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二零七年 【原文】
【譯文】
人際關系中的問題,往往都是從期待而來的。你與人相處,你期待得到尊重,得到重視,這樣你會覺得很舒服,這段關系很牢固。然而,真正的強者,是不會對自己不可控的事情,保持太大的期待。 你要明白,別人對你的態(tài)度如何,一定是先取決于你有沒有價值,他從你身上能得到什么。如果你跟對方?jīng)]有任何價值交換的可能,別人還很尊重你,不是因為你有多厲害,而是別人很厲害。 若是這個世界上,存在穿透一切高墻的東西,那一定在你的腦海深處,這個東西叫做認知。所以,當別人不尊重你,輕視你,不要爭辯,也不要憤怒,而是要自我覺醒,尋找到自身價值,提高認知。 二零一年,曹操親自率軍,打敗駐守在汝南郡的劉備,劉備投奔荊州。當時的敗將,能想到的退路就是劉表,如張繡,如高干。然而劉表擁兵數(shù)十萬,卻只想偏隅一方,做好平世三公。 對待劉備,劉表重視不重用,給兵給糧給駐地。每次有宴會,劉表就把劉備帶上,介紹各種各樣的人給劉備認識。 關鍵是,這些權貴們跟劉備是道不同不相謀。劉備混席混久了,沒有擴寬人脈,反而把自己吃胖了,大腿復長贅肉。 劉備忽然意識到這一點,瞬間淚流滿面。劉表感覺到奇怪,問他,老弟,怎么回事?
劉備說出想法,感嘆前途光明他看不到,道路曲折他走不完。要知道,劉備一路顛沛流離,先是被呂布偷家,后是被曹操打敗,現(xiàn)在是寄人籬下。 他說的這句話,除了感嘆自身,還對劉表有高期待,希望劉表停止享樂,匡扶漢室,或者幫幫自己。 劉表不懂用兵,生平的幾次用兵,要么是平定荊州境內(nèi)的叛亂,要么是用來防守,而這回他聽懂了含義,命劉備向北進軍。劉備跟夏侯惇、于禁干了一架,然后再也沒有兵革行動了。 對于劉備,劉表的擔心是什么?如果他重用,他控制不了劉備的野心。曹操北征烏桓前,就怕劉備會來襲擊許都,郭嘉分析了劉表的心理,劉表必定會輕視劉備的想法。 果不其然,曹操班師了,劉表才感覺后悔。劉備沒有賣弄聰明去刺痛劉表的自尊,而是高情商勸劉表看開點,把握下次機會。 《資治通鑒》里的這句話,何嘗不是劉備對自己說的。劉備在荊州的幾年,接觸兵禍少,他在喧嘩宴會上會反思,在安靜獨坐時更會反思,反思帶來的結果是自我覺醒。 回頭望,劉備從出道以來,就是在靠別人,靠公孫瓚,靠陶謙,靠曹操,靠袁紹,靠劉表。結果靠不住,他得不到劉表的尊重,得到的卻是輕視,即使憤怒也沒有用,他對這些關系感到絕望。 所以,他放下了對劉表的高期待;所以,他明白,要向內(nèi)求,要靠自己;所以,他告訴自己,我還有機會,不必為失去的機會后悔,眼光要放在未來。 你覺醒了,醒悟了,認知上升一個臺階了,就會明白下一步該怎么做。劉備開始尋求人才,招攬謀士。他尋訪司馬徽,司馬徽推薦了臥龍鳳雛,這才有了三顧茅廬,求來了貴人諸葛亮,迎來了命運轉(zhuǎn)折。 劉備與諸葛亮,擁有同層次的認知,乃至更高。而劉備與劉表,完全是兩個不同層次的認知。面對低層次的人,你是叫不醒的,不在一個叫不醒的人,賦予太多人際顧慮,就不會有太多的煩惱。 而那些不尊重你的人,輕視你的人,你們也是處于不同層次的認知。你不必在這上面耗費太多的心力、能量,你要明白,人際關系是用來成全自己的,只有你見識了各種各樣的人性,你的認知層次也會水漲船高。 |
|