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蕙《璇璣圖》不僅是詩歌與手工技藝的結合,更是對中國文字復雜性和多義性的深刻探索。雖然事出傳奇,但巧奪天工的序列文字組合,每首詩的語句節(jié)奏對仗都能達到工整,韻律足夠和諧,表達意真情切,遠超后世才子佳人模仿的“回文詩”。翟永明重估《璇璣圖》價值時,正值數(shù)字化時代方興未艾之際,傳統(tǒng)文字可能面臨到的沖擊與變革,都促使她在重讀《璇璣圖》時被激發(fā)出來的構思和設計,體現(xiàn)在當代藝術作品的呈現(xiàn)中。 重讀《璇璣圖》,是因為朋友要與我共同策劃一個與織布機有關的藝術作品,當時我不假思索地說出了少年時代有過極深印象的回文錦。當時的想法是,要用一種非傳統(tǒng)的、有當代意識的藝術形式來表現(xiàn)《璇璣圖》,制作一個與當代技術有關的作品。為此,我重讀了這個被稱為千古絕唱的作品,結果發(fā)現(xiàn)了與以前閱讀所不同的心得。我從中讀到幾個關鍵詞:回文、閨怨、爭寵、織錦、工藝、絕唱。由這一些特殊的關鍵詞再衍生出一些敘述形式的變體,它們就變成了有關《璇璣圖》的新視點。其中較為隱蔽的部分是:一個“千古絕唱”的作品在文學史和民間傳說中的具體處境是不同的,作為個人的蘇蕙,她成功了:“千詩織就回文錦,如此陽臺暮雨何?”(黃庭堅詩)以色伎取勝的趙陽臺輸給了錦思繡心的蘇若蘭;另一方面,作為文學作品的《璇璣圖》,其非凡價值與藝術性質,卻都成為了她爭寵成功的伴隨物。沒有太多的人去關注這一區(qū)別,也沒有太多的人去關心蘇若蘭織回文詩的初衷、織錦過程中對詩的思考,包括對詩體的形式、對中國文字的思考?!惰^圖》最成功的是一個傳奇事件而非文學事件。在今天,當我重讀《璇璣圖》時感覺到:無論怎樣去研究,都會覺得從歷史、從詩人個體、從一首被稱為“絕唱”的獨立作品去解讀,我們對《璇璣圖》的認識都是不夠的。 蘇蕙,字若蘭。約生于秦王苻堅永興元年。相傳若蘭兒時聰穎過人,是個神童。四歲作詩,九歲便學會了織錦。據(jù)《晉書·列女傳》稱:“竇滔妻蘇氏,善屬文……滔,堅時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蘇氏思之,織錦為回文旋圖詩以贈滔,宛轉循環(huán)以讀之,詞甚凄惋?!迸c《晉書》的記載相比,武則天在《蘇氏織綿回文記》中記述的故事情節(jié)更加完整,增加了許多細節(jié)。據(jù)稱,蘇若蘭“性近于急,頗傷妒嫉”,竇滔在別宅置寵姬趙陽臺,妙善歌舞。蘇若蘭得知后,對趙陽臺痛加捶辱。“滔遂攜陽臺之任,斷其音問。蘇氏悔恨自傷,因織錦回文?!备]滔見到回文錦后,“感其妙絕”,于是將趙陽臺遣返關中,然后禮迎若蘭,兩人和好如初。這個故事越傳越奇,附加的細節(jié)越來越多,增添了趙陽臺這個人物,使之成為三角戀的典故。我們先來看這種箴戒勸夫的方式,可說是古代所有怨婦或準怨婦欲使其丈夫覆水重收所選的最佳策略。用現(xiàn)代人的眼光看,說明在古代,雖“女子無才便是德”,但若女子有才,至少也可以恃才撒嬌,恃才傲情,恃才向作為玩物的女性身份挑戰(zhàn)。同時,以一種自愛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也著重強調女性自身的價值。經(jīng)驗來自女人的本能:她因此奪回了自己的地位。這個大團圓的結局也助長了《璇璣圖》的廣為流傳。據(jù)武則天序中所記,蘇蕙還著有文詞五千余言,但經(jīng)隋末戰(zhàn)亂,全部散落,無存于世。蘇若蘭的故鄉(xiāng)扶風還有織錦巷、繚綾坑,據(jù)傳是蘇蕙織錦時洗錦的地方。看來,在民間,以一個工藝美術者和怨婦的身份流傳于世,使她的詩人身份、藝術家身份被削減了。當然,回文錦最初就是以圖畫的形式在民間流傳的。原圖分別用粉紅、綠、白、青、黃五種加以區(qū)別。原詩共八百四十字,縱橫各二十九字。方陣縱、橫、斜、交互、正、反讀或退一字、選一字讀均可成詩,詩有三、四、五、六、七言不等,不同顏色也有不同讀法。比如下面這首:傷慘懷慕增憂心,堂空惟思詠和音。藏摧悲聲發(fā)曲秦,商弦激楚流清琴。 這首詩正讀、反讀皆成詩句,詩中描述獨坐斯人,寂寞撫琴,琴聲嗚咽如泉,心思激越如風。既有傷懷之意,又有弦外之音。讓遠方之人聞之驚心。又比如:這首可回讀的五言詩,用歲寒后凋的松柏作譬喻,吐露了她對丈夫矢志不移的感情和對歲月流逝的認知;倒轉來讀,則可視為對自己內心的一種堅定的陳述與認同,并且想象遠方的人也同樣地激揚堅韌。 起宗道人所分圖之一 《璇璣圖》的八百四十一個字,豈止八百四十一種讀法。武則天說圖內詩“縱橫反復,皆成章句”。明起宗道人將《璇璣圖》按顏色分列七圖,再按圖分詩讀出三千七百五十二首;康氏兄弟從第三圖內增設一圖,又讀出四千二百零六首,共計三、四、五、六、七言詩七千九百五十八首。《詩藪》外編卷四亦云:“蘇若蘭璇璣詩,宛轉反復,相生不窮,古今詫為絕唱?!薄惰^圖》第一次把詩從分行的線性敘述,變成了一個平面、一個正方體的多重敘述詩體。此外,它深情、玄妙,既要讓丈夫回心轉意,又要兼顧文學的品質,同時還深藏一個魔方式的變幻莫測的語言形式;其中隱藏的千回百轉的意韻,不是隨便一兩篇文章能夠闡明的。只有自己去會心嚼味,方能漸入佳境。要知道,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首不同闡釋的“璇璣”詩。按照中國現(xiàn)在最時髦的說法,它實在是一部穿越時空的奇幻作品。歷代不少才士紛紛模仿《璇璣圖》創(chuàng)作詩歌,但最終除了做出一些簡單的“回文詩”外,無人突破蘇蕙的天才構想。于是有人指責璇璣圖“遷就成句,殊多勉強”,或僅僅將它視為一種形式的東西。但這樣巧奪天工的序列文字組合,本身就自成一個作品,其智慧已具有超越文學的獨立性。何況圖中每首詩的語句節(jié)奏,對仗都能達到工整,韻律足夠和諧,表達上也意真情切。回文詩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研究《璇璣圖》者更多。但以武則天記敘最為詳細,影響最大。武則天當權執(zhí)政后,于“聽政之暇,留心墳典,散帙之次,偶見斯圖,因述若蘭之才,復美連波之悔過”,于是撰有《蘇氏織綿回文記》。對《璇璣圖》的具體解讀則以清時《鏡花緣》最細致。《鏡花緣》中所論及的《璇璣圖》,是文學史上對其文學價值最為肯定和推崇的,且作者李汝珍假借書中才女史幽探、哀萃芳之手,將《璇璣圖》中的詩做了非常詳盡的解讀,讓后人考據(jù)《璇璣圖》時受益匪淺;也使世人對其中詩句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書中才女唐小山道:“蘇氏……以精意聚于八百言中,上陳天道,下悉人情,中稽物理,旁引廣譬,興寄超遠,此等奇巧,真為千古絕唱,今得太后制序,已可流傳不朽?!睍杏纸杼泼糁谡務摯藞D對武則天的影響。唐敏道:“太后自見此圖,十分喜愛。……因存這個愛才念頭,日與延臣酌議,欲今天下才女俱赴廷試,以文之高下,定以等第,賜與才女匾額,準其父母冠帶榮身。不獨鼓勵人才,為天下有才之女增許多光耀,亦是千秋佳話。因諭部臣議定條款,即于前次所頒覃恩十二條之外,續(xù)添考才女恩昭一條。”在《鏡花緣》中,武則天感念蘇蕙之才,于是續(xù)添女科。這是作為女皇帝的她,對才女的另眼相看。事實上,婦女在歷史中,由于其地位限制,根本上無法與男性享受同樣的權利——博取功名、參與時政、成為國家棟梁。只有在《鏡花緣》這樣具有女性烏托邦性質的幻想小說中,女性才有可能在一個超現(xiàn)實的語境中,過把“科舉”癮。有人作詩曰:“聰明男子做公卿,女子聰明不出身。若許裙釵應科舉,女兒那見遜公卿?!钡F(xiàn)實卻是,女人在幾千年的歷史過程中,其實是沒有機會博取功名、建功立業(yè)的。所以才女魚玄機登樓看到新科及第進士的題名時,寫下如此感慨萬千的句子:“自恨羅衣掩詩句,舉頭空羨榜中名?!笔聦嵣?,武則天因為自身的性別身份,因而才對女性潛質青眼相加。而在歷朝歷代,“女子無才便是德”這樣的社會價值觀一直籠罩著女性。(清)改琦《元機詩意圖》,描繪了唐朝女詩人魚玄機倚坐展卷的樣子(來源:dpm.org.cn)《璇璣圖》雖然其詩其義難以為人所解,相關的故事卻像歷史上那些才子佳人的傳說一樣膾炙人口。故事和傳奇過分強調蘇蕙的家庭糾葛和兒女私情,使得其人其文都成為“閨怨”的象征,被文學作品時時引用。武則天曾指出:“錦字回文,盛見傳寫,是近代閨怨之宗。”數(shù)不勝數(shù)的詩人運用這個典故表述閨怨。璇璣回文詩的“閨怨”形象幾乎就蓋棺論定了,其中的文學和藝術價值似乎也被局限了。竇鞏《從軍別家》一詩最為說明問題癥結:“自笑儒生著戰(zhàn)袍,書齋壁上掛弓刀。如今便是征人婦,好織回文寄竇滔。”從中可以看出一種話語視角:男裝從戎也罷,女工回文也罷,都是女性身份的一個表演。在男性對女性的期待目光中,它們都類似“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這樣的一種可愛。 江南鄉(xiāng)村流傳之詩巾,是仿《璇璣圖》之意創(chuàng)作 《璇璣圖》在中國正統(tǒng)文學史上的地位始終是非常可疑的。究其原因,《璇璣圖》一直被正統(tǒng)的文學史認為:一、其回文形式帶有文字游戲性質,不夠主流、不夠莊重,不屬于宏大敘事的題材。其文學價值也被局限在感化其夫回心轉意這樣的箴勸詩上了。二、《璇璣圖》其織詩于錦的方法,更接近民間工藝,而非文學形式??椩娪阱\,與研墨題書相比,更帶有閨閣氣、私密性、女工織作樣式。在那個時代,也意味著民間、通俗的口味。二者都是不登正統(tǒng)大雅之堂、流于市井之形式,這是不為上層社會所推崇的。最早的《晉代才女書》將它置于“織作”一部,實際上也相當忽略其文學價值。蘇蕙織字成錦的技藝,對研究紡織史、服裝史都有特殊意義——她第一次嘗試將詩歌、詩歌形式與手工技藝結合在一起。《璇璣圖》將八百多字織在小到八寸見方的錦上,而且“點畫無缺”、“五采相宜”,論其技藝,在當時確實是一個了不起的創(chuàng)舉。但更重要的是,她在觀念和意識上,嘗試將中國文字中最復雜的部分、最復雜的意義,用一種最復雜的方式充分表達出來。由于只重個人表達,所以她在題材和表達方式上不囿于正統(tǒng),而是隨心所欲,無拘無束。如果我們從后現(xiàn)代藝術史的角度來看,《璇璣圖》有著超前的前衛(wèi)意識,本身就是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行為藝術。可以說,她是將高尚藝術和通俗藝術合為一體的最早的實踐者。相對于現(xiàn)代美術史中美國女藝術家朱迪·芝加哥集刺繡、圖畫、陶藝于一體的杰作《晚宴》,蘇蕙的《璇璣圖》早了若干個世紀。在那個正統(tǒng)文學觀占主導的時代,《璇璣圖》的確超出常規(guī)而不被主流文學納入其固有系統(tǒng)。朱迪·芝加哥的作品《晚宴》,向歷史上39位杰出女性致敬,是20世紀70年代女性主義藝術的集大成之作(來源:Brooklyn Museum)《晚宴》利用女性工藝藝術挑戰(zhàn)現(xiàn)代藝術的既定美學價值,由此改變了女性藝術在世界范圍內的傳統(tǒng)格局?!惰^圖》不以主流文學的既定表達為準,而是全力去尋找一種新的可能性,體現(xiàn)的是東方女性的智慧和內斂。在當代藝術中,有許多藝術家將文字作為材料,他們的作品將中國文字的結構與外形表現(xiàn)為一種抽象的視覺藝術,而文字的意義卻被去除、消解、重置。從這一角度去審視《璇璣圖》,它則在另一個極端上,依靠漢字的特殊性,重新編碼、設置漢字與漢字之間的識讀和序列關系,探求和證實了中國文字可能衍生的無窮意義。圍繞文字這樣一種質材,從古到今的藝術家都在尋找它的邊界。也許沒有任何一種文字能夠像中國文字那樣自體變異、相克相生。任何拼音文字都難以承載如此復雜、多變的語義。在今天,電腦輸入方式正在改變中國文字的命運。按鍵輸入、拼音輸入、語音輸入以及更多的輸入方式,是否正在改變中國文字的 DNA?這是一個重大的問題。一九九九年當我開始用電腦寫作時,歐陽江河曾說:這下糟了,我再也找不到她信中那種由錯誤構成的美了?!傅氖俏依鲜前阎褡诸^的字寫成草字頭——并說:往后這種“芳草萋萋”的錯誤再也不會有了。但是他并沒完全說對。漢語言在近百年來經(jīng)歷了前所未有的嬗變,從繁體字一路簡化至今天,五筆輸入方式的紀律性肯定改變了類似于我過去那種“芳草萋萋”的字形上的錯誤,但全拼輸入產(chǎn)生的卻是快速聊天時那種將錯就錯的錯語言。網(wǎng)絡的“敲擊”力量已在更新著文字的外延,據(jù)稱網(wǎng)上流行著后現(xiàn)代語言,就是那種“說的人不懂,聽的人也不懂”的文字。網(wǎng)絡上出現(xiàn)和還將不斷出現(xiàn)的新語言,是全球化時代、網(wǎng)絡時代的產(chǎn)物。獨立發(fā)展、形體構造都與眾不同的漢字文化會否受到新產(chǎn)生的字體和語言的沖擊和破壞?看起來像《璇璣圖》這樣的古代文字游戲和當代藝術中的文字游戲,從兩個通向極點的方向出發(fā),都可以重估和發(fā)展?jié)h字未被開采的資源。這樣的變化是要繼續(xù)保持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延續(xù),傳承漢字語言的基因?還是打亂、拆散、重組漢字語言?其終級目標是窮盡漢字可能寬廣到無限的能力?還是最終將漢字象形表意的功能無情拋棄?若干年后見分曉。回到與朋友一起策劃的《璇璣圖》方案,按我的想法,在今天高科技的時代,它豈止上千種解讀方式?借助電腦編程、多媒體制作、各種文字輸入方式,恐怕真的能夠讓《璇璣圖》循環(huán)往復、生生不息。如果能有一個電子觸摸屏,也許每個人還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趣味、自己對詩歌的理解,任意地去分句列式、肆意組合,其結果將會給每一個參與者提供無盡的思緒和游戲文字的快樂。這樣盈千累萬的過程甚至可以產(chǎn)生一個智力電子游戲??上У氖?,由于各種技術原因,這些想法都未能實現(xiàn),最終只會做成一個大型的裝置作品。而《璇璣圖》的內容,其中活躍千年、深植于八百四十一個文字中的天機玄語,仍然留在圖上、紙上。所有我在重讀《璇璣圖》時被激發(fā)出來的構思和設計,都只能成為今人對古人的一脈遙想。在當代,微觀的個人視點和宏觀的宇宙視點、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性別和去性別化這樣的一些概念,已不再是文學和藝術作品高低優(yōu)劣之判斷。現(xiàn)代藝術倡導的是一種新的打破常規(guī)、反對成熟、不成系統(tǒng)的表達方式。所以,蘇蕙的《璇璣圖》放在今天來看,是帶有文學性質的可視藝術,和帶有視覺效果的文學作品。通過其“庸常表現(xiàn)”的織錦方式(正統(tǒng)文學和正統(tǒng)書畫所不屑的表現(xiàn)),蘇蕙表達了一種獨特的女性創(chuàng)作想象。這樣一種創(chuàng)作想象來自女性情感和女性智慧,也來自女性自身觀察和感悟世界的視點。是與男性主流創(chuàng)作完全不同的一種審美體系。從古至今,《璇璣圖》都會是獨立于文學史之外的一個文學事件。是一個歷久彌新的個人獨白,也是歷史概念中一個游移出來的片斷。從高雅文學、大眾文學、社會學和女性主義等多個方面入手去讀它,都可以解讀出不同層面的內容。如果不是從一種非文學、非歷史、非標準的角度出發(fā),那就很難領悟這樣一部作品的精神實質和玄妙形式。“徘徊宛轉,自為語言;非我佳人,實則難解?!碧K蕙本人在千年前就認識到了這一點。當時和現(xiàn)在,包括以后,《璇璣圖》都并不在意別人的評判和解釋,它有自己的軌道和經(jīng)緯。雖經(jīng)千載而自在運行;雖有大氣層遮蔽,有時會看不清楚,但歲月遞增,自然變遷,大氣層會日益稀薄,璇璣卻比以往任何時候更璀璨奪目。 ?文章版權由《讀書》雜志所有 轉載授權請聯(lián)系后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