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貝枇杷膏,也許很多人都喝過它,和味苦或者味道怪的其他成藥不同,川貝枇杷膏味道甜滋滋的很是受人歡迎。只看名字不多想的話,結合著甜甜的味道,恐怕有一部分人會下意識認為川貝枇杷膏里用的是枇杷。 但是,在此要向大家說明喔,川貝枇杷膏里可用的不是枇杷,而是治肺熱咳嗽頗為出色的枇杷葉。目前市面上的枇杷制劑,大多都是以枇杷葉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如枇杷膏、枇杷露、枇杷沖劑等。 枇杷葉藥用最廣 枇杷葉因形似琵琶而有“枇杷”之名,始載于距今約1500年的《名醫(yī)別錄》,謂其:“主治卒啘不止,下氣。” 《本草綱目》記載:“枇杷葉氣薄味厚,陽中之陰。治肺胃之病,大部取其下氣之功耳。氣下則降痰順,而逆者不逆,嘔者不嘔,渴者不渴,咳者不咳矣?!?/p> 《滇南本草》記載枇杷葉:“入肺,止咳嗽,止喘促,消痰。久咳,喉中如曳鋸之聲。肺有頑痰,結在肺中,痰絲隨風氣升降,故有吼喘之聲。枇杷葉入肺,能斬斷頑痰絲,消散吼喘止氣促。” 枇杷葉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枇杷的干燥葉。全年均可采收,曬干,刷去毛,切絲生用或蜜炙用。一般止咳宜炙用,止嘔宜生用,所以,在調理咳喘時,以蜜炙枇杷葉為首選,以葉大、不破碎者為佳。 【分布】枇杷葉在我國分布廣泛,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四川、云南等地較為常見。 【性狀】枇杷葉呈披針形、倒披針形、倒卵形或橢圓長圓形,葉片革質,長12~30厘米,寬3~9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漸狹成葉柄,有毛。正如楊萬里詩中描繪:“大葉聳長耳,一枝堪滿盤?!?/p> 【炮制】枇杷葉的炮制方法很簡單?!吨夂髠浼狈健分刑峒拌凌巳~的炮制方法為“拭去毛”。將枇杷葉除去絨毛,用水噴潤,切絲,干燥;蜜枇杷葉《圣濟總錄》記載“拭去毛,蜜涂,炙”。具體制法為取枇杷葉絲,將煉蜜加適量開水稀釋后放入鍋中(枇杷葉與煉蜜比例為5∶1),待蜜液燒沸后投入枇杷葉拌炒均勻,炒至液干,呈深黃色而疏松不粘手為度,取出攤涼,制為蜜枇杷葉。 【異名】杷葉、蘆桔葉。 【性味】味苦,性微寒。 【歸經(jīng)】歸肺、胃經(jīng)。 【功能與主治】清肺止咳、降逆止嘔。枇杷葉味苦能降,性寒能清,所以能清降肺氣,止咳平喘,常用于肺熱咳嗽、氣逆喘急等癥。此外,還能清胃熱,對胃熱嘔吐也有療效。 【適用人群】肺熱咳嗽、燥熱咳喘、咳痰不爽、氣逆喘急、口干舌紅者。胃熱嘔吐、噦逆、煩熱口渴、妊娠惡阻者。 【注意事項】胃寒嘔吐及肺感風寒咳嗽者不宜。 【用法用量】枇杷葉以制蜜膏、泡茶、煎湯、煮粥較為常用。煎服用量在5~10克。 20版《中國藥典》收錄:枇杷葉性微寒,味苦,歸肺、胃經(jīng),具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嘔的功效,主要用于用于肺熱咳嗽,氣逆喘急,胃熱嘔逆,煩熱口渴。 ■ 肺熱咳嗽(止咳祛痰) 枇杷葉止咳具有兩個特點:清降肺熱而用于肺熱咳嗽之咳嗽咯痰、痰色黃質地黏,伴有口干,常配伍貝母、瓜蔞以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如川貝枇杷露;潤降肺氣而用于肺燥咳嗽之干咳無痰或少痰,伴有口燥咽干,常配伍麥冬、桑葉以養(yǎng)陰潤燥、潤肺止咳,如清燥救肺湯。 ■ 胃熱嘔吐(和胃降逆) 胃的特性是喜潤惡燥、以降為順。引起嘔吐的原因很多,但胃氣上逆是最主要的病機。因此,治療嘔吐必須降逆胃氣。 枇杷葉十分適應于胃的特性:苦寒清降,能清胃熱、降胃氣;甘寒生津,能養(yǎng)胃陰、潤胃燥。因此,枇杷葉對于胃熱引起的嘔吐十分有效,常配伍黃連、竹茹等。 《本草綱目》云:“枇杷葉,治肺胃之病,大都取其下氣之功耳。氣下則火降痰順,而逆者不逆,嘔者不嘔,渴者不渴,咳者不咳矣。”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枇杷葉性寒,不適宜用于寒性咳嗽、胃寒作嘔者,如《本草經(jīng)疏》言枇杷葉:“胃寒嘔吐及肺感風寒咳嗽者,法并忌之”。 枇杷葉還可單用制膏服食,或與川貝母、桔梗、桑白皮、梔子、桑葉、麥冬等同用,清肺止咳效果更好。 選用條件 古人認為枇杷葉“濕葉重一兩,干者三葉重一兩,乃為氣足,堪用”。 現(xiàn)代一般以葉大肥厚者為佳。藥理研究也顯示,成年枇杷葉較幼年枇杷葉作用更強。 食療運用 川貝枇杷茶 材料:枇杷葉、杏仁各6克,川貝母、桔梗、薄荷各3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川貝母研成粉;杏仁搗碎成末;枇杷葉、桔梗、薄荷分別洗凈。將以上材料裝入茶包中。把茶包置于茶壺中,用沸水沖泡。蓋悶15分鐘,倒出飲用前,調入白糖即可。每日1劑,代茶頻飲。 功效:清熱宣肺、止咳祛痰。枇杷葉、杏仁鎮(zhèn)咳,桔梗、川貝母化痰,薄荷宣散風熱。幾種藥材合用,有清熱宣肺、止咳祛痰的功效,常用于風熱咳嗽、痰多或燥咳等。 適合人群:適合風熱咳嗽、痰熱內阻者,癥見咳嗽、咯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黃,常伴有鼻流黃涕、口渴、咽喉腫痛、頭痛、惡風、身熱等癥狀。肺虛久咳者也宜飲用。 特別注意:風寒咳嗽者不宜。 枇杷葉陳皮茶 材料:枇杷葉3片,洗凈去毛,陳皮6克。兩者一起泡茶飲用。 功效:枇杷葉具有和胃降逆的作用;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的功效,且能促進胃腸排空。此茶有助于緩解患者泛酸、反食、噯氣、痞脹等不適感。 枇杷葉粥 材料:枇杷葉15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枇杷葉切碎,放入藥袋中,煎湯,去渣取汁。再將粳米加入藥汁中,補足水量,煮成稀粥,將熟時加入冰糖即可。每日早、晚食用。 功效:清肺化痰,適合肺熱咳嗽、急性氣管炎患者。此方出自《老老恒言》,稱其有“療熱咳,降氣,止消渴”的作用,可清肺化痰,常用于肺熱咳嗽、急性氣管炎者。 適合人群:適合肺熱所致的咳嗽氣逆、咳痰不爽、嘔吐、呃逆、咳血者。春、夏、秋季皆宜食用。 特別注意:寒咳及虛寒嘔吐者不宜。 枇杷葉南杏排骨湯 材料:蜜枇杷葉10克(干品),南杏仁10克,蜜棗2個,豬排骨500克,生姜3片(2人份)。 做法:枇杷葉放入紗布袋里、南杏仁和蜜棗洗凈,豬排骨洗凈后切塊,與生姜一起慢火煮至排骨爛熟后,加鹽適量即可。 功效:清胃潤肺、生津止咳。 適合人群:肺胃燥熱者,常見干咳、鼻干、咽干、口干、大便干、干嘔、饑而不欲食和舌紅少津等癥。 枇杷葉清肺胃熱,南杏仁性平,味甘,歸肺、胃經(jīng),長于潤肺止咳平喘、潤腸通便,兩者共用與蜜棗、豬骨煲湯,可以清胃潤肺、生津止咳,適合肺熱咳嗽、胃熱嘔吐者服用。 枇杷葉燉雪梨湯 用料:雪梨一個,枇杷葉幾片,冰糖2顆,清水適量。 做法:在水里刷去枇杷葉上面的毛,至肉眼不可見。將洗凈的枇杷葉剪成小片,將洗凈的梨(不去皮不去核)切成小塊,與冰糖一起放入鍋內,加水煮開。再用小火慢燉20-30分鐘即可。 小貼士 1、枇杷葉采摘下來后,背面絨毛很多,煎服前應將絨毛清除干凈。煎煮時應用紗布包煎,以免絨毛刺激咽喉引起咳嗽。 2、蜜枇杷葉是將枇杷葉照蜜炙法炒至不粘手而成,藥店均可購得。 3、蜜枇杷葉更適合肺熱咳嗽者,生枇杷葉更適合胃熱嘔吐者。 中藥枇杷葉的藥理配方 1、治咳嗽,喉中有痰聲:枇杷葉25克,川貝2.5克,叭旦杏仁10克,陳皮10克。為末,每服5~10克,開水送下。(《滇南本草》) 2、治肺熱咳嗽:枇杷葉9克,桑白皮12克,黃芩6克,水煎服。或蜜炙枇杷葉12克,蜜炙桑白皮15克,水煎服。(《陜西中草藥》) 3、治風熱咳嗽:枇杷葉、苦杏仁、桑白皮、菊花、牛蒡子各9g。煎服。(《安徽中草藥》) 4、治肺風咳逆:干枇杷葉30g,芫荽菜、前胡各15~18g,艾葉5片。水煎,沖紅糖,早晚頓服。(《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5、治肺燥咳嗽:干枇杷葉(去毛)9g,干桑葉9g,茅根15g,水煎服。(《廣西民間常用中草藥手冊》) 6、治婦人患肺熱久嗽,身如火炙,肌瘦,將成肺癆:用枇杷葉、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黃減半。各如常制,治訖同為末,蜜丸,如櫻桃大。食后、夜臥各含化一丸。(《本草衍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