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中醫(yī)中藥是一場善意長存的修行…… 人身上的“零部件兒”,一旦用久了,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比如說牙齒吧,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人會出現(xiàn)齲齒、牙齒松動、冷熱敏感、牙齦腫痛、出血等現(xiàn)象。 小小的牙齒,看起來好像并不起眼,可事實上卻至關(guān)重要,老話說牙好胃口就好,胃口好了飯才吃得香,身體才會好,所以,牙齒出了問題,還真不能放任不管。 在治療牙齒相關(guān)的疾病,有一個中成藥備受推崇,這個藥就是補腎固齒丸。 補腎固齒丸:熟地黃、山藥、澤瀉、茯苓、牡丹皮、地黃、骨碎補、漏蘆、枸杞子、雞血藤、野菊花、郁金、丹參、五味子、黃芪、牛膝、肉桂。 首先,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補腎為什么能固齒呢? 《黃帝內(nèi)經(jīng)》里講“腎主骨,齒為骨之余”。 中醫(yī)認為,腎和骨屬于同一個系統(tǒng),骨骼必須依靠腎精的滋養(yǎng),才會骨質(zhì)密實,堅韌有力,牙齒與骨同宗同源,可以理解為最末端的骨頭,所以說牙齒與腎同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 都說年輕人牙齒能啃鐵,就是因為年輕的時候腎氣旺盛,腎精充足,隨著年齡的增長,腎精越來越少,骨頭也變得越來越空,就像餅干一樣變得很脆,摔一跤就容易骨折,牙齒也開始慢慢松動、脫落,所以說要想讓骨骼強壯,要想讓牙齒牢固,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補腎,因為補腎就是在壯骨骼,就是在固牙齒,而牙齒牢固了,自然也不容易松動、脫落、生齲齒。 這里是如何補腎的呢?細心的小伙伴們都看出來了,熟地黃、地黃、山藥、澤瀉、茯苓、牡丹皮這幾味藥加起來就是大名鼎鼎的六味地黃丸,六味地黃丸由宋代錢乙創(chuàng)立,明代張景岳將其發(fā)揚光大,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雖然這里缺席了一味山萸肉,仍然無法撼動其滋陰補腎第一方的地位。 陰陽是互生互長的,善于補腎的人必然要陰陽雙補,因此補完腎陰之后也不要忘了補腎陽,骨碎補、五味子、紫河車、枸杞都是入腎補腎的,因為性子偏溫,主要以溫補腎陽為主,尤其需要單獨講的就是骨碎補,透過藥名可以看到它的功效,骨頭碎了都能補起來,說明骨碎補補腎壯骨的能力何其強大。 牙齒最怕上火了,火曰炎上,不管是心火、胃火還是腎火,只要身體里有火就會蹭蹭往上竄,最后受累的還是牙齒,火熱之邪上攻牙齒就容易引起牙疼、牙齦腫痛甚至出血。 當然“火”有實火和虛火之分,胃火、心火多屬實火,對付實火其實很簡單,熱者寒之,可以請菊花和漏蘆來幫忙,這兩味藥都是苦寒之品,可以像消防員一樣,直接將體內(nèi)的實火澆滅。 虛火指的是腎火,腎火是由于腎陰不足,腎陽相對過旺引起的一種熱證,這時候用苦寒的藥肯定不行,因為本來就陰虛,你再用寒涼之品,那不就陰陽兩虛了嗎? 這種情況首先要做的就是滋陰,前面講的六味地黃丸正好可以拿來用,同時再由肉桂和牛膝引火下行,將虛浮的腎火強行拽下來,這樣陰陽平衡了,虛火也就燒不起來了。 我們都知道,牙齒的問題從腎上找原因,而牙齦的問題根源在脾,因為脾主肉,有的人牙齦萎縮、牙齦潰爛,其實就是脾虛了,還有的人牙齒松動,也是脾虛,為什么呢?因為牙齦包裹著牙齒,牙齦萎縮了包不住牙齒肯定會松動脫落,對吧? 黃芪補氣健脾,讓脾胃變得強壯,脾胃好了,牙齦自然健康飽滿,不但有效解決牙齦萎縮和牙齦潰爛的問題,還可以將牙齒牢牢包裹住,讓牙齒牢不可催。 最后再加點郁金、丹參、雞血藤,這幾味藥都有活血的作用,其中郁金行氣活血,丹參補血活血,雞血藤涼血活血,一方面可以促牙齒局部進血液循環(huán),增加牙周營養(yǎng),同時活血的藥可以止痛,對于牙齒疼痛、牙齦腫痛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補腎固齒丸具有清熱活血,補腎固齒的作用,主要用于腎虛火旺所致的牙齒酸軟、咀嚼無力、松動移位、牙齦腫痛、出血。 如何知道牙齒問題是不是腎虛導(dǎo)致的呢,其實也不難分辨,除了牙周的癥狀外,大概還會有腰膝酸軟、耳聾耳鳴、煩熱盜汗等腎虛的表現(xiàn),另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容易復(fù)發(fā),牙齒牙齦的問題經(jīng)常反復(fù)發(fā)作,如果存在這些情況,多半是腎虛火旺導(dǎo)致,用補腎固齒丸再合適不過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