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醫(yī)家何夢(mèng)瑤(1692-1764年),廣東南海人。雍正八年(1730)進(jìn)士,官至知州(正五品)。 因幼時(shí)多病,留心醫(yī)藥,并精于醫(yī)。在思恩當(dāng)官時(shí),瘟疫流行,何夢(mèng)瑤廣施方藥,救活很多人。 晚年辭歸故里,并著書(shū)自?shī)?。所著《醫(yī)碥》一書(shū),論述內(nèi)科雜病,力陳濫用溫補(bǔ)之弊。對(duì)張仲景、劉河間、李東垣、朱丹溪諸家之醫(yī)理,敘述詳明,并加以個(gè)人見(jiàn)解,給人以啟發(fā)。此外,尚著有《本草韻語(yǔ)》、《婦科良方》、《幼科良方》等。
另著有《算迪》一書(shū),提出流量等于過(guò)水?dāng)嗝婷娣e乘以斷面平均流速的計(jì)算方法。在流體力學(xué)史上這種算法的提出是很早很先進(jìn)的。 不僅為清代廣東名醫(yī),還為清代具有代表性人物之一。 《醫(yī)碥》選方: 一、一味百部膏 [組成]百部根1000克。 [用法]搗取汁,煎如飴,加蜜100克。服9克,日3次。 [功效]潤(rùn)肺止咳。 [主治]咳嗽。雖30年久嗽可治。
二、三物黃芩湯 [組成]黃芩15克、苦參30克、生地黃60克。 [用法]水320毫升,煮取80毫升。溫服,多吐下蟲(chóng)。 [功效]滋陰清熱除煩。 [主治]煩躁。
三、玉粉丸 [組成]南星、半夏各30克(俱湯洗)、橘皮(去白)60 克。 [用法]上為細(xì)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9- 12克,人參、生姜湯下,食后。 [功效]行氣化痰。 [主治]痰。
四、蒲黃湯 [組成]蒲黃90克(炒褐色)、清酒1120毫升。 [用法]熱沃之溫服。 [主治]厥逆。
五、朱雀丸 [組成]茯神120克、沉香(香附可代)30克。 [用法]蜜丸,人參湯下。 [功效]調(diào)氣安神。 [主治]健忘。
六、麥昆煎 [組成]昆布60克(洗去咸)、小麥16克。 [用法]水煎,候麥?zhǔn)烊ピ2痪袝r(shí)候毫升,再口中常含 昆布2-3布,咽津極效。 [主治]反胃噎膈。 七、丁香散 [組成]丁香、白豆蔻各15克、伏龍肝30克。 [用法]上的末,煎桃仁、吳茱萸湯,調(diào)下3克。 [功效]降逆止呃。 [主治]呃逆。
八、訶子丸 [組成]訶子皮、川姜、肉豆蔻、龍骨、木香、赤石脂、 附子各等分。 [用法]為末,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9克,米飲下。 [功效]澀腸止瀉。 [主治]泄瀉。
九、遠(yuǎn)志丸 [組成]遠(yuǎn)志(去心,姜汁浸)、石菖蒲各15克、茯神 (去皮、木)、茯苓、人參、龍齒各30克。 [用法]上為未,煉蜜丸,如桐子大,辰砂為衣。每服12 克,食后,臨臥熱水下。 [功效]安神定驚。 [主治]驚。
十、定志丸 [組成]人參45克、菖蒲、遠(yuǎn)志、茯苓、茯神各30克、朱 砂3克、白術(shù)、麥冬各15克。 [用法]蜜丸。 [功效]益氣養(yǎng)陰,安神定志。 [主治]心悸。
十一、化蟲(chóng)丸 [組成]鶴虱、檳榔、苦楝根(東引者)各30克、胡粉 (炒)30克、使君子、蕪荑各15克、枯礬7.5克。 [用法]面糊丸,末服亦可。 [主治]殺蟲(chóng)。
十二、枳實(shí)散 [組成]枳實(shí)(麩炒,先煎)120克、細(xì)辛、川芎、桔 梗、防風(fēng)各60克、葛根45克、甘草30克。 [用法]為粗末,每服12克,水10毫升,姜、棗同煎70毫 升,去渣溫服。 [主治]脅肋痛。
十三、通經(jīng)散 [組成]陳皮(去白)、當(dāng)歸各30克、甘遂15克。 [用法]上為細(xì)末,每服9克,溫湯調(diào)下,臨臥服。 [功效]行氣活血攻積。 [主治]積聚。 十四、正舌散 [組成]雄黃(研)荊芥穗各等分。 [用法]上為末,每服6克,豆淋酒調(diào)下。 [功效]祛風(fēng)通絡(luò)。 [主治]中風(fēng)。
十五、三五七散 [組成]天雄(炮去皮)、細(xì)辛(洗去土)各90克、山茱 萸(去核)、干姜(炮)各150克、防風(fēng)!山藥(炒)各210 克。 [用法]為末,每服6克,食前,溫酒下。 [功效]溫中健脾。 [主治]眩暈。
十六、參術(shù)湯 [組成]人參、白術(shù)、黃芪各3克、白茯苓、炙甘草、陳 皮各3克。 [用法]水煎,食前服。 [功效]健脾益氣。 [主治]顫振。
十七、紅秫散 [組成]萹蓄45克、燈芯100根、紅秫黍根60克。 [用法]上河水煎,空心食前熱服。 [功效]清熱利小便。 [主治]小便不通。
十八、清濁飲 [組成]石蓮、茯神、山藥、茯苓、芡實(shí)、熟地、枸杞、 蓮須、牡蠣、椿根。 [用法]用萹蓄60克煎汁,入前藥再煎服。 [功效]健脾益氣固澀。 [主治]赤白濁。
十九、七氣湯 [組成]人參(去蘆)、肉桂(去皮)、甘草(炙)各30 克、半夏(湯泡7次,焙干)150克。 [用法]上粗末,每服9克,水70毫升,姜3片,煎至56毫 升,食遠(yuǎn)服。 [功效]益氣溫陽(yáng)。 [主治]氣病。
二十、火郁湯 [組成]升麻、葛根、白芍藥、柴胡各30克、炙甘草、防 風(fēng)15克。 [用法]上粗末,每服9-12克,水140毫升入連須蔥白3 寸煎,去渣,稍熱服。 [功效]疏風(fēng)清熱。 [主治]發(fā)熱。
二十一、酒煮黃連丸 [組成]黃連(去須)360克、好酒2500克。 [用法]上將黃連以酒煮干,研為末,滴水丸,如桐子 大。每服6-9克,空心,熟水送下。 [功效]祛暑熱。 [主治]傷暑。
二十二、二氣丹 [組成]硝石、硫黃各等分。 [用法]上為末,于銀石器內(nèi)火炒令黃色,再研,用糯米 糊丸,如桐子大。每服9克,不拘時(shí),新井水送下。 [功效]祛暑清熱。 [主治]中暑。
二十三、三才丸 [組成]天的冬、地黃、人參各等分。 [用法]為末,煉蜜丸,空心服。 [功效]滋腎養(yǎng)陰。 [主治]虛損癆瘵。
二十四、檳榔丸 [組成]檳榔9克、木香、人參各6克、陳皮15克、甘草3 克。 [用法]上為末,蒸餅丸。每服4.5-6克,食前,白湯 下。 [功效]行氣導(dǎo)滯。 [主治]傷飲食。
二十五、立效散 [組成]當(dāng)歸15克、生地9克、茯苓9克、故紙(鹽炒)6 克 枸杞12克、鹿茸(炙)15克。 [用法]為末,作4服,酒調(diào)下。 [功效]補(bǔ)肝腎,活血祛風(fēng)。 [主治]痹,痛風(fēng)
二十六、干葛飲 [組成]干葛60克、枳實(shí)(去白麩炒)、梔子仁、豆豉30 克、甘草(炙)15克。 [用法]每服12克,水煎,不拘時(shí)溫服。 [功效]清熱養(yǎng)陰生津。 [主治]消渴。
二十七、三脘散 [組成]獨(dú)活、白術(shù)、木瓜(焙干)、大腹皮(灸黃)、 紫蘇各30克、甘草(炙)15克、陳皮(湯浸,去白)、沉 香、木香、川芎、檳榔(面裹煨熟)各22.5克。 [用法]上共杵為粗散,每服7.5克,水140毫升,同煎至 70毫升,去渣。分3服,熱服,取便利為效。 [主治]祛風(fēng)散寒除濕。
二十八、蒼耳散 [組成]蒼耳子(炒去刺,研破)30克!辛夷9克、白 芷、薄荷各3克。 [用法]蔥3莖煎。 [功效]祛風(fēng)散寒。 [主治]傷風(fēng)寒。
二十九、固真湯 [組成]升麻、柴胡、羌活各3克、炙甘草、澤瀉各4.5 克、龍膽草(炒)、知母(炒)、黃柏各6克。 [用法]銼如麻豆大,水210毫升,煎至70毫升。稍熱空 腹服,更以美膳壓之。 [主治]陽(yáng)痿。
三十、固真散 [組成]龍骨、韭子各3克。 [用法]為末,酒調(diào)下。 [主治]遺精。
三十一、神仁住喘湯 [組成]黑丑(頭末)3克、明礬0.9克、皂角1.2克、木香 0.9克、人參0.3克。 [用法]煎湯,萊菔汁調(diào)下,10服愈。 [主治]哮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