信號3:跛行 隨著血管堵塞加重,可能會出現間歇性跛行的情況。比如在行走幾百米后,腿部會感到酸痛,需要停下來休息才能緩解。這是因為血栓導致供血不足,從而引起肌肉酸痛。 如果忽視這些癥狀,病情可能進一步惡化,導致下肢嚴重缺血,皮膚溫度下降,足背及脛后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即使在休息時下肢也會感到疼痛。進一步發(fā)展可能導致肢體潰瘍、難以愈合的傷口,甚至組織壞死。 信號4:腫脹 當靜脈中形成血栓并阻礙血液回流至心臟時,壓力會導致液體滲透到腿部組織。最明顯的癥狀就是突然出現單側腿部腫脹,通常發(fā)生在膝蓋以下區(qū)域。 如果感到小腿腫脹但不確定,可以使用卷尺進行測量比對。通過關注這些信號,我們可以更早地識別潛在的血栓風險,從而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記住一個字,血栓不上身! 實際上,靜脈血栓是完全可以預防和控制的。要遠離靜脈血栓,“動”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 1. 長期久坐不動:血栓的誘因 長時間坐著超過90分鐘,會導致膝部血液流動減少50%,從而顯著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建議每小時使用電腦后休息片刻,起身走動,活動筋骨。改掉“久坐不動”的習慣,是預防血栓的重要方法。 2. 走路:全身動起來防血栓 走路有助于保持有氧代謝、增強心肺功能,并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防止血脂在血管壁堆積,從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風險。 走路防血栓的“三五七”原則: “三”:每天步行3000米以上,并保證至少30分鐘,運動應有恒有度,避免過于激烈。 “五”:每周至少運動5次。 “六”:運動后心率加上年齡應等于170。例如,50歲的人運動后心率應達到120次(身體極好者可達190次;身體較差者不超過150次,根據自身情況調整)。 除了運動,還需注意以下4點 1. 常吃“天然阿司匹林” 2. 穩(wěn)定血壓 高血壓患者是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越早控制血壓,就能更好地保護血管,預防心、腦、腎損害。 3. 戒煙 長期吸煙會對身體造成嚴重影響,煙草不僅會損害心肺功能,還會增加全身各處的血流阻力,導致嚴重后果。 4. 緩解壓力 加班和熬夜會導致壓力增加,這可能使動脈出現急性堵塞,甚至引發(fā)心肌梗死。希望大家能夠正確認識血栓,及時就醫(yī)治療,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
來自: 春天書屋 > 《運動-按摩-揉腹-拍打-站樁-抖動-踮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