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上一期播客節(jié)目的標題,發(fā)布后小宇宙的評論區(qū)炸的很厲害??吹贸鰜?,存錢真的是大家心中的痛。 無意制造焦慮,更無意以偏概全講個例,就像有一位朋友在節(jié)目下方的評論里說的:
希望這期節(jié)目能讓大家有些思考,后面的公式能讓大家“記得一陣子”,目的就達到了。 至于能不能存下錢……嗐……這還是得看beta啊…… 以下為本期節(jié)目經過潤色后的文字稿。 在邁出資產配置第一步系列的前兩期,我們討論了門檻——《有多少錢才該做資產配置?》,還討論了池子——《為我們的資產配置,打造一個武器庫》。 這一期終于來到了很重要的一期,那就是資產配置的資金來源。 對于絕大部分人來說,這個來源只有一個,那就是存錢。所以這一期,我們要討論為何大多數人都存不下錢這個千古難題。 這個題目非常難聊,如果處理不當,就會變得非常爹,充斥說教的意味。我也不想舉太多個人案例,因為對于不同年齡階段、行業(yè)乃至性格的人來說,個人的案例幾乎沒有參考價值。 正如《繁花》里面玲子說的那樣,
因此這期節(jié)目的展開方式可能與前兩期不同。我會更多地與大家分享邏輯,以及自己在研究這個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的一些方法。 當然,為了補償被標題“騙”進來的聽眾,我也會在節(jié)目最后介紹兩個我身體力行的存錢小訣竅,希望對大家有一些幫助。 1 整期節(jié)目我們都會圍繞一個公式展開。 聽到公式這兩個字不要害怕,這其實是每個人都很容易理解的公式,那就是“存錢=收入-支出”。 當然,在公式最后我會追加一個叫“其他項”。 “其他項”是什么?這里先賣個關子,我們稍后再慢慢聊。 總體而言,如果想存錢,就必須有一定的收入,然后減去日常支出,再減去其他項,最后得出的值,就是我們能存下來的錢的值。 在這個公式中,我們首先需要拆解收入。 有些朋友可能認為,這有什么可拆解的呢?收入越高,當然可以存的錢就越多。 這當然是事實。我記得在知乎上針對“為什么大部分人都存不下錢”的帖子中,有一個高贊的回答是這樣的——
扎心了對不對,但它也說明了收入在存錢方面的關鍵地位。 不過,今天我想將收入進行拆解,是想和大家探討不同模式下的收入對存錢產生的影響。 看完之后,大家可能就會明白為何我要將收入項的討論也納入到這期節(jié)目里。 2 我會將收入分為三種,一種是工資收入,一種是副業(yè)收入,或者說在上班之外可以得到的勞動收入,第三部分是投資收入。 這三部分收入對應著不同的心理,同時也影響著我們將其存起來的可能性。 首先我們來看上班收入。 提到上班收入,大家的第一想法是它相對穩(wěn)定。但是穩(wěn)定到最后,可能就會成為“毫無知覺”的收入。 我們剛開始拿工資時應該都很興奮,每個月發(fā)工資的這一天都會等著短信的聲音進來。 但如果你是一個工作5年、10年甚至更長的老鳥,沒準已經忘記這一天是發(fā)工資的日子,因為發(fā)工資會變成非常理所應當的事情。 直到你跳槽到一家公司,收入上升一個臺階或者發(fā)生變化時,你會重新開始關注上班收入的到賬時間。這是人的一種正常心理。 說句題外話,這也是為什么比起工資,獎金顯然更能刺激一個人的工作意愿。 絕大部分公司,特別是前臺部門——也就是為公司提供收入的工種——獎金比例會更高。獎金并不固定,你可能不清楚明年的年終獎或者項目獎金有多少,所以它永遠能給人新鮮感。 而對于后臺部門的人,公司通常會給高工資低獎金。因為公司對這部分人的要求是穩(wěn)定,每個月最好完成一定的工作量。不要求有太多創(chuàng)造性或者強烈的加班意識,但是必須穩(wěn)定并且一直在這里工作,所以需要用穩(wěn)定的現金流來穩(wěn)住職能部門的人更為合適。 回到剛才的話題。上班收入一方面很穩(wěn)定,但另一方面也會造成花起來理所當然——因為每個月都會進賬,所以花它會非常心安理得。 我非常喜歡前兩天人物公眾號上的一篇文章,名為《一人公司:不上班,然后呢?》。 類似的選題在最近非常常見。大家都會想,如果我不上班了,我是自由職業(yè)了,會是什么樣子?許多媒體就會采訪已經是類似生活狀態(tài)的人。 人物這篇文章總結得非常好,寫得非常流暢。 文章開始介紹了一個典型案例,我們姑且稱之為小張吧。 小張原先有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后來兼職開了一家淘寶店,再后來將淘寶店逐漸從副業(yè)轉變?yōu)樽约旱闹鳂I(yè)。那么他是如何回顧自己上班的歷程的呢?文章中是這么說的:
我相信有很多的朋友都有類似的體驗。在上班過程中,我們做的一些事情,無論是打車還是犒勞自己,都是理所當然的想法。一方面是因為上班帶來的收入非常穩(wěn)定,以至于我們對其心安理得。 不過另一方面,其實我并不完全贊同小張認為這是一種攀比心態(tài)的觀點。 馬克思韋伯早在百年前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包括日本學者三浦展在大家比較熟悉的《下流社會》、《第四消費時代》中都提到過,
所以大家在上班時的消費不一定是為了攀比,更多的時候是為了合群。 在上班的環(huán)境中,合群不僅指穿著,或者外在的各種東西,比如數碼設備,還包括生活方式、下班后的娛樂等方方面面。 所以,上班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要用來彰顯你的一個身份,我認為這是件很自然的事情。 但這也就意味著,在當前的工作環(huán)境中,如果想要將上班所得到的收入存起來并不簡單。這背后并不僅僅是因為我們等一下要講到的誘惑很多的問題,某種程度上它甚至是你上班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3 第二種收入是副業(yè)收入,包括興趣愛好的收入,再往后走可能就到了自由職業(yè)的狀態(tài)。 這種收入也是最近年輕人,甚至是很多像我這樣的中年人非常感興趣的收入類型。 這部分收入的特點是不確定——這個月收入多少,下個月未必能達到同樣的數額。這與上班時的穩(wěn)定現金流形成了鮮明對比。 不過另一方面,雖然上班收入也與你的勞動掛鉤,但并不意味著你開一個會就能拿到100元,而你在副業(yè)中付出的勞動與收入是更加直接關聯的。 正如人物這篇文章中的小張,她后面說道,
所以必須說的是,現代社會發(fā)展出計件制收入模式確實非常厲害,極大地激發(fā)了人們的工作熱情。 然而,副業(yè)和興趣愛好的收入存在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無法給人帶來安全感,甚至會讓人缺乏安全感。 畢竟直到早兩年,副業(yè)都還被大家認為不是一份正經的工作。 昨天我母親剛給我打了個電話,她知道我現在做播客和公眾號,并且越來越活躍于這個圈層。她就問我,現在不會是在做直播帶貨了吧? 我反問她,如果我做了直播帶貨會怎么樣? 她的反應非常像那個年代的知識分子,認為這不體面、不穩(wěn)定,不能做這件事。 當然這種想法有些過時了,但確實代表了很大一部分老年人甚至普通人的想法。 雖然現在已經有了很多明星或者體面的人在做這件事情,但是它依然沒有被社會公正的認可。 這讓我想起了去年我與Siri對談,也就是那期95后對話85后的節(jié)目里,她推薦給我的那本書——《工作、消費主義和新窮人》。 這是一本很老的書,但在這兩年又重新火了起來。 這本書里面寫道,
當然了,對于副業(yè)而言,更重要的是它確實是一個非常不穩(wěn)定的現金流。你不知道下個月還能否拿到同樣的收入。 早些年大家去做自媒體或者開淘寶店,可能感覺到收入還不錯。但是這兩年經濟下行,整個大環(huán)境不好,副業(yè)收入很可能已經銳減。 正因為副業(yè)收入不穩(wěn)定,所以大家在花錢的時候會產生兩種極端,要么大手大腳地花掉——因為這筆錢是工作之外得到的錢,被花掉不會特別心疼。 要么就是完全不敢花,因為不確定下個月是否還能有同樣多的副業(yè)收入,所以會選擇把它全部存下來。 大家對副業(yè)收入的心理往往會在這兩極搖擺。 但是不管怎么說,對于副業(yè)收入而言,因為它與勞動緊密相關,所以大家會更容易將其存起來,會更加珍惜,這一點是確定的。 說到這里我想針對不安全感補充一點,那就是我一直認為現在的創(chuàng)業(yè)者非常了不起。 創(chuàng)業(yè)收入比起副業(yè)收入或者興趣愛好收入更加不穩(wěn)定,如果創(chuàng)業(yè)者沒有信念,就很難堅持下去。 創(chuàng)業(yè)者的了不起之處在于他不僅要克服自己的不安全感,還要為跟隨自己的員工創(chuàng)造安全感。他/她在公司的人面前還要表現得非常篤定,有安全感,這件事真的很難。 我一直認為這個時代必須要很好的回饋這些創(chuàng)業(yè)者才行。 在10年前,這些創(chuàng)業(yè)者通過股權變現或者社會認可能夠有獲得感,所以能夠堅持下來。 如果接下來的時代不能用別的方式給創(chuàng)業(yè)者以獲得感,中國真的很可能會變成下一個日本,也就是一個根本沒有人敢去創(chuàng)業(yè)的國度。 4 最后還有一種收入,那就是資本性收入。最近很火的被動收入就是資本性收入的一種,另外還包括各種投資收入。 資本性收入有一個顯著特征,那就是在階層的劃分中,越富裕、越向上的階層,他們的資本性收入占比越高,越是普通人,勞動性收入占比越高。 就像我們剛才分析的,上班收入由于工作繁重,需要花錢,以獲取相應身份。副業(yè)收入則由于不穩(wěn)定性,以及是我們勞動得來的收入,也可能更愿意消費。而資本性收入與生產無關,僅與現有資產和投資相關,所以這種收入往往不會讓人產生消費沖動。 我過去也介紹過有一個網站叫集思錄,它匯集了一批靠被動收入或者資本性收入生活的大佬,都是低調的有錢人。 大家經常提到知乎、小紅書上人均千萬資產,在集思錄上真的是人均千萬資產。 然而你會發(fā)現,很多在上面寫帖子的人,生活過得極為節(jié)儉。原因正如我們剛才討論的,很多人現在都是靠資本性收入生活。因為這與他們的勞動生產并不緊密掛鉤,所以他們沒有那么強的支出沖動。 不過資本性收入存在一個很大問題,那就是在我們今天的討論中,它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首先你需要有足夠多的資產,才能產生資本性收入。因此它是一個結果,而非來源。 所以今天我們討論的為什么大多數人無法存錢的問題中,資本性收入就暫且隱去不談了。不過如果能努力提升資本性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則是一個很好的存錢方式。 5 以上我們將收入進行了拆解。之所以會進行如此細致的拆解和解釋,是因為下面要聊到的支出部分與之密切相關。 為什么大家存不下錢?事實上提出這個問題時,許多人會直覺反應是因為現在消費誘惑多、物價高,所以才存不下錢。 這些理由是大家都能想到的,那么接下來我們再把支出這一端進行細致的拆解,來看看為什么現在的誘惑多,物價高,我們就必須得要多花錢? 在知乎上那個關于為什么大多數人存不下錢的問題中,另一個高贊的回答是—— 富人的第一特征是能拿得住錢。 這個說法似乎很有道理對不對?成為富人首先要拿得住錢,才能存下錢,而那些窮人是因為自己大手大腳的花銷抵擋不住誘惑,所以變成了窮人。 但事實是不是這樣呢?因為我們剛才分析了收入端,所以現在就可以非常直接地理解,富人之所以更容易抵擋誘惑,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不再需要通過消費帶來集體身份。 這讓我想起了從去年開始非常喜歡的一位社會學者項飆,也是播客界的一位紅人。作為英國牛津大學的社會人類學教授,他在幾年前接受過一個采訪,采訪的標題就是—— “城市新窮人,不是經濟窮人,是意義貧困”。 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我們這些新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在追求生存意義或者工作意義上沒有找到合適的價值,因此我們需要用物質消費帶來身份認同感。 在之前提到的《工作、消費主義和新窮人》這本中也有更多描述,我舉其中一段與大家分享。
我們且不論這段話中針對資本主義的批判,而是從這段話中可以找到一些為什么我們會抵擋不住這些誘惑要去多花錢的理由。那就是—— 經濟水平變成了評判一個人價值和尊嚴的標準,所以并不是我們抵擋不住誘惑,而是我們必須要用這種方式來找到自己生存的意義。 工廠流水線上的工友們下班后為什么要沖進直播間打賞?日本年輕人為什么要沉迷于彈子廳打游戲?我們工作累了為什么會想去淘寶下單購物或者游戲里購買皮膚?其實都是同一個意思。 所以,誘惑多,或者說要抵擋這種消費主義的誘惑的時候,大家可能要再進一步的想一下到底應該怎么做。 抵擋誘惑的方式,并不一定是今天少買一個包包,明天少吃一頓大餐,而是必須要尋找到物質生活之外的更加豐富的精神世界,其他的價值感,才可能讓你從根本上去抵擋這種誘惑,而不是在每件事情上面試圖阻擋自己消費的欲望。 舉個例子,我現在做播客和公眾號,給人帶來了一些分享。在讀者跟聽友給我的反饋中,我就尋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感,那么我可能就不需要用更多的物質消費來支撐自己的精神世界了。 同樣,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會去選擇做公益,或者是做一些更有社會價值感的工作。在這個時候他可能就不需要用力的去抵擋誘惑,也可以自然而然地去消解掉這些物質生活上面的誘惑。 當然了,大家可以說我剛才講的這些有一點雞湯,但我是希望提供另外一個視角,那就是除了躲避這個物質社會所帶來的誘惑之外,我們能不能用另外一種更有建設性的思考來幫助自己抵擋住這些誘惑。 6 接下來讓我們看支出部分的第二個理由,那就是物價貴。 說到這里,我就必須要糾正一下之前有一期“被歷史叫醒的日本股市”的節(jié)目中,我談到現在日本的物價看起來比中國一線城市還要低。 這期發(fā)出來之后,很多朋友在我的評論區(qū)里面指正,說并不是這樣的。你看日本吃一碗拉面都要1000日元,折合大概是45人民幣,在國內吃碗面肯定是不需要這么貴的。 我后來又再一次思考了這個問題,發(fā)現確實是自己考慮得不夠周到。 不管是日本還是歐美——當然現在美國可能貴的有點離譜——但是大部分發(fā)達國家的物價有一個慣例,那就是底線比較高,也就是說能用非常低的價格去過日子的可能性是比較低的。 當然了,在吉野家之類的餐館里,用400、500日元,也就是二三十人民幣可能可以吃到一頓,但如果你想尋找10塊人民幣的飯,是非常難的。正常的水平可能一頓飯都得花到40~50人民幣。 那么便宜的是什么?是中間層。比如說去一個相對比較好一點的餐廳和朋友聚個餐,或者是去品牌的服裝店里面買件衣服等等,這些消費相對他們的收入水平是比較便宜的。 當然,在發(fā)達國家,消費的上限又很高。如果真的想非常奢侈的消費,是有非常多種辦法把你的錢花出去的。發(fā)達國家就是這樣的一種模式。 而發(fā)展中國家,包括現在的中國的消費特征是什么?是底線比較低。 10塊錢也有10塊錢的過法,20塊錢有20塊錢的過法。但是中間層其實是比較貴的,特別是在現在的一線城市,你想過上跟日本或者是歐美中產階級同樣的生活,你要付出的成本比他們是要高的,特別是相對于你的收入比例來說。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我的一個思考是因為在歐美社會,中產階級是占大多數的,我們經常會說它是紡錘狀社會,中間人群比較多,這就導致了這個階層消費的價格是可以被壓下去的。 但是底線價格會被抬升,因為非常低收入的人群是相對比較少的。在日本,就算只是去便利店打個工,一個月也能收入1萬人民幣。所以并不會有那么便宜的生活方式。 但是在中國正好相反。 我們依然有大量的相對低收入階層,他們必須要用這種比較低價格的商品去進行生活,所以還是有很多的供給是針對這部分人群的。 那么對于我們這些所謂的中產階級來說,如果你愿意放低自己的欲望,你依然可以用比較低的消費水平去過日子。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我們會覺得現在的物價貴。 到底是現在的物價貴?還是我們自己的消費水平在提高?是我們自己在希望用一種更加中產,或者說更加高的消費水平去過我們的生活?我覺得這是大家值得去思考的。 特別是有了孩子的家庭?,F在的這一代家長真的是非常愿意為孩子花很多的錢,希望他們能夠享受到比我們小時候更好的生活。某種程度上你付出去的這種溢價,就是你在抬高自己的消費的水平。它未必真的是物價貴了,而是由于中國現在這部分的供給不足,所以供需一失衡,導致它就更貴了。比如在一線城市要讓孩子去學個騎馬,學個擊劍,那肯定是比較貴的。 以上我們分析了誘惑多和物價貴導致我們存不下來錢的真正原因,以及可能的解決辦法。對于誘惑多,我們需要尋找在物質消費之外的價值感。而對于物價貴,要考慮一下的可能是要不要繼續(xù)用現在這種消費水平去過我們的生活。 7 支出的第三個理由,我相信大家也都會有同一種感受,那就是現代商業(yè)定價模式上的切換導致了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支出越來越多了。 比如我們每個月支出的很多會員費用,每筆或許都是小筆的費用,但絕對是積少成多的。 這么一說大家肯定都能理解對吧?不管是視頻網站,還是iCloud,還是各種各樣的會員,現在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 我覺得這種訂閱制絕對是現代商業(yè)的一大創(chuàng)舉,因為它是對人性的一種考驗。當然某種程度上它也有一個反考驗,就是我們等一下會聊到的,對于人性來說,我們花小錢跟花大錢是兩種心理的賬戶。 所以現在也經常有年輕人會說,花一筆大錢可能眼睛都不眨,但是要用一個視頻網站的會員,卻想要去找朋友借。 不過整體來說,現在越來越多的商業(yè)模式肯定是變成了訂閱式的。如果換個角度來想,為什么所有平臺都愿意給連續(xù)包月的人以折扣價?做生意的肯定更精,一定是因為這樣子一來門檻低了,會有更多的人愿意去訂閱,而在訂閱之后又忘了取消,整體來說收入會更高。 大家現在可以在自己腦子里過一下,每個月光在這些林林總總的會員費上面要付出多少?不加不知道,一加我自己是嚇了一跳的。 這就讓我想起了游戲行業(yè)。因為我是一個老游戲迷,對于游戲行業(yè)來說也同樣經歷過這樣的變化。 最早我們都是買斷制的,去買光盤,后來是買電子版。不管怎樣,這個游戲一旦買來了,它就歸我了,我不需要再為它付出第二筆錢。 后來到了網游時代就變成了月卡,每個月都要去買一張卡才能讓我繼續(xù)玩這個游戲。這個就很像是我們現在的訂閱制了。 當然到現在,游戲已經發(fā)展到next level,變成了要去買DLC,以及在一些網游里面要去買皮膚,要去抽卡,用這種增值服務去收費。 我們現在也看到了,在我們日常的生活消費中也有越來越多的商業(yè)開始采取這種模式——你買一個基礎會員僅能提供基礎的服務,如果你想享受免廣告的,甚至是更多的增值服務,那么對不起,你需要付出更多的錢??赡苁且淮涡缘?,也可能是每個月的。 整體來說,這就是商業(yè)模式的變遷。那么對于我們個人來說,怎么抵擋這種誘惑,以及能不能抵擋???我覺得首先得清晰的明白商家到底在做什么。然后你要知道自己到底每個月在付多少錢?相對你的收入也好,或者說相對于你愿意為他付出的錢做一個比較,你才能得知定價模式的切換對你存不下錢這件事到底有多么大的影響。 8 以上,我們把支出這部分拆解清楚了,大家也就明白為什么我要把收入那部分講那么多,因為這兩者是緊密相關的。 但是與收入這一端更加緊密相關的,其實是我們接下來要講的,也就是我剛才說的公式里面存錢等于收入減去支出之外還有個其他項。 其他項是什么?我把它命名為損失。損失未必指的就是我今天丟了一筆錢。它有可能是一筆打水漂的投資,有可能是你把一支股票割肉了導致賬戶出現實質性的虧損,也有可能是一些無法日積月累的支出。 我們再來詳細的解釋一下。 首先沿著我剛才聊的心理賬戶的話題。每個人對于大錢跟小錢的概念想法是完全不一樣的,這會讓損失這一點來的非常容易。 剛才說大家看個視頻要去借個會員,但是在買自己的車的時候,如果是在買一個基礎配置還是買一個高配之間選擇,可能差了幾萬塊錢,卻眼睛都不會眨就會選擇高配。 再比如說早些年,當大家口袋里還比較有錢的時候,去到一個旅游地,中國人最喜歡做的就是覺得這個地方真好,想在這買套房買了旅游房產??赡芤还P要投入了幾十萬,但依然會非常輕易的做出決定。 這說明大家對于花大錢跟花小錢的概念真的是很不一樣的。 再舉一個我身邊的例子,就是我爸——他應該不聽我的播客——我相信有很多人的父母都是類似這樣的一種狀態(tài)。你讓他出去吃頓飯,花50塊錢、100塊錢吃頓好的,他真的是心疼到要死,但是他自己去買個保健品,當然我爸不是買保健品,他去做一筆股票投資幾萬塊錢,然后虧了幾千塊錢,他眼睛都不眨。 為什么會有如此不同的感受? 這背后當然是有非常深的心理學的基礎理論支持,也就是所謂的心理賬戶。 是芝加哥大學行為科學的教授查德塞勒提出的消費者心理賬戶的概念。因為消費者心理賬戶的存在,所以大家在做決策的時候,往往會違背經濟運算的法則而去做出非常多非理性的消費行為。 我們在做決策的時候會有兩種算法,一套是經濟學算法,一套是心理學算法,經濟學算法里面我們都是理性人,每一塊錢其實是可以互相替代的,不管是你賺的還是你撿的,都是一樣的,它都是你的財富。 但是在心理學算法里邊是不一樣的,錢從哪兒來,花到哪兒去,我們每一塊錢都會是??顚S玫模晕覀冊谌粘5闹С隼锩娼洺=o自己制造非常多的心理賬戶。 還是回到我爸的例子,吃飯對他來說是一個心理賬戶,而股票投資是另外一個心理賬戶。對于吃飯的心理賬戶來說,30塊錢也是一筆很大的錢,但是對于投資這個賬戶來說,可能3000塊錢也是能夠接受的。 但這顯然是不理性的。如果人是理性的,應該理解到這兩者都是我自己的錢,30塊錢也好,3000塊錢也好,其實都應該生活在同一個賬戶里面,這才能做出最佳的經濟學決策。 為什么要花這么久聊心理賬戶這個事兒?是因為它跟我們這個公式里面的損失,也就是其他這一項息息相關。 我們往往在損失的時候,會把它放在另外一個心理賬戶里面,跟我們的日常支出是分開的。這導致了你損失了一大筆錢,或者說你因為一個其實可有可無的消費花了更多的錢,你會并不是那么的在意。 但是另外一方面,你在日常的支出里面又會千方百計的去摳出一點點小錢。然而在存錢過程中,顯然損失這部分帶來的影響是更大的。 說到這里大家可能都會明白我在公式里加上其他項的真正目的——其他項未必一定是我們的投資損失,甚至是因為一些意外失去的資產,它更可能的是因為我們把這個支出擺錯了心理賬戶,或者是受到了心理賬戶的誤導,而把一筆本來可以節(jié)省的錢花了出去。 大家千萬不要小看這個其他項。對于大部分人的存錢,真正影響的大概率不是日常的支出,而會是在當下都沒有預料到它會成為我們存錢障礙的其他項。 如果大家和我一樣都有記賬習慣的話,你去打開你的記賬軟件,很可能會發(fā)現我們的支出并不是一個線性增長的。不是每天都花了100塊,然后這個月花了3000塊,不是這么一個概念。而很可能是每天只花了50塊,但是在某一些日子,因為各種原因花了200塊300塊,最終加總起來變成了每個月的總支出。 所以我們真正要存錢要控制的是什么?是那些outlier,是那些突然出現的大額支出。 那些支出有可能是我們一時沖動的消費,也有可能是一些家庭的開支,也有可能是一些意外的消費,等等都有可能,但正是他們,才是我們整個存錢路上最大的障礙。 9 說到這里就要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技巧,或者說是我自己身體力行在如何控制這種其他項上的一個心得。 當然這其實也是一個暴論,我不認為每個人都會認可他,也只是給大家作為一個參考,至于有沒有用得由大家自己來評判的。 我想請大家設立一個閾值,或者說界限。在這個界限以上的錢,你一定要好好的思考是不是真的要去做這樣的開支,以及用什么樣的方式去把它花出去,而在這個界限以下的錢,你是可以把它當做是一種不用過腦子就可以花出去的。 換句話說,我們現在經常會說的什么自由,你是冰棍自由,還是超市自由,還是車厘子自由?所謂的自由就是在這個閾值以下的,你是不用太多去思索的。 那么這個界限,或者說這個閾值到底應該設在多高呢?我給大家提供一套公式,大家自己一算就知道了。當然還是那句話,僅供參考。 我的公式是這樣的,是把你所有的流動資產——請注意這里說的是流動資產,不包括你的不動產,比如房子,或者是其他很難變賣的資產。 流動資產顧名思義,應該是你能非常迅速的變現的這部分資產,可以包括股票、基金,當然也可以包括定期存款或者是債券,因為這些錢你是可以安排它的流動性的,你知道它會在什么時候變成現金。 不過現在大家去算自己的資產的時候,很多時候會把醫(yī)保、公積金甚至養(yǎng)老保險都算進去,我的建議是這些錢不要算在流動資產里面。 說回公式。 將流動資產再加上目前穩(wěn)定的上班收入的20倍,就是你的一個總池子。而在這個池子里面的萬分之1,我把它定義成我的界限。 比如說你有100萬的流動資產,而你現在每年的工資收入是10萬人民幣,那你的池子就應該是一個300萬的池子,萬分之1則意味著300塊錢。這就是你的自由限度。 在300塊錢以下的錢,每一筆的支出你可以隨意的開支,但是如果你的一筆支出超過了300塊,那么你就應該認真的思考一下它是不是必須要去花的,以及如果它變成了一個損失項的話,會不會對你的存錢進程產生影響? 接下來讓我們來解釋一下這個公式是怎么得出的。 首先,你的流動資產加上你收入的20倍中的“20倍”其實是一個虛值。我假設的是大家從聽我這期節(jié)目到你退休可能還會再工作20年。當然也可能是30年,或者15年,影響不大。 如果更嚴謹一點的話,我們應該要把未來的收入再乘以一個折現率,但是簡便起見,我們就不做這樣的事情了。 你的流動資產加上未來所有的收入等于什么?其實就是等于包括了未來收入的你的可支配資產狀況。這樣一來可以打破你的心理賬戶,給你呈現一個完整的資產池子。 那么為什么要乘以萬分之1呢?是因為我假設要突破這個界限的消費決策可能每周都會有1~2次。如果每周是1~2次,就意味著一年可能有50次甚至100次這樣的支出。 如果是萬分之1的話,就意味著哪怕你做了100次這樣的支出,你所有的錢也夠花100年。但如果你把萬分之1變成了千分之1,也就是你把界限提高了10倍,那意味著你的這筆錢只夠你花10年的。顯然10年不足以度過我們的一生,所以我挑了萬分之1作為一個比較保守的界限。 我會明確的知道花萬分之1以下的錢我也不心疼,就算它變成了損失項我也不心疼,但是如果在萬分之1以上的錢,我一定是要認真的去思考的。 這里要講的第二個問題就是,為什么要加上收入的20倍,以及什么情況下不能加收入的20倍? 如果你是一個自由職業(yè)者,不擁有我們剛才拆解的三種收入里面的第一種工資收入,那我的建議是你只計算你的流動資產,然后把它乘以萬分之1。 為什么?因為你的收入是不穩(wěn)定的,你未來的整個池子的變化是不一定的。 當然你可以說,我的自由職業(yè)也可以一年收入很高。沒關系,你可以每年調整一次這個池子。比如你在2024年擁有100萬的流動資產,而這一年下來靠自由職業(yè)賺了很多錢,變成了200萬的流動資產,那你明年的界限就可以提高一倍,從100塊錢提升到了200塊錢。 但是我的建議是不要把你今年的收入當做是你未來都能拿到的收入,這是你作為自由職業(yè)者要付出的一點小小的代價。 事實上,為什么成為自由職業(yè)者后的前幾個月甚至好幾年,很多人都會惶惶不安?是因為你潛意識里知道你驟然失去了一大筆可以未來折現回來的穩(wěn)定收入,所以你會不安。 我剛才說的這個公式,其實目的就是打破支出時的心理賬戶。 在我們做出每一筆支出的時候,要去考慮整個資產狀況來決定我們要不要花這筆錢,以及如果它真的變成了損失項,我們會不會心疼它,會不會影響我們的存錢進度。 心理學上還有很多的方法來做類似的事情,比如說所謂的消費冷靜期,或者是讓別人從他人的視角來看待我們要不要去花這筆錢。 但是我覺得那些方法都太麻煩了,對于我們現代人每一天可能都面對著非常多的消費支出決策的時候,可能設置界限這個辦法是相對比較容易去操作的。 當然了,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消費傾向再去調整萬分之1這個值。比如說你覺得自己需要更加保守,你可以把它變成2萬分之1——我相信很多老年人在潛意識里面就是設了一個非常高的閾值,他甚至把他自己的資產乘以了一個10萬分之1作為界限。 而如果你是一個非常活在當下,或者你就覺得需要把自由度提高的話,那也沒問題。你可以把萬分之1變成五千分之1,甚至是千分之1。 當然這個的前提是,第一你可能沒有追求存很多錢,第二你的工作可能決定了你未來可以一步一步的實現更多的收入來源,那么你可以做這樣的公式調整。 如果你是一個非常向往自由的人,可能會以上這種方法太麻煩了,但整體來說,這是一個理工科背景的人,或者說是J人給自己做的一套管理的方式。 這個方法對我來說真的非常切實有用,也直接讓我從過去有一段時間非常的苦惱中掙脫了出來。那時候花多了我會非常的焦慮,怕未來存不下錢,花少了我又覺得都明明都掙了這么多錢了,為什么不能去實現一些什么超市自由或者是外賣自由?那么在這個中間,我用這一套公式達成了相對的平衡。 10 第二個小建議,也是我們今天聊這么多的一個大前提,就是我們應該要對自己的收入和支出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你才能明白自己的癥結到底出在哪里。所以記賬非常重要。 這也是為什么去年我在“介紹一個投資理財好習慣”系列節(jié)目里面的第一期就講的是記賬。 當然那一期出來之后,也有很多朋友來跟我講,我真的不是一個這人,我也很不喜歡數字,所以你讓我去記日常的流水賬,我真的堅持不下來。 我覺得這也很可以理解,畢竟每個人的性格不一樣。那我再給大家介紹一個方法,那就是你去記“截面賬”。 比如說每個季度或者是每半年,甚至每年,把你所有的賬戶攤開,你的銀行賬戶,你的支付寶賬戶,你的信用卡賬戶攤開,然后把它的數字記下來。 因為收入這一端大家會更容易統(tǒng)計,那么通過截面帳了解了從上一個截面到這個截面,你所有賬戶里這個變化有多少后,這兩個東西一減掉,是不是就是你的支出了? 用這種方式來對你自己的支出有一個大致的把握,我覺得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但是無論如何,我們必須得先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錢,收入是多少錢,你才可能完成存錢的行為。 當然了,最好的方式還是截面賬跟流水賬都要記。這就好像是一個企業(yè),他的會計一定會記資產負債表,但同時也一定會有現金流表跟收入表。這三張表都得有,才能把一個企業(yè)的情況真正的摸清楚。 11 最后還是想說回今天的命題,“為什么我們大多數人存不住錢?” 必須要說的是,我一直認為,存錢并不是一個目的?,F在有很多的自媒體也好,或者說有很多的朋友會把存錢當作是一種終極的目的。某種程度上它是對的,因為存錢能讓你實現一些物質上的自由,但是它遠遠不可能幫你實現精神自由。 我認為存錢是我們達到自由的一個手段,但它不是唯一的手段,千萬不要本末倒置。 如果說這些年大家都會認為消費主義是一種陷阱,那么搞錢主義跟存錢主義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陷阱。它會讓我們整個思維變形,沒有尋找到我們生活真正的意義。 這就像這兩天比較火的一部電視劇《我的阿勒泰》里面,馬伊俐扮演的角色有一句臺詞我非常的喜歡,他是這么說的:
這句話也送給大家。 我們生活的意義到底是什么?存錢能夠幫助我們實現這個意義中的多少部分?每個人都不同,在每個時代也不同。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存錢的方法,以及存錢的意義。 好,這期節(jié)目就到這里,在“邁出資產配置第一步”這個系列的下一期,我們會接著來聊心理賬戶這個概念。因為它跟資產配置很重要的另外一個關聯點是——它決定了我們的投資紀律。 謝謝大家,我們下期再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