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藝術(shù)品收藏市場上清三代(康熙、雍正、乾?。┈m瑯瓷器一直受到市場的大力追捧,特別是乾隆瓷幾乎成為高價瓷、天價瓷的代名詞。
2006年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著名收藏家張宗憲先生收藏的清乾隆“御制琺瑯彩杏林春燕圖碗”以1.51億港元成交。
沒錯,就是這樣一只看起來在普通不過的碗,竟然賣了1.5億!而這樣的天價成交記錄也不在少數(shù)。
2007年中貿(mào)圣佳拍賣會上,一件“御制琺瑯彩庭園題詩燈籠尊”以8,400萬元人民幣成交,創(chuàng)造當時中國瓷器在內(nèi)陸的最高成交價,如下圖所示:
2010年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一對乾隆御制琺瑯彩捶瓶和一只清乾隆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分別以1.4066億港元、2.5266億港元拍出,如下圖所示:
2011年在蘇富比拍賣會上,一件清乾隆琺瑯彩“古月軒”題詩、“錦雞花石”圖膽瓶估價1.8億港元,但并沒有成交,而是在拍賣會后以私人洽購形式2億港元售出,如下圖所示:
我們盤點2010年之后中國拍賣價格前十的琺瑯瓷器,價格最高的達1.2億,最低的也有1000萬,如下表所示:
種種數(shù)據(jù)表明琺瑯彩瓷器在中國藝術(shù)品拍賣市場中是出于一個可遇而不可求的地位,這種可遇而不可求的地位帶來的市場反應(yīng)就是“不現(xiàn)則以,一現(xiàn)驚人”,高價頻出。
那么清三代的琺瑯彩瓷器為何價格如此之高呢?主要有一下三個原因:
一,清代琺瑯彩瓷器是當時皇室專用
瓷胎畫琺瑯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具特色,釉上彩瓷中為精美的彩瓷器。從康熙的色濃莊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時的精密繁復的雍榮華貴,使琺瑯,這一洋味十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盡致的發(fā)揮。集中西風韻于一身,畫盡了皇家身份的高貴與榮華。乾隆琺瑯彩瓷是清代康,雍,乾三代琺瑯彩瓷中為精美的巔峰之作,具有古典美的乾隆仕女游園罐是其代表。
二、清代琺瑯彩瓷器的工藝水平異常高超
琺瑯沒有大的器物造型,絕大多數(shù)是盤、碗、杯、瓶、盒、壺,其中碗、盤最多,只是每一品種都有不同的變化。
琺瑯彩瓷的特點是瓷質(zhì)細潤,彩料凝重,色澤鮮艷靚麗,畫工精致。制作琺瑯彩瓷極度費工,乾隆以后就銷聲匿跡了。
琺瑯彩瓷器在胎質(zhì)的制作方面是非常講究的。胎壁極薄,均勻規(guī)整,結(jié)合緊密。在如此的胎質(zhì)上又施釉極細,釉色極白,釉表光澤沒有桔皮釉、浪蕩釉,更沒有棕眼的現(xiàn)象,確可用“白璧無瑕”來贊譽。
三、物以稀為貴
琺瑯彩瓷器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出資價值,首要仍是與它的存世量有關(guān)。
原清宮收藏康、雍、乾三朝琺瑯彩瓷器大約在400件擺布,其間的300多件目前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40件擺布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其他零星于世界各地博物館和私人手中的琺瑯彩瓷器應(yīng)是晚清流散出宮或被英法聯(lián)軍從圓明園掠走的,全部商場的流通量也只有60件擺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