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說“”字,先說一下,這可不是“廠”字哈,這個字念yì。它是什么意思?為此,本期我們就來說一說。 “”字,在《說文解字》中,許慎言:“抴(yè)也。明也。象揲引之形。凡之屬皆從。虒(sī)字從此。” 對于“”字的意思,許慎在《說文》中給了兩個解釋,一是“揲也”,二是“明也”。對許慎的這兩種解釋,清代《說文》學者段玉裁於“揲也”下注曰:“揲者,捈(tú)也。捈者,臥引也。臥引者,橫引之?!倍凇懊饕病敝聞t曰:“此義未聞?!?br> 這就是說,段玉裁認為許慎給“”字作的解釋,只有“揲也”是對該字的字義訓釋,即意為橫向牽引之義,而“明也”并不是“”字的意思。因而,段玉裁便依據(jù)許慎對小篆“”字的分析語——“象揲引之形”指出說:“依此則'明也’為衍文(誤增的)?!?/span> 后來,晚清學者徐灝先生對此“”字也曾說:“揲與曳同。揲引者,曳而申之也。物之曲直,申之使直,故曳從申,象揲引之形。物欲其直,而字形曲者,不如是,無以見意也?!痹谶@里,很顯然,徐灝先生認為,“揲”即“曳”字。 是不是這樣呢? 再后來,清末民初學者張舜徽先生是這樣說的:“曳、揲皆后起字。乃其初文也。故許以揲訓,以今字釋古文,令人易解耳。又訓明者,蓋義通於?(yú)。心部:'?,習也。’凡事習則明,故《倉頡篇》云:'?,明也。’是其義已。” 在張舜徽先生看來,“曳”、“揲”是“”的后起字,許慎在《說文》用“揲”字來訓釋“”是一種用“今字”解釋古文的做法,許慎這樣做的目的是要讓這種訓釋通俗易懂。至于許慎言“”為“明也”,張先生也認為,“”字是和“?”字相通,而“?”者有“習”的意思,凡事學習了就會明了,所以許慎才會用“明也”來解釋“”字。 如此一來,我們也就知道了,雖然張舜徽先生與段玉裁都認為“”字與“抴”字相同,但張先生認為“抴”字是后起字,這是與段玉裁的不同之處。此外,對于許慎為何言“”是“明”義,張先生也給出了他的詳細說法。 然而,在“”字的發(fā)展過程中,該字并未單獨成字,在傳世文獻中也沒有相應用例,而只是用為了構字的部件,比如許慎在《說文》中記載的“虒”字,《說文·虎部》云:“虒,委虒,虎之有角者也。從虎,聲。” 關于“”字就說到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